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他的詩不像李白的那樣大氣磅礴,氣吞山河,不像王維的詩色彩明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詩大多細膩樸實,取材于生活,現(xiàn)實主義感極強,因此對后世詩人的影響極大,被人們尊稱“詩圣”。
他可以說是生不逢時,趕上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躲避戰(zhàn)火一路上,他見到太多民間疾苦,這段時期的作品便是我們熟知的沉郁頓挫,憂國憂民的風格。但是,青年時的杜甫,家境優(yōu)渥,國泰民安,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滿懷雄心壯志,希望施展一身抱負。杜甫一生中寫過許多詩篇,至今留存于世的大約1500篇,多收藏于《杜工部集》中,這首《望岳》便是意氣風發(fā)的青年杜甫寫下的早期作品,灑脫積極的風格與后來的沉郁消極完全不同,這也是他少有的描寫景物的佳作。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五岳之首的泰山風景怎么樣?青青的山色將齊魯兩地遮蓋得看不到盡頭。大自然把神奇和秀麗都聚集在此,陽光將山的南北兩邊分割得明暗鮮明,猶如早晨與黃昏。山嵐間層層浮云游蕩,令人胸懷滌蕩;山林間飛鳥歸巢,看得人眼睛迷亂,應接不暇??傆幸惶?,我一定要登上泰山之頂,俯瞰群山于腳下。
這首詩表面上是詩人 在泰山之巔面對眼前的景物有感而發(fā),但我們更能深切地感受到詩人那種豪情萬丈,意氣風發(fā)的感情。杜甫的大半生 可以說是顛沛流離,困苦不堪,這不得不說與他所處的時代有關。
杜甫出生于712年,他的少年時候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父親做官,家境殷實,這從他當時的詩作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有著年輕人特有的家國情懷,對政治滿懷熱情,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但是當他中年后,強大無比的唐王朝經過百年發(fā)展不但沒有維持住盛世繁華,反而由于當政者的庸碌不堪,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國家內部紛爭不斷,弄得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
杜甫年少成名,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把 百姓的疾苦用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描繪出來,希望掌權者能近距離地感受到戰(zhàn)亂對社會的影響。杜甫寫《望岳》時年僅24歲,年輕的詩人躊躇滿志,渴望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一展抱負。
他在一次游玩時興致勃勃的來到泰山腳下,作為五岳之首的泰山自有它凌駕于其他山川魅力,歷盡艱辛,終于爬到山頂的詩人 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了,泰山以它的雄偉壯麗,氣勢恢宏征服了這位詩人,一首千古絕唱《望岳》由此誕生,其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是成為凸顯五岳之尊-——泰山的千古名句。它深切地表達了當時詩人內心的愿望,泰山之頂何嘗不是詩人所渴望的“人生之巔”。
這份氣度雄心,真是青年壯士該有的氣概。即使面對困難重重,艱難險阻,也要勇于攀登。人生亦是如此,一路披荊斬棘,穿枝拂葉,只為抵達心中那個頂峰。整首詩,立意深遠,看似游覽名山,實則談論人生。山頂和人生目標這雙重意境,值得人細細咀嚼回味。
杜甫的這首詩不僅有氣勢,還有技巧。望岳的順序很有講究,由遠及近,由粗看到細觀,由仰視到俯視,既滿足大家的觀賞習慣,要符合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再加上詩圣的生花妙筆,讀者就順著詩人的視野一路游玩,不僅領略了泰山的宏偉壯麗,也感受了詩人的流連忘返,更懂得了登山的意義,學習了詩人不怕艱難的精神。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