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組詞
反饋舌怎么組詞?一年級(jí)舌字組詞有那些?
舌組詞語共195個(gè),其中舌開頭的詞語30個(gè),舌結(jié)尾的詞語100個(gè),在中間的詞語65個(gè)。
舌字組詞: 舌頭、 舌苔、 舌本、 舌辨、 舌撟、 舌弊、 舌耕、 翹舌音、 嚼舌根、 拉舌頭、 墊舌根、 卷舌音、 捏舌頭、 百舌子、 敝舌、 妙舌、 浪舌、 轖舌、 赤舌、 造舌、 麇舌、 ... 這些舌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xué)生,點(diǎn)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舌字開頭的組詞
1、舌頭:(1)人和動(dòng)物嘴里辨別滋味、幫助咀嚼和發(fā)音的器官,根生在口腔底上 (2)為了偵察敵情而活捉來的敵人
2、舌苔:(1)舌頭表面的滑膩物質(zhì)
3、舌本:1.舌根;舌頭。
4、舌辨:1.亦作"舌辯"。2.唐宋時(shí)稱說書者為舌辨。3.口才敏捷。
5、舌撟:舌頭舉起。形容驚異的樣子。
6、舌弊:1.亦作"舌敝"。2.謂說話很多﹐舌為之疲。
7、舌耕:(1)授徒者恃口說以謀生 (2)指勤奮讀書
8、舌鋒:謂言詞犀利。
9、舌子:(1)〈方〉舌頭
10、舌敝:1.見"舌弊"。
11、舌簧:指巧舌如簧。
12、舌傷:(1)公眾輿論對(duì)人精神的傷害
13、舌人:古代的翻譯官。
14、舌舉:舌翹起而不能動(dòng)。指理屈詞窮。
15、舌端:1.舌尖﹐舌頭。2.舌所以言﹐因引申為言詞。
16、舌辯:1.見"舌辨"。
17、舌言:1.說話含糊不清。2.指講空話而無實(shí)際行動(dòng)。
18、舌毒:嘴下不留情。
19、舌骨:舌中的骨頭。
20、舌戰(zhàn):(1)激烈辯論
21、舌萎:一種疾病,指舌體萎廢,不能轉(zhuǎn)動(dòng)。
22、舌畫:舌畫的原理是按照傳統(tǒng)繪畫的理論和技法“以舌代筆”進(jìn)行創(chuàng)作,并使用的中國(guó)畫傳統(tǒng)的墨、紙、硯和中國(guó)畫顏料來作畫,并產(chǎn)生一種能達(dá)到傳統(tǒng)繪畫的那種力透紙背的筆墨效果,這種獨(dú)特的效果是用毛筆作畫所難以達(dá)到的。
23、舌根音:(1)亦稱“舌面后音”。語音學(xué)上指靠近舌根的舌面上升,靠近或頂住軟腭(或硬腭和軟腭中間)而發(fā)出的輔音,如普通話語音中的g、k、h
24、舌尖音:(1)語音學(xué)名詞。指舌的尖部靠近或頂住門齒、上齒齦、硬腭的前部而發(fā)的輔音。普通話語音中的z、c、s,d、t、n、l,zh、ch、sh、r都是舌尖音。其中舌尖前音有z、c、s,舌尖中音有d、t、n、l,舌尖后音有zh、ch、sh、r
25、舌邊音:(1)用舌頭沿其縱向中線某處造成閉塞、但在一邊或兩邊留出縫隙而發(fā)出的音
26、舌下腺:舌下腺(sublingualgland)較小,扁長(zhǎng)圓形,位于口腔底舌下襞的深面,導(dǎo)管有大、小兩種,大管1對(duì),與下頜下腺管共同開口于舌下阜,小管約10條,開口干舌下襞表面。
27、舌側(cè)音: 舌尖頂住上齒向外彈出同時(shí)聲帶震動(dòng)所發(fā)的音。
28、舌面阻:普通話聲母發(fā)音的一種成阻方式
29、舌盲孔: 位于舌體和舌根分界線中心處。
30、舌上音:使氣流受阻而構(gòu)成的音。
舌字中間的組詞
1、翹舌音:由舌尖向上翹起和硬腭前部相接觸,使氣流受阻而構(gòu)成的一種輔音。
2、嚼舌根:(1)比喻說是非,或者說廢話 (2)又作“嚼舌頭”
3、拉舌頭:沒根據(jù)地亂說。
4、墊舌根:指被人在背后議論譏笑。
5、卷舌音:1.即舌尖后音。指輔音的舌尖音中,舌尖和上顎前部接觸以形成對(duì)氣流的阻礙而發(fā)出來的音。又稱翹舌音。如漢語拼音字母中的zh﹑ch﹑sh﹑r。。 2.卷舌音,即舌尖后音,指輔音的舌尖音中,舌尖與上顎前部相接觸而發(fā)出來音。又稱為翹舌音。如漢語拼音字母中的zh、ch、sh、r。
6、捏舌頭:亦作"捏舌頭"。同"捏舌"。
7、百舌子:即百舌鳥。
8、百舌鳥:鳥名。又名烏鶇。益鳥。喙尖﹐毛色黑黃相雜﹐鳴聲圓滑。
9、犁舌獄:1.亦作"犁舌獄"。2.佛教語。謂犯惡口﹑大妄語等作口業(yè)者死后所入的地獄。
10、耍舌頭:(1)〈方〉見“耍嘴皮子”
11、花舌子:1.指花言巧語﹑慣于說謊的人。
12、爛舌頭:1.? 2.?比喻好搬弄口舌、傳閑話。也說“嚼舌頭” 3.?指多嘴多舌、好傳閑話的人。也說“爛舌根”
13、梅舌兒:1.亦作"梅什兒"。2.食品名。以梅子摻和生姜肉桂制成。
14、龍舌草:草名。即水車前。見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草八?龍舌草》。
15、半舌音:音韻學(xué)上"七音"之一。即舌尖中邊音。如"三十六字母"中之來(∣)[l]母。
16、龍舌蘭:(1)龍舌蘭屬的任何植物,葉肉質(zhì),簇生成蓮座狀,多年才成熟開花一次,然后死去
17、巧舌頭:巧嘴;能說會(huì)道。
18、百舌兒:即百舌鳥。
19、伸舌頭:(1)表示吃驚,或者艷羨
20、咬舌子:俗稱咬舌的人為"咬舌子"。
21、嚼舌頭:《紅樓夢(mèng)》第一?三回:“里面金桂的母親忙了手腳,便罵寶蟾道:‘小蹄子別嚼舌頭了!姑娘幾時(shí)拿東西到我家去?!?/p>
22、刮舌子:刮除舌面污垢的用具。
23、雞舌香:1.即丁香。古代尚書上殿奏事﹐口含此香。
24、壓舌板:(1)醫(yī)師使用的二端圓形薄木片,主要作咽部視診用
25、搬舌頭:〈方〉搬弄是非。
26、鴨舌草:地膚的別稱。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水田,高尺許,葉心臟形或卵形,似鴨舌。夏秋開花,色濃青,可供觀賞。見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草五?地膚》。
27、架舌頭:搬弄口舌。
28、咬舌兒:(1)講話時(shí)舌尖因接觸牙齒而發(fā)音不真切 (2)講話舌尖碰牙齒的人
29、鴨舌帽:(1)帽頂?shù)那安亢驮卵佬蚊鄙嗫墼谝黄鸬拿弊?/p>
30、犂舌獄:亦作“犁舌獄”。是佛教語。
31、大舌頭:謂舌頭不靈活﹐說話不清楚。
32、塞舌爾:塞舌爾共和國(guó)(英語:RepublicofSeychelles),簡(jiǎn)稱塞舌爾(Seychelles),是坐落在東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個(gè)群島國(guó)家。
33、前舌音: 前舌音,又叫平舌音、舌尖前音。指由舌尖抵住上齒齦阻礙氣流而形成的音。如z、c、s。
34、禿舌子: 由于舌頭過大而說話時(shí)言語不清的人。
35、唇槍舌劍:(1)以唇作槍,以舌為劍。形容言辭犀利辯論針鋒相對(duì)
36、爛舌根兒:詈詞。罵人多嘴,搬弄是非。
37、鼓舌搖唇:鼓動(dòng)嘴唇,搖動(dòng)舌頭。形容利用口才進(jìn)行煽動(dòng)或游說。亦泛指大發(fā)議論 多含貶義 。
38、拔舌地獄:佛教所說地獄之一。謂凡生前喜歡毀謗別人的人,死后要墮入拔舌地獄,被鬼使把其舌頭拔出來,用釘釘住,以示懲戒。
39、卷舌吞聲:形容不發(fā)表意見。
40、耍花舌子:1.猶言耍舌頭。
41、唇敝舌腐:意思是形容說話太多,費(fèi)盡唇舌。
42、卷舌元音:指把舌尖卷起來,使舌面和舌尖同時(shí)起作用而發(fā)出的元音。如普通話中的er(兒、耳、二)。參見:卷舌元音
43、習(xí)舌調(diào)吻:謂耍嘴皮子,賣弄口才。
44、嘴大舌長(zhǎng):多話,好搬弄是非。
45、蠻龍舌血:1.中藥沒藥的別名。
46、嘴嘴舌舌:猶言嘮嘮叨叨。說起來沒完。
47、嚼舌嚼黃:猶言胡說八道。
48、口吟舌言:謂說話含糊不清。
49、口鉗舌卷:形容緘默不語。
50、口舌生津: 口舌:指人的口腔和舌頭;生:出現(xiàn);津。唾液;口腔和舌頭中分泌出唾液。本義是指嘴巴里感到甘甜。引申指人有了胃口。
51、口舌之爭(zhēng):用言語相辯。多指用口語的方式進(jìn)行說服論理。
52、牙尖舌怪:指的是長(zhǎng)舌婦,喜歡搬弄是非,作怪。
53、脣焦舌敝:猶口干舌燥。形容費(fèi)盡唇舌。
54、脣槍舌劍:以唇作槍,以舌為劍。形容言辭犀利辯論針鋒相對(duì)。
55、能言舌辯: 能說會(huì)道,善于辯論。
56、口呿舌撟:【清】方苞《獄中雜記》
57、嘴尖舌快: 形容人說話尖酸刻薄。
58、啄木舌散: 是一種藥物,主治蟲牙疼。
59、完舌圍藥:是一種藥名,主治舌縮不能言。
60、唇槍舌劍:1.見'唇槍舌劍'。
61、脣尖舌利:1.言詞尖利。
62、張舌騙口:賣弄口舌,顛倒是非。
63、口干舌噪:嘴巴因缺乏水分而覺得干燥口渴。
64、口乾舌燥:1.亦作"口干舌燥"。亦作"口干舌焦"。2.形容口渴﹑焦灼或說話過多。
65、口乾舌焦:1.亦作"口干舌燥"。亦作"口干舌焦"。2.形容口渴﹑焦灼或說話過多。
舌字結(jié)尾的組詞
1、敝舌:舌頭焦?fàn)€。引申為費(fèi)盡口舌。
2、妙舌:謂善于言辯。亦謂說話生動(dòng)有致。
3、浪舌:隨意亂說。
4、轖舌:1.澀舌,不順口。
5、赤舌:1.火一樣的舌頭。比喻讒毀者之口。
6、造舌:弄舌。謂以言語挑撥搬弄。
7、麇舌:1.亦作"麕舌"。2.藥草名。
8、咋舌:(1)咬舌,形容吃驚、害怕,說不出話或不敢說話
9、費(fèi)舌:猶饒舌。
10、口舌:(1)口和舌。說話的器官 (2)口角,爭(zhēng)吵;爭(zhēng)執(zhí) (3)指勸說、爭(zhēng)辯、交涉時(shí)的言語 (4)指言語引起的誤會(huì)或糾紛
11、結(jié)舌:(1)不敢說話或想說而說不出話
12、韜舌:緘口不言。
13、饒舌:(1)滔滔不絕多嘴多舌地、毫無效果地講話
14、廣舌:即廣長(zhǎng)舌。
15、毒舌:(1)不中聽的、惡毒的話
16、卷舌:不開口;閉口不言。 星名。 喻邪佞之人。 把舌頭卷起來。
17、捻舌:弄舌,說閑話。
18、破舌:敗壞直言敢諫者。
19、撟舌:舌翹起不能出聲。形容畏葸難言或驚訝的樣子。
20、鴃舌:(1)比喻語言難懂
21、佞舌:巧嘴;巧舌。
22、戳舌:搬弄口舌?!“崤欠?;挑撥。
23、利舌:1.謂能言善辯。
24、巧舌:猶巧言。
25、簧舌:(1)管風(fēng)琴內(nèi)或管樂器內(nèi)簧片可自由振動(dòng)的一端
26、弄舌:掉弄口舌;饒舌。
27、鐵舌:1.比喻擅長(zhǎng)辯論的口才。2.刨子中的刨刀。
28、掛舌:1.掛口。2.閉口。
29、健舌:雄健之舌。借指雄辯的口才。
30、雀舌:茶名。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茶。
31、鐸舌:1.鈴鐸當(dāng)中的懸垂物﹐其狀如舌。搖蕩時(shí)擊鈴作聲。用木或金屬小丸制成。
32、捏舌:說閑話;造謠生事。
33、齰舌:咬嚙舌頭。表示悔根已極。 不說話,或不敢說話。
34、筆舌:(1)宣道立言
35、二舌:謂說話當(dāng)面一套,背后一套。
36、鵲舌:茶名。
37、宛舌:舌頭卷曲。謂說不出話來。
38、鴨舌:1.鴨的舌頭。可作菜肴。2.指鴨舌帽前部突出的月牙形帽檐。3.指鴨舌草。
39、辯舌:1.借指辯詞。
40、讒舌:1.中傷他人的口舌。
41、搖舌:1.動(dòng)舌。謂發(fā)言,出言。
42、鸚舌:鸚鵡學(xué)舌之語。比喻語言新巧。
43、詭舌:1.巧舌。指表面動(dòng)聽卻虛詐不實(shí)的話。
44、麋舌:草名。麋,通"蘪"。
45、噤舌:猶結(jié)舌。形容言語謹(jǐn)慎。
46、重舌:1.指通曉外族語言能口譯者,今稱譯員。2.中醫(yī)學(xué)病癥名。
47、刮舌:佛教戒律謂比丘用楊枝潔口并刮除舌垢。
48、頰舌:1.口舌言語。比喻口辯才能。
49、齚舌:咬嚙舌頭。表示不說話,或不敢說話。
50、辨舌:1.能言善辯的口才。辨﹐通"辯"。
51、掉舌:動(dòng)舌頭。指游說、談議:掉舌鼓唇。
52、惡舌:(1)惡毒的語言
53、雞舌:1.見"雞舌香"。
54、嚼舌:(1)瞎說;沒有事實(shí)根據(jù)地議論 (2)作無謂的爭(zhēng)辯。也說“嚼舌根”、“嚼舌頭”
55、唼舌:形容巧言多語。
56、過舌:搬口舌,搬弄是非。
57、澆舌:指飲酒。
58、嘵舌:猶饒舌。嘮叨;多嘴。
59、懺舌:1.謂自陳己過表示懺悔。
60、矯舌:1.翹舌。一種發(fā)聲口形。
61、吻舌:口和舌。
62、鶯舌:鶯聲。
63、諍舌:喻正直之言。
64、賣舌:賣弄口舌。
65、撐舌:1.亦作"撐舌"。2.張舌不下。形容懷疑不決。
66、兩舌:言語反復(fù),前后不一。 毀譽(yù),兩種評(píng)價(jià)不一。 搬弄是非;挑撥離間。
67、百舌:鳥名。善鳴﹐其聲多變化。
68、電舌:指敏捷的口才。
69、縮舌:1.形容吃驚得說不出話。
70、沓舌:多舌,多話。
71、吐舌:伸出舌頭。由內(nèi)熱而引起的一種病狀。 驚奇貌;驚恐貌。 謂發(fā)言。
72、唇舌:比喻言辭、議論。參見:唇舌
73、斷舌:1.割斷舌頭。古代的一種肉刑。
74、犯舌:猶多嘴。
75、羊舌:復(fù)姓。春秋時(shí)晉有羊舌肸。見《左傳.襄公十六年》。
76、紫舌:1.形容語言不同于中原。
77、喉舌:(1)泛指說話的器官和新聞媒介
78、帽舌:(1)帽子上用于遮光的前伸如舌狀頭的檐
79、無舌:1.沒有舌頭。2.謂不善言語﹑辭章。
80、調(diào)舌:1.啼鳴。2.學(xué)說話。3.耍嘴皮子。
81、告舌:猶學(xué)舌。搬嘴。
82、繡舌:猶繡口。
83、反舌:1.鳥名。即百舌鳥。2.指語言與漢語不同之少數(shù)民族。3.猶言張口結(jié)舌。
84、返舌:指青蛙﹑蛤蟆。
85、狗舌:1.見"狗后"。2.草名??扇胨?。
86、學(xué)舌:(1)學(xué)別人說話,喻指沒有主見
87、刺舌:《隋書.賀若弼傳》:"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為金州總管,宇文護(hù)忌而害之。臨刑,呼弼謂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dāng)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錐刺弼舌出血,誡以慎口。"后因以"刺舌"謂說話謹(jǐn)慎。
88、彈舌:猶搖舌。謂唱念﹑說話等。
89、茗舌:1.茶芽。謂茶芽嫩如雀舌者。
90、詩舌:1.吟詩之口。舌﹐借指口。
91、長(zhǎng)舌:(1)比喻愛搬弄是非
92、諛舌:1.指巧言諂諛之人。
93、談舌:舌頭。借指談鋒。
94、儀舌:戰(zhàn)國(guó)辯士張儀之舌。指能言善辯的舌頭。語本《史記.張儀列傳》:"張儀已學(xué)而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共執(zhí)張儀,掠笞數(shù)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95、吞舌:1.斷舌自吞。2.喻不言。
96、捫舌:按住舌頭。表示不說話或不發(fā)聲。語本《詩.大雅.抑》:"莫捫朕舌。"
97、柔舌:猶巧舌。
98、鉤舌:鉤斷舌頭。唐常山郡太守顏杲卿被安祿山俘獲﹐"祿山不勝忿﹐縛之天津橋柱﹐節(jié)解以肉啖之﹐詈不絶﹐賊鉤斷其舌﹐曰﹕'復(fù)能罵否?'杲卿含胡而絶。"事見《新唐書.忠義傳中.顏杲卿》。后用以為典實(shí)。
99、鴂舌:亦作'鴃舌'。 伯勞弄舌啼聒。比喻語言難懂。
100、鼓舌:(1)用花言巧語蠱惑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