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組詞>山組詞>

山組詞,山字組詞,山組詞語一年級(jí)

組詞

輕松自動(dòng)在線組詞

山組詞

反饋

    山怎么組詞?一年級(jí)山字組詞有那些?

    山組詞語共300個(gè),其中山開頭的詞語100個(gè),山結(jié)尾的詞語100個(gè),在中間的詞語100個(gè)。

    山字組詞: 山東、 山岳、 山脈、 山岡、 山澗、 山河、 山魈、 克山病、 桓山鳥、 太山君、 南山寺、 火山島、 梁山泊、 映山紅、 廬山、 陰山、 河山、 枕山、 朝山、 崤山、 開山、 ... 這些山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xué)生,點(diǎn)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山字開頭的組詞

1、山東:(1)中國(guó)東部沿海的省,簡(jiǎn)稱魯。面積15.3萬平方公里,人口8493萬(1990),省會(huì)濟(jì)南。山東工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居全國(guó)前列,經(jīng)濟(jì)作物花生、棉花、煙草居全國(guó)前列,煙臺(tái)蘋果,肥城桃,平度葡萄久有盛名。勝利油田及由此發(fā)展的石油化工在國(guó)內(nèi)占重要地位。是全國(guó)重要黃金產(chǎn)地

2、山岳:(1)又高又大的山

3、山脈:(1)向一定方向延展、像脈絡(luò)似的群山

4、山岡:(1)較矮的山 (2)亦稱“山崗子”

5、山澗:(1)山間的水溝

6、山河:(1)山嶺和河流,指國(guó)家的疆土

7、山魈:(1)獼猴的一種。面部皮膚藍(lán)色,鼻子紅色,吻部有血須,尾極短,多群居,產(chǎn)于非洲西部 (2)傳說中山里的怪物

8、山門:(1)佛寺的大門 (2)指佛教

9、山峰:(1)山的尖頂

10、山溝:(1)山澗 (2)山谷 (3)偏僻山區(qū)

11、山巒:(1)連綿不斷的群山

12、山洼:(1)山中的洼地;山谷

13、山川:(1)山岳、江河

14、山谷:(1)兩山之間狹窄低凹的地方

15、山莊:(1)山中的村莊;別墅

16、山麓:(1)山腳下

17、山獺:獸名。

18、山寨:(1)在山中險(xiǎn)要處設(shè)有防守的柵欄的據(jù)點(diǎn) (2)山區(qū)設(shè)有圍墻或柵欄的村莊;綠林好漢的營(yíng)寨 (3)中國(guó)西南山區(qū)里的村落。

19、山水:(1)山上流下來的水 (2)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fēng)景 (3)指山水畫

20、山羊:動(dòng)物名。哺乳綱偶蹄目。形似綿羊而體較狹,頭長(zhǎng)頸短,額有角一對(duì),角尖向后,略呈三角形。四肢強(qiáng)壯,善于跳躍。毛直而不卷,公羊頷下有長(zhǎng)須。毛皮可用來制衣褥。

21、山坳:(1)通常指在跨越分水嶺山脈高處的要隘;山間平地

22、山人:(1)指隱士 (2)舊稱以卜卦、算命為職業(yè)的人;方士

23、山寮:山中棚屋。

24、山野:(1)山嶺原野 (2)指粗俗魯莽 (3)指民間

25、山藥:又稱“薯蕷”。多年生纏繞藤本。其地下塊莖可供食用或作中藥。有健脾、補(bǔ)肺、固腎、益精的功能。可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小便頻數(shù)等。

26、山墻:(1)支承人字形屋頂兩頭的墻

27、山鵑:杜鵑花。

28、山鬼:山神。山精。傳說中的一種獨(dú)腳怪物。泛指山中鬼魅。

29、山隴:山丘。古代指祁連山和隴西一帶地方。

30、山嵐:(1)山中的云霧

31、山峁:(1)〈方〉小山頭

32、山廀:山隈,山角。廀,古"廋"字。

33、山崗:見“山岡”。

34、山紋:1.古器物上狀如山形的花紋。2.山的褶皺紋路。

35、山巔:亦作“山顛”。

36、山車:傳說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則山車出現(xiàn),古代以為祥瑞之物。一種有棚的車。

37、山例:舊時(shí)西南山區(qū)民間約定的懲處條例。

38、山蕭:即山魈。

39、山梁:(1)山脊

40、山公:晉·山濤的別稱。晉·山簡(jiǎn),時(shí)人亦稱山公。雄性山魈。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唐·趙璘《因話錄?商上》:“﹝李約﹞又養(yǎng)一猿名山公,嘗以之隨逐。月夜泛江登金山,擊鐵鼓琴,猿必嘯和?!焙笠蛞苑Q猿猴為“山公”。

41、山區(qū):多山的地區(qū)。

42、山立:像高山一樣屹立不動(dòng)。

43、山龕:山上的佛龕。

44、山蔥:生于山地的野蔥。

45、山夔:傳說中的山中獨(dú)腳怪獸。

46、山君:老虎。舊以虎為山獸之長(zhǎng),故稱。山神。

47、山嶂:狀如屏風(fēng)的山。

48、山梔:即梔子。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花白色芳香,果可作染料或入藥。參閱《廣群芳譜.花譜十七.卮子》﹑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木部三.卮子》。

49、山風(fēng):(1)起于山野之間的風(fēng)

50、山吹:山風(fēng)。

51、山陲:山邊。

52、山宗:1.眾山之首。指泰山。2.山神。

53、山源:1.山的深處。2.指人中。唇上鼻下之間中央的凹陷處。

54、山溜:亦作“山霤”。

55、山口:(1)連綿的山嶺中間的較低處

56、山硤:山峽。

57、山砦:(1)在山中險(xiǎn)要處設(shè)有防守的柵欄的據(jù)點(diǎn) (2)山區(qū)設(shè)有圍墻或柵欄的村莊;綠林好漢的營(yíng)寨 (3)中國(guó)西南山區(qū)里的村落。

58、山薊:術(shù)的別名。

59、山礬:花名。常綠灌木。春開白花,芳香。 代指弟弟。

60、山鳩:即斑鳩。

61、山塢:(1)山中較平的一塊地

62、山隈:山的彎曲處。

63、山嶺:(1)連綿不斷的高山

64、山歌:(1)短小質(zhì)樸、節(jié)奏自由的民間歌曲,流行于中國(guó)南方農(nóng)村或山區(qū)

65、山貓:即豹貓。哺乳動(dòng)物。外形與家貓相似。尾巴較粗。毛棕黃、灰黃或橙黃。背上有暗色虎斑。常棲森林巖穴間,性兇猛,食小鳥、野鼠等,有時(shí)也食家禽。毛皮可制衣物。

66、山南:古時(shí)泛指太華、終南兩山以南之地。

67、山岅:即山坡。

68、山趾:1.亦作"山址"。2.山腳。

69、山場(chǎng):山場(chǎng)shānchǎng 例 種山場(chǎng) 英 fieldonthemountain

70、山角:山的轉(zhuǎn)角向外突出處。

71、山木:山中的樹木。 古歌名。

72、山膚:即石耳。體呈扁平圓形,固著于石面,多產(chǎn)于懸崖石壁上,可供食用和藥用。指山產(chǎn)的美味食品。參見“山膚水豢”。山的表層。

73、山嵓:亦作'山嵓'。 險(xiǎn)峻的高山。

74、山喧:高聲喧嚷。

75、山庖:即山廚。

76、山坡:(1)山峰和山腳之間的部分山地

77、山靄:山上的云氣。

78、山沓:堆疊如山。形容器物眾多。

79、山淫:愛山的癖好。

80、山臊:即山魈。

81、山坑:山岡,山崖。

82、山梯:拾級(jí)而上的山路。

83、山岰:同“山坳”。

84、山岬:兩山之間的峽谷。

85、山述:古代通天冠上的裝飾。

86、山畬:山中田地。

87、山陬:山角落。借指山區(qū)偏僻處。

88、山洞:(1)山中自然形成的洞穴

89、山氣:山中的云霧之氣。 山中氣候;山中空氣。

90、山會(huì):方言。猶廟會(huì)。

91、山楂:果樹名。落葉喬木,葉近卵形,花白色。其果實(shí)小球形,比山里紅略小,熟時(shí)深紅,有小斑點(diǎn),味酸,可食,亦入藥。

92、山阿:(1)山岳;小陵

93、山巖:亦作'山嵓'。 險(xiǎn)峻的高山。

94、山廠:明代官府設(shè)置的采伐和貯存柴炭的機(jī)構(gòu)。

95、山蕷:即薯蕷。

96、山世:佛教語。僧侶的住處。

97、山叟:住在山中的老翁。

98、山思:1.山居的情思。2.山的情思。

99、山峽:(1)山間的峽谷;山間的水道

100、山黛:青蔥濃郁的山色。



山字中間的組詞

1、克山病:(1)中國(guó)地方病。最先在黑龍江省克山縣發(fā)現(xiàn)。癥狀是惡心、吐黃水、胸部脹悶、四肢冷、血壓低、有時(shí)呼吸困難、下肢浮腫

2、桓山鳥:1.《孔子家語.顏回》:"回聞桓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于四海,其母悲鳴而送之,哀聲有似于此,謂其往而不返也。"后用以喻離別的痛苦。

3、太山君:指泰山神。

4、南山寺:在福建省·漳州市南。在廣西·貴縣·南山公園內(nèi)。建于北宋。祐國(guó)寺、極樂寺、善德堂的合稱。在山西省東北部五臺(tái)山·臺(tái)懷鎮(zhèn)南三公里山腰。

5、火山島:由海底火山噴發(fā)的熔巖堆積成的島。

6、梁山泊:1.亦作"梁山濼"。2.湖泊名。在今山東省東平﹑鄆城等縣間,梁山腳下。本系古大野澤的一部分,五代時(shí)澤面北徙,環(huán)梁山成巨泊,始稱梁山泊。北宋時(shí),黃河潰決之水匯入,熙寧以后周圍達(dá)八百里。常為農(nóng)民起義軍的根據(jù)地,宋江等曾結(jié)寨于此,后演為《水滸傳》等長(zhǎng)篇小說故事。

7、映山紅:杜鵑花的別名。

8、關(guān)山月:1.漢樂府橫吹曲名。《樂府詩集》所收歌詞系南北朝以來文人作品﹐內(nèi)容多寫邊塞士兵久戍不歸傷離怨別的情景。

9、江山船:相傳元末陳友諒兵敗后,其部屬九姓逃至浙東,以捕魚為業(yè),不與他姓通婚。其船號(hào)稱“江山船”,也稱九姓漁船。后亦以其船裝載客貨,往來于杭州、嚴(yán)州、衢州、金華之間,遂用作浙東游船的通稱。

10、拔山軍:南唐時(shí)對(duì)客戶按三丁抽一組成的軍隊(duì)。山,"三"的諧音。

11、保山婆:媒婆。

12、爬山虎:(1)一種生于中國(guó)和日本的木質(zhì)藤本植物,葉子裂,通常用來攀蓋墻壁和遮蔭

13、火山錐:上尖下寬,呈錐形的火山。一般說火山,多指此。

14、東山妓:1.指晉謝安在東山居住時(shí)所畜養(yǎng)的能歌善舞的女藝人。2.泛指能歌善舞的女藝人。

15、拉山頭:為私利而組織小集團(tuán)。

16、螺山石:即圓通山之石。圓通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東北隅﹐因其山石綰青篆翠﹐旋如螺髻﹐故稱。

17、嶧山碑:秦碑名。

18、買山隱:1.謂退隱。

19、瓊山禾:傳說中昆侖山上的大木禾。

20、峴山淚:百姓至峴山憑吊羊祜而流的眼淚。后謂因感念地方官德政而流的淚。典出《晉書.羊祜傳》。

21、登山屐:南朝宋詩人謝靈運(yùn)游山時(shí)常穿的一種有齒的木屐?!赌鲜罚x靈運(yùn)傳》:"尋山陟嶺﹐必造幽峻……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后齒。"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

22、顧山錢:漢代婦女論罪后被遣還家,每月出錢雇人于山伐木﹐稱"顧山錢"。

23、仰山翁:指唐高僧慧寂。曾修行于江西·仰山,故稱。與溈山(今湖南·寧鄉(xiāng)西)靈祐同為佛教禪宗溈仰宗始祖。相傳靈祐嗣法于百丈懷海,慧寂又嗣法于靈祐。

24、牛山嘆:《晏子春秋.諫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guó)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嘆'﹑'牛山淚'﹑'牛山悲'﹑'牛山下涕'喻為人生短暫而悲嘆。

25、半山亭:1.亭名。在今江蘇南京市中山門北半山寺。半山寺原為宋王安石故居,元豐七年舍為寺宇。明代因靠近宮城北安門,劃為禁地,寺廢。清道光年間再建,同治時(shí)重修,并建一亭,即名半山亭。參看"半山"。2.亭名。在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西北湯河半山間。宋張舜民建。金元好問有《春日半山亭游眺》詩,即其地。

26、東山人:指從軍遠(yuǎn)征之人。

27、礬山水:稱農(nóng)歷六月中旬的黃河水。

28、過山跳:舊時(shí)搭在船艙口和碼頭之間的長(zhǎng)跳板。

29、鵲山湖:湖名。在山東省·歷城縣·鵲山南麓。

30、博山爐:古香爐名。因爐蓋上的造型似傳聞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一說像華山,因秦昭王與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為名貴香爐的代稱。

31、火山島:由海底火山噴發(fā)的熔巖堆積成的島。

32、烈山氏:1.傳說中炎帝神農(nóng)氏的別稱。又名厲山氏。

33、南山霧:比喻隱居之處。比喻富有文采。

34、牛山客:1.喻指哀嘆人生短暫的人。

35、云山約:歸隱的約言。

36、北山志:歸隱的愿望。

37、開山斧:古時(shí)武器名。質(zhì)堅(jiān)形大,可用以開挖山巖,故稱。

38、峴山碑:晉羊祜任襄陽太守,有政績(jī)。后人以其常游峴山,故于峴山立碑紀(jì)念,稱"峴山碑"。

39、穿山甲:(1)鱗甲目穿山甲科(Manidae)穿山甲屬(Manis)有胎盤哺乳動(dòng)物

40、丹山鳥:指鳳凰。

41、谷山硯:名硯。用湖南長(zhǎng)沙西谷山所產(chǎn)青紋花石制成。

42、列山氏:即神農(nóng)氏。又稱炎帝。

43、罵山門:(1)〈方〉謾罵;罵

44、巴山虎:1.即爬山虎。植物名。葡萄科。高攀的落葉藤本。也稱地錦﹑常春藤。參閱清吳其?!吨参锩麑?shí)圖考.蔓草二.常春藤》。參看"地錦"。2.舊軍器之一。

45、玉山禾:傳說中的昆侖山的木禾。

46、緱山鶴:相傳王子喬于緱山乘鶴成仙。后用作歌詠仙家之典。

47、狼山雞:我國(guó)著名的卵肉兩用雞種之一。原產(chǎn)江蘇南通的狼山一帶。羽毛通常是黑色的,多為單冠,體高腿長(zhǎng),公雞體重可達(dá)八斤,母雞下蛋多,殼褐色。

48、三山骨:指驢馬后背近股外的骨骼。

49、祠山神:1.民間俗祭。其所供神之姓名﹑事跡因史志中各以民俗相傳而稱說不一?;蛑^烏程橫山張渤,或謂武當(dāng)張秉,號(hào)祠山神或祠山大帝﹑張大帝。其祭所稱張王廟,又稱祠山廟。漢唐以來,廟祀不絕。

50、東山意:謂退隱的心愿。

51、南山矸:亦作“南山粲”。

52、映山紫:映山紅的一種。

53、扒山虎:1.山行便轎。2.即爬山虎。一種附巖石或墻蔓生的植物。

54、東山起:(1)東晉謝安辭官后在東山隱居,后來又出任要職。比喻失勢(shì)后又重新恢復(fù)地位

55、南山粲:見“南山矸”。

56、燕山石:東漢竇憲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記功。后以"燕山石"指建立邊功的記功碑。

57、博山銅:指銅制博山爐。

58、戴山鰲:參見:戴山鰲,戴山鼇

59、廬山公:驢的戲稱。

60、梁山濼:1.亦作"梁山濼"。2.湖泊名。在今山東省東平﹑鄆城等縣間,梁山腳下。本系古大野澤的一部分,五代時(shí)澤面北徙,環(huán)梁山成巨泊,始稱梁山濼。北宋時(shí),黃河潰決之水匯入,熙寧以后周圍達(dá)八百里。常為農(nóng)民起義軍的根據(jù)地,宋江等曾結(jié)寨于此,后演為《水滸傳》等長(zhǎng)篇小說故事。

61、牛山淚:《晏子春秋.諫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guó)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淚'﹑'牛山淚'﹑'牛山悲'﹑'牛山下涕'喻為人生短暫而悲嘆。

62、壽山石:石料名。產(chǎn)于福建閩侯縣東北壽山五花坑。主要成分為迪開石。色彩有黃、白、灰、綠、褐等。常用于治印或制作雕刻工藝品。品質(zhì)最佳者稱“田黃”,色黃或橙,半透明,有光澤。

63、云山草:1.指仙草。

64、東山客:泛指隱士。

65、鼻山根:即鼻根。

66、驪山墓:指秦始皇墓。其址在驪山之下,故稱。

67、梁山操:古琴曲名。抒寫對(duì)父母的思念之情。

68、買山居:1.謂退隱。

69、南山叟:見“南山皓”。

70、泰山吟:樂府楚調(diào)曲名。

71、遠(yuǎn)山黛:指秀美之眉。用黛色畫眉,色如遠(yuǎn)山,故謂。

72、北山羊:哺乳動(dòng)物,形狀似山羊而大,雄雌都有角,雄的角大,向后彎曲,生活在高山地帶。也叫羱(yuán)羊。

73、官山海:謂于山海設(shè)官管理鹽鐵之政。

74、過山龍:1.茜草的別名。見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草七.茜草》。2.虹吸管的通稱。3.刑具名。

75、海山盟:海誓山盟。

76、連山眉:遠(yuǎn)山眉。

77、婁山關(guān):一稱婁關(guān)﹑太平關(guān)。在貴州省遵義市北大婁山中。為黔北險(xiǎn)地。1935年2月中國(guó)工農(nóng)紅軍長(zhǎng)征途中,曾攻克此關(guān)。毛澤東有《憶秦娥·婁山關(guān)》詞。

78、廬山精:駱駝的異名。

79、北山文:《北山移文》的省稱。

80、梁山伯:(1)東晉會(huì)稽人。字處仁。相傳曾與女扮男裝的祝英臺(tái)同學(xué)三年。后往訪英臺(tái),始知其為女子,求婚不成,憂疾而死

81、買山錢:為隱居而購買山林所需的錢。

82、羞山雞:1.楚有人誤認(rèn)山雉為鳳凰,出重金購得,將獻(xiàn)楚王,經(jīng)宿雉死,其人不惜其金,唯恨不得以獻(xiàn)。楚王感其至誠而厚加賞賜。見《尹文子.大道上》。后用為表示真誠的典故。

83、北山移:《北山移文》的省稱。

84、常山陣:首尾呼應(yīng)的陣法。陣勢(shì)如常山之蛇,故名。

85、鶴山翁:稱宋學(xué)者魏了翁。

86、恒山蛇:即常山蛇。古代傳說指首尾相應(yīng)之蛇,常用以喻首尾相應(yīng)的陣法。

87、開山祖:1.見"開山祖師"。

88、驀山溪:1.詞牌名。又名《上陽春》。雙調(diào)八十二字﹐仄韻。2.曲牌名。南北曲均屬大石調(diào)。字?jǐn)?shù)均與詞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

89、三山股:即三山骨。

90、香山寺:寺名。(1)在河南省洛陽市西南龍門山上,后魏時(shí)建。(2)北京市西郊香山上,古有香山寺。參見"香山"。

91、常山舌:《新唐書.顏杲卿傳》載:"杲卿至洛陽,祿山怒曰:'吾擢爾太守,何所負(fù)而反?'杲卿瞋目罵曰:'汝?duì)I州牧羊羯奴耳,竊荷恩寵,天子負(fù)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義,恨不斬汝以謝上,乃從爾反耶?'祿山不勝忿,縛之天津橋柱,節(jié)解以肉啖之,詈不絕,賊鉤斷其舌,曰:'能復(fù)罵否?'杲卿含胡而絶。"顏杲卿為常山太守,后因以"常山舌"作寧死不屈之典。

92、梁山吟:古琴曲名。抒寫對(duì)父母的思念之情。

93、壇山刻:指壇山刻石。

94、王山人:1.唐李訓(xùn)別號(hào)。

95、遠(yuǎn)山眉:1.形容女子秀麗之眉。典出《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yuǎn)山,臉際常若芙蓉。"亦指美女。

96、老山漢:沒見過世面的山里男子。

97、三山客:指道士。

98、飛山兵:宋代的一種軍隊(duì)。

99、高山冠:古代冠名。

100、韓山石:北魏高歡于普泰二年(公元532年)敗爾朱兆于韓陵山,在此建定國(guó)寺旌功,命溫子升作《韓陵山寺碑》以記其事。見《北史.齊紀(jì)上.高祖神武帝》。后遂以"韓山石"借指碑石。



山字結(jié)尾的組詞

1、廬山:(1)山名,為中國(guó)著名避暑勝地。位于江西省九江以南,主峰海拔1474米,夏季涼爽,多霧,風(fēng)景秀美,亞熱帶作物茂盛

2、陰山:(1)中國(guó)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山脈。東西走向,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山頂海拔2000—2400米。山地大部由古老變質(zhì)巖組成,在斷陷盆地中有沉積巖分布。煤、鐵和稀土金屬等礦藏豐富。以狼山最為干旱,大青山較濕潤(rùn)。山坡低處為草地

3、河山:(1)河流和山嶺,指國(guó)家疆土

4、枕山:謂墊得很高的枕頭。

5、朝山:到名山大寺進(jìn)香參拜。

6、崤山:山名。崤,也作"殽"。又名嵚崟山﹑嵚岑山。在河南省洛寧縣北。山分東西二崤,中有谷道,坂坡峻陡,為古代軍事要地。

7、開山:(1)開山祖師

8、出山:(1)到山外去 (2)舊指隱士出任官職。借指出來主持某種事務(wù)或擔(dān)任某種職務(wù)

9、鄧山:鄧尉山的省稱。

10、瀆山:岷山的古稱。在今四川省北部。

11、跑山:上山,進(jìn)山。 來往于山中做買賣。

12、荊山:1.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漳水發(fā)源于此。山有抱玉巖,傳為楚人卞和得璞處。2.山名。在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南。相傳禹鑄鼎于此。3.山名。在今河南省靈寶縣閿鄉(xiāng)南。相傳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此。亦名覆釜山。4.山名。在今安徽省懷遠(yuǎn)縣西南。

13、巫山:1.戰(zhàn)國(guó)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mèng)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tái)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之立廟,號(hào)曰朝云。"后遂用為男女幽會(huì)的典實(shí)。2.山名。在四川﹑湖北兩省邊境。北與大巴山相連,形如"巫"字,故名。長(zhǎng)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峽。

14、蔣山:1.鐘山。又名紫金山,在江蘇省南京市東北。 2.邵陽市濟(jì)世堂診所所長(zhǎng)。 3.中國(guó)好歌曲選手。

15、說山:1.舊時(shí)指拉車的與雇主閑聊﹐希圖博得好感﹐增加車資。

16、泰山:(1)東岳,中國(guó)五岳之首,中國(guó)名山,海拔1524米,位于山東泰安境內(nèi)。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跡和文人墨跡,為旅游勝地 (2)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3)妻父的代稱

17、江山:(1)江河和山嶺,指國(guó)家的疆土或政權(quán)

18、上山:(1)爬山,進(jìn)山 (2)〈方〉指人死亡,埋葬 (3)〈方〉蠶的上簇

19、春山: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婦人姣好的眉毛。3.指春神。

20、飯山:相傳是唐代長(zhǎng)安附近的一座山

21、寸山:小山。

22、驪山:在陜西省·臨潼縣東南,因古驪戎居此得名。是著名的游覽、休養(yǎng)勝地。又名酈山。

23、蟒山:(1)在北京市昌平縣,十三陵水庫的主體工程(攔洪大壩)就修在蟒山和漢包山之間

24、家山: 謂故鄉(xiāng)。

25、斷山:陡峭壁立的高山。

26、崋山:即華山。在陜西省。五岳之一。

27、黃山:(1)中國(guó)名山,在安徽省東南部,主峰1841米,風(fēng)景秀麗,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聞名于世,為重要風(fēng)景旅游勝地

28、壞山:倒塌的山。

29、保山:(1)保人,擔(dān)保人 (2)媒人

30、冰山:(1)冰凍形成的山;冰層長(zhǎng)年不化的高山;兩極地帶的冰川,入??谔幊=Y(jié)成巨大的冰塊,受海浪沖擊而斷裂,漂浮海上,成為冰山

31、蠶山:(1)〈方〉供蠶結(jié)繭的稻草或麥秸編結(jié)束,上尖下寬略似山形

32、隴山:山名。六盤山南段的別稱。古時(shí)又稱隴坂﹑隴坻。

33、寒山:1.傳說中北方常寒之山。2.冷落寂靜的山;寒天的山。3.指浙江省天臺(tái)縣的寒巖。唐詩僧寒山子曾居此。4.即寒山子。5.地名。在江蘇省吳縣西,本支硎山之支峰,明處士趙宧光曾隱居于此。6.地名。在江蘇省徐州市東南。7.地名。在廣西玉林縣西北三十里。參閱《九域志》。

34、衡山:古稱“南岳”,中國(guó)五岳之一。在湖南省中部。山勢(shì)雄偉,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蓋、石廩五峰最著名。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名勝古跡眾多,有南岳廟、祝圣寺、方廣寺、南臺(tái)寺、藏經(jīng)殿、祝融殿等建筑。以祝融峰之高、藏經(jīng)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為“南岳四絕”。為全國(guó)重點(diǎn)風(fēng)景名勝區(qū)。

35、南山:(1)指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

36、蓬山:1.蓬萊山,為神話傳說中的仙山。后指仙境。 2.官署名。秘書省的別稱。

37、高山:1.傳說中的山名。 2.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 3.少數(shù)民族名。

38、三山: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晉王嘉《拾遺記.高辛》:"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2.福州的別稱。福州城中西有閩山,東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稱三山。見宋曾鞏《道山亭記》。3.冠名。4.指三山骨。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guó)主義三重壓迫。

39、崍山:名邛崍山。在今四川省西部岷江和大渡河之間。

40、崖山:即厓山。亦稱厓門山﹑崖門。在廣東省新會(huì)縣南大海中。形勢(shì)險(xiǎn)要,南宋末張世杰奉帝昺扼守于此。兵敗,陸秀夫負(fù)帝昺蹈海死,宋亡。

41、負(fù)山:1.背山。喻力不勝任。2.背后依山。

42、青山:(1)長(zhǎng)滿綠色植物的山

43、圌山:山名。距江蘇鎮(zhèn)江市區(qū)30公里,雄峙江滸,扼鎖大江。

44、緱山:緱氏山。指修道成仙之處。

45、昆山:昆侖山的省稱。參見:昆山

46、望山:古弩上的瞄準(zhǔn)器。

47、還山:1.致仕;退隱。2.方言。山區(qū)人稱死后葬于山上。

48、雇山:1.漢代女刑的一種。女子定罪后每月出錢雇人于山伐木以贖罪。

49、華山:古稱“西岳”,中國(guó)五岳之一。在陜西省東部,北臨渭河平原。屬秦嶺東段。主峰亦稱太華山,海拔21605米。朝陽(東峰)、落雁(南峰)、蓮花(西峰)、云臺(tái)(北峰)、玉女(中峰)五峰并立,以南峰最高,峻險(xiǎn)奇秀。名勝古跡眾多,有玉泉院、桃林坪、千尺fde7、百尺峽、南天門、朝元洞、全真崖等。為全國(guó)重點(diǎn)風(fēng)景名勝區(qū)。

50、鷲山:靈鷲山的省稱。在古印度摩揭陀國(guó)王舍城東北。梵名耆阇崛山。山中多鷲,或言山頂似鷲,故名。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居住和說法多年。因代稱佛地。

51、攆山:闖山﹐在山上轉(zhuǎn)。

52、柴山:1.生長(zhǎng)矮小灌木雜草的山。

53、鰲山:(1)宋元時(shí)俗。元宵節(jié)用彩燈堆疊成的山,像傳說中的巨鰲形狀

54、峚山:山名。在陜西省商縣境。

55、冥山:1.北海山名?!肚f子.天運(yùn)》:"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見冥山﹐是何也?則去之遠(yuǎn)也。"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云:"冥山﹐北海山名。"郭象注:"冥山在乎北極﹐而南行以觀之……故郢雖見﹐而愈遠(yuǎn)冥。"后以喻預(yù)期的目標(biāo)。2.即今石城山。在河南信陽縣。

56、奧山:1.《山海經(jīng)》地名﹐或指今河南省泌陽縣東北的虎頭山。

57、登山:(1)徒步爬山;體育運(yùn)動(dòng)的一種

58、孫山:人名:宋朝吳國(guó)人(今蘇州一帶),是個(gè)能言善辯的才子,也是成語典故“名落孫山”中的人物。

59、礬山:1.宋代士大夫暑月宴客,堆明礬于盤中,置席上以像冰雪,稱為"礬山"。2.山名。在安徽省廬江縣。

60、恒山:山名。五岳中的北岳。主峰在今河北省·曲陽縣西北。歷代王朝皆祀北岳于曲陽。

61、岷山:(1)中國(guó)西部大山。位于四川松潘縣北,綿延于四川、甘肅兩省邊境,為長(zhǎng)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平均高度2500米,主峰5588米

62、種山:1.謂種植山地。

63、岱山:泰山的別稱。

64、行山:行走于山地。

65、嶧山:山名。即鄒山又名鄒嶧山、邾嶧山。在山東省·鄒縣東南。

66、靠山:(1)指依靠的勢(shì)力

67、邙山:1.即北邙山。一作北芒,也稱芒山﹑郟山﹑北山。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漢魏以來,為王侯公卿歸葬之處。

68、岳山:山名。即狄山。 樂器部件名。琴額用以架弦的橫木。參閱《律呂正義后編.樂器考.琴》。

69、仲山:指仲山甫。 山名。在陜西省涇陽縣西北。

70、歸山:(1)回山。如:放虎歸山 (2)太陽下山 (3)婉辭,指人死

71、墨山:漢西域三十六國(guó)之一。參見"三十六國(guó)"。

72、肉山:戲稱人軀體肥大。 佛書謂比丘虛受信施﹐死后為大肉山﹐以償其債。 平凡多土的山。

73、峴山:1.山名。在湖北襄陽縣南。又名峴首山。東臨漢水,為襄陽南面要塞。西晉羊祜鎮(zhèn)襄陽時(shí),常登此山,置酒吟詠。2.山名。在浙江湖州市南。本名顯山,后避唐中宗(李顯)諱,改名峴山。宋蘇軾任湖州太守時(shí),曾登此山,有詩云:"吳興勝襄陽,萬瓦浮青冥。我非羊叔子,愧此峴山亭。"3.山名。在浙江東陽縣南。原名三丘山。晉義熙間殷仲文守東陽,常登此山。后人比之羊祜,因亦名峴山。

74、趕山:(1)〈方〉上山打(圍)獵

75、嵇山:1.山名。在安徽省宿縣西南。相傳三國(guó)魏嵇康居此。 2.山名。在河南省修武縣西北。亦以嵇康曾居此而得名。

76、亢山:高山。

77、老山:深山。

78、鳥山:傳說中的山名。

79、棧山:以棧為道跋越高山。

80、鼓山:在福建省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海拔969米。巖壑幽奇,山徑盤曲。山中有涌泉寺,始建于公元783年,建筑輝煌精巧。寺西有鼓山十八景和白云洞諸勝。還有c023c024峰、獅子峰、鳳池山、靈源洞和鼓山摩崖石刻等名勝古跡。

81、礦山:(1)開采礦石的地方,包括開拓礦床的礦井或巷道,連同屬于它使用的礦場(chǎng)土地、建筑物和機(jī)器

82、靈山:1.道家指蓬萊山。2.指?jìng)髡f中的昆侖山曾城。3.借指昆侖山。4.印度佛教圣地靈鷲山的簡(jiǎn)稱。5.道書所稱的福地之一。在今江西省上饒縣北。6.指有靈應(yīng)的山。7.對(duì)山的美稱。

83、漫山:滿山,遍山。

84、本山:1.佛教語。對(duì)各宗派傳法的中心寺院之稱。也叫本寺,下屬各寺稱為末寺。2.此山。

85、焚山:1.失火之山。2.猶焚死。

86、丘山:山丘;山岳。指山林。比喻重、大或多。墳?zāi)埂?/p>

87、群山:(1)山連山 (2)必須飛越的山脈或山峰——主要用于航空學(xué)

88、鐵山:1.產(chǎn)鐵的礦山。2.比喻堅(jiān)固之屏障。3.古山名。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陰山北。

89、刊山:1.砍伐山上樹木。2.摩崖刻石。

90、煉山:為了造林或使森林更新,把山上的雜草、灌木或采伐剩余物用火燒掉謂之“煉山”。如:秋后是煉山的好時(shí)機(jī)。

91、鵲山:1.古代傳說中的山名。2.山名。在今山東省歷城縣北灤口鎮(zhèn)。

92、熂山:1.燒山。

93、博山:博山爐的簡(jiǎn)稱。

94、龜山:山名。在山東省·泗水縣東北。山名。在浙江省。山名。在江蘇省·盱眙縣。相傳禹治淮,獲水神無支祁,鎮(zhèn)之龜山之下,即此。參閱《大平寰宇記?臨淮縣》。山名。在福建省·將樂縣東北。山名。在四川省。山名。在江蘇省·蘇州市·鄧尉山北。參見“龜峰”。山名。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城東北,長(zhǎng)江之濱,與武昌之蛇山隔江相望。又稱魯山、大別山。

95、喊山:古代的祭茶儀式。

96、綿山:1.亦作"綿山"。2.山名。在山西省介休縣東南,山下有地名綿上,故名綿山。相傳春秋時(shí)晉介之推隱此山中,故又稱介山。

97、排山:推開山岳。極言勢(shì)大力猛。

98、頹山:倒塌的山。多用以形容云頹之狀。

99、鐘山:山名。在昆倉西北。一說即昆侖。其地多產(chǎn)美玉。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地處極北,為苦寒之地。山名。即紫金山。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東北。

100、石山:巖石積成的山。 傳說中的山名。 狀如山石的花紋。



  • 拼音shān
  • 注音ㄕㄢ,
  • 筆劃3
  • 繁體
  • 五筆MMMM
  • 五行

基本釋義

〈名〉(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狀?!吧健笔菨h字的一個(gè)部首。本義:地面上由土石構(gòu)成的隆起部分)同本義山,土有石而高?!墩f文》山,土之聚也?!秶?guó)語·周語》山人取之?!蹲髠鳌ふ压哪辍废暮蟠?。——《禮記·明堂位》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读凶印珕枴啡缟饺绺罚鐚缌??!对姟ば⊙拧ぬ毂!飞谏礁?,處于室堂?!盾髯印べx》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稌ぢ瞄帷飞街厮畯?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又如:山靄(山上的云氣);山靈(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巖(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釘(小山包);山頭(綠林好漢占據(jù)的山寨;墳地;山墻);山長(zhǎng)(科舉時(shí)代的書院主講及總領(lǐng)院務(wù)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觀(山中道觀);山關(guān)(依山而建的城堡)形狀像山的東西刃樹劍山?!赌淆R書·高逸傳倫》又如:冰山;鰲山;山枕(枕頭。古代枕頭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積(東西堆積得像山一樣);山棚(結(jié)彩的牌樓;比武臺(tái),戲臺(tái));山家(佛寺)特指“五岳”奠高山大川。——《書·禹貢》??讉鳎骸案呱剑逶?。大川,四瀆。”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縮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東的別稱)山墻。如:山架(把幾層木板鑲嵌在墻里的架子)指酒肆的樓上酒閣名曰廳院,若樓上則又或名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類。牌額寫過山,非特有山,謂酒力高遠(yuǎn)也?!巍す嗥阅偷梦獭抖汲羌o(jì)勝》山中。指隱居之處。如:山谷臣(隱士的自稱);山谷之士(隱士);山囚(隱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隱士的便帽)墳。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園(墳地);山門(墓門)蠶簇。由禾桿、油菜桿搭成的小簇。如:蠶上山了姓〈形〉大,巨大。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響粗俗你道山不山?中了狀元一道煙?!赌档ねぁ飞揭啊t稱。如:山妻(隱士之妻) [查看更多]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zuci/山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