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組詞
反饋胡怎么組詞?一年級胡字組詞有那些?
胡組詞語共287個,其中胡開頭的詞語100個,胡結尾的詞語100個,在中間的詞語87個。
胡字組詞: 胡來、 胡掄、 胡云、 胡謅、 胡嚕、 胡羊、 胡吢、 刮胡子、 冰胡兒、 雕胡飯、 花胡衕、 提胡蘆、 縵胡纓、 玄胡索、 坳胡、 封胡、 跋胡、 安胡、 獪胡、 豹胡、 含胡、 ... 這些胡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生,點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胡字開頭的組詞
1、胡來:(1)不按規(guī)程,任意亂做 (2)胡鬧;胡作非為
2、胡掄:(1)〈方〉亂干;胡來
3、胡云:胡說。
4、胡謅:(1)隨口亂說 (2)仿效著作
5、胡嚕:(1)揉,撫摩 (2)用拂拭的動作把東西歸攏在一處
6、胡羊:指產于胡地的羊。今亦稱綿羊為"胡羊"。
7、胡吢:(1)口∶無緣無故或歪曲事實地胡說
8、胡羌:1.胡人和羌人。亦泛稱西方和北方各族。
9、胡混:(1)胡里胡涂地生活 (2)亂搞或搞不正當的兩性關系
10、胡嚨:喉嚨。
11、胡琴:(1)弦樂器之一,把系有馬尾的竹弓置于兩根弦之間,弦固定于蒙覆蛇皮的竹筒上,演奏時馬尾摩擦琴弦而發(fā)聲,如板胡、二胡等
12、胡梳:梳理胡須的小梳子。
13、胡笳: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管樂器,傳說由漢·張騫從西域傳入,漢·魏鼓吹樂中常用之。
14、胡須:(1)胡子。人,通常是成年男人頦(下頜)、兩唇及鄰接部分上的毛
15、胡吣:(1)口∶無緣無故或歪曲事實地胡說
16、胡渰:裝傻﹐裝癡。
17、胡鳙:即鳙魚。俗稱胖頭魚。
18、胡拿:胡來﹐胡鬧。
19、胡荽:亦作“胡荾”。即芫荽,俗稱“香菜”。
20、胡語:泛稱西北和北方各族的語言。
21、胡孑:刃旁有曲支的戈戟。
22、胡袋:1.某些鳥類頷下的皮囊﹐也稱喉囊。
23、胡來:(1)不按規(guī)程,任意亂做 (2)胡鬧;胡作非為
24、胡鯭:1.亦作"胡蜢"。
25、胡市:1.與胡人交易。亦泛指與外族交易。
26、胡擄:抓?。徊蹲?。歸攏;收拾。
27、胡騎:1.胡人的騎兵。泛指胡人軍隊。 2.指歸附的胡人騎兵。 3.泛指入侵的外國軍隊。
28、胡貊:1.見"胡貉"。
29、胡覷:1.隨意偷看。
30、胡床:亦作“胡床”。一種可以折迭的輕便坐具。又稱交床。
31、胡支:(1)亂指使 (2)亂支吾
32、胡耉:亦作'胡耈'。 年老的人。亦指年老;高壽。
33、胡福:無窮之福。
34、胡茬:指剪而未盡的或剛長出來的又短又硬的胡子。
35、胡祆:唐時稱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信仰為胡祅﹐并在長安等地建有胡祅祠。
36、胡髭:嘴邊上的胡子。王魯彥《狗》:“‘時間’是我們少年人的仇敵。越望它慢一點來,好讓我們少長一根胡髭,它卻越來得迅速?!鄙惩 夺t(yī)生》:“中醫(yī)彭春山是個瘦小老人。面色白凈,胡髭濃黑?!倍×帷短栒赵谏8珊由稀啡骸癌z錢文貴﹞人沒三十歲就蓄了一撮撮胡髭?!?/p>
37、胡蘆:1.?同“葫蘆”。 2.?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狀如兩個球連在一起,成熟后表面光滑,可做器皿,常用以盛酒。
38、胡蒜:大蒜。
39、胡盝:藏矢的器具。
40、胡荾:即芫荽,俗稱“香菜”。
41、胡麻:(1)即“芝麻”。東印度群島的一種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Sesamumindicum),其花主要為薔薇紅色或白色。亦稱“芝麻”、“脂麻” (2)中國西北、內蒙古一帶對油用亞麻的俗稱
42、胡繩:1.香草名。
43、胡揪:方言。困苦地胡亂對付。
44、胡髯:頰旁及下巴上的胡須。
45、胡坐:1.盤腿而坐。
46、胡搗:1.胡來;搗亂。
47、胡同:[hútòng]:(名)巷;小街道。
48、胡基:方言。土坯。
49、胡毋:1.見"胡母"。
50、胡為:何為﹐為什么。
51、胡畫:古代的一種博戲。
52、胡攪:(1)瞎搗亂;擾亂 (2)狡辯;強辯
53、胡粵:1.同"胡越"。
54、胡敲:1.一種玩具。形似扯鈴。
55、胡掖:復姓。晉時鮮卑族禿發(fā)匹孤娶胡掖氏﹐其后人禿發(fā)烏孤據有河西﹐建南涼王朝。見《晉書.禿發(fā)烏孤載記》。
56、胡元:1.對元朝的貶稱。
57、胡氛:本指異族的氣氛。太平天國及清末人民用指清統(tǒng)治者的兇焰。
58、胡桃:落葉喬木,羽狀復葉,小葉橢圓形,核果球形,外果皮平滑,內果皮堅硬,有皺紋。木材堅韌,可以做器物,果仁可吃,亦可榨油及入藥。又稱核桃。
59、胡衕:(1)同“胡同”
60、胡孫:猴的別名。
61、胡髥:頰旁及下巴上的胡須。
62、胡判:指迷信傳說中陰司的判官。胡﹐形容多須。
63、胡簶:藏矢的器具。
64、胡簏:藏矢的器具。
65、胡亂:(1)馬虎;草率
66、胡涂:參見:糊涂,胡涂
67、胡越:1.胡與越。 2.胡在北、越在南,比喻相隔遙遠。 3.胡、越等民族時有侵犯中國邊境之舉,因以比喻禍患。
68、胡行:胡亂行走。胡作非為。
69、胡疑:1.狐疑。
70、胡做:胡來﹐亂搞。
71、胡地:古代泛稱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
72、胡嘌:1.亂唱。2.謂亂說。
73、胡憐:猶胡伶。
74、胡搧:胡亂煽惑。
75、胡子:(1)人臉上,通常指成年男子臉上的下巴、嘴唇和鄰近部位的胡須 (2)〈方〉胡匪
76、胡螓:蟲名。蟬的一種。
77、胡顏:猶言有何面目。意謂愧極。
78、胡羼:猶鬼混。
79、胡柴:1.胡說;胡扯。
80、胡整:1.方言。亂搞。
81、胡侜:胡謅。
82、胡搞:(1)任意亂做 (2)亂搞男女關系
83、胡本:佛經由梵文譯成西域文的本子的通稱。
84、胡輦:1.同"瑚璉"。2.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的器皿。
85、胡蜂:昆蟲,頭胸部褐色,有黃色斑紋,腹部深黃色,中間有黑褐色橫紋。尾部有毒刺,能蜇人。以花蜜和蟲類為食物。通稱馬蜂。
86、胡祿:亦作“胡鹿”。亦作“胡簏”。亦作“胡簶”。藏矢的器具。
87、胡摟:方言。猶收拾﹐歸攏。
88、胡撦:1.胡扯。
89、胡人:(1)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稱呼 (2)泛指外國人
90、胡帽:唐代婦女騎馬外出時所著不障面之帽。
91、胡嘈:亦作'胡嘲'。 胡說。
92、胡盧:(1)笑的樣子。一說,喉間發(fā)出的笑聲
93、胡梯:扶梯﹐樓梯。
94、胡枲:1.草名。
95、胡粉:鉛粉。用于傅面或繪畫。 用于涂墻。
96、胡闖:亂沖;亂走。
97、胡談:胡說﹐亂說。
98、胡兒:1.指胡人。多用為蔑稱。 2.清末民初泛用為對外國人的蔑稱。 3.指胡人的兒童。 4.果核。
99、胡樂:1.古代稱西北方及北方民族和西域各地的音樂。
100、胡虜:舊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胡字中間的組詞
1、刮胡子:剃胡須。喻批評人。余開選《獅子》:“小組的同志都很生氣,說情況都不了解就亂反映,就刮胡子?!?/p>
2、冰胡兒:供暑天食用的潔凈小冰塊。
3、雕胡飯:1.用苽米煮成的飯。
4、花胡衕:藏嬌的地方。亦指妓院。
5、提胡蘆:(1)鵜鶘
6、縵胡纓:武士冠纓。亦指武服。
7、玄胡索:草名,延胡索的別稱。多年生草本,有球狀塊莖。初夏開花,花紫紅色。塊莖入藥,功能活血、利氣、止痛。
8、血胡同:亦作“血湖洞”。猶言血路。形容戰(zhàn)斗激烈,流血甚多的地方。
9、紅胡子:舊時東北地區(qū)活動在深山野林中結伙打劫的人。
10、漫胡纓:即縵胡纓。武士纓帶名。
11、風胡轆:1.指風車。
12、裝胡羊:1.方言。假裝癡呆。
13、曼胡纓:結冠的粗帶子。曼,通“縵”。語出《莊子?說劍》:“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
14、莫胡盧:1.復姓。北周有莫胡盧纂。
15、吹胡子:形容發(fā)脾氣或盛怒的樣子。
16、鬼胡延:猶鬼胡由。難以捉摸的心計。
17、酒胡蘆:1.亦作"酒胡蘆"。2.盛酒的葫蘆。
18、查胡勢:咋咋呼呼的丑態(tài)。
19、小胡桃:方言。即山核桃。果仁可以吃,又可以榨油。
20、鬼胡油:猶鬼胡由。鬼花樣,令人難以捉摸的心計﹑勾當。
21、響胡蘆:1.亦作"響葫蘆"。2.玩具名??诖禃r聲如"不登",故亦謂之"不鐙"。
22、小胡同:見“小胡同”。
23、殺胡林:1.地名。在今河北省欒城縣西北。
24、瞎胡鬧:胡搞,沒有來由地亂鬧。
25、打胡哨:1.亦作"打胡哨"。2.撮口發(fā)聲,作為信號。
26、秋胡戲:1."秋胡戲妻"的歇后語。指妻。
27、烝胡盧:蒸熟的葫蘆瓜。
28、謝胡蝶:1.宋詩人謝逸的別稱。
29、花胡哨:1.花言巧語;虛情假意的敷衍。
30、雕胡米:1.即雕胡﹐苽米。
31、花胡洞:1.見"花胡同"。
32、死胡同:1.?指只有一個出入口的胡同。 2.?比喻絕境、絕路。
33、鬼胡由:1.鬼混;胡鬧。2.鬼花樣,令人難以捉摸的心計﹑勾當。3.指鬼魂。4.指水性楊花﹑難以捉摸的妓女。
34、花胡同:藏嬌的地方。亦指妓院。
35、秋胡婦:秋胡之妻。詩文中常用以為節(jié)義烈女的典型。
36、風胡子:1.亦稱"風湖子"。亦稱"風胡"。亦稱"風壺"。2.人名。春秋時楚國人,精于識劍﹑鑄劍。
37、麻胡子:傳說中的兇殘者,常用以恐嚇小兒。
38、小胡子:僅上唇留著的短胡子。
39、打胡旋:兜圈子。
40、馬胡子:方言。響馬,土匪。
41、捋胡須: 用手指順著抹過去,使物體順溜或干凈。
42、劉胡蘭: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女,漢族,原名劉富蘭,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云周西村人。
43、逛胡同: 逛胡同原來是逛妓院,后來代指那些嫖客引申,進而泛指那些作風不正、不正經、在胡同里閑逛的人,也叫“串胡同”。此詞經常被媒體誤用為中性詞語,用來表示游覽胡同的意思。
44、石胡蔞: 鵝不食草的一個別名。鵝不食草: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帶花全草。
45、酒胡子:隋唐制造的用于行酒令的酒具。
46、平胡調: 浙江曲種。
47、尸胡山: 是上古山名。
48、冰胡子: “被凍住的胡子”。
49、八大胡同:清末民初指北京·前門外的石頭胡同、胭脂胡同、百順胡同、小李紗帽胡同、王廣福斜街、陜西巷、韓家潭、皮條營等八處。當時為妓院集中地。后用以代指妓院。
50、龍胡之痛:《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51、碧眼胡兒:1.古代指西﹑北方少數民族。清末以來,則多指外國人。
52、絡腮胡子:連著鬢角的胡子。
53、八字胡須:胡子的一種,泛指生長于男性上唇的胡須。
54、狗蠅胡子:戲稱極稀疏的胡須。
55、連鬢胡須:絡腮胡子。
56、亂作胡為:猶胡作非為。
57、一地胡拿:一味胡鬧。亦作:一地里胡拏
58、花里胡紹:意思是形容顏色過分鮮艷繁雜或比喻人浮華而不實在。
59、含含胡胡:見“含含糊糊”。
60、連鬢胡子:(1)絡腮胡子
61、吹風胡哨:吹口哨。多用作招呼同伴的暗號。
62、花黎胡哨:意思是形容顏色過分鮮艷繁雜或比喻人浮華而不實在。
63、仁丹胡須:即仁丹胡。
64、潑寒胡戲:古代西域的一種樂舞。每年十一月嚴寒時,由勇壯少年裸體結隊而舞,鼓樂伴奏,觀者以水潑之。
65、山羊胡子:(1)男子下巴上一小撮整齊的尖形或簇狀的胡須 (2)一種短而尖的胡子
66、胡胡麻麻:馬虎。
67、毛胡蘆兵:1.見"毛葫蘆軍"。
68、希颩胡都:形容情不自禁;胡涂。 形容神思迷迷糊糊。
69、血胡淋剌:1.亦作"血胡淋剌"。亦作"血糊流拉"。2.鮮血淋漓的樣子。
70、一口胡柴:滿嘴瞎說。
71、奚丟胡突:1.猶言稀里糊涂。
72、五胡亂華:漢武帝時曾在邊地安置投降的匈奴人,此為塞外部族內徙的開始。東漢末年,天下紛擾,內徙的部族人數增多,由于生活習慣和漢人不同,故常有爭端。
73、禁斷胡語: 不允許進行的行為禁止說胡語,革除鮮卑風俗的意思。
74、云胡不喜:還有什么不高興的呢。
75、豐盛胡同:豐盛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豐盛胡同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與天啟皇帝的乳母奉圣夫人有關,一是與明初大將豐城侯有關。事實是誰也沒錯,在東西城曾經各有一條豐盛胡同。
76、頂銀胡同:位于東城區(qū)東南部,東起貢院西街,西至朝陽門南小街。
77、亂作胡爲: 猶胡作非為。元吳昌齡《張?zhí)鞄煛返诙郏骸爸边@般無廉鮮恥,亂作胡為?!痹詈霉拧稄埳蠛!返谝徽郏骸靶悴?,與你這一間幽靜的房兒,隨你自去打觔斗,學踢弄,舞地鬼,喬扮神,撒科打諢,亂作胡為。”
78、高井胡同:因井而得名的胡同
79、高位胡同:高位胡同北京的胡同,有人比喻每一條胡同,都有一段故事、傳說、趣聞、來歷,已經流傳850多年,仍然有趣有樂有味。
80、昏聵胡涂:昏聵胡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hūnkuìhútú。
81、油房胡同: 在新街口北,東起珠八寶胡同,西至新開胡同。
82、報子胡同:報子胡同又叫西四北三條。
83、云胡不樂:已經見到意中,為什么還不快樂
84、鴉兒胡同:屬西城區(qū)什剎海街道。
85、迷延胡索: 本科約42屬650余種,主要產于北溫帶,多集中分布于地中海氣候區(qū)或草原沙漠干旱地區(qū),少數產美洲延至熱帶。
86、雷家胡同: 北京城內老百姓集中活動的場所在什剎海一帶。
87、壽屏胡同:曾被稱為燒餅胡同,位于北京西城區(qū)北部,新街口六條北大街。
胡字結尾的組詞
1、坳胡:南朝宋劉胡的原名。
2、封胡:傳說中的黃帝的臣子。見《漢書?古今人表》。
3、跋胡:亦作"跋胡疐尾"。
4、安胡:菰米。
5、獪胡:西域國名。
6、豹胡:我國古代北方部族名。
7、含胡:見“含糊”。
8、縵胡:粗而沒有文理的帽帶,武士冠纓。 借指兵卒。
9、林胡:1.古族名。戰(zhàn)國時分布在今山西朔縣北至內蒙古自治區(qū)內。從事畜牧,精騎射。戰(zhàn)國末為趙將李牧擊敗,遂歸附于趙。2.唐代借指奚﹑契丹等族。
10、漫胡:鱉甲邊緣的裙邊部分。
11、五胡:晉武帝死后,晉室內亂,北方少數民族匈奴族的劉淵及沮渠氏·赫連氏,羯族·石氏,鮮卑族·慕容氏及禿發(fā)氏·乞伏氏,氐族·苻氏·呂氏,羌族·姚氏,相繼在中原稱帝,史稱“五胡”。
12、嚨胡:喉嚨。
13、琱胡:1.亦作"琱瑚"。2.菰米。
14、侍胡:指接待﹑伺候漢使的胡人。
15、羌胡:指我國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亦用以泛稱我國古代西北部的少數民族。
16、鵜胡:(1)屬于鵜胡屬的大型全蹼足的鳥。體長約二米,羽多白色,翼大,嘴長,嘴下有一個皮質的囊,可用以兜食魚類。性喜群居,棲息在沿海湖沼河川地帶
17、愁胡:謂胡人深目,狀似悲愁。多用以形容鷹眼。
18、模胡:不分明,不清楚。
19、狐胡:古代西域游牧部落名。位于車師·柳谷(今新疆·吐魯番西北玉勒干鐵列克)。
20、雕胡:菰米。六谷之一。
21、東胡:我國古代的少數民族。因居于匈奴之東,故名。
22、高胡:高音二胡,一般用鋼絲弦。
23、妢胡:古國名。在今安徽阜陽一帶。
24、妴胡:獸名。
25、柴胡: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條形,花小,黃色,果實橢圓形。根供藥用,有解熱作用。
26、獑胡:亦作“獑猢”。
27、螹胡:即獑胡。獸名。猿屬。
28、凋胡:即菰米。詳"雕胡"。
29、盧胡:謂笑聲發(fā)于喉間。
30、梭胡:紙牌的一種。
31、曼胡:長而無刃之戟。
32、驕胡:指胡人。語本《漢書.匈奴傳上》:"單于遣使遺大漢書云:'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33、旋胡:即胡旋舞。
34、闌胡:1.魚名。
35、板胡:(1)一種發(fā)音高亢的胡琴類樂器,以琴筒口蒙薄板和用細鋼絲作琴弦為特征
36、墜胡:中國擦奏弦鳴樂器。又稱曲胡、二弦。
37、髯胡:胡人多須,故稱。
38、遠胡:指西北邊地的少數民族。
39、髭胡:指金軍。
40、胡胡:1.象聲詞。形容風聲﹑笑聲或器物震動的聲音。2.指胡琴。
41、狼胡:喻處境艱難,進退維谷。
42、逆胡:舊稱侵擾中原地區(qū)的北方少數民族。
43、肥胡:古代一種窄長的旗幟。
44、田胡:1.晉時少數民族名。
45、鐘胡:三國魏鐘繇與胡昭的并稱。二人皆以工書擅名﹐世謂"胡肥鐘瘦"。
46、南胡:樂器名。胡琴的一種,即二胡。因原先流行在南方,故稱。參見"二胡"。
47、秋胡:春秋魯人﹐婚后五日﹐游宦于陳﹐五年乃歸﹐見路旁美婦采桑﹐贈金以戲之﹐婦不納。及還家﹐母呼其婦出﹐即采桑者。婦斥其悅路旁婦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憤而投河死。事見漢劉向《列女傳.魯秋潔婦》。后以'秋胡'泛指愛情不專一的男子。
48、茈胡:即柴胡。
49、麻胡:傳說中人名。說法不一,以殘暴著稱。民間習用以恐嚇小兒。謂貌丑而多須者。胡,指西北少數民族。
50、羯胡:《魏書.石勒傳》:'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于上黨武鄉(xiāng)羯室,因號羯胡。'舊時用以泛稱來自北方的外族。
51、鼎胡:1.見"鼎湖"。
52、捽胡:1.揪住頭頸。
53、潑胡:古代西域的一種樂舞。每年十一月嚴寒時,由勇壯少年裸體結隊而舞,鼓樂伴奏,觀者以水潑之。
54、山胡:即稽胡。古族名。又稱步落稽。源于南匈奴。鳥名。又名“山呼”、“珊瑚”。
55、雜胡:胡人的泛稱。
56、黠胡:奸猾的胡人。
57、三胡:1.指我國古代北方林胡﹑樓煩﹑東胡三族。2.清代學者胡匡衷﹑胡培翚﹑胡春喬的合稱。
58、垂胡:1.胡須下垂。2.頷肉下垂。胡,下頷肉。
59、闔胡:1.何不。
60、函胡:(1)同“含糊”。重濁而含混
61、云胡:為什么。
62、二胡:(1)由兩條相差五度,一頭張在槌形小木筒上而另一頭系在琴桿頂端弦軸上的絲弦構成的中國弓弦樂器
63、領胡:傳說中的獸名。
64、訓胡:1.即訓狐。
65、古胡:指佛像。因佛為西域胡人,故稱。
66、諸胡:1.古代對我國北方和西方各少數民族的統(tǒng)稱。
67、西胡:1.古代對蔥嶺內外西域各族的泛稱。匈奴居中﹐稱胡或北胡;烏桓﹑鮮卑在匈奴東﹐稱東胡;西域各族在匈奴西﹐稱西胡。
68、商胡:古稱至中國經商的胡人。多指粟特﹑大食商人。
69、椰胡:拉弦樂器。胡琴的一種,琴筒用半邊椰子殼制成,面板為桐木。二弦,按五度或四度關系定弦。發(fā)音較二胡低沉渾厚。常用于合奏。
70、風胡:1.見"風胡子"。
71、乞胡:漢魏時對胡僧的蔑稱。胡,古代泛稱西方和北方各少數民族。
72、賈胡:經商的胡人。 泛指外國商人。
73、涵胡:含糊,不清晰。
74、京胡:(1)胡琴的一種,像二胡而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發(fā)音較高,主要用于京劇伴奏
75、酒胡:1.見"酒家胡"。2.古代用于酒席上佐酒助興之木偶戲具。刻木為人形,置之盤中,左右欹側如舞,久之乃倒,視其傳籌所至或倒時所指向者飲酒。故又稱勸酒胡。
76、四胡:拉弦樂器,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蒙古族稱之為呼兀爾,源于古代奚琴。宋代陳旸《樂書》:“奚琴四胡本胡樂也?!鼻宕糜趯m廷樂隊,稱提琴。清代《律呂正義后編》:“提琴,四弦,與阮咸相似,其實亦奚琴之類也?!笔潜狈矫褡骞餐褂玫囊环N古老的弓弦樂器。
77、迷胡:1.見"迷糊"。
78、攀胡:傳說黃帝鑄鼎于荊山下﹐鼎成﹐有龍下迎﹐黃帝乘之升天﹐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龍身﹐乃持龍髯﹐而龍髯拔落﹐并墮黃帝之弓。百姓遂抱其弓與龍髯而號哭。事見《史記.封禪書》。后用為追隨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79、稽胡:1.古族名。匈奴的別種。
80、大胡:俗稱胡琴,屬于我國民族樂器中的弓弦樂器,因作為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
81、彫胡:菰米。六谷之一。
82、玄胡:草名,延胡索的別稱。多年生草本,有球狀塊莖。初夏開花,花紫紅色。塊莖入藥,功能活血、利氣、止痛。
83、八字胡:(1)胡須在中間斷開,分向兩邊各自略下垂,以其形似“八”字而得名
84、拉近胡:亦作“拉近乎”。
85、打夜胡:1.亦作"打夜胡"。2.舊時民間歲末跳鬼驅邪風俗的俗稱。
86、碧眼胡:亦作"碧眼胡兒"。
87、老臊胡:1.《五燈會元.龍?zhí)缎哦U師法嗣.德山宣鑒禪師》:"這里無祖無佛﹐達磨是老臊胡﹐釋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賢是擔屎漢。"本指多須髯的胡人﹐后泛稱絡腮胡須。
88、鼓嚨胡:1.亦作"鼓龍胡"。2.謂不敢公開言說,私下傳語。
89、打野胡:1.亦作"打夜胡"。2.舊時民間歲末跳鬼驅邪風俗的俗稱。
90、連腮胡:絡腮胡子。
91、乞寒胡:見“乞寒”。
92、勸酒胡:古時宴會中用以勸酒的小木偶。亦稱酒胡﹑酒胡子。
93、斗十胡:方言。斗牌。
94、仁丹胡:指日本仁丹商標圖像上的八字式胡子。
95、波斯胡:舊稱波斯人。借指識寶之人。
96、鬧腮胡:絡腮胡子。
97、連鬢胡:連鬢胡子liánbìnhúzi絡腮胡子
98、串臉胡:連著鬢角的胡須,也叫"絡腮胡子"。
99、指巡胡:古時飲宴的勸酒具??棠緸楹藸?,底銳,置盤中,推之不倒,欹側搖擺,定后,視其所指者飲酒。
100、京二胡:(1)胡琴的一種,音響介于京胡和二胡之間,用于京劇伴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