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是一篇短得出奇的論說文,全文只有119個字。
從表面上看,這篇題目叫《愛蓮說》,文章也的確是做在作者對蓮花的愛好上,而實際上,明眼人很容易看出來,作者并不是就蓮論蓮,乃是以蓮自比——通過對蓮花的形態(tài)和習性的描繪,來表現(xiàn)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文章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頭,總冒一筆,先把題目中的一個“愛”字提了出來。接著便以“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作為陪襯,來襯托下面的“愛蓮”。既然可愛之花甚多,為什么作者特別先中菊花和牡丹來作陪襯呢?這主要是為了便于同蓮花相比較:蓮花的清幽同菊花相似,卻沒有菊花那樣的傲氣;蓮花的艷麗同牡丹相似,卻沒有牡丹那樣的俗氣,比較之下,蓮花就顯得十分突出了。同時,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一向為人傳誦;李唐一代世人崇尚牡丹,更是史有明文,這樣說也有其事實上的根據(jù)。
再接下去,就說到“愛蓮”的本身了,作者在“予獨愛蓮之……”的下面,一連用了七個句子,從各個方面極言蓮花的美德,從而為后文的“君子”二字寫照:“出淤泥而不染”,寫君子操守之堅;“濯清漣而不妖”,寫君子性情之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君子德行之善;“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君子品格之高和聲譽之盛;于此可見作者之愛蓮,就在于蓮花具有君子的美德。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
文章進到第二段,作者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獨抱幽芳的菊花,比作避居鄉(xiāng)野的隱士逸民;將一味濃艷的牡丹,比作奔名逐利的豪富顯貴;將具人前文所述種種美德的蓮花,比作高尚的君子;這是對花品的精確評價。再從三種花聯(lián)系到三種愛花的人:“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說明隱逸是人所難能;“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說明君子的可貴;“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說明寶貴是人所共欲。這里的一個“鮮”字和一個“同”字跟前文的兩個“獨”字相呼應,“眾”字跟“世人”相呼應。同時從用字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能愛菊的陶淵明的景仰,對愛蓮的自己的稱許,而對于愛牡丹的為數(shù)眾多的世人,則表示出無情的鄙薄。文章到此結束,可以諳“止于其所當止”。
《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是北宋有名的理學大師,《宋史》說“黃庭堅稱其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文如其人,這篇托物寓意的文章,就正好表現(xiàn)出了他的這種高尚人品。至于這篇文章的行文,也有一些值得注意之處:第一是平淡自然,富有情味,通篇沒有艱澀險怪的字句,也沒有煩瑣浮泛的文辭;第二是委婉含蓄,不露鋒芒,以三種花比三種人,“內意能盡其理,外意能盡其像”:這些本來是宋代散文共有的特點,而在這篇短得出奇的論說文中,更是十分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了。
附帶再說兩個修辭上的問題。南宋文論家呂祖謙說得好:“文字一篇之中,須有數(shù)行齊整處,須有數(shù)行不齊整處?!薄稅凵徴f》整篇人三種花的比較落筆,基本上用的是排比的手法,但在三處比較之中,除了中間一處是完全齊整的以外,篇首一處和篇末一處的句式,詞面,以至敘述的詳略,排列的先后,都是不盡相同的;這樣就顯出了行文的錯綜變化,既能夠適應表達思想內容的需要,又可以避免形式的的單調呆板。還有,“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這三句,以花比人,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但這種比喻要比一般的比喻復雜一些,古代文論家特稱之為“類喻”。所謂“類喻”,就是“取其一類,以次喻之”的意思。它有這樣兩個特點:一是連續(xù)使用幾個比喻,彼此貫串起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二是幾個被比喻的事物必須是同類的,如這里的“菊、牡丹、蓮”同屬花卉一類,幾個用來比喻的事物也必須是同類的,如這里的“隱逸、富貴、君子”同屬人品一類。這種比喻手法,在古文中經??梢砸姷?。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