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上之回原文及注釋(附翻譯)
《上之回》是由李賀所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一連用了八句三字句,音韻急促,一氣流貫,表達極度欣悅的心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渡现亍返淖g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上之回》原文
唐代:李賀
上之回,大旗喜。
懸紅云,撻鳳尾。
劍匣破,舞蛟龍。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慶雷齊墜地。
地無驚煙海千里。
《上之回》譯文
皇帝勝利歸來,大旗歡舞招展。
紅旗如云片連片,旗端羽飾隨風卷。
寶劍破匣騰空起,恰如蛟龍舞蹁躚。
黃帝凱旋蚩尤死,戰(zhàn)鼓咚咚聲震天。
高天雷聲歡慶,祥云籠蓋大地。
地上無烽煙,海內(nèi)千里慶勝利。
《上之回》注釋
①上之回:系樂府舊題,漢樂府《鐃歌》曲之一。此指天子返回京師。
②大旗喜:用擬人化的手法,寫皇帝的勝利使軍旗也歡欣飄揚。
③紅云:指紅色的大旗連成一片,狀如云霞。
④撻(tà)鳳尾:指風吹旌旗,翩翩拂擊旗端羽毛。鳳尾:旗上的羽飾。
⑤劍匣破:據(jù)《拾遺記》載,傳說上古帝王顓項有把寶劍,常在匣中發(fā)出虎嘯龍吟般的鳴聲。如有敵兵來犯,劍會自動破匣騰空,飛去殺敵。
⑥舞蛟龍:比喻寶劍飛舞的情景。
⑦蚩(chī)尤:傳說中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首領,曾發(fā)動叛亂,后被黃帝擒殺。
⑧逢(péng)逢:鼓聲。
⑨慶雷:歡聲雷動。一作“慶云”。慶云即五色云彩,古人以為祥瑞之氣。墮地:意思是籠罩大地。
⑩驚煙:報警的烽火。海:海內(nèi),指全國。這句謂中國大地戰(zhàn)爭平息,四海之內(nèi)處處安寧。
《上之回》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約作于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十月。元和年間,對藩鎮(zhèn)多次用兵,取得了一些勝利。如元和元年平定反叛的劉辟,元和二年剿滅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李锜。這些對藩鎮(zhèn)戰(zhàn)爭的勝利、對人民是個鼓舞,使元和年間出現(xiàn)史家所說的“中興”現(xiàn)象。李賀從這些勝利中受到鼓舞,所以寫了這首頌詩。
《上之回》賞析
李賀很少寫歡慶的詩。他所處的社會本來就很少值得喜慶的事,滿目瘡痍,叫人喜不起來;另外詩人遭際坎坷,他也很少有歡樂的時候;再加上詩人性格內(nèi)向,比較悲觀。這種種原因,都使得李賀的作品中很少歌頌歡樂、抒發(fā)愉快情感的詩歌。這首《上之回》卻是一首歡慶勝利的頌歌。
這首詩一連用了八句三字句,音韻急促,一氣流貫,表達極度欣悅的心情。
“上之回,大旗喜。懸紅云,撻鳳尾”前四句通過寫景突出喜慶的景象。用“喜”字來形容紅旗飄揚,使紅旗染上了情感的色彩。到處是紅旗、好似是懸在天上的紅云,紅旗上的鳳尾相互拍打著。這真像是一片旗的海洋。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了一個被紅旗包圍著的喜慶的境地里。
“劍匣破”四句,追述勝利的經(jīng)過。詩人在這四句中用了兩個典故,只用了十二個字寫出了這次戰(zhàn)斗的歷程,語言十分精煉。寶劍沖破劍匣,如蛟龍騰飛起舞,殺向敵人,用以形容朝廷軍隊的威武神速,寫出了軍隊的不可抵擋的氣勢。讀著這兩句,好像看到朝廷的軍隊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地打擊著敵人。敵人被殲,叛亂平定,到處是一片慶祝勝利的鼓聲。用“蚩龍”這一典故十分確切地表達了詩人的感情以及喜悅的心境。
這八句短促的三字句,既把場面、戰(zhàn)斗經(jīng)過...
查看詳情>>西樓原文及翻譯(附鑒賞)
《西樓》是由曾鞏所創(chuàng)作的,曾鞏這首詩雖然沒用什么氣勢雄壯的語言來造成直觀的形象,同樣表現(xiàn)了暴風雨的壯觀,也有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段鳂恰返淖g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西樓》原文
宋代: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shù)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西樓》譯文
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漲,涌過去了,又急急退了回來;強勁的北風刮著,夾雜著數(shù)聲轟雷。
我站在樓上把四面的簾子高高掛起,然后靜靜地躺下,欣賞著暴雨,欣賞著雨中重巒疊岫的風采。
《西樓》注釋
朱樓:富麗華美的樓閣。即標題的“西樓”。鉤疏箔,把簾子掛起。疏箔,稀疏的竹簾。
《西樓》賞析
錢鐘書先生稱曾鞏的絕句“有王安石的風致”,從這首詩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首詩寫在海邊的高樓上欣賞暴風雨的狀況。前兩句為后兩句蓄勢,照例描寫暴風雨到來前的風云雷電,因為在海邊,便加上了浪,更顯得氣派場面的閎大。第一句把云與浪混寫,說海浪像云一樣,滾滾而去,又逆涌而回,暗藏了下句的風?!袄巳缭啤笔钦f浪大,而暴風雨前的烏云低垂海面,與浪相接,因此寫了浪“去卻回”,也就等于寫了云“去卻回”。第二句著意在風,帶出了雷,便把暴風雨前應有的景況都寫全了。詩寫這派景象,僅淡筆以“如云”二字輕點浪,沒有作過多的鋪排,但自然能讓人感受到雨前風吼、浪涌、云壓、電閃、雷鳴等雄偉場面。比曾鞏稍后的蘇軾,寫過很多首暴雨詩,名句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都以奇特的語句具體描寫暴風雨飄驟迅猛的場面,令人震撼。曾鞏這首詩雖然沒用什么氣勢雄壯的語言來造成直觀的形象,同樣表現(xiàn)了暴風雨的壯觀,也有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朱樓四面鉤疏箔”,此句在全詩結(jié)構(gòu)上位置頗為重要,起一種襯墊作用。有了這一句,全詩避免了一氣直下,顯得跌宕有致。西樓是處在海山之間,詩寫景是由海(樓前)——樓側(cè)——樓——山(樓后)的順序。此句寫“朱樓”既是點題,更是從樓前海景通向樓后山景的橋梁,也是由寫景轉(zhuǎn)向抒情的過渡??疾煸娨?,此樓當雄踞于某座近海的青山之上,視野開闊,可回顧千山?!八拿驺^疏箔”,指樓上人也即詩人把樓四面窗戶垂掛的疏簾用鉤卷起。按常理推測,風雨將至之際,應當閉窗才是。但詩人此刻偏要敞開四面窗戶,這個動作頗出人意料,似乎覺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時,只有垂簾,一般不會掛簾。但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詩人想“臥看千山急雨來”,已經(jīng)到了癡情的地步,因而能夠使人思而生奇趣。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張先的“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李白的“鏟卻君山好,平鋪江水流”等一樣,“愈無理而愈妙”(《詞筌》)。
“臥看千山急雨來”,詩人于尾句道出了內(nèi)心的豪情,也解除了疑問。前兩句寫風吹、云涌、浪卷、雷鳴,這是一支壯美的序曲,詩人最欲欣賞的乃是作為“主角”登場的“千山急雨來”的出色表演。他要看“急雨”打破雨前沉悶局面而呈現(xiàn)的新鮮境界...
查看詳情>>奉寄韋太守陟原文(附翻譯)
《奉寄韋太守陟》是由王維所創(chuàng)作的,此詩描繪了邊塞孤城衰敗、蕭條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無限的惆悵、悲涼之感,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好友的思念之情。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奉寄韋太守陟》的譯文及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奉寄韋太守陟》原文
唐代:王維
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聞歸鴻。
寒塘映衰草,高館落疏桐。
臨此歲方晏,顧景詠悲翁。
故人不可見,寂寞平陵東。
《奉寄韋太守陟》譯文
荒涼的古城蕭條冷落,極目遠望,萬里山河一片空曠寂寥。
秋天,天高云淡,高遠空曠,不時傳來幾聲南歸鴻雁的哀鳴。
散發(fā)著涼氣的池塘里倒映著枯敗的雜草,高大的館舍坐落在稀疏的梧桐樹中。
正當這一年將盡的時節(jié),只能自古其影高詠一曲《思悲翁》。
老朋友已經(jīng)難以見到了,只能寂寞地獨處平陵之東。
《奉寄韋太守陟》注釋
奉:敬詞。太守:一郡的行政長官。韋太守陟:即韋陟,王維的好友,兩人多相唱和之詩。
荒城:荒涼的古城。唐杜甫《謁先主廟》詩:“絕域歸舟遠,荒城系馬頻?!笔捤鳎菏挆l冷落;凄涼。
迥(jiǒng):遠。
嘹唳(lì):形容聲音響亮凄清。
歸鴻:歸雁。詩文中多用以寄托歸思。
寒塘:寒冷的池塘。衰草:枯草。高館:高大的館舍。疏桐:梧桐樹間因為稀疏而落下的斑駁的影子。
歲方晏:一年將盡的時候。晏:晚。
顧景(yǐng):即顧影。自顧其影。有自矜、自負之意。悲翁:古曲名。
故人:舊交;老友。
平陵:一作“平林”,地名,在襄陽之西。此指韋陟任職之地。
《奉寄韋太守陟》賞析
此詩描繪了邊塞孤城衰敗、蕭條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無限的惆悵、悲涼之感,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好友的思念之情。
“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開門見山,直接描寫邊塞孤城的蕭條衰敗。一座非?;臎?,被人荒廢的池城,隨著歲月的侵蝕,更添了些歲月斑駁的痕跡,越發(fā)地衰敗,荒涼。極目望去,萬里河山只一片空曠寂寥,這空不只是空間的空虛,也是回首后,戍守邊疆,保家衛(wèi)國之事業(yè)付諸東流的空。這一聯(lián)中,一“自”一“空”,如神來之筆,畫龍點睛。自,表現(xiàn)了城池荒廢,自身自滅,無人管轄的悲涼?;蛟S當年無數(shù)英雄為戍守家園在此叱咤風云,而如今,那雄偉壯闊已消失殆盡,只雜草叢生,一片衰颯???,亦是沉重的悲涼,這廣闊的邊城曾經(jīng)何等的壯闊,何等地雄偉,如今,“浪花淘盡英雄”,英雄事業(yè)轉(zhuǎn)頭空。無盡的蒼涼,無盡的悲壯,盡在這“自”與“空”中。后來杜甫《蜀相》詩頷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也用了“自”與“空”,應為受此詩啟發(fā)。
“天高秋日迥,嘹唳聞歸鴻?!甭涔P于高空。秋氣肅殺,高遠闊大的邊城景象,只孤城一座,“天高秋日迥”,是古老的蒼涼。滿目瘡痍,抑制不住滿心悲愁。忽城外幾點孤雁,凄厲的鳴叫傳入耳際,那是尋找同伴的哀鳴,是跋涉在故鄉(xiāng)途中悲苦的呼叫,撕心裂肺,揪人心腸。鴻雁尤可展翅飛翔,而自身呢,便怕要陷身此荒涼之地了,不禁自問何時能歸鄉(xiāng)。內(nèi)心的愁緒與陰影不禁又增添了一層。
“寒塘映衰草,高館落疏桐?!痹娙藦纳?..
查看詳情>>題小松原文(附翻譯)
《題小松》是由李商隱所創(chuàng)作的,這首詠物詩熱情贊頌了松樹不畏嚴寒,不懼霜雪淫威,剛勁挺拔,四季蔥翠的高尚品格,對艷麗一時花開易謝的桃李給予辛辣的諷刺,寄寓了詩人高遠的政治抱負,表達了對社會上庸俗淺薄之徒的鄙視。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題小松》的譯文及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題小松》原文
唐代:李商隱
憐君孤秀植庭中,細葉輕陰滿座風。
桃李盛時雖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蔥。
一年幾變枯榮事,百尺方資柱石功。
為謝西園車馬客,定悲搖落盡成空。
《題小松》譯文
我喜愛這庭院中孤傲秀拔的小松,枝葉細小樹蔭輕淡帶來滿座清風。
桃李爭芳吐艷時你雖然默默無聞,但霜雪降下后卻生長得郁郁蔥蔥。
隨著季節(jié)生長枯萎,待到它長成百尺蒼松之時,即可成就其棟梁之功了。
告訴乘車去西園游賞的人們,等到雪飛霜落的季節(jié),百花紛紛凋零,你們將感到悲哀失望了。
《題小松》注釋
孤秀:孤傲秀拔。
輕陰:指松樹覆蓋下的樹蔭。
盛時:這里是指春天桃花和李花盛開的時候。
青蔥:形容松樹充滿了生命活力的長勢。
一年幾變:指非常綠植物的生態(tài)和長勢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荩褐覆菽局ǖ蛑x,草木枯萎。榮:指草木開花。
百尺:形容高大,是就小松將來的發(fā)展而言。方資:正可用作。柱石功:棟梁之材的功用。
為謝:因為這個原因而相告。謝,是告訴、相告的意思。西園:泛指一般園林。車馬客:指乘車馬去西園游賞的人們。
搖落:凋謝,衰敗。
《題小松》賞析
這首詠物詩熱情贊頌了松樹不畏嚴寒,不懼霜雪淫威,剛勁挺拔,四季蔥翠的高尚品格,對艷麗一時花開易謝的桃李給予辛辣的諷刺,寄寓了詩人高遠的政治抱負,表達了對社會上庸俗淺薄之徒的鄙視。此詩雖非上乘,但仍清新雋永,頗有韻味。
詩人同情小松的“寂寞”:在陽春三月桃李爭艷的季節(jié),它孤獨地挺立在庭院中,被人冷落。詩人又贊賞它的無私:在盛夏炎日中,它默默地以“細葉輕蔭”給人們帶來滿座的清風。詩人更欣賞的是在那霜雪凜冽的嚴冬,它非但沒有枯黃,倒愈顯得郁都蔥蔥。
開篇這四句,通過對小松四時遭際的描繪,寫出了它堅貞挺拔、不隨流俗、傲霜斗雪的風姿。值得注意的是,這里詠的不是繁葉如云蓋,老枝似盤虬的老松,而是一株枝葉未茂的小松,因此詩人很精心地用一“秀”字來形容它,令人想到其枝干的纖細,柔韌,猶如一位英俊少年亭亭玉立于庭院之中。同樣,以“細”狀其葉,以“輕”狀其蔭,都是抓住了小松不同于老松的特征而加以刻畫的。從“秀”、“細”、“輕”這幾個字眼中,不難體會到詩人的愛憐之情。
后面的四句寫詩人對小松的殷切期待:百花雖盛,但好景不長。花開花落,“一年幾變枯榮事”。而小松獨耐寂寞,不管春風秋雨、夏炎冬寒,錘煉其堅貞之性。待到它長成百尺蒼松之時,即可成就其棟梁之功了。百花本是“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而詩人在這里卻說“一年幾變”。這是夸大百花“枯榮”之易來強調(diào)小松成材之難,以百花之“變”來反襯小松之堅定。
最后,詩人對那些不知“憐”松、只會...
查看詳情>>流鶯原文(附翻譯)
《流鶯》是由李商隱所創(chuàng)作的,此詩是作者托物寓懷的詩篇,借流鶯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寫自己漂泊無依、抱負難展、佳期難遇的苦悶之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读鼹L》的譯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流鶯》原文
唐代:李商隱
流鶯漂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流鶯》譯文
居無定所的黃鶯總是不停地飛翔漂泊,越過小路,臨近河邊,無法自持。
它那美妙婉轉(zhuǎn)的歌聲中怎么能沒有本意?適逢春日芳辰也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鳴囀在風朝霞夜陰晴之日,鳴囀在千門萬戶開閉之時。
我曾為傷春之情所苦,實在不忍在聽它的哀鳴,然而這京城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棲居的花枝呢?
《流鶯》注釋
流鶯:指漂蕩流轉(zhuǎn)、無所棲居的黃鶯。
參差:參差,本是形容鳥兒飛翔時翅膀張斂振落的樣子,這里用如動詞,猶張翅飛翔。
不自持:不能自主,無法控制自己。
囀(zhuàn):鳥宛轉(zhuǎn)地鳴叫。
佳期:美好的時光。南朝齊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p>
“風朝”二句:《漢書·郊祀志》:“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漢書·東方朔傳》:“起建章宮,左鳳闕,右神明,號千門萬戶?!贝寺?lián)寫京華鶯聲,無論風露陰晴、門戶開閉,皆漂蕩啼囀不已。
不忍:一作“不思”。
鳳城:此借指京城長安。馮注引趙次公注杜詩:“弄玉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后曰京師之盛曰鳳城”?;ㄖΓ褐噶鼹L棲息之所。此句言鳳城雖有花枝,而流鶯難以借寓,故有傷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聽。
《流鶯》賞析
此詩是作者托物寓懷的詩篇,借流鶯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寫自己漂泊無依、抱負難展、佳期難遇的苦悶之情。首聯(lián)描寫了流鶯的飄蕩無依,頷聯(lián)指出流鶯內(nèi)心的苦悶,頸聯(lián)寫流鶯的艱辛備嘗,尾聯(lián)才寫到詩人自己。全詩詠物抒情,風格輕倩流美,情思深婉。
流鶯,指漂蕩流轉(zhuǎn)、無所棲居的黃鶯。詩的開頭兩句,正面重筆寫“流”字。參差,本是形容鳥兒飛翔時翅膀張斂振落的樣子,這里用如動詞,猶張翅飛翔。漂蕩復參差,是說漂蕩流轉(zhuǎn)之后又緊接著再飛翔漂泊?!岸饶啊?、“臨流”,則是在不停地漂蕩流轉(zhuǎn)中所經(jīng)所憩,應上句“復”字。流鶯這樣不停地漂泊、飛翔,究竟是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蕩到何時何地呢?詩人對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這是全聯(lián)點眼,暗示出流鶯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仿佛是被某種無形的力量控制著。用流鶯的漂蕩比喻詩人自己的輾轉(zhuǎn)幕府的生活,是比較平常的比興寓托,獨有這“不自持”三字,融和著詩人的獨特感受。詩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發(fā)出過悵然的嘆息:
“昔去真無奈,今還豈自知”(《陸發(fā)荊南始至商洛》)?!叭フ鏌o奈”、“還豈自知”,正象是“不自持”的注腳。它把讀者的思緒引向“漂蕩復參差”的悲劇身世后面的社會原因,從而深化了詩的意境。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鳖h聯(lián)是說,美妙的鳴囀,怎么能沒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
查看詳情>>途中見杏花翻譯及原文(附鑒賞)
《途中見杏花》是由吳融所創(chuàng)作的,詩篇借杏花托興,展開多方面的聯(lián)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離之感、身世之悲、故國之思,一層深一層地抒寫出來,筆法特別委婉細膩。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途中見杏花》的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途中見杏花》譯文
一枝淡紅的杏花探出墻頭,而墻外的行人(作者)正傷春惆悵。這枝杏花的樣子好像跟我一樣傷春惆悵,我們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這春去匆匆難相留的時節(jié)?天色已晚,寂靜的樹林中黃鸝鳥最先歸來,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獨自綻放,卻沒有蜂飛蝶舞。這時候我更懷念長安的千萬株桃濃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經(jīng)籠罩住了夕陽的光輝,整個神州一片黯淡。
《途中見杏花》原文
唐代:吳融
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xiāng)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途中見杏花》鑒賞
詩人漂泊在外,偶然見到一枝杏花,觸動他滿懷愁緒和聯(lián)翩浮想,寫下這首動人的詩。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宋人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的名句。杏花開在農(nóng)歷二月,正是春天到來的時候,那嬌艷的紅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經(jīng)歷過嚴冬漫長蟄居生活的人,早春季節(jié)走出戶外,忽然望見鄰家墻頭上伸出一枝俏麗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無比欣喜激動。葉紹翁的詩句就反映了這樣的心理??墒菂侨趯Υ藚s別有衷懷。他正獨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種憂思盤結(jié)胸間,那枝昭示著青春與生命的杏花映入眼簾,卻在他心頭留下異樣的苦澀滋味。
他并不是不愛鮮花,不愛春天,但他想到,花開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遠守著這枝鮮花觀賞,也看不了得多少時間。想到這里,不免牽惹起無名的惆悵情緒。更何況自己行色匆匆,難以駐留,等不及花朵開盡,即刻就要離去。緣分如此短淺,令人倍覺難堪。
由于節(jié)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艷春意濃的時分,一般樹木枝梢上還是空疏疏的,空氣里的花香仍夾帶著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見飛來采蜜,只有歸巢的黃鶯聊相陪伴。在這種情景下獨自盛開的杏花,當會感到有幾分孤獨寂寞。這里融入詩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報春使者,轉(zhuǎn)化為詩人的自我寫照。
想象進一步馳騁,從眼前的鮮花更聯(lián)想及往年在京城長安看到的千萬樹紅杏。那一片蒙蒙的煙霞,輝映著陽光,彌漫、覆蓋在神州(指中國)大地上,景象是絢麗奪目的。浮現(xiàn)于腦海的這幅長安杏花圖,實際上代表著他深心憶念的長安生活。詩人被迫離開朝廷,到處飄零,心思仍然縈注于朝中。末尾這一聯(lián)想的飛躍,恰恰泄露了他內(nèi)心的秘密,點出了他的愁懷所在。
詩篇借杏花托興,展開多方面的聯(lián)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離之感、身世之悲、故國之思,一層深一層地抒寫出來,筆法特別委婉細膩。晚唐詩人中,吳融作為溫(庭筠)李(商隱)詩風的追隨者,其最大特色則在于將溫李的縟麗溫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此篇可以視為這方面的代表作。
《途中見杏花》作者介紹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
查看詳情>>淥水曲原文及注釋(附翻譯)
《淥水曲》是由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此詩描寫的是一幅迷人的勝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寫景,詩人就其所見先寫淥水,南湖的水碧綠澄徹,一至映襯得秋月更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稖O水曲》的譯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淥水曲》原文
唐代: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淥水曲》注釋
淥(lù)水曲:古樂府曲名。淥水:即綠水,清澈的水。
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發(fā)光?!懊鳌弊质切稳菰~用如動詞。月:一作“日”。
南湖:即洞庭湖。白蘋:一種水生植物,又稱“四葉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淺水草本,根莖在泥中,葉子浮在水面之上。
欲語:好像要說話。
愁殺: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殺:用在動詞后,表示極度。蕩舟人: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妒酚洝R太公世家》:“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舟中。蔡姬習水,蕩公,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p>
《淥水曲》譯文
清澈的湖水在皎潔月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南邊的湖面上,一位美麗的姑娘正在月光下采擷著白蘋。
含苞待放的荷花簡直就象一位嬌媚多情的少女欲語還休,讓人不免神魂搖蕩,無限哀婉惆悵起來。
《淥水曲》鑒賞
此詩描寫的是一幅迷人的勝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寫景,詩人就其所見先寫淥水,南湖的水碧綠澄徹,一至映襯得秋月更明。一個“明”字,寫出南湖秋月之光潔可愛。次句敘事,言女子采白蘋。三、四兩句構(gòu)思別致精巧,“荷花”不僅“嬌”而且“欲語”,不特“欲語”而且十分媚人,一至使蕩舟采蘋的姑娘對她產(chǎn)生妒意。這兩句詩,選詞甚妙,設境奇絕,把荷花寫活了,把境界寫活了。末兩句詩寫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僅無肅殺之氣,無蕭條之感,而且生氣勃勃,勝似春日;從景色的描寫,表現(xiàn)出詩人愉悅的情緒。
對此詩的理解,也有人認為是寫一位男子在勞作中對愛人的思念。按這樣理解,這首詩就與《詩經(jīng)》開篇《國風·周南·關雎》極為相似,它們都選擇了淥水蕩舟的背景。不過《關雎》中或愁或思,或得或喜,都溢于言表;而這首《淥水曲》雖也直言“愁殺”,但語氣隱忍克制,如霧里看花,熱淚欲零還住?!蛾P雎》中由思而愁,由得而喜,情節(jié)十分完整,意態(tài)高雅,從容而頗具富貴氣象;而《淥水曲》則似唯有無邊愁怨,不著際涯,正是抉擇其寂寞凄涼之狀?!蛾P雎》中,哀止于“反側(cè)”;《淥水曲》中,心含悲凄仍不忘勞作,都可謂哀而不傷。
《淥水曲》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主要寫月夜勞作之事,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王琦《李太白年譜》、詹鍈《李白詩文系年》、裴斐《李白年譜簡編》均不提此詩作年。
《淥水曲》賞析
此詩描寫的是一幅迷人的勝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寫景,詩人就其所見先寫淥水,南湖的水碧綠澄徹,一至映襯得秋月更明。次句敘事,言女子采白蘋。三、四兩句構(gòu)思別致精巧,“荷花”不僅“嬌”而且“欲語”,不特“欲語”而且十分媚人,一至使蕩舟采蘋的姑娘對她產(chǎn)生妒意。末兩句詩寫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僅無肅殺之氣,無蕭條之感,而且生氣勃勃,勝似春日;從景色的描寫,表現(xiàn)出詩人愉悅的...
查看詳情>>酬朱慶馀原文和翻譯(附創(chuàng)作背景)
《酬朱慶馀》是由張籍所創(chuàng)作的,該詩表達含蓄蘊藉,趣味橫生,當人們透過它的字面意思而體味到它的內(nèi)在含義的時候,往往不由自主地發(fā)出會心的微笑。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酬朱慶馀》的譯文及賞析,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酬朱慶馀》原文
唐代:張籍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版本一)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版本二)
《酬朱慶馀》譯文
一個剛剛經(jīng)過修飾打扮,從清澈明凈,風景優(yōu)美的鑒湖中走出來的采菱女。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長得漂亮,但因過分愛美,卻又自我思量起來。
盡管有許多別的姑娘身上穿著齊地出產(chǎn)的精美綢緞做成的衣服,卻并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這采菱女的一曲歌才值千金。
《酬朱慶馀》創(chuàng)作背景
寶歷年間(825—827)朱慶馀在秋風蕭瑟、科舉考試前夕,背著行囊,來到長安,作了《近試上張水部》,寫給當時任職水部郎中的詩人,詩人收到這首婉約隱喻詩之后,莞爾一笑,當下就提筆寫了這首詩,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
《酬朱慶馀》注釋
酬(chóu):酬答。
朱慶馀:詩人朋友,寶歷進士,秘書省校書郎。
越女:越國美女,西施。
出鏡心:出現(xiàn)任明鏡中,意即攬鏡自照。
更:又。
沉吟:猶豫不決。
齊紈(wán):齊地出產(chǎn)的細絹。
菱歌:采菱所唱的歌。
敵:通“抵”,比得上。
《酬朱慶馀》鑒賞
“越女新妝出鏡心”,越地出美女,而朱慶馀恰好又是越州人,這簡直是天緣巧合,作者把朱慶馀比做一個剛剛經(jīng)過修飾打扮,從清澈明凈,風景優(yōu)美的鑒湖中走出來的采菱女。這一句,表面上說越女天生麗質(zhì),再加上精心的妝飾打扮,自然更加美艷動人,實際上是說朱慶馀有良好的先天素質(zhì),再加上后天的刻苦學習,自然是德才兼?zhèn)?,文質(zhì)彬彬。
“自知明艷更沉吟”,表面上是說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長得漂亮,但因過分愛美,卻又自我思量起來,實則是說朱慶馀雖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錯,但還沒有足夠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賞識。詩的后兩句,緊扣“更沉吟”三個字,針對朱慶馀的疑慮,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朱慶馀的贊賞之情。
“齊紈未足人間貴”,這句表面是說,盡管有許多別的姑娘身上穿著齊地出產(chǎn)的精美綢緞做成的衣服,卻并不值得世人看重?!褒R紈”,在這里比喻表面的、花哨的東西。整句是說,表面的華而不實的東西并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慶馀并不是一個華而不實、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歌敵萬金”。
“一曲菱歌敵萬金”,《采菱》是古曲,是高雅的曲子,在這里意指真才實學。一益高雅的《采菱曲》比萬金都有價值。同時也是告訴朱慶余你的文章很有價值,我很欣賞,金榜題名沒有問題。結(jié)合后兩句,作者除回答了朱慶余的疑問以外,還肯定了朱慶余的德行文章.告訴朱慶馀:在我眼里你不是一個徒有其表、華而不實的人。我很欣賞你。
該詩表達含蓄蘊藉,趣味橫生,當人們透過它的字面意思而體味到它的內(nèi)在含義的時候,往往不由自...
查看詳情>>與“酬朱慶馀原文和翻譯(附創(chuàng)作背景)”相關的文章
贈郭將軍原文及翻譯(附賞析)
《贈郭將軍》是由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全詩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先得寵后失意的將軍形象,蘊含了懷才不遇之感嘆,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表現(xiàn)了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贈郭將軍》的譯文及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贈郭將軍》原文
唐代:李白
將軍少年出武威,入掌銀臺護紫微。
平明拂劍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歸。
愛子臨風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羅衣。
疇昔雄豪如夢里,相逢且欲醉春暉。
《贈郭將軍》譯文
將軍少年時即從軍邊塞,在武威鎮(zhèn)守邊疆,現(xiàn)在又晉升到銀臺門擔任起護衛(wèi)皇帝的重任。
天明時佩帶著寶劍去朝見天子,太陽將落山時便騎馬垂鞭醉酒而歸。
在家中看著玉樹臨風的兒子吹著玉笛,看著姬妾對著月亮翩翩起舞。
昔日疆場的雄姿豪氣,都宛如夢中。且與君趁這大好春光共醉飲一場。
《贈郭將軍》賞析
此詩前六句憶郭將軍入衛(wèi)宮廷之得意情狀,后二句寫自己愿與郭將軍共飲取醉以消愁。全詩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先得寵后失意的將軍形象,蘊含了懷才不遇之感嘆,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表現(xiàn)了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
“將軍少年出武威,入掌銀臺護紫微?!闭f郭將軍從武威發(fā)跡,又晉升到銀臺門擔任起護衛(wèi)皇帝的重任。這兩句主要是贊美郭將軍不僅功勛卓著而且位高權(quán)重,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寵愛。武威武威郡即涼州(今甘肅一帶),是唐朝軍隊與突厥、回鶻、吐蕃、吐谷渾等少數(shù)民族作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之一。有人說此詩的郭將軍是郭子儀??脊觾x系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入京供職前,曾歷任左衛(wèi)長史、單于副都護、振遠軍節(jié)度使、九原太守等,均與武威其地不相屬??梢?,詩中之“郭將軍”顯系另一人,并非郭子儀。這里提到銀臺。據(jù)唐人韓偓詩《雨后月中玉堂閑坐》:“銀臺直北金鑾外”,可見銀臺門內(nèi)為翰林學士供職之所。李白曾奉詔翰林,此詩雖以去職,但還是忘不了那里的一段生活。
“平明拂劍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歸?!眱删湔f郭將軍早上擦拭寶劍去上朝,晚上喝醉酒垂著馬鞭回家,主要是贊美郭將軍不僅工作順利而且生活愜意。從這里可以聯(lián)想到李白奉詔翰林時對自己受到唐玄宗禮遇的那種滿足與自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shù)ぱ┬匾堋:雒砂兹栈鼐肮?,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鸞駕出鴻都,身騎青龍?zhí)祚R駒。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趨?!?《駕去溫泉后贈楊山人》)這里對郭將軍政治生活的描述也是對自己人生得意之時的回憶。
“愛子臨風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羅衣?!眱删鋵憣④娦膼鄣膬鹤佑駱渑R風瀟灑地吹著玉制的笛子,姬妾對著月亮翩翩起舞,主要是贊美郭將軍不僅兒子很帥而且姬妾更美。這兩句是寫郭將軍家庭生活的美滿。這一切其實與前二句是密切相關,在朝廷上的得意才會有家庭生活的愜意。到此為止,前六句都在頌揚郭將軍,塑造了一位功高得寵、生活愜意、瀟灑豪放的將軍形象。
“疇昔雄豪如夢里,相逢且欲醉春暉。”兩句筆鋒一轉(zhuǎn),從得意直落到失意,過去的豪雄事跡如同在夢中一般,如今失去權(quán)力和職務,成為一個失意之人。以前面的得意反襯如今的失意,失意的悲哀更深,其懷才不遇的失落感...
查看詳情>>送無可上人原文及注釋(附翻譯)
《送無可上人》是由賈島所創(chuàng)作的,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了他對塵世的厭惡和對佛門清靜的向往,以及他對堂弟的留戀之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端蜔o可上人》的譯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送無可上人》原文
唐代:賈島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
《送無可上人》注釋
無可:僧人,本姓賈,范陽(今河北涿縣)人,賈島堂弟。詩名與賈島齊。
上人:佛教稱具備德智善行的人為上人。
圭(guī)峰:山峰名。位于陜西南鄂縣東南紫閣峰東,與重云寺相對,其形如圭,故名。下有草堂寺,寺東又有小圭峰。
霽(jì)色:雨后天空晴朗的藍色。
草堂:寺名。
麈(zhǔ):古書上指鹿一類的動物,其尾可做拂塵。
蛩(qióng):蟋蟀。
潭底影:潭水中的倒影。
.數(shù)息:多次休息。
樹邊身:倚在樹上的身體。
煙霞:云霧之氣,也指山水勝景。
天臺:山名。在浙江省天臺縣北,為仙霞嶺脈之東支。
《送無可上人》譯文
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藍天空格外新鮮,我們?yōu)椴萏盟聼o可上人送行。
在蛩鳴的秋天,他帶著麈尾,離開了寺院,暫別了親人。
潭水中倒映著他獨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樹邊休息。
最終他應煙霞之約,把天臺山作為近鄰。
《送無可上人》賞析
在秋雨初晴的時候,詩人送其從弟至天臺問道。“蛩鳴”承“霽色新”,見出雨后之情形,“同離寺”則接次句而來。三、四句承上啟下,一寫送,一寫別,由此過渡到“獨行”二句。“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為歷來傳誦的名句。上句寫出堂弟孤寂地行走于潭邊,清澈的潭水映出他孤獨的身影,在形影相吊的意境中給人以一種寂寞感;后一句寫堂弟沿途的疲憊,致使他不斷地靠在樹邊休息,這又在寂寞之中增添了無家可依的悲苦。詩句對偶工巧,造語自然奇特,意境幽冷奇峭。這兩句,是賈島生平得意之語,自注道:“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北砻嫔峡?,這兩句承上離別而來,寫自己的孤獨。由于從弟離去,在潭邊行走,只有水底影子相隨;幾次歇息下來,也只有樹木相伴,而從深層次來看,此聯(lián)又體觀了對佛禪的領悟。獨行潭邊,潭上之人與潭底之影,是一是二,非一非二,亦一亦二,不免使人想到洞山良價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開悟的事跡。而在樹旁歇息,不過是色身而已。那么,離別之事不須看得太重。但禪家講納于境而不滯于境,到底未能泯滅心中的感情,所以最后說:“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p>
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了他對塵世的厭惡和對佛門清靜的向往,以及他對堂弟的留戀之情。首聯(lián)寫明送別地點、對象及景色,頷聯(lián)寫送別情景,以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寫離別,寫氣氛,烘托情感。頸聯(lián)突出寫別后詩人孤寂的外部形象和清冷的內(nèi)在感受,是賈詩本色。尾聯(lián)寫別后相思意。詩層次清晰,寫出送別全過程,語言質(zhì)樸自然,抒情達意深摯濃郁,確可稱為“平淡”?!蔼毿小倍潆m不一定“三年得”,但刻劃人物心理狀態(tài)卻極為真切。
《送無可上人》創(chuàng)作背景
某一次的應試賈島落第,與無...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