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除了“田園詩”,他還給后世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的詩句,例如“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人亦有言,稱心易足”。

接下來介紹的這首詩是大約在東晉義熙九年(413年)所寫,陶淵明當(dāng)時四十九歲。

這首詩名為《形神影三首·神釋》。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

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

結(jié)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圣人,今復(fù)在何處?

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復(fù)數(shù)。

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dāng)為汝譽?

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yīng)盡便須盡,無復(fù)獨多慮。

《形影神三首》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一組五言詩。組詩中的“形”指代人乞求長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義化解他們的苦惱,詩以形影之言而引發(fā)神辨的辯論形式分別寫出了形影神各自的觀點。

這首詩的前兩首是《形贈影》、《影答形》,“形神”關(guān)系一直是中國哲學(xué)中的一大命題,看似很復(fù)雜玄妙,但其實說白了就是關(guān)于生命、靈魂的一種探究。

陶淵明主張冥契自然,渾同造化的思想是取于老莊哲學(xué),如《莊子·天地》中就說:“執(zhí)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奔闯浞挚隙松竦闹匾?,同時它是建立在德全與形全的基礎(chǔ)之上的,即強調(diào)了神與形與德(此詩中稱之為“影”)的一致。陶詩中對賢愚壽夭的等量齊觀也一本于《莊子》思想,故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也說明了陶詩的主旨出于《莊子》。陶淵明在形神的認識上有一個很不同于佛教徒的主張,即他認為形神的相互依賴與一致,《神釋》中說“生而相依附”,“結(jié)托既喜同”都表達了這種觀點,這與稍后的唯物主義思想家范縝的意見相近,范氏說:“形者神之質(zhì),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zhì),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神滅論》)又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同上)陶淵明可以說是范縝的先驅(qū)者,他對形神問題的看法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因素。

魏晉時期,許多人崇尚自然,放情山水、服食求仙,例如竹林七賢;也有人尊崇孔孟,標舉名教,諸如何曾等人。

而陶淵明所主張的思想和竹林七賢比較接近,但又有所不同。

他也熱愛自然、崇尚自然,厭惡世俗名利的羈絆束縛,但他不學(xué)神仙,不求長生,因為他明白自然是永恒的,而人生是短暫的。

而這三首詩就反映了他的這種思想,尤其是“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富有哲理,發(fā)人深省。

詩歌前四句開門見山,指出“人為三才中”的緣故:造化沒有任何的私心偏愛,萬事萬物都按著自然的規(guī)律生長繁衍,而人之所以能躋身“三才”之列,正是因為有了精神。

這里的“三才”源自《周易》“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也就是后來《三字經(jīng)》中的“三才者,天地人”。

接著的四句詩人以“神”的口吻,闡明了“形神影”三者的關(guān)系:三者雖然相異,但也相互依存,相互牽絆,休戚相關(guān),任何一者都不可能獨立存在??吹叫魏陀盀樯郏鳛楦咭患壍纳窬筒坏貌怀鰜碚f幾句了。

而“神”想要說什么呢?

接下來的六句中,詩人列舉了古代四個人物,表明了生命之短暫。

上古時代中大有能力的三皇,如今在何處呢?傳說中活了800歲的彭祖,想要長留世間,最后不也化作一抔黃土了嗎?“三皇”是指傳說中遠古時代的部落首領(lǐng),有很多種說法,但是共通的一點是他們身上帶有“神話”色彩。彭祖是古代傳說中的長壽者,生于夏朝,終于周朝,活了800多歲。

這四位都是傳說中不同于凡人的所在,可是最終也是塵歸塵,土歸土,可見所謂“長生不老”是一種虛妄。陶淵明這六句便是對那些服食求仙者的反駁。

緊接著六句,詩人又開始反駁前兩首詩中“形”和“影”的觀點。

“形”代表的是一幫醉生夢死的人,他們想要以酒來忘記對死亡的擔(dān)憂,可是長此以往,傷了身體,別說長生,就是正常壽命恐怕都困難。

而“影”則是指那些為名為利所困之人,他們每天汲汲營營,總想著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可是這又談何容易?

在詩人看來,每天想著這些事實在是有損生命,所以他最后發(fā)出了“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yīng)盡便須盡,無復(fù)獨多慮”的感慨。

人生無常,生命有限,不如順應(yīng)自然。

全詩宛如大白話,沒有過多的語言修飾,卻道盡了人生大道理,尤其是“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氣勢開闊,擲地有聲,激勵了世人1000多年。

體現(xiàn)了淵明新自然說的主張,借神的話批評了代表舊自然說的形和代表名教說的影?!叭蚀笫ト?,今復(fù)在何處”及“立善常所欣,誰當(dāng)為汝譽”等語意在詆諆主名教者鼓吹的立善可以不朽之說;“彭祖愛永年”以下六句則破除主舊自然說者的長生求仙與沉湎醉鄉(xiāng)之論。最后提出縱浪大化,隨順自然,使個人成為自然的一部份,而無須別求騰化升仙之術(shù),如此便可全神,死猶不亡,與天地共存。

是的,人生就是一場夢,夢酣夢醒,緣聚緣散,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可懼怕的呢?一切隨緣,這才是最好的活法。

此詩的遣詞造句一氣流走,自然矯健,無過多的修飾成份,如《神釋》中說:“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說明神為形體之主的道理,十分簡明有力。至如“縱浪大化中”四句,氣勢開闊,直出胸臆,而音調(diào)高朗,擲地可作金石之聲,故陳祚明就對此詩能作理語而不落熟套,能寓辨論于剛健明快的詩句之中作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