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陳子昂最著名的五言詩有哪些?為什么會被稱為佳作
一說起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 ,除了他的《幽州臺歌》以外,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漢魏風骨晉宋莫傳”八個字。
陳子昂對于初唐時期流行的齊梁詩風深惡痛絕,批評其“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其實他批評的不是與他不相干的沈約王融們,而是當時綺靡纖弱宮廷詩風。
高舉復古大旗的陳子昂,常常被人誤解為他只寫古體詩,其實不然,他的格律詩作品也很多。只不過他的詩在內(nèi)容上更加深刻地反映現(xiàn)實,更加追求充實剛健的漢魏風骨。
他有一首五言律詩很值得大家學習,曾經(jīng)被《瀛奎律髓匯評》評價:
如此出題,如此貼題,后人高不到此。
一、《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
陳子昂的詩歌理論在這篇文章中表露無遺,《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
東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皱藻祁j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洗心飾視,發(fā)揮幽郁。不圖正始之音復睹于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解君云:“張茂先、何敬祖,東方生與其比肩?!逼鸵嘁詾橹砸?。故感嘆雅制,作《修竹詩》一首,當有知音以傳示之。
這段文字大意是,漢魏的風骨到了南北朝時期丟失殆盡,齊梁時期的詩風萎靡華麗,卻沒有比興寄托而空洞無物。我昨天見到了東方先生您的《詠孤桐篇》,真是太棒了,和孫綽的文章一樣擲地有金石之聲。您簡直可以和建安時期的作者相媲美。解先生也說,您與張華、何劭可以比肩。
這位被陳子昂大拍馬屁的人叫做東方虬,如果覺得這個名字陌生的話,看一下《觀唐習律十 應見隴頭梅 寫慣應制詩的宋之問被貶謫后詩風大變》就會想起來,他就是那個賽詩時被宋之問奪走了錦袍的那個人。
可惜的是,被陳子昂大家贊賞的《詠孤桐篇》今天已經(jīng)見不到了,到底有多么好我們無緣得見。不過從題目也能猜出一二,必定是借梧桐寫一位高潔孤獨的人物。
陳子昂復古追求的是內(nèi)容上的剛健與充實,并不是對于漸漸成熟的格律詩(齊梁間時就是格律詩的前身永明體)有什么意見,其實他自己也留下不少優(yōu)秀的五言律詩。
試試搜索近似圖片
二、陳子昂的“五言古風”感遇38首
初唐多五律,七律極少,而且此時的五律也不像后來的五律那么嚴謹,常有古體律體相雜的現(xiàn)象。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八首中有不少五言八句很像五律的詩,不過這些都是古體詩。例如這首《感遇其二》: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看到三平尾“何青青”就知道這不是五律了。這首詠物詩使用比興手法,托花草以感懷,其表達的內(nèi)容是光陰如電書劍無成的感慨。。
感遇詩38首有4韻8句、6韻12句、8韻16句,但全部都是古風。按照施蟄存先生《唐詩百話》的說法:
陳子昂作這三十八首詩,直接繼承了漢魏古風,從它們的淵源來講,可以說是復古。但是,他的詩掃除了齊梁舊格,為唐代五言古詩建立了典范,...
查看詳情>>陳子昂的代表作品《登幽州臺歌》,為什么是首七言詩?為何能做到流傳千古
陳子昂一首七言古詩,全篇卻一句七言都沒有,如今的小學生都會背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中,詩詞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載體,尤其是唐宋時期,眾多的文人才子更是將這種藝術形式推向了頂峰。
唐朝的唐詩之所以興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七言古詩的興盛。作為一種擁有著悠久歷史的詩歌題材,在唐代文人們的努力下,七言古詩逐漸成熟,并且達到了巔峰。
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李白的作品,李白正是七言古詩的忠實愛好者,他對這個題材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七言古詩在創(chuàng)作時非常自由,在形式、體裁、句法、韻律等方面都有較大的發(fā)揮空間,初唐時期有一位詩人叫陳子昂,他曾經(jīng)就寫過一首七言詩,但是他的這首詩卻非常的特別,因為全篇一句七言都沒有,這首詩就是《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很多人可能好奇,既然一句七言都沒有,為什么還會把它稱作七言詩呢?
這就要從七言詩的定義說起了,古人眼中的七言詩,是指詩體全篇每一句都是七個字或者以七個字為主,并不嚴格限制每句必須都是七字,只要大多數(shù)的句子是就可以了。
就比如李白的《蜀道難》,雖然其中包含了“噫吁嚱,危乎高哉”、“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等詩句,但依然是七言詩。
看到這可能又會有人問了,七言詩要求大多數(shù)句子是七言,但是《登幽州臺歌》還是不符合七言詩的定義,因為它連一句七言都沒有啊?
首先,這首詩前兩句為五言,而后兩句都是六字,在古代,七言創(chuàng)作雖然自由,但是五言的格式卻是非常嚴格的,每一句必須都是五言,所以這首詩不能算是五言詩。
其次,《登幽州臺歌》意境高遠、蒼勁有力,顯然也不屬于古樂府的歌行,所以它是一首地地道道的七言古詩。
陳子昂所做的《登幽州臺歌》,是一首憑古傷今的生命悲歌,正如陳子昂在詩中所說的,前后皆不見,唯有自己面對天地愴泣,這是極盡孤獨的一種境界,藝術感染力非常強,讀來酣暢淋漓,十分過癮。
陳子昂之所以被后世譽為“詩骨”,其實與這首詩是分不開的,如今這首詩早已被編入教科書中,小學生們都可以倒背如流,它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詩歌本身優(yōu)秀的藝術功底。
一首詩的感染力主要來自于朗誦時的感受,正因為如此,陳子昂才會在后兩句分別加上一個虛字,這樣我們在朗讀時多了一處停頓,從而使音節(jié)變得舒緩而流暢,更表現(xiàn)了他的無奈與凄涼。
第二,特殊的創(chuàng)作背景。
當時正值武則天稱帝八年,陳子昂曾經(jīng)多次上書進諫,陳述武周朝政弊病,但均不予采納,甚至一度入獄。后來在對抗契丹時,自己的建議同樣不被采納,而且自己還被降級。
接連受挫的陳子昂心灰意冷,才會跑到幽州臺,寫下這么一首悲愴的詩歌。陳子昂孤獨了千年,但他不知道,自己的這首作品,會被后世奉為美談,成為了人人會被的千古名篇。
眾所周知,在詩詞領域中國古代從不缺乏人才,除了陳子昂,還有像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辛棄疾、蘇軾等大文豪,都給我們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經(jīng)典。
有人問我究竟怎樣才能寫出好...
查看詳情>>與“陳子昂的代表作品《登幽州臺歌》,為什么是首七言詩?為何能做到流傳千古”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