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組詞
反饋姜怎么組詞?一年級姜字組詞有那些?
姜組詞語共72個,其中姜開頭的詞語24個,姜結(jié)尾的詞語36個,在中間的詞語12個。
姜字組詞: 姜嫄、 姜黃、 姜孟、 姜餅、 姜桂、 姜牙、 姜維、 娥姜水、 般姜鼠、 孟姜女、 黃姜姜、 香姜閣、 獨姜湯、 煨姜圓、 生姜、 猴姜、 干姜、 桂姜、 齊姜、 伯姜、 孟姜、 ... 這些姜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xué)生,點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姜字開頭的組詞
1、姜嫄:亦作'姜原'。 周人始祖后稷之母。帝嚳之妻。傳說她于郊野踐巨人足跡懷孕生稷?!对姟ご笱拧ど瘛?'厥初生民,時惟姜嫄。'《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一說姜嫄為高辛氏后世子孫之妃。參閱《詩·大雅·生民》鄭玄箋﹑清江藩《隸經(jīng)文·姜嫄帝嚳妃辨》。
2、姜黃:(1)指人臉色不正,呈黃白色
3、姜孟:敬姜和孟母的并稱。一為春秋時魯大夫公父歜之母,一為孟軻之母。敬姜屢次匡正兒子的過失,孟母為教子曾三遷,斷機。二人事見漢劉向《列女傳·母儀傳》。后世奉為母教的楷模。
4、姜餅:(1)一種薄而脆的餅,用姜調(diào)味且通常用糖蜜使甜 (2)圣誕節(jié)時吃的小酥餅,通常用蜂蜜、紅糖、杏仁、蜜餞果皮及香辛料制成
5、姜桂:生姜和肉桂。漢劉向《新序.雜事五》:"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后常以"姜桂"比喻人的本性剛直。
6、姜牙:即姜子牙。太公望呂尚的別名。
7、姜維:(202-264)三國蜀漢大將。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人。本為魏將,后歸蜀。諸葛亮死后,繼掌蜀漢兵權(quán),任大將軍。屢次發(fā)兵攻魏,均告無功。蜀亡后,降于魏將鐘會。后欲乘鐘會叛魏之機恢復(fù)蜀漢,事敗被殺。
8、姜張:1.南宋詞人姜夔和張炎的并稱。張炎論詞,推崇姜夔,兩人作詞都垣瑹雛鳱詞風相近,后人因并稱"姜張"。為清代浙西詞派所宗。
9、姜被:指親如兄弟,詠兄弟友愛。
10、姜姜:爭斗劇烈貌。
11、姜戎:(1)春秋時居住在晉國南部的少數(shù)民族。晉國的附庸
12、姜齊:對'田齊'而言,指周太公望呂尚所傳姜氏一姓的:齊國。太公佐武王滅商,封于齊,傳至康公,為田氏所代。
13、姜原:亦作'姜原'。 周人始祖后稷之母。帝嚳之妻。傳說她于郊野踐巨人足跡懷孕生稷?!对姟ご笱拧ど瘛?'厥初生民,時惟姜原。'《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一說姜原為高辛氏后世子孫之妃。參閱《詩·大雅·生民》鄭玄箋﹑清江藩《隸經(jīng)文·姜原帝嚳妃辨》。
14、姜環(huán):一名虛擬人物
15、姜療:流傳于民間常見一種外敷治療方法,此法特點是簡,便,廉,易,起效快,副作用少。
16、姜肱被:1.即姜被。
17、姜子牙:小說《封神演義》中人物。又稱“姜太公”。名尚,傳封于呂,又稱“呂尚”。曾在昆侖山學(xué)道,后奉師傅之命下山輔佐周室。八十歲時被周文王訪得,拜為丞相。后助武王起兵伐紂,統(tǒng)率許多道術(shù)之士,與紂王斗智、斗法、斗力,終于完成滅商興周的大業(yè)。最后奉命發(fā)榜封神。
18、姜太公:太公望·呂尚的別名。
19、姜莧方: 名稱:姜莧方組成:馬齒莧2兩,生姜2兩。
20、姜粉散: 是藥名,主治消中。
21、姜蜜煎: 名稱:姜蜜煎組成:生姜汁1合,蜜1合,生地黃汁1升。
22、姜米湯: 一道主治吐多而胃氣欲絕者的菜肴,主要原料是老生姜1塊。
23、姜梅茶: 古驗方。
24、姜柏散: 是藥名,主治口糜。
姜字中間的組詞
1、娥姜水:水名。又名濼水。源出山東歷城縣西南,東流經(jīng)章丘﹑鄒平等地,至博興合時水入海。古以發(fā)源處有舜妃娥英廟,故稱娥姜水。春秋魯桓公十八年,公會齊侯于此。參閱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濟水二》﹑《嘉慶一統(tǒng)志·濟南府·小清河》。
2、般姜鼠:比喻徒費心力之人。
3、孟姜女:(1)據(jù)民間傳說,在秦始皇時,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強迫修筑長城。她不遠千里去送寒衣,然而卻未找到。她在城下痛哭,城墻因而崩裂,露出了丈夫的尸骨。孟姜女痛不欲生,投海而死
4、黃姜姜:形容黃而干枯。
5、香姜閣:北齊名閣。
6、獨姜湯: 名稱:獨姜湯別名:獨姜湯組成:生姜自然汁1小盞。
7、煨姜圓: 一種藥名,主治治本臟虛,飲食不化,或成倂癖,或發(fā)心痛。
8、范姜姓: 范姜,是中國不常見的姓,古代為范姜氏。
9、良姜散: 藥名,主治因酒毒常常泄瀉者。
10、魂依姜被:典出《后漢書.姜肱傳》:"肱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其友愛天至,常共臥起。"李賢注引謝承《后漢書》:"肱感《愷風》之孝,兄弟同被而寢。"后以"魂依姜被"稱頌死者生前兄弟友好之情。
11、孟姜女調(diào):民間曲調(diào)。即四季調(diào)。也叫唱春調(diào)。詳'四季調(diào)'。
12、砸姜磨蒜:1.方言。比喻說東道西,拖延時間。
姜字結(jié)尾的組詞
1、生姜:(1)為姜科植物姜的根莖。形狀粗而不規(guī)則,極辣而有芳香,廣泛用作香料,有時入藥
2、猴姜:藥名。相傳唐玄宗以其治折傷、補骨碎有奇功,更名骨碎補。參閱《政和證類本草?草部下品之下?骨碎補》。引唐·陳藏器《本草拾遺》。草名,蔓生石壁,味辣,據(jù)說猴用以為姜,故稱。參閱清·屈大均《廣東新語?草語》。
3、干姜:(1)中藥名。別名白姜。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chǎn),主要產(chǎn)于四川、貴州等地。辛,熱。入心、肺、脾、胃、腎經(jīng)。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消痰下氣。治胃腹冷痛、虛寒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濕痹。本品能反射性興奮血管,運動中樞和交感神經(jīng),使血壓上升
4、桂姜:肉桂與生姜。常用的調(diào)味品。
5、齊姜:借指名門官宦人家的女兒。
6、伯姜:舜臣子伯夷的別稱。伯夷姓姜,能明禮儀以佐堯舜,因用以代稱名門望族。
7、孟姜:1.春秋時齊為姜姓,故稱齊君之長女為孟姜。亦泛指世族婦女或美貌女子。 2.即孟姜女。3.傳說為孤竹君的侍女。因被獻給殷紂王而投井自盡。
8、恭姜:春秋衛(wèi)世子恭伯(一作共伯)之妻。世子早死,恭妻不再嫁。后泛指誓不再嫁的寡婦。
9、苗姜:1.嫩姜。
10、黃姜:姜黃。根莖入藥,又可以做黃色染料。
11、大姜:周太王妃﹐文王之祖母﹐姓姜。
12、廉姜:即葰。一種香菜。
13、三姜:漢之姜肱與弟仲海﹑季江,以孝友著聞,常共臥起,見《后漢書.姜肱傳》。后世因稱其兄弟三人為"三姜",并用作兄弟情篤之典。
14、玉姜:傳說中的毛女名。
15、庶姜:指姜姓眾女?!对姡l(wèi)風.碩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高亨注:"庶,眾也。庶姜,齊國陪嫁和送嫁的一些姜姓女子。"后用以稱同宗眾女。
16、周姜:1.宋代詞家周邦彥與姜夔的并稱。二人皆精于音律,自創(chuàng)新調(diào),為格律詞派的代表。2.指太姜。
17、茈姜:即紫姜。嫩姜。
18、洋姜:(1)口∶菊芋
19、貞姜:春秋齊侯女,楚昭王夫人之謚號。
20、姜姜:爭斗劇烈貌。
21、山姜:姜科。多年生常綠草本。其根、種子和花均可供藥用。術(shù)的別名。參閱《爾雅?釋草》宋·邢昺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術(shù)》。杜若的別名。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杜若》。
22、蜀姜:1.蜀地所產(chǎn)的姜。為調(diào)味佳品。語本《呂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陽樸之姜。"高誘注:"陽樸,地名,在蜀郡。"
23、子姜:初生的嫩姜。
24、不姜:古代傳說中的山名。
25、姬姜:春秋時,周王室姓姬,齊國姓姜,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為貴族婦女之稱。 稱美婦女的宗族。 泛指美女。
26、共姜:1.周時衛(wèi)世子共伯之妻。共伯早死﹐她不再嫁。后常用為女子守節(jié)的典實。
27、紫姜:'紫姜又叫''子姜'',即生姜,因尖部發(fā)紫而得名,味帶辛??捎糜谂腼儭Hバ任?。'
28、乾姜:姜之乾者。
29、高良姜: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細毛,花白色。塊根可制健胃劑。
30、鬼子姜:方言。菊芋的別名。
31、黃姜姜:形容黃而干枯。
32、麥句姜:天名精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天名精》。
33、緑須姜:中藥材細辛之別名。見宋陶穀《清異錄·藥譜》。
34、鼠銜姜:明朱國楨《涌幢小品.竹軒》:"﹝徐本﹞獨嗜書,每得一書,手自披對,缺板脫字,則界烏絲欄紙,乞善書者補之。笑謂人曰:'吾猶老鼠搬生姜,勞無用也。'"后以"鼠銜姜"形容勞而無用。
35、山砂姜: 山砂姜為蘭科植物綠花闊蕊蘭的塊根。
36、綠須姜:中藥材細辛之別名。見宋陶谷《清異錄.藥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