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組詞>鼎組詞>

鼎組詞,鼎字組詞,鼎組詞語一年級,鼎組詞2個字

組詞

輕松自動在線組詞

鼎的組詞

反饋

鼎字開頭的組詞

  • 1、鼎立:三方對立。語出《漢書?蒯通傳》:“方今為足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勢莫敢先動?!比卟⒘?。堅強挺立。
  • 2、鼎鼐:1.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 2.比喻宰相的職位。
  • 3、鼎臣:重臣;大臣。
  • 4、鼎軸:宰輔;宰相。
  • 5、鼎盛:(1)正當興旺發(fā)達或強壯
  • 6、鼎新:(1)去舊;更新、革新
  • 7、鼎跱:(1)鼎立,三方面并峙如:三峰鼎跱
  • 8、鼎助:(1)敬辭,大力協(xié)助
  • 9、鼎爐:亦作'鼎爐'。 道士煉丹的鼎和爐。 指鼎形香爐。
  • 10、鼎祚:猶國祚,國運。
  • 11、鼎鬲:鼎與鬲。泛指煮器。
  • 12、鼎建:猶營建。
  • 13、鼎言:〈書〉有分量的言論。
  • 14、鼎鼎:(1)盛大
  • 15、鼎右:猶鼎司。
  • 16、鼎烹:亦作'鼎亨'。 鼎鑊之刑。
  • 17、鼎府:1.宰相府。
  • 18、鼎沸:(1)比喻吵鬧、亂糟糟的樣子。有如鍋里的水開了一樣
  • 19、鼎圖:意思是國家的重要器物。
  • 20、鼎亨:1.見"鼎烹"。
  • 21、鼎鐺:鼎和鐺。泛指煮器。
  • 22、鼎鐘:鼎與鐘。古代鐘鼎上刻銘文,以旌有功者。有時即借指功業(yè)。
  • 23、鼎彝:亦作“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著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 24、鼎釜:即鼎鍋。
  • 25、鼎魚:鼎中之魚。比喻瀕于滅亡的人或事物。
  • 26、鼎來:方來;正來。
  • 27、鼎興:興盛。
  • 28、鼎業(yè):帝王之大業(yè)。
  • 29、鼎銘:鼎上鑄刻的銘文。
  • 30、鼎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司馬貞索隱:"九鼎大呂,國之寶器。言毛遂至楚,使趙重于九鼎大呂,言為天下所重也。"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大呂﹐為周宗廟的大鐘。后遂以"鼎呂"指事物及言論的份量重。
  • 31、鼎俎: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饗時陳置牲體或其他食物的禮器。 泛稱割烹的用具。 割烹。
  • 32、鼎國:1.指朝廷重臣。2.鼎立的三個國家。
  • 33、鼎餗:指鼎中食品。后常借指政事。
  • 34、鼎分:猶鼎足三分。
  • 35、鼎運:帝王或國家的命運。
  • 36、鼎真:頂真。詩文中的一種修辭格。后一句首字即用前一句末字。亦稱聯(lián)珠格。
  • 37、鼎成:《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后以"鼎成"指帝王去世。
  • 38、鼎味:鼎中美食。 相傳商武丁問傅說如何治理國家,傅以如何調鼎中之味對。后以'鼎味'指國政。
  • 39、鼎器:煉丹容器。
  • 40、鼎飪:相傳商傅說以調鼎烹飪之事向武丁喻說治國之理。后遂以'鼎飪'喻治理國政或治國的大臣。
  • 41、鼎足:(1)鼎的腿,鼎有三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形勢
  • 42、鼎賊:大賊,國賊。
  • 43、鼎趾:鼎之三足。
  • 44、鼎玉:鼎與玉璽。皆傳國之寶。多借指帝業(yè)或政權。
  • 45、鼎湖:1.地名。古代傳說黃帝在鼎湖乘龍升天。2.借指帝王。3.指帝王崩逝。4.宮名。
  • 46、鼎氣:1.《史記.封禪書》:"天子使使驗問巫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行,上薦之。至中山,曣?,有黃云蓋焉。"后因以"鼎氣"指鼎所在上空的云氣,為國運昌隆的吉祥之兆。
  • 47、鼎席:指宰相之位。
  • 48、鼎甲:1.指豪族大姓。 2.科舉制度中狀元、榜眼、探花之總稱。以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故稱。
  • 49、鼎富:正當壯年。
  • 50、鼎象:相傳夏禹時以百物之象鑄于鼎,使民知善惡。典出《左傳.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杜預注:"象所圖物﹐著之于鼎。"
  • 51、鼎實:鼎中所盛之物。語出《易.鼎》:"九二,鼎有實。"
  • 52、鼎鋸:古代四種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殘酷的刑罰。
  • 53、鼎鉉:1.舉鼎之具。亦借指鼎。2.指宰相。
  • 54、鼎賜:極厚的賜予。舊時書信中的敬辭。
  • 55、鼎臑:指鼎中煮熟的菜肴。
  • 56、鼎命:指帝王之位;國家之命運。
  • 57、鼎官:即鼎士。
  • 58、鼎力:(1)敬辭,大力(幫助)(表示請托或感謝時用)
  • 59、鼎鑊:1.鼎,三足兩耳的金屬器具。鑊,無足無耳的金屬器具。鼎鑊皆為烹煮食物的器具。 2.古代以鼎鑊烹煮罪犯的酷刑。
  • 60、鼎輔:1.執(zhí)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2.泛指達官貴人。
  • 61、鼎覆:《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孔穎達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謀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災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兇。'后以'鼎覆'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災禍。
  • 62、鼎鍋:有足的煮器。
  • 63、鼎貴:1.正當顯貴。2.顯赫尊貴之人。
  • 64、鼎姓:大姓,大族。
  • 65、鼎科:謂科舉考試中的甲科。
  • 66、鼎路:漢長安城門名。
  • 67、鼎薦:大力推薦。
  • 68、鼎庇:敬辭。大力庇護。
  • 69、鼎食:(1)列鼎而食,吃飯時排列很多鼎。形容富貴人家豪華奢侈的生活
  • 70、鼎耳:1.鼎上兩耳。2.《書序》:"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孔穎達疏:"高宗祭其太祖成湯于肜祭之日,有飛雉來升祭之鼎而雊鳴,其臣祖己以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義訓王,勸王改修德政。"后以"鼎耳"為勸王修德政的典故。
  • 71、鼎元:狀元、榜眼和探花的總稱。
  • 72、鼎閥:顯赫之門第。
  • 73、鼎雉:《書.高宗肜日》:"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孔穎達疏:"高宗既祭成湯,肜祭之日,于是有雊鳴之雉在于鼎耳,此及怪異之事,賢臣祖己見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變異,則正其事而異自消也。'"后因以"鼎雉"指災異的征象。
  • 74、鼎伏:鼎隱沒不見。
  • 75、鼎角:相術謂額上有日角﹑月角和伏犀三骨,隆起者為三公貴相。
  • 76、鼎士:力能舉鼎的人。指勇士。
  • 77、鼎铏:煮牲之器及和羹之器。
  • 78、鼎出:謂相繼成名于世。
  • 79、鼎養(yǎng):猶鼎食。
  • 80、鼎游:謂魚游于鼎釜。比喻無生路。
  • 81、鼎治:大治。
  • 82、鼎膳:鼎中之食。
  • 83、鼎札:猶大札。舊時書信中敬稱人的來信。
  • 84、鼎臺:指三公之位。
  • 85、鼎事:指書上關于鼎的記載。
  • 86、鼎濙:清澈。
  • 87、鼎司:1.指重臣之職位。
  • 88、鼎門:1.城門名。舊洛陽城東南有鼎門。2.城門名。舊丹陽郡門。3.名門貴族。
  • 89、鼎能:最有才能。
  • 90、鼎躍:舉鼎跳躍。古代的一種雜技。
  • 91、鼎位:指宰相等重要職位。亦借指宰相。
  • 92、鼎娥:管烹調的女子。
  • 93、鼎轘:指鼎烹和車裂之刑。
  • 94、鼎肉:已經(jīng)解割的牲肉。亦指熟肉。
  • 95、鼎鬯:古代祭祀時的用物,故亦借指祭祀。
  • 96、鼎列:鼎足而列。
  • 97、鼎重:1.指國家重任。2.敬辭。謂請您大力幫忙(表示請托時用)。
  • 98、鼎槐: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
  • 99、鼎饋:列鼎進食。謂進食豐盛。
  • 100、鼎昌:盛大;昌盛。

鼎字中間的組詞

  • 1、鐘鼎文:(1)上古鐘、鼎等青銅器上的文字
  • 2、定鼎門:唐代東都洛陽城南有三門,其正南名定鼎門。
  • 3、調鼎手:調和五味之人。喻指理政治國之材。
  • 4、三鼎甲:科舉時代殿試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世稱“三鼎甲”。
  • 5、五鼎食: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貴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祿。
  • 6、九鼎魚:傳說中的仙藥名。
  • 7、五鼎亨:見“五鼎烹”。
  • 8、五鼎烹:亦作“五鼎亨”。
  • 9、金鼎客:指煉丹道士。
  • 10、五鼎芝:生于桑樹上的白木耳。
  • 11、問鼎氣: 參見器用部,器皿“周鼎”。
  • 12、天下鼎沸:(1)比喻社會動蕩,政局不穩(wěn),人心煥散,惶惶思變
  • 13、人聲鼎沸:(1)形容人群的聲音嘈雜喧鬧,像燒開的水在鍋里沸騰一樣
  • 14、禁鼎一臠:禁鼎一臠,漢語成語,意思是御用鼎器中的一塊肉。比喻珍美之物。
  • 15、爐鼎之客:指煉丹術士。
  • 16、髯鼎升遐: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 17、擊鐘鼎食:打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或富人生活奢華。
  • 18、三國鼎立:中國歷史上位于漢朝之后,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后出現(xiàn)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
  • 19、九鼎八簋:中央政權的象征。
  • 20、三足鼎力: 有三方的勢力,誰也不能取得絕對優(yōu)勢。
  • 21、嘗鼎一膏:嘗鼎一臠chángdǐng-yīluán[strawsinthewind—fromonelearnall]嘗嘗鼎里的一塊肉,可以知道全鼎內的肉味,比喻根據(jù)部分得知全體。
  • 22、金黎鼎盛:當代·陳少慈《潮汕賦》:“金黎鼎盛,奇花異樹,目目芳菲,無一不妍?!薄臼纠俊袄韬?,殷周時國,周初為西伯所平,后武王封帝堯之后于此,因氏?!缎兆搿贰居梅ā孔髦^語、定語;指人才輩出且貢獻卓著。
  • 23、九鼎遷秦:公元前255年九鼎遷秦,意味著秦王將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順地討伐各諸侯國。

鼎字結尾的組詞

  • 1、問鼎
  • 2、扛鼎:舉鼎。比喻攘奪國家政權?!妒酚?項羽本紀》:“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后因以“扛鼎”指代項羽。比喻有大才,能負重任。
  • 3、郜鼎:春秋郜國造的宗廟祭器,以為國寶。后被宋國取去。宋又將此鼎賄賂魯桓公,桓公獻于太廟。亦稱"郜大鼎"。
  • 4、鏏鼎:小鼎。
  • 5、贗鼎:(1)偽造的鼎,泛指贗品
  • 6、金鼎:1.黃金炊具。 2.為鼎類炊具的美稱。 3.特指道士煉丹之鼎爐。 4.借指煉丹或煉丹之術。 5.指九鼎。 6.鼎形的金香爐。 7.金鼎為湖北中資信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理財機構。
  • 7、汾鼎:漢武帝元鼎四年于汾陰所得的周鼎,藏于甘泉宮。后用以指象征國祚的寶鼎。
  • 8、鼎鼎:(1)盛大
  • 9、璜鼎:古鼎名。
  • 10、定鼎:(1)定國都。傳說夏禹收九州之金,鑄來九鼎,為傳國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故稱定都為定鼎
  • 11、甘鼎:黿的別名。
  • 12、九鼎:(1)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個鼎,成為夏、商、周三代傳國的寶物,象征國家政權 (2)后來用九鼎比喻言語等分量之重
  • 13、寶鼎: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君主吳末帝孫皓的第三個年號,共計4年。寶鼎四年九月改元為建衡元年。
  • 14、藥鼎:煎藥用具。亦指道家煉丹藥所用的丹鼎。
  • 15、讒鼎:1.春秋魯鼎名。
  • 16、镵鼎:刻姓名于其上的鼎。為使流傳長遠。
  • 17、崇鼎:鼎名。古代寶器。一說為周時崇國之鼎;一說為春秋時魯國之鼎,即讒鼎。
  • 18、爨鼎:猶沸鼎。
  • 19、方鼎:兩耳四足的方形飪食器。商周時代流行并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獸面乳釘紋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
  • 20、飪鼎:亦作'餁鼎'。 烹飪的鼎。比喻朝廷大政。
  • 21、鐺鼎:古代一種有足的大鍋。有時用作燒殺人的刑器。
  • 22、漢鼎:漢代的鼎。為國之重器。亦用以指漢代社稷。
  • 23、龍鼎:以龍為飾之鼎。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下迎黃帝。'后因以'龍鼎'為帝王崩殂之典。
  • 24、石鼎:陶制的烹茶用具。
  • 25、鴻鼎:大鼎。
  • 26、陪鼎:加鼎。即宴會時正菜之外的加菜。
  • 27、曶鼎:西周青銅器。
  • 28、晉鼎:魯昭公二十九年,晉國大夫趙鞅和荀寅把前執(zhí)政范宣子所制的刑法刻鑄在鼎上,公之于眾。后遂以“晉鼎”指代國法。
  • 29、三鼎:古代祭禮,因等級而異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相傳黃帝作三寶鼎。象天﹑地﹑人。見《漢書.郊祀志上》。
  • 30、梁鼎:謂南朝梁江山。鼎,三代以九鼎為傳國之寶,因以象征國家。
  • 31、爐鼎:爐灶與鼎。煉丹用具。多借指內丹家所說的丹田。借指煉丹。指廬山·香爐峰。
  • 32、銘鼎:在鐘鼎等器物上刻鑄文辭。引申為建功立業(yè)﹐以傳后世。
  • 33、毚鼎:鼎名。即春秋時魯國所鑄讒鼎。
  • 34、染鼎:染指于鼎。指嘗味。
  • 35、刑鼎:鑄有刑法條文的鼎。
  • 36、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罍等禮器。
  • 37、沸鼎:(1)開水鍋,等于說“湯鑊”,比喻險絕境地
  • 38、舐鼎:1.《太平廣記》卷八引晉葛洪《神仙傳.劉安》:"八公使安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時人傳八公﹑安臨去時﹐余藥器置在中庭。雞犬舐啄之﹐盡得升天。"后因以"舐鼎"喻攀龍附鳳。鼎﹐指煉丹藥之器。
  • 39、匡鼎:《漢書.匡衡傳》:"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顏師古注:"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應劭曰:'鼎,方也。'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敬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服﹑應二說是也。賈誼曰'天子春秋鼎盛',其義亦同,而張氏之說蓋穿鑿矣。假有其書,乃是后人見此傳云'匡鼎來',不曉其意,妄作衡書云'鼎白'耳。字以表德,豈人之所自稱乎?今有《西京雜記》者,其書淺俗,出于里巷,多有妄說,乃云匡衡小名鼎,蓋絶知者之聽。"后世多從張晏和《西京雜記》之說,以"匡鼎"為匡衡。
  • 40、牛鼎:1.可容一牛的鼎。語本《淮南子.詮言訓》:"夫函牛之鼎沸,而蠅蚋弗敢入。"高誘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2.謂飯牛負鼎。指伊尹負鼎勉湯稱王和百里奚飯牛車下之事。后以"牛鼎"借指遠大的抱負。3.鼎名。其足飾形似牛首。
  • 41、王鼎:相傳禹收九牧之金,鑄為九鼎。三代時以為傳國之寶器。后以"王鼎"謂帝業(yè)。
  • 42、調鼎:烹調食物。 喻任宰相治理國家。 指治理國家的才能。
  • 43、列鼎:謂陳列置有盛饌的鼎器。古代貴族按爵品配置鼎數(shù)。
  • 44、鶴鼎:猶鵠鼎。比喻皇家佳肴。
  • 45、拿鼎:(1)拿頂
  • 46、帷鼎:謂參與帷幄之謀﹑居于臺鼎之位。
  • 47、分鼎:謂三分天下而雄據(jù)一方。
  • 48、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執(zhí)政大臣?;?,指三槐;鼎,國之重器,又有三足。
  • 49、卜鼎:九鼎是古代傳國重器,政權的象征。擇定置放九鼎之所在,即意味定都于其地。后即沿用為定都之稱。
  • 50、饞鼎:謂茶葉不易出汁。
  • 51、窺鼎:1.猶問鼎。謂陰謀篡國。
  • 52、訊鼎:1.猶問鼎。
  • 53、奠鼎:傳說夏禹鑄九鼎象征九州﹐歷商至周﹐都作為傳國重器﹐置于國都。后因以稱定都或建立王朝為'奠鼎'。
  • 54、夏鼎:即禹鼎。相傳夏禹鑄九鼎以象九州。其上鏤山精水怪之形,使人以知神奸。
  • 55、軒鼎:即軒轅鼎。喻王業(yè)﹑國運。
  • 56、鐘鼎:1.鐘和鼎。 2.喻富貴榮華。 3.指鐘鼎文。
  • 57、丹鼎:煉丹用的鼎。
  • 58、觀鼎:謂覬覦王位。
  • 59、陰鼎:1.編列次序為偶數(shù)的鼎。2.道教所用煉丹之鼎。
  • 60、議鼎:漢武帝時汾陰出寶鼎﹐群臣上壽賀帝曰﹕"陛下得周鼎。"吾丘壽王獨曰非周鼎。武帝召而問之。壽王曰﹕"天祚有德而寶鼎自出﹐此天所以與漢﹐乃漢寶﹐非周寶也。"事見《漢書.吾丘壽王傳》。后以"議鼎"為稱人才識卓異之典。
  • 61、司鼎:官名。光祿勛的別稱。光祿勛,秦為郎中令,漢武帝時改此名。職權較廣。唐以后專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朝廷宴會。
  • 62、瓦鼎:陶制有耳有足的炊器。
  • 63、享鼎:猶鼎食。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奢排場。
  • 64、璇鼎:亦作'琁鼎'。 指帝業(yè)。
  • 65、移鼎:1.遷移九鼎。比喻政權的改易。
  • 66、篆鼎:有篆書銘文的鼎。
  • 67、燃鼎:謂燒鍋做飯。
  • 68、文鼎:刻鏤花紋的鼎。
  • 69、干鼎:指商代伊尹以烹調事湯的故事。相傳伊尹本系湯妃的陪嫁之臣,無由見湯,乃制作佳肴以獻,乘機說湯,終佐湯取天下。事見《史記.殷本紀》。后因以"干鼎"指開國元勛。
  • 70、和鼎:1.謂調味。古以鹽﹑梅調味,因以"和鼎"指鹽﹑梅。2.比喻輔佐君主的宰臣。
  • 71、破鼎:傳說夏禹鑄九鼎以象九州,后因奉為國家政權的象征。因以"破鼎"借指亡國。
  • 72、孔鼎:正考父廟之鼎。正考父系孔子先祖。《左傳·昭公七年》:"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共,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杜預注:"考父廟之鼎。"
  • 73、黿鼎:春秋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以享諸大夫。子公(公子宋)入﹐先動食指,公聞而弗與。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事見《左傳.宣公四年》﹑《史記.鄭世家》。后用以為典。
  • 74、羞鼎:1.盛有食物的鼎。
  • 75、五鼎:古代行祭禮時,大夫用五個鼎,分別盛羊、豕、膚(切肉)、魚、臘五種供品。見《儀禮?少牢饋食禮》。見“五鼎食”。
  • 76、沙鼎:用陶土和沙燒制的一種三腳鍋。
  • 77、折鼎:《易?系辭下》:“《易》曰:‘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兇?!圆粍倨淙我病!?,鼎內食物。后以“折足覆?”比喻力不能勝任,必至敗事。亦作:[[折鼎覆?]]
  • 78、湯鼎:《史記?殷本紀》:“伊尹名阿衡。商湯時所鑄之鼎。煮水烹食之器。
  • 79、鵠鼎:《楚辭.天問》"緣鵠飾玉,后帝是饗"漢王逸注:"后帝,謂殷湯也。言伊尹始仕,因緣烹鵠鳥之羹,修玉鼎以事湯。湯賢之﹐遂以為相也。"后因以"鵠鼎"指佳肴。
  • 80、竊鼎:1.謂竊位。古代以鼎為立國重器﹐因喻王位﹑帝業(yè)。
  • 81、周鼎:指周代傳國的九鼎。 因以'周鼎'借指國家政權。 比喻寶器。 古星名。屬后發(fā)座。
  • 82、下鼎:1.亦作"下椗"。2.謂船只停泊或靠碼頭。
  • 83、臺鼎:古稱三公為臺鼎,如星之有三臺,鼎之有三足。語本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臺,地建五岳,降生我哲,應鼎之足。"
  • 84、延鼎:倒覆的鼎。
  • 85、鑄鼎:1.指禹收九州之金鑄九鼎而象百物。后用此稱頌君王功德。
  • 86、盤鼎:盤和鼎的并稱。古代建功立業(yè),??剔o于盤鼎以記之。因以指功勛的記載。
  • 87、玉鼎:玉制的鼎。指傳國重器。喻國運,政權。古代炊具的美稱。指香爐。
  • 88、真鼎:真品﹐真物。
  • 89、茵鼎:1.茵和鼎是寢食之具。亦借指起居飲食。
  • 90、遷鼎:1.猶遷都。2.易代;亡國。
  • 91、油鼎:古代用作烹人的刑具。
  • 92、禹鼎:1.傳說夏禹以九牧之金鑄鼎,上鑄萬物,使民知何物為善,何物為惡。2.即九鼎。傳說禹鑄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國家領土﹑政權。3.西周晩期青銅器。宋代《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等書著錄,稱為"穆公鼎"。銘文二○五字,記述禹以武公的兵車百輛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隨周王作戰(zhàn),俘獲鄂侯事。1942年陜西岐山又出一鼎,與宋代著錄相同,現(xiàn)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 93、赴鼎:1.謂跳入湯鑊而死。
  • 94、庖鼎:《韓非子.難言》:"上古有湯,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說至圣,然且七十說而不受,身執(zhí)鼎俎,為庖宰,昵近習親,而湯乃僅知其賢而用之。"因以"庖鼎"喻賢臣。
  • 95、覆鼎:1.猶覆餗。2.指誤事失職的權臣。
  • 96、負鼎:指伊尹背負鼎俎見湯,喻以烹調致湯王道之事?!妒酚洠蟊炯o》:"伊尹名阿衡。阿衡欲于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唐李白《送梁四歸東平》詩:"殷王期負鼎,汶水起垂竿。"宋葉適《魏華甫鶴山書院》詩:"垂竿桐江笑短弱,負鼎莘野嫌豪粗。"后用以指輔佐帝王,擔當治國之任。
  • 97、神鼎:1.鼎的美稱。上古帝王建立王朝時必鑄新鼎作為立國的重器?!妒酚洠舛U書》:"聞昔泰帝興神鼎一,一者壹統(tǒng),天地萬物所系終也。"漢焦贛《易林.漸之臨》:"禹作神鼎,伯益銜指。斧斤既折,撞立獨倚。"宋羅泌《路史.后紀一.太昊》:"﹝太昊﹞爰興神鼎,制郊禪。"后世因以"神鼎"喻指皇位。2.指道教煉丹藥的鼎器。
  • 98、衛(wèi)鼎:春秋時衛(wèi)國記載孔悝祖先功德的鼎。銘文見《禮記.祭統(tǒng)》。
  • 99、于鼎:謂居三公之位。
  • 100、鉛鼎:煉丹爐。鉛為道家煉丹的主要原料﹐故名。亦借指道家修煉之事。
組詞大全為您提供鼎組詞,鼎的組詞,鼎字怎么組詞,鼎字能組哪些詞語,找到用鼎字組詞的組詞,其中鼎字在開頭的組詞有100個,鼎字在中間的組詞有23個,鼎字在結尾的組詞有100個。
  • 拼音dǐng
  • 注音ㄉㄧㄥˇ,
  • 筆劃12
  • 繁體
  • 五筆HNDN
  • 五行

基本釋義

〈名〉(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義: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同本義。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廟作銘功記績的禮器。統(tǒng)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說文》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鉉(指鼎);鼎鼐(鼎、鼐均為古代炊具,用來調和五味。舊時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國家)比喻帝王。如:問鼎;定鼎中原;鼎甲(科舉考試殿試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業(yè)(帝王的大業(yè))指宰相。如:鼎臺(宰輔大臣);鼎臣(指宰相)喻三公、宰輔、重臣之位。如:鼎輔(三公,宰輔);鼎司(三公的職位)指國家。如:鼎祚(國祚,國運);鼎運(國運)〈形〉顯貴。如:鼎臣(大臣,重臣)顯赫,盛大高門鼎貴?!獣x·左思《吳都賦》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門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舉世無匹);鼎族(巨族,豪門貴族)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如:鼎分(三分)〈動〉變革鼎新麾一舉,革故法三章。——李商隱《贈送前劉五經(jīng)映》鼎革固天啟?!旌啤吨]禹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