椶組詞
反饋椶怎么組詞?一年級(jí)椶字組詞有那些?
椶組詞語共48個(gè),其中椶開頭的詞語47個(gè),椶結(jié)尾的詞語1個(gè),在中間的詞語0個(gè)。
椶字組詞: 椶熊、 椶榻、 椶莢、 椶毛、 椶輿、 椶櫚、 椶魚、 海椶、 ... 這些椶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xué)生,點(diǎn)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椶字開頭的組詞
1、椶熊:動(dòng)物名。哺乳綱,熊科。體大,長(zhǎng)約二米,高約一米。通常呈褐色;耳有黑褐色長(zhǎng)毛;胸部有一寬白紋,延伸至肩部前面;前后肢黑色。生活在北溫帶山林地區(qū)。雜食性。有冬眠現(xiàn)象。肉可食,膽入藥,皮可制革,熊掌尤為珍貴。我國(guó)所產(chǎn)的馬熊,為棕熊的一個(gè)亞種。/n
2、椶榻:亦作“棕榻”。棕繃床?!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十四回:“先夫咽了氣下來,真是除了一個(gè)棕榻、一條草席,再無別物的了?!?/p>
3、椶莢:棕櫚樹的果實(shí)。
4、椶毛:棕絲的俗稱。棕櫚樹葉鞘的纖維,紅褐色,堅(jiān)韌而具彈性,是編結(jié)蓑衣、繩索等的原料。元·上都別殿的通稱。又稱棕殿,因用棕毛以代陶瓦,故稱。/n
5、椶輿:棕車。
6、椶櫚:指棕衣或棕毛。
7、椶魚:棕櫚的花苞。因其中細(xì)子成列有如魚子,故稱。
8、椶閭:棕櫚。閭,同“櫚”。
9、椶笠:用棕和竹篾編成的帽子。用以遮雨或遮陽等。
10、椶花:比喻酒花。因狀似棕樹花苞中排列的細(xì)子,故稱。
11、椶片:棕皮。
12、椶鞋:亦作“棕鞋”。用棕絲編制的鞋。
13、椶絲:即棕毛。參見“椶毛”。
14、椶綠:綠中泛棕色的一種顏色。
15、椶墊:用棕絲制成的墊子
16、椶緑:綠中泛棕色的一種顏色。
17、椶籃:棕編的籃子。
18、椶編:用棕絲編制的用品和工藝品。堅(jiān)實(shí),美觀,制品有提兜、箱子、涼帽、拖鞋、玩具等。主要產(chǎn)地是四川新繁地區(qū)。
19、椶殿:亦作“棕殿”。元上都別殿的通稱。
20、椶鞵:亦作“棕鞋”。棕鞋。
21、椶拂:用棕櫚葉制成的拂塵。用于撣塵、驅(qū)蚊蠅等。
22、椶冠:棕制的帽子。《明史·隱逸傳·楊恒》:“﹝恒﹞閲十年退居白鹿山,戴椶冠,披羊裘,帶經(jīng)耕煙雨間,嘯歌自樂,因自號(hào)白鹿生?!?/p>
23、椶繃:用棕繩穿在長(zhǎng)方形木框上制成的床屜子。
24、椶扇:用蒲葵葉制成的扇,俗稱芭蕉扇。因棕櫚有蒲葵異名,故誤稱棕扇。
25、椶竹:常綠叢生灌木,葉形略似棕櫚,但質(zhì)薄尖細(xì)如竹葉。多栽培供觀賞。干雖細(xì)而堅(jiān)韌,可制手杖、傘柄等。
26、椶車:以棕為蓋頂?shù)能?。始為皇太妃和?nèi)外命婦所乘,后其他官員亦乘之。
27、椶帚:棕絲編扎的用具。用于刷粉、塵、漿糊等。參閱《三才圖會(huì)·器用十二·棕帚》。
28、椶箱:外層包有棕毛織物的箱子。
29、椶人:指棕色人種。
30、椶樹:棕櫚的通稱。
31、椶棚:亦作“棕棚”。用棕覆頂?shù)呐镒印?/p>
32、椶靸:棕絲編制的靸鞋。
33、椶壤:又稱棕色森林土。在溫帶濕潤(rùn)和半濕潤(rùn)地區(qū),針闊葉混交林和夏綠闊葉林作用下發(fā)育而成的土壤。/n
34、椶匠:稱制造或修理棕器的工匠或手工業(yè)者。
35、椶衣:棕皮。如:棕匠們先把棕衣加工成棕絲,再用棕絲制成棕墊、棕繃、棕刷等用具。用棕絲編織的蓑衣。
36、椶轎:覆以棕蓋的轎輿。明沉德符《野獲編·列朝一·御輅》:“主上禁中游幸,惟用椶轎,其制輕捷,又減步輦數(shù)倍。”《明史·輿服志一》:“永樂元年,駙馬都尉胡觀越制乘晉王濟(jì)熺朱轑椶轎,為給事中周景所劾?!?/p>
37、椶毯:棕絲制的地毯。
38、椶薦:棕墊子。
39、椶色:像棕毛一樣的顏色。
40、椶屩:棕鞋
41、椶綦:棕鞋。綦,鞋帶,借指鞋。
42、椶床:用棕繩編制的坐臥之具。
43、椶筍:1.亦作“棕筍”。棕櫚的花苞。2.見“椶筍”。
44、椶皮:棕櫚樹干上包裹著的一層由葉鞘形成的纖維狀物。可加工成棕絲,也可直接用作編結(jié)蓑衣等的原料。棕皮的基部可入藥,有收斂止血之功能。
45、椶將軍:棕帚的別名。
46、椶櫚屋:覆有棕衣或棕毛的車蓋。
47、椶檐子:肩輿的一種。
椶字結(jié)尾的組詞
1、海椶:亦作“海棕”。樹名。椰木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