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辛棄疾青玉案

發(fā)布時間:2020-07-07
1、

辛棄疾的著名詞《青玉案》,同樣是寫元宵,辛棄疾模仿蘇味道卻成千古名篇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
辛棄疾青玉案

蘇味道寫下一詩少有人知,辛棄疾效仿后,卻創(chuàng)下一首宋詞絕唱。

在詩詞的海洋中,最讓人念念不忘的還是那些美到極致的千古名句,比如辛棄疾的詞作中,最受眾人喜愛的永遠是《青玉案》中的那一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

宋 辛棄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當然,這首詞除了最后一句,開篇“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币彩欠浅5奈溃於巳k爛朦朧的格調(diào)。正月十五的晚上,不僅有滿城的燈火通明,還有那一簇簇的禮花在天空中綻放。

這樣火樹銀花、熱鬧狂歡的元宵夜景,就像是東風吹開了千樹繁華一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煙火紛紛散開,又散落如星雨一般。不過這花,并非是雪花,也不是梨花,而是絢爛的燈火和煙花。

將綴滿街巷、五光十色的彩燈,比作被春風吹開的千樹繁花,這個創(chuàng)意并非純粹是辛棄疾的想象,這其中既有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影子,更是受到了蘇味道《正月十五夜》中“火樹銀花”創(chuàng)意的啟發(fā)。

正月十五夜

唐代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蘇味道是唐代武則天時期的詩人,在武則天當權(quán)的時候,兩度躋身相位,還因為處事圓滑留下了一個“蘇模棱”的外號。蘇味道的這首詩同樣是寫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的場景,并未入選《唐詩三百首》。

雖然知名度遠遠不如辛棄疾的《青玉案》知名度高,但《正月十五夜》的第一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眳s是極具獨創(chuàng)性,在寫元宵節(jié)的景色上,給后世詩人們開創(chuàng)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先河。

《唐兩京新記》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nèi)?。”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這天,禁人夜行的金吾取消宵禁,星津橋上的鐵鎖打開,任由平民同行觀燈。

元宵節(jié)之夜,人山人海,燈光和焰火絢爛,蘇味道發(fā)揮想象力,用一個詞“火樹銀花”寫盡了元宵節(jié)的盛景?;饦洌夯鸺t的樹,樹上掛滿燈彩就成了紅色的“火樹”,銀花:銀白色的花,燈光雪亮就像漫天綻放了銀色的花。

燈光和焰火,與春日繁花之間的共同點是一樣絢爛、一樣盛放,但不同之處是燈光和焰火更加流光溢彩,因此在樹前面加上一個“火”字,在花前面加上一個“銀”字,來形容這元宵之景再何時不過了,樹上掛滿燈,就像要燃燒起來一般,焰火齊放,就像是銀色的花一起盛開,讓漆黑的夜晚變得明亮如白晝。

自從有了蘇味道這個絕妙的創(chuàng)意之后,后世詩人們寫元宵燈景便紛紛效仿,而“火樹銀花”也成了描寫元宵的一個絕美成語,除了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元宵節(jié)的景致,也是這樣寫的:“只見庭燎繞空,香雪布地,火樹銀花,金窗玉檻?!辈挥闷渌Z言,光是一個“火樹銀花”,已經(jīng)足以讓元宵節(jié)張燈結(jié)彩的絢爛場景...

查看詳情>>
2

辛棄疾的詞《青玉案》是首愛情詩嗎?其中的千古名句我們竟理解錯了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
辛棄疾青玉案

辛棄疾流傳至今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竟被世人誤解了千年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抗金復(fù)國是辛棄疾作品的主旋律。

他文能出口成章,詩詞流傳千古,武能上陣殺敵保衛(wèi)國家。

可惜生不逢時,他生在了南宋那個動蕩的年代,他行伍出身,有滿腔的抱負,想以身報國,卻報國無門,他的這一生經(jīng)歷了排擠,罷官,流放,最終在悲壯中死去。

而辛棄疾這一生所做的詞流傳下來的有六百多首,而這些詞的內(nèi)容多是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及對南宋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表現(xiàn)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義精神和戰(zhàn)斗精神。

但是辛棄疾的一首詞卻飽含爭議,認為他的詞并不僅僅只是關(guān)于國家,關(guān)于戰(zhàn)爭。因為這首詞帶給人們的感覺更像是一份愛情。

而自古兒女情長,辛棄疾雖然是一個抗金英雄,但又有誰規(guī)定英雄就不能有兒女情長了呢!

我想可能很多人都已經(jīng)想到了那一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保诂F(xiàn)在人們還經(jīng)常用這一句來感嘆愛情。

其實這一句選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是辛棄疾在元夕佳節(jié)時所作,那么這首詞真的是關(guān)于辛棄疾的愛情嗎?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帶給我們一種節(jié)日里熱鬧的感覺,而那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是給了我們一個驚喜。

在眾人中千百次地尋找她卻沒有找到,不經(jīng)意間回頭一看,卻看到她正站在燈火稀疏暗淡的地方。

但是在細讀之下卻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

我們可以設(shè)想辛棄疾當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朝局動蕩不安,到處兵荒馬亂,而此時的元宵佳節(jié)卻呈現(xiàn)出了如此繁華的景象,難道這真的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嗎?

而辛棄疾又是一位如此愛國的詞人,難道在國家危難的時刻他還有心情在元宵佳節(jié)賞燈游玩,與心愛的女子談情說愛嗎?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其次在這首詞的上闕中雖然描述了節(jié)日里的各種情景:像流星一樣的煙花,川流不息的馬車,各種樂器的演奏,飛舞的彩燈。

但是在下闋中卻因為“闌珊”二字,一下子將我們拉回了現(xiàn)實,“闌珊”是指燈火昏暗的地方。

而這個詞在古典詩詞中出現(xiàn),一般是指凄涼、凋零的含義。而辛棄疾在一首描寫熱鬧節(jié)日的詞中加入了“闌珊”二字,那么這首詞的感情也就發(fā)生了變化。

而很多人認為,辛棄疾在詞中所說的“那人”其實是在暗指他自己,他離開家鄉(xiāng),只是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衛(wèi)國家,但是在當時的那個時局下,他的滿腔抱負卻無法施展,而動蕩不安下的南宋卻又營造出一個熱鬧非凡的太平盛世。

這讓他只能自己一個人躲在暗處,在感嘆的同時又希望自己能夠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

也正是因此王國維才會把它稱之為古今成大事業(yè)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

辛棄疾的很多首詞都讓人讀后感到十分的激昂澎湃,能夠體會到他此時的豪壯與悲憤,對于國家的期望和無奈,對于自己的抱負和果敢。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英雄...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