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白居易詩中白發(fā)意象的運用只存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期。由于白發(fā)意象從審美的角度來看,給人以遲暮感、蕭瑟感,所以歷代詩人在表達生命的流逝、青春的遠去不復返、個人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時候,很少有人以此為抒情媒介。縱觀歷代文學家筆下的寄情之物,屈原在表達這種感慨時用香草美人意象,如《離騷》序這樣寫道:“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古詩十九首》則選擇時序意象,如《古詩十九首》之七中寫道:“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p>

詩人有感于深秋季節(jié)物換星移、時序轉(zhuǎn)變,遂產(chǎn)生朋友相交不終、世態(tài)炎涼的感嘆。雖說白發(fā)也代表時間的流逝,但象征著老丑形象的白發(fā)似乎并不受詩人的鐘愛。詩到陶潛,白發(fā)還算不上意象,他曾在《榮木》中以榮木自喻,表達“白首無成”的感嘆。此時的白發(fā)方才開始作為一種寄托入詩。詩到唐代,從李白開始,白發(fā)才以意象的身份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李白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猿聲催白發(fā),長短盡成絲”、“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等等,以其豪邁的氣魄、夸張的筆法,在詩中表現(xiàn)了自己無可化解的悲愁和對生命短暫的強烈感受。杜甫詩歌中白發(fā)意象別有韻味,甚至可以之表達情誼。

詩歌發(fā)展到白居易,在儒家經(jīng)世致用思想影響下,白發(fā)讓敏感的詩人在憂生的同時,產(chǎn)生了深重的憂道意識。這時的白發(fā)意象除了時不我待之感外,更添加悲天憫人的情懷。白居易詩中提到白發(fā)的詩共 174 首,包括描寫白發(fā)如雪、如霜、如絲等。

一、時不我待的焦慮情懷

儒家主張“積極入世,建功立業(yè)”。在這種思想影響下,當理想受挫時,詩人自然而然會生出荒廢感,時不我待的無奈感、滄桑感。白居易的白發(fā)意象即寄托了這種時光易逝,自己卻無法實現(xiàn)兼濟之志的惋惜、悲嘆之情。如其《寄唐生》一詩寫道:

賈誼哭時事,阮籍哭路岐。

唐生今亦哭,異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饑。

不悲口無食,不悲身無衣。

所悲忠與義,悲甚則哭之。

太尉擊賊日,尚書叱盜時。

大夫死兇寇,諫議謫蠻夷。

每見如此事,聲發(fā)涕輒隨。

往往聞其風,俗士猶或非。

憐君頭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為?

這首詩作于元和三年(808)至元和五年(810),也就是白居易居于長安的時候。這個時期是白居易事業(yè)的一個繁榮期,從元和三年(808)任左拾遺,到元和四年(809)的倡導新樂府運動,再到元和五年(810)改任京兆府戶曹參軍并仍充翰林學士,白居易草擬詔書,積極參與國政。他不畏權(quán)貴近臣,直言上書論事,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諷諭詩?!都奶粕分械奶漆殛P(guān)心國事、心懷忠義,為人正直,對當時社會上一些丑惡的現(xiàn)象郁憤不平,并常為之痛哭不已。唐衢雖年已半百,白發(fā)已生,然他愛國之志不衰。在這首詩里,白發(fā)意象對刻畫唐生憂念過時的忠義形象發(fā)揮了關(guān)鍵作用,并寄寓了作者對其老大遲暮的憐念。

古人認為“四十曰強而仕”,也就是說四十歲該是人生意氣風發(fā)、仕途蒸蒸日上的階段。白居易有幾首提到四十歲年齡的詩歌,這時的詩歌都運用到了白發(fā)意象。如《閑居》一詩曰“心苦頭盡白,才年四十四”,《白鷺》一詩曰“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發(fā)垂”。白居易在這個年紀卻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兼濟之志,白發(fā)卻已赫然而生,所以在《自詠》中,他直率地感嘆道“玄鬢化為雪,未聞休得官”,在《詩人主客圖》中又寫到“白發(fā)鑷不盡,根在愁腸中”。元和六年(811),四十歲的白居易在下邽村曾在《嘆老三首》中感嘆道:“少年辭我去,白發(fā)隨梳落。”及至元和九年(814),四十三歲的白居易在長安被任為太子左贊善大夫時又在《初授贊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中寫道:“病身初謁青宮日,衰貌新垂白發(fā)年。”元和十五年(820)白居易四十九歲任忠州刺史使時在《花下對酒二首》中悲憫自己道:“樓中老太守,頭上新白發(fā)?!苯Y(jié)合白居易仕宦歷程不難看出,關(guān)于白發(fā)意象的詩句,熔鑄著他青春年少去何速,壯志難酬衰老至的憤懣與惋惜。

在《有感三首》中,白居易寫道:“鬢毛已斑白,衣綬方朱紫”。這首詩作于寶歷二年(826)年至大和元年(827)年間,白居易由蘇州至洛陽途中。此時白居易已五十多歲,在他看來,壯年已過,官職方才有點起色,時不我待的無奈感遂涌上心頭。白居易曾在《輕肥》一詩中寫道:“朱紱皆大夫,紫綬或?qū)④?。”朱金城先生在《白居易集箋?!分性鴮Υ私忉尩溃骸疤浦惺酪郧埃屎魧洖榇蠓?,白居易詩所謂‘武官稱大夫’是也。城按:唐人詩文中多稱‘朱衣’‘紫衣’為‘朱紱’、‘ 紫綬’”。唐代官員的品級地位與衣服的顏色有很大關(guān)系,紫色為尊,其下依次為朱、綠、青、白。因此,白居易感嘆暮年才得以衣綬朱紫,一種悲涼之感摻雜于其中。長慶元年(821),剛到五十歲的白居易身兼主客郎中、知制誥,但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束縛使他在《酬嚴十八郎中見示》中不由得感嘆道:“忽驚鬢后蒼浪發(fā),未得心中本分官?!彼凇兑孤牴~有感》中對初生白發(fā)與白發(fā)滿頭的心境比較道:“江州去日聽箏夜,白發(fā)新生不愿聞,如今格是頭成雪,彈到天明亦任君?!边@首詩作于元和二年(807)至長慶二年(822),作者回憶起當年宏圖之志未得施展就被遠逐政治中心以外,那時心生悲涼頭生白發(fā),心境自然郁悶難堪。長慶二年(822)51 歲的白居易在《重題》中又一次提到這種心境:“不能成一事,贏得白頭歸?!弊灾抑莼亻L安后,由于朝中黨派之爭及政治黑暗,立朝為官兩年后自請外調(diào)。本詩作于他出任杭州刺史途中。長慶四年(824),53 歲的白居易于洛陽作《洛中偶作》一詩,詩中有句云:“往往顧自哂,眼昏須鬢蒼。”依然以一種自嘲的手法來感嘆大半生理想不得施展,人卻老邁昏花的境況。

白居易白發(fā)之嘆的詩句確有不少。不過,白居易有關(guān)白發(fā)的詩句絕非病呻吟式的嘆老嗟卑,而是基于功業(yè)難成、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是在丹心與皓首的強烈對比中產(chǎn)生的悲涼感。正如前人所評:“讀樂天詩,使人惜流光,輕職業(yè),滋頹惰廢之念”。

二、悲天憫人的泛化情懷

白居易由自身白發(fā)已生,功業(yè)未成的悲涼感,推己及人,目光轉(zhuǎn)向整個社會,筆下流露出對勞動人民很深的同情和關(guān)懷之意。在由從時間到空間的轉(zhuǎn)變的過程中,白居易借助白發(fā)意象表達了其悲天憫人之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陽白發(fā)人》一詩,詩云:

上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發(fā)新。綠衣監(jiān)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同時采擇百余人,零落年深殘此身。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皆云入內(nèi)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cè)目。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yīng)笑,天寶末年時世妝。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發(fā)歌!

這首詩以“上陽白發(fā)人”為題,但詩中未提到白發(fā)人,而是用時間的久遠以及容顏的逐漸衰老來暗示白發(fā)的滋長。宮女被選進宮時還小,青春靚麗,像花一樣含苞欲放,還未見君王的面就被幽閉在上陽宮。姣好容顏面對清冷暗壁,這與當初家人送她離去時哄逗的話形成強烈的反差。在上陽宮一晃幾十年,同伴一個一個離去,此情、此景,使其愈發(fā)悲涼凄楚。最后一句,“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發(fā)歌”,白居易以提唱的語式點名主旨,這種提唱語氣曼聲長嘆,更能傳達詩人心中的感慨。白發(fā)意象在這里升華,成為一個符號,一個由黑到白、由希望到失望、由青春到遲暮的符號。通過白發(fā)意象,揭露了封建宮廷制度對宮女青春剝奪的殘酷性,表達了白居易對上陽宮女的深切同情和憐憫。 白居易在《賣炭翁》中,亦有關(guān)于白發(fā)意象的描述: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此詩有一小序曰“苦宮市也”。韓愈在《順宗實錄》卷 2 中有關(guān)于宮市的載記:“宮中有要,市外物,另官吏主之,與人為市,隨給其值?!睂m市的霸道可見一斑。賣炭翁衣服單薄,且常年超負荷勞動,使他看起來蒼老無助。在一個天寒地凍的時節(jié),遭遇宮市之人,賣炭翁遂慘遭敲詐,且無處申告。白發(fā)在該詩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力地凸顯了賣炭翁的無助、弱勢、衣服單薄。環(huán)境惡劣,屬于在面上能看到的東西,最后筆墨集中于一個點,推出蒼蒼白發(fā)的老翁。年老之人該是盡享天倫之樂之時,卻在為生計奔波、操勞,其境況令人唏噓悲嘆。

總結(jié)

白居易寫白發(fā),所寄托的是一種惆悵、一種無奈,一種懷才不遇的失落,一種無法全力以赴施展理想抱負的遺憾、憤懣,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悲天憫人的情懷。生性的善良執(zhí)著,仕途的黑暗坎坷,矛盾的錯綜糾結(jié)又塑造了白居易筆下花的幻化美。白居易以不同的花去比喻不同的人,他也因為看到花的開放與凋落而傷春悲秋,而感嘆時光流逝之快,而徒生老大遲暮之感。借助于白居易詩中諸種富有意味的意象的解讀,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白居易,他沒有清高到初涉黑暗官場就永遠辭官,他沒有膽怯到懼怕人世險惡就攀附吹捧。他實實在在,有血有肉,會因為自然萬物的變化而傷春悲秋,會因為隨著年齡而生的白發(fā)嗟嘆神傷,會因為懷才不遇而萬分苦悶,但他也會因為知道人生不是坦途所以在遇到挫折時借助一些外物來化解心中的痛,吟唱心中的情,編制心中的夢。

白居易筆下的意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這些,他喝酒喝到不醉不休,他彈琴彈到物我兩忘,他對鏡感嘆,他對鶴抒情??傊?,他筆下的意象,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和時段特點、時代特點,深深烙上了中國文化的印記和中唐文人的生命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