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導(dǎo)航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在我國古代的詩詞作品當(dāng)中,不乏各種看破世間冷暖、時常感嘆興亡更替的佳作。這些作品的作者,要么懷才不遇、要么被人誣陷……以至于讀他們的作品,常常會有一種悲涼之感。
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詩佛”王維的一首詩作。
先說說王維這個人,也確實(shí)不愧于他這個“詩佛”的稱號。他的許多作品,讀來會有一種很“佛系”的感覺。例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等等。
公元713年,王維年滿十五歲。就在這一年,他離開家準(zhǔn)備到長安游歷。路過長安郊外的驪山時,在山腳下看到了秦始皇的陵墓。
看著滿山的野草,王維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種興亡盛衰的感嘆,于是提筆作下了這首《過始皇墓》。
古墓成蒼嶺,幽宮象紫臺。
星辰七曜隔,河漢九泉開。
有海人寧渡,無春雁不回。
更聞松韻切,疑是大夫哀。
王維在詩中說:
當(dāng)初那座雄偉的秦朝墓地,如今已經(jīng)成了長滿野草的山嶺;在這地底下,幽暗的地宮卻是豪華壯麗的宮殿。墓頂鑲嵌的珍珠就像日月星辰一樣,墓底用水銀灌滿,像是奔流的江河湖海。
這地底下如此陰冷黑暗,那墓中的江海人豈能渡過?墓中永遠(yuǎn)沒有春天,又哪能等到雁鴨飛回來?墓旁的松樹仿佛是被秦始皇敕封的大夫,一陣風(fēng)吹來,只聽見松樹嘩嘩作響,如同大夫的聲聲哀悼。
當(dāng)年的秦始皇,曾經(jīng)去祭祀泰山,途中忽逢大雨。秦始皇便到一棵大松樹下避雨。后來,秦始皇感念這棵松樹,便把這棵松樹封為“五大夫”。
而此時此刻,秦始皇早已作古,卻仍然是一棵棵松樹為始皇帝守墓。只是朝代變換,秦始皇擁有的那些繁盛,也早已跟隨他灰飛煙滅。
王維寫下這首詩時,年僅十五歲,卻只用寥寥80字,便一針見血地把秦始皇的窮奢極欲表現(xiàn)出來。
秦始皇生前要建華麗的阿房宮,死后的陵墓也同樣規(guī)模宏大——整座陵墓像山嶺一樣高大,墓上的明珠如同日月,墓中的水銀就像江河,就是那陵墓中的雁,也是黃金制成??梢娗厥蓟柿甑暮廊A。
但再豪華、再闊氣又如何?“江河”中無人渡船、大雁也不會隨著四季交替而冬去春來。這一切,都顯得毫無用處。只有那松林的聲音,像是大臣們對這種鋪張浪費(fèi)的哀怨。
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曾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過始皇墓》就是一個絕佳的典范。
王維在詩中,使用“蒼嶺、紫臺、星辰、九泉”四個意象描繪出來的畫面,像是一幅緩緩展開的畫卷,表現(xiàn)出秦始皇極其鋪張的景象。
整首詩由表到內(nèi)、由淺入深,極富層次感,可以說是王維視覺印象的代表作品。
有人說,這首《過始皇墓》表現(xiàn)了王維的傾向性。但我倒覺得,這首詩的悲涼感卻是不強(qiáng),仍然是像他的其他詩作一樣,以一種客觀的視角去看待秦始皇。
這種感覺,就像傅雷評價莫扎特那樣:他從來不透露他痛苦的消息,非但沒有憤怒與反抗的呼號,連掙扎的氣息都找不到。
相關(guān)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