56個民族名稱圖片 風俗習慣
毛南族節(jié)日一:分龍節(jié)
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jié)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龍節(jié)。“分龍節(jié)”,又叫“五月廟節(jié)”,是毛南族特有的節(jié)日,在陰歷的“分龍”日前兩天開始舉行,主要是祭祀神靈與祖先,全村男女以及外嫁的女子和遠道的親友都趕來參加,隆重而熱烈。過分龍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要蒸五色糯米飯和粉蒸肉,還要烤香豬。折回柳枝插在中堂,把五色糯米飯捏成小團團的,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枝上,以表示碩果豐收,祈望五谷豐登。
分龍節(jié)期間,毛南人男女老幼穿上盛裝,年輕媳婦節(jié)日回娘家與父母團聚。他們采集金黃花、楓葉蒸煮五色糯飯;于田間以五色糯飯、粉蒸肉祭神農(nóng)氏,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收;于村頭三界廟殺牛敬祭傳說中毛南人飼養(yǎng)菜牛的創(chuàng)始者三界公爺,祈祝人畜安康;還用“發(fā)多”(一種大如扇面的樹葉)包起五色飯和粉蒸肉,走親訪友,慶賀節(jié)日。分龍節(jié)也是毛南族青年男女聚會的日子,活動內(nèi)容有上坳口、坡腳對歌等。
毛南族節(jié)日二:端午節(jié)
毛南族也過端午節(jié),但節(jié)日的意義與漢族不同,民間稱為“藥節(jié)”。每當過藥節(jié)時,習慣采艾葉、菖蒲、黃姜、狗屁藤等草藥熬水飲,或用這些草藥剁碎作餡包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在這一天,男的上山找草藥。女的在家做糍粑。這種糯粑是用當?shù)氐墓菲ㄌ俸兔啄コ蓾{,放在鍋里煮熟,吃起來有一種香味,老人說吃了這種糯粑可防病疫。又用雄黃研末成粉,沖酒喝一杯,以驅(qū)病邪。老人說這一天男人上山采回的草藥,藥效特別高,不管是人是畜,吃了都可以防病驅(qū)瘟。把采回來的草藥放在鍋里煮。用草藥水給小孩洗澡,可以防各種皮膚病。有錢的大戶,這天還要吃蛇餐,買來扁頭風和過山風等毒蛇,到屋外用鼎鍋煨,加上草藥。老人說這天吃了蛇肉蛇湯,就不會生瘡、患風濕和其他癬病。各家各戶還采來楓樹枝插于大門邊,以驅(qū)除各種妖風毒氣。
毛南族節(jié)日三:南瓜節(jié)
毛南族的“南瓜節(jié)”,時在農(nóng)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這天。各家把收獲到的形狀各異,桔黃色的大南瓜擺滿樓板,逐一挑選。年輕人走門串戶,到各家評選“南瓜王”。不僅要看外觀,而且要透過表面看到瓜籽。待到眾人意見基本一致,由一身強力壯者用砍刀劈開“南瓜王”,主人掏出瓜瓢,把飽滿的籽留作來年的種子用。然后把瓜切成塊,放進小米粥鍋里。文火煨燉,煮得爛熟,先盛一碗供在香火堂前敬奉“南瓜王”,爾后眾人共餐同享。
中國許多民族把重陽節(jié)視為老人節(jié),有敬老的傳統(tǒng)習俗。毛南族也不例外,只是風尚不同。對于年過花甲而又體弱多病的老人,毛南人一般在重陽節(jié)時為之"添糧補壽"。
子女們在這天置辦幾桌酒席于家中,請親朋好友光臨,來客都要帶幾斤細糧好米,或者新鮮水果。親友送來的"百家米"要單獨貯存。日后在給老人做飯時抓一些摻進自家米中。
"百家米"吃完了,老人若未康復(fù),還得繼續(xù)擇日搞"添糧補壽"儀式。
毛南族節(jié)日四:重陽節(jié)
中國許多民族把重陽節(jié)視為老人節(jié),有敬老的傳統(tǒng)習俗。毛南族也一樣,只是風尚不同。對于年過花甲而又體弱多病的老人,毛南人一般在重陽節(jié)時為之“添糧補壽”。子女們在這天置辦幾桌酒席在家中,請親朋好友光臨,來客都要帶幾斤細糧好米,或者新鮮水果。親友送來的“百家米”要單獨貯存。日后在給老人做飯時抓一些摻進自家米中?!鞍偌颐住背酝炅?,老人若未康復(fù),還得繼續(xù)擇日搞“添糧補壽”儀式。這種風俗實際上是出于對老人的一片愛心,很符合群眾的道德及傳統(tǒng)觀念,得到當?shù)卣闹С趾椭匾暋?/p>
毛南族的節(jié)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開展唱歌對歌活動。節(jié)日祭祖,一般多用豬、雞、鴨、牛肉、酒、糯米飯等作祭品。毛南族逢年過節(jié)、操辦喜事,都喜歡做豆腐圓,作法是把豬肉(或牛肉)、干蝦、花生米、大蒜、香菜、胡椒混合剁碎,加入食鹽后拌勻成餡,用搗爛的水豆腐包上餡放在手中或碗里反復(fù)滾動即成圓狀,然后放到油鍋內(nèi)炸熟。吃時放在鍋里煮湯,味道鮮香可口,既是宴請客人的必備菜肴,也可作為禮物相互饋贈。在節(jié)日里,毛南族喜歡用開水涮牛肉接待客人,即按本地的習慣,在火塘上擺置一口鐵鍋,進餐時候大家圍攏在鐵鍋的周圍,將生肉片、生菜倒入沸水中涮熟,然后蘸配料下酒,這是毛南族民間最常見的宴請形式。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jié)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龍節(jié)。過分龍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要蒸五色糯米飯和粉蒸肉,有的還要烤香豬。折回柳枝插在中堂上,把五色糯米飯捏成小團團,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枝上,以表示果實累累,祈望五谷豐登。毛南族也過端午節(jié),但節(jié)日的意義與漢族不同,民間稱為“藥節(jié)”。過藥節(jié)時,習慣采艾葉、菖蒲、黃姜、狗屁藤等草藥熬水飲濁,或用這些草藥剁碎作餡包粽粑可以解毒去病。毛南族成年男子都好喝酒,并有非酒不足以敬客之說。有的人家還自己用高粱、玉米釀制。但以市場出售的瓶裝白酒居多。
毛南族節(jié)日五:放鳥飛
毛南族過春節(jié),最有意義的活動要算“領(lǐng)魂”、洗槍、晨讀、放鳥飛等,給節(jié)日帶來了幸福和歡樂。
在毛南族眾多的節(jié)俗中,正月十五"放鳥飛"最具特色和奇趣。傳說過去毛南山鄉(xiāng)有位老法師,他有個心靈手巧俊美出眾的獨生女兒,擅長以竹篾和菖蒲葉編百鳥,人稱"小鳥姑娘"。
她與一小伙子相戀,準備大年初一完婚。老法師想考驗一下未來女婿的本領(lǐng),在除夕那天讓他把山上土地在天黑前都撒上種子,本該撒谷種(小米),但小伙子一著急,錯撒成了糯稻種。老法師令其把種子全部撿回來,省得糟踏了。這下可難住了小伙子,小鳥姑娘看到此情,讓未婚夫回家把他們倆人過去編的百鳥都用籮筐裝來。
姑娘對著編的百鳥吹了口氣,又對小伙子說了幾句悄悄話。小伙子把百鳥帶到山上,這些鳥很快便飛出去撿回了所有的糯種。小伙子在天黑前重新撒上谷種。老法師一看高興了,說:"過年讓我們父女倆好好團圓團圓。正月十五再送小鳥姑娘去你家成親。"從此,便有了"放鳥飛"的節(jié)俗。春節(jié)即將來臨時,家家戶戶預(yù)先采好菖蒲葉。除夕那天,用菖莆葉編"百鳥","百鳥"的空腹中裝入泡好的香糯,飯豆及芝麻餡等,然后上鍋蒸或煮熟。出鍋后,把"百鳥"用細繩拴在一根長甘蔗上,架掛在堂屋香火前。"百鳥"有鷓鴣、山雞、燕子、鸕鶿、畫眉等。
這天,給家里的小孩每人一個"鳥"來解饞;出嫁并生育了的媳婦要回娘家領(lǐng)"鳥",希望孩子將來象小鳥般活潑可愛。香火堂前,還擺上供品,有紅米飯及果品,意在祈愿百鳥不吃莊稼,保證福來糧豐,瓜果累累。待到正月十五,取下"百鳥",入鍋再蒸煮,入夜,以"百鳥"當飯,謂之"放鳥飛"。"放鳥飛"時,毛南人總忘不了重溫那"放鳥飛"的傳說。
毛南族節(jié)日六:趕祖先圩
“祖先圩”的地點,在下南。波川兩個村交界處的下林(毛南話叫“卡林”)。這里有座小山坡,形象一把交椅,從山麓到山腰,石墳星羅棋布,是一個較大的墓地,前面有一條山溪水,風景很好。每年到清明節(jié)這一天凌晨,下南、波川一帶的毛南人,帶著火把或點上油燈,在山坡墳地間“趕圩”來了。
中元節(jié)毛南族叫“七月十四”。實際過節(jié)農(nóng)歷七月初七就開始了。這一天,天麻麻亮,主家就拿一根尖頭扁擔,下頭插在大門石階梯的泥地里,上頭放一頂竹笠,中間束一把草(或樹葉),爾后燒三柱香,口中喃喃自語:“公女八女幾??!索馬梭存耐。”即:“公奶??!拴馬在這里?!闭f是給祖先回來拴馬的。從這天起祖先就回來了。
十五日早上,要送祖先“回家”,殺鴨供奉就餐后,把從初七至十五早上燒的錢紙灰(原子核先燒在爛盆),用兩張芋葉或竹殼包好,用一小根竹片裝成小擔子,毛南話叫“擔以女八”,即公奶的錢擔,送到村頭界外或小溪邊,表示送祖先“回家”(即回陰間),節(jié)日宣告結(jié)束。十五日,禁忌小孩到溪邊玩,怕在路上碰著祖先把孩子“帶走”。
毛南族節(jié)日七:毛南族分龍節(jié)
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jié)日是每年夏至后的。過分龍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要蒸五色糯米飯和粉蒸肉,有的還要烤香豬。折回柳枝插在中堂,把五色糯米飯捏成小團團,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枝上,以表示果實累累,祈望五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