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組詞
反饋汗怎么組詞?一年級汗字組詞有那些?
汗組詞語共188個,其中汗開頭的詞語75個,汗結(jié)尾的詞語94個,在中間的詞語19個。
汗字組詞: 汗青、 汗漫、 汗汗、 汗衫、 汗腺、 汗顏、 汗瘢、 逼汗草、 赤汗馬、 止汗藥、 蒙汗藥、 血汗錢、 大汗出、 斂汗丹、 可汗、 盜汗、 赧汗、 浪汗、 渥汗、 媿汗、 顙汗、 ... 這些汗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xué)生,點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汗字開頭的組詞
1、汗青:(1)古代在竹簡上書寫,先以火烤竹去濕,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2)借指史冊
2、汗漫:廣大,漫無邊際。渺茫不可知。形容漫游之遠。漫無標準;不著邊際。
3、汗汗:水廣大無際貌。
4、汗衫:(1)吸汗的貼身短衣。古稱“中衣”、“中單”
5、汗腺:(1)皮膚的一種單管狀腺,它分泌汗液
6、汗顏:(1)因羞愧而汗發(fā)于顏面,泛指慚愧
7、汗瘢:汗斑,花斑癬。一種皮膚病。癥狀是皮膚上出現(xiàn)淺黃或褐色圓形的斑,抓后有鱗屑。
8、汗褟:亦作'汗塌'。 方言。貼身穿的中式小褂。
9、汗液:汗水。
10、汗簡:以火炙竹簡,供書寫所用。竹簡。古代用來書寫文字的竹片,亦借指著述。借指史冊、典籍。
11、汗絲:極細微的汗。
12、汗?jié)n:(1)汗痕 (2)汗水浸漬
13、汗污:1.混合著汗水的污垢。2.被汗水弄臟;汗水弄臟。
14、汗下:汗流而下。形容慚愧﹑恐懼或焦急。
15、汗羞:因羞慚而流汗。形容極度羞愧。
16、汗浹:(1)形容滿身大汗。亦形容萬分恐懼或慚愧
17、汗帨:古代婦女拭汗的佩巾。
18、汗腳:出汗的腳;臟腳。
19、汗袷:方言。夾背心。
20、汗水:(1)指較多的汗
21、汗星:細小的汗珠。
22、汗酒:燒酒的別稱。因其是蒸餾酒,釀造時蒸氣聚滴,如汗流出,故稱。
23、汗血:汗與血。 流汗流血。借指辛勞與奮戰(zhàn)。 汗出如血。 指汗血馬。
24、汗泚:出汗。多形容羞慚。
25、汗褂:1.亦作"汗褂"。2.即汗衫。
26、汗栗:1.亦作"汗栗"。2.因恐懼而出汗。
27、汗邪:謂人高燒出汗,神智昏迷,語言錯亂的現(xiàn)象。俗謂中邪。多用來罵人頭腦不清,胡言亂語。
28、汗號:謂帝王發(fā)布的必行的號令。語出《漢書.劉向傳》:"《易》曰:'渙汗其大號。'言號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顏師古注:"言王者渙然大發(fā)號令,如汗之出也。"
29、汗火:蒙汗藥,迷藥。
30、汗洽:(1)形容滿身大汗。亦形容萬分恐懼或慚愧
31、汗雨:汗流如雨。
32、汗氣:出汗時蒸發(fā)的熱氣。
33、汗喘:汗流氣喘。有時用以形容激動緊張。
34、汗堿:(1)汗干后留在衣帽等上面的白色痕跡
35、汗跡:汗水的痕跡。
36、汗竹:借指史籍﹑書冊。
37、汗巾:1.擦汗用的手巾;手帕。 2.腰帶。
38、汗垢:混和污垢的汗。
39、汗掛:1.亦作"汗褂"。2.即汗衫。
40、汗藥:蒙汗藥。吃了可以使人失去知覺的一種麻醉藥。
41、汗珠:(1)呈水珠狀的汗水。也叫汗珠兒
42、汗鱉:汗邪。
43、汗法:中醫(yī)驅(qū)逐風(fēng)寒暑濕病邪于體外的治療方法。為中醫(yī)治療疾病汗﹑吐﹑下三法之一。
44、汗衣:即汗衫。
45、汗粒:汗珠。
46、汗牛:謂牛運書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書極多。
47、汗斑:(1)汗堿 (2)花斑癬
48、汗塌:亦作'汗塌'。 方言。貼身穿的中式小褂。
49、汗位:指最高統(tǒng)治者之位。
50、汗溝:指馬的前腋。即前腿和胸腹相連的凹形部位。馬疾馳時為汗所流注,故稱。
51、汗毛:(1)除頭發(fā)、胡子外人體其余部分優(yōu)質(zhì)柔軟的毛發(fā) (2)寒毛
52、汗馬:(1)原指立的戰(zhàn)功。后泛指工作中作出貢獻
53、汗席:涼席。
54、汗慄:1.亦作"汗栗"。2.因恐懼而出汗。
55、汗涔涔:汗水不斷往下流
56、汗禢兒:(1)〈方〉貼身穿的中式小褂
57、汗漫游: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遠。
58、汗血馬:古代西域駿馬名。流汗如血,故稱。后多以指駿馬。
59、汗津津:(1)汁水浸濕的樣子
60、汗背心:貼身穿的無袖無領(lǐng)的上衣。
61、汗血駒:即汗血馬。
62、汗浸浸:汗水浸濕貌。
63、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樣子。
64、汗八里:元代的大都(今北京市)突厥語稱之為"汗八里"。意為大汗之城﹑汗城。
65、汗馬牛:馬、牛因拉車運書而出汗。形容書極多。亦作:汗牛馬
66、汗馬功:見“汗馬之功”。
67、汗褂兒:(1)口:舊式大襟有袖的汗衫
68、汗牛馬:見“汗馬?!?。
69、汗淋淋:(1)汗水直流的樣子
70、汗溶溶:汗流貌。
71、汗毛孔:汗腺在皮膚表面的開口,汗從這里排泄。也叫毛孔。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第一章:“戰(zhàn)士們?nèi)继痤^,伸長耳朵,渾身的汗毛孔,都張開了?!?/p>
72、汗?jié)n漬:(1)〈方〉形容微汗的樣子
73、汗褟兒:〈方〉夏天貼身穿的中式小褂。
74、汗珠子:汗珠子,是漢語詞語,拼音是hànzhūzi,意思是積成圓滴狀的汗液。
75、汗漉漉:(1)汗淋淋
汗字中間的組詞
1、逼汗草:香草名。散發(fā)的香氣能驅(qū)除汗液氣味。
2、赤汗馬:1.即汗血馬。漢武帝時伐大宛得千里馬,其馬汗出如血,后因以"赤汗馬"泛指名馬。
3、止汗藥:(1)止汗的藥劑
4、蒙汗藥:(1)舊戲曲小說中指能使人暫時失去知覺的藥
5、血汗錢: 比喻經(jīng)過艱苦地辛勤勞動掙來的錢。亦或同名電影。
6、大汗出: 大量出汗之意。
7、斂汗丹: 生地3錢,玄參3錢,荊芥1錢,白芥1錢,蘇子1錢,五味3分,桑葉7片。
8、汗汗沺沺:廣大無際貌。
9、伊兒汗國:蒙古四大汗國之一。
10、濈然汗出: 陽明病的標志性癥狀之一。
11、香汗淋漓: 簡單說是女的流了好多汗。把女的汗水稱為香汗。
12、令人汗顏: 因羞愧而汗發(fā)于顏面,泛指慚愧。
13、浩汗無涯:遼闊廣大,沒有邊際。
14、為之汗顏: 因為某事感到令人出汗。指感到不好意思。慚愧,會覺得對不起別人,或者覺得丟人。
15、手足汗出: 手足汗出指手足局部多汗,多因脾胃濕熱或氣陰兩虛所致,常見證候類型有脾胃濕熱、脾胃氣虛、脾胃陰虛,可相應(yīng)選擇連樸飲、參苓白術(shù)散、沙參麥冬湯治療。
16、愧汗無地:慚愧得流汗,無地自容。
17、繡汗巾兒: 經(jīng)過整理的西河大鼓傳統(tǒng)曲目。
18、欽察汗國:欽察汗國,一般稱為金帳汗國(GoldenHorde,1219年-1502年),又稱克普恰克汗國、術(shù)赤兀魯思,是大蒙古國的四大汗國之一。
19、氣喘汗流:氣喘汗流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qìchuǎnhànliú。
汗字結(jié)尾的組詞
1、可汗:(1)中國古代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的君長的稱號
2、盜汗:(1)癥名。又稱“寢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
3、赧汗:謂因羞慚而流汗。
4、浪汗:縱橫散亂貌。
5、渥汗:焐汗。受風(fēng)寒的病人,服藥后蓋上棉被,使出汗。渥,用同"焐"。
6、媿汗:1.因羞愧而流汗。形容羞愧之極。
7、顙汗:額上冒汗。表示慚愧﹑惶恐。
8、赭汗:1.面紅流汗。2.指駿馬的汗水。3.借指駿馬。
9、盜汗:(1)癥名。又稱“寢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
10、汗汗:水廣大無際貌。
11、礎(chǔ)汗:下雨前出現(xiàn)在柱石上的水珠。
12、透汗:(1)濕遍全身的汗水
13、灝汗:猶灝瀚。
14、蒙汗:即蒙汗藥。一種置人飲食中使之昏倒的藥。
15、麾汗:猶灑汗。謂汗流如注。形容天氣的悶熱。
16、韉汗:1.鞍韉。其飾垂于馬的汗溝處,故稱。
17、冷汗:(1)因緊張、驚懼或疾病等導(dǎo)致汗出而自覺有冷感
18、顥汗:廣博浩大貌。
19、愧汗:(1)羞愧得冒出了汗,形容羞愧至極
20、滈汗:水長流貌。
21、弇汗:即障泥﹐亦稱防汗。垂于馬腹兩側(cè)﹐用以遮擋塵土。
22、佛汗:傳說北魏洛陽平等寺外涂金銅佛像,每當(dāng)國家將有事變時,輒遍體皆濕。時人稱為"佛汗"。
23、黃汗:中醫(yī)病名。
24、絳汗:1.猶血汗。西域大宛產(chǎn)汗血馬,一日千里,汗紅如血。見《漢書.武帝紀》。
25、渙汗:喻帝王的圣旨﹑號令。 指發(fā)號施令。 猶流布。 光亮鮮麗貌。
26、瀾汗:水勢浩大貌。
27、浩汗:1.水盛大貌。2.形容廣大繁多。
28、洽汗:謂周身汗透。
29、粉汗:指婦女之汗。婦女面多敷粉,故云。
30、駭汗:因受驚、恐懼而出汗:奔走駭汗,羞愧俯伏。
31、悚汗:1.因惶愧而汗出。
32、發(fā)汗:(1)用藥物等使身體出汗 (2)發(fā)酵過程;特指煙葉變陳期間產(chǎn)生并使之芳香柔韌的自然發(fā)酵
33、恚汗:謂怨恨惶恐。
34、爛汗:光輝燦爛貌。
35、發(fā)汗:(1)用藥物等使身體出汗 (2)發(fā)酵過程;特指煙葉變陳期間產(chǎn)生并使之芳香柔韌的自然發(fā)酵
36、喘汗:喘氣流汗。
37、流汗:淌汗。從毛汗腺中分泌出大量汗液。形容羞愧不安到極點。
38、慚汗:1.亦作"慚汗"。2.羞愧得出汗。極言羞愧之甚。
39、石汗:因空氣濕度大而凝聚在石上的水珠。
40、表汗:(1)發(fā)汗
41、撥汗:駿馬名。
42、澔汗:(1)盛貌
43、血汗:(1)血和汗,比喻辛勤的勞動
44、防汗:即障泥。也稱弇汗。垂于馬腹兩側(cè)﹐用以遮擋塵土之具。
45、羞汗:1.羞愧得流汗。形容十分羞愧的樣子。
46、黑汗:1.黑色汗水。亦謂摻雜著污穢的汗水。2.中獸醫(yī)病名。馬血脈壅滯之癥。多由久熱傷血,瘀血滯氣積于心胸所致。癥狀為神昏頭低﹑渾身肉顫﹑汗出如漿﹑氣促喘粗﹑步行如醉﹑口色紅燥﹑脈象洪數(shù)等。治以寧心安神﹑鎮(zhèn)驚止汗為主。
47、靦汗:謂羞得臉上出汗。
48、鞮汗:指古代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
49、老汗:大汗。
50、戰(zhàn)汗:恐懼出汗。中醫(yī)學(xué)病癥名。在外感熱病過程中,先戰(zhàn)栗而后出汗的一種癥狀。
51、鹽汗:指汗。因其味咸,故稱。
52、白汗:1.因勞累﹑惶恐﹑緊張而流的汗;虛汗。
53、赤汗:指赤汗馬所流的赤色汗水。
54、反汗:《漢書·劉向傳》:"《易》曰:'渙汗其大號。'言號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時而反,是反汗也。"以汗出而不能反喻令出不能收。后因以"反汗"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
55、通汗:使流汗。
56、扇汗:1.纏在馬銜鐵鑣旁的飾巾。《詩.衛(wèi)風(fēng).碩人》"四牡有驕,朱幩鑣鑣"毛傳:"幩,飾也;人君以朱纏鑣扇汗,且以為飾。"一說即馬銜外鐵。陸德明釋文:"鑣,表驕反,馬銜外鐵也,一名扇汗,又曰排沫。"
57、漫汗:廣大貌。散亂貌。
58、趕汗:〈方〉為治感冒,喝很燙的茶水或喝有發(fā)汗作用的流質(zhì)使出汗。
59、惶汗:1.恐懼汗下。
60、雨汗:1.汗流如雨。
61、紅汗:婦女的汗。因婦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則與之俱下,其色紅,故曰紅汗。 中醫(yī)學(xué)癥候名。外感熱病過程中見鼻衄,其熱隨衄而解,猶汗出而熱解,故稱紅汗。
62、自汗:中醫(yī)病癥名。
63、青汗:1.即青簡。借指史冊。古代用竹簡記事﹐制簡須用火烤﹐去竹汗﹐取其易書﹐且可免蟲蛀﹐因稱"青汗"或"汗青"。
64、虛汗:(1)由于體虛或患有某種疾病而引起的不正常的出汗現(xiàn)象,如休克、昏厥、結(jié)核病等都有出虛汗的癥狀
65、震汗:謂驚恐之極而汗出。
66、浹汗:遍身出汗。
67、惕汗:1.惶恐而汗出。
68、油汗:1.皮膚分泌的油脂和汗液的混合物。2.方言。即蚜蟲。
69、躁汗:(1)心煩急躁,導(dǎo)致汗出
70、障汗:1.障泥的別稱。
71、顏汗:汗顏﹐羞愧。
72、珠汗:汗珠。
73、泮汗:1.水流廣大貌。2.猶流汗。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黎民泮汗力作﹐蠻夷交脛肆踞。"馬非百注:"泮﹐散。汗﹐汗水。"一說﹐猶畔岸﹐勤勞心意。見王利器校注。
74、庫汗:復(fù)姓。唐有庫汗績。見《通志.氏族五》。
75、驚汗:因驚懼而出汗。
76、朱汗:《漢書·武帝紀》"貳師將軍廣利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來"顏師古注引應(yīng)劭曰:"大宛舊有天馬種,蹋石汗血。汗從前肩髆出,如血。號一日千里。"后因以"朱汗"為典,形容駿馬的優(yōu)良特性。
77、掩汗:猶襯衣。
78、克汗:即可汗。古代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號。
79、出汗:(1)分泌并流出汗液
80、大汗:[dàhán]:〈名〉對可汗(古代鮮卑、突厥、回紇、蒙古等族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呼。[dàhàn]:〈名〉大的汗珠。
81、濛汗:即蒙汗藥。一種置人飲食中使之昏倒的藥。
82、落汗:在洗牌的過程中,將自己身體獨特的氣味 汗液,狐臭,香水等 落在牌上,并把它們記下來以此做記號,為自己后面的自摸做弊。
83、心汗:癥名。指心窩部多汗的癥候。
84、暴汗:表示慚愧、無可奈何之意。
85、寢汗:眠中出汗,即盜汗。
86、阿富汗:西亞內(nèi)陸國。東與中國相鄰。面積 萬平方千米。人口 多萬 年 。首都喀布爾。絕大部分為高原、山地。干旱少雨。經(jīng)濟以農(nóng)牧業(yè)為主。
87、捏把汗:(1)因擔(dān)心而心情極度緊張,手心出汗
88、天可汗:唐代西北各族君長對唐太宗的尊稱。我國古代西北各族君長稱可汗﹐為對太宗表示擁戴。故尊之為"天可汗"。唐王朝給西北各族君長的璽書對太宗亦沿用此稱。唐柳宗元《唐鐃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咸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宋王溥《唐會要·雜錄》:"貞觀四年,諸蕃君長詣闕,請?zhí)跒樘炜珊?。乃下制,令后璽書賜西域北荒之君長,皆稱皇帝天可汗。"后亦為西北各族對中國皇帝的尊稱。
89、滿番汗:即古沛水。距鴨綠江入海不遠處。
90、古兒汗:西遼﹑蒙古人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呼。
91、破落汗:1.亦作"破落韓"。亦作"破六韓"。2.三字姓。北魏末有破落汗拔陵。見《魏書.肅宗紀》?!侗笔贰纷?quot;破落韓",《通志.氏族一》作"破六韓"。
92、流夜汗:夜里睡覺時出汗。也叫盜汗。
93、老麻汗:1.方言。大汗。
94、出虛汗:中醫(yī)稱自汗、盜汗,是由于陰陽失調(diào),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證。指在不出汗的情況下,體表出現(xiàn)汗液。正常情況下,人體出汗是為了調(diào)節(jié)體溫,但出虛汗則是由于身體處于一種內(nèi)部緊張或焦慮的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通常是由于心理上的緊張或焦慮引起的一種生理反應(yīng)。虛汗不同于正常的出汗過程,它并不是為了調(diào)節(jié)體溫而發(fā)生的。人們在面臨壓力、恐懼、緊張或激動等情緒狀態(tài)時常常出現(xiàn)虛汗。這種狀況可能會引發(fā)一些不適感,但通常是暫時性的,并且并無嚴重的身體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