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組詞>仲組詞>

仲組詞,仲字組詞,仲組詞語一年級

組詞

輕松自動在線組詞

仲組詞

反饋

    仲怎么組詞?一年級仲字組詞有那些?

    仲組詞語共95個,其中仲開頭的詞語55個,仲結(jié)尾的詞語25個,在中間的詞語15個。

    仲字組詞: 仲明、 仲景、 仲父、 仲弓、 仲云、 仲衍、 仲起、 范仲淹、 顧仲彝、 伯仲間、 張仲景、 夏仲陽、 杜仲果、 金仲華、 昆仲、 伯仲、 春仲、 杜仲、 公仲、 管仲、 翁仲、 ... 這些仲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xué)生,點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仲字開頭的組詞

1、仲明:鮪魚的別名。

2、仲景:漢末著名醫(yī)學(xué)家張機的字。

3、仲父:1.古代稱父親的大弟。 2.春秋時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 3.用于帝王對宰相重臣的尊稱。 4.指孔丘。丘字仲尼,故稱。

4、仲弓:春秋魯冉雍的字,也稱子弓。孔子的學(xué)生,以德行著稱。

5、仲云:古代部族名。

6、仲衍:相傳是皋陶子伯翳之后,人頭鳥身。

7、仲起:相傳伏羲氏的六佐之一。

8、仲忽:相傳周代'八士'之一。

9、仲達:三國魏司馬懿的字。多謀略,善權(quán)變,為魏重臣,后專國政。其孫炎篡魏建晉,追尊懿為宣帝。

10、仲都:方士王仲都,相傳為漢元帝時漢中道士,能忍寒暑。《水經(jīng)注.渭水》引漢桓譚《新論》:"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載駟馬,于上林昆明池上環(huán)冰而馳。御者厚衣狐裘寒戰(zhàn),而仲都獨無變色,臥于池臺上,曛然自若。夏大暑日,使曝坐,環(huán)以十爐火,不言熱,又身不汗。"后用以為典故。

11、仲豫:漢末政論家﹑史學(xué)家荀悅的字。

12、仲裁:(1)公認的第三者在爭端兩方間進行裁定公斷

13、仲叔: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泛指兄弟﹑弟弟。 猶伯仲。評論人的才能時,比喻不相上下。 復(fù)姓。春秋衛(wèi)有仲叔于奚。見《左傳.成公二年》。

14、仲理:漢楊倫的字。

15、仲連:戰(zhàn)國時齊人魯仲連。喜為人排難解紛,高蹈不仕。

16、仲子:對兄弟中排行為第二者的尊稱。 猶次子。

17、仲兄:次兄﹑二哥。胡懷琛有《與仲兄夜話》詩。

18、仲尼:孔子的字。

19、仲山:指仲山甫。 山名。在陜西省涇陽縣西北。

20、仲月:每季的第二個月,即農(nóng)歷二、五、八、十一月。

21、仲宣:漢末文學(xué)家王粲的字,為“建安七子”之一。博學(xué)多識,文思敏捷,善詩賦,尤以《登樓賦》著稱。

22、仲熊:相傳為高辛氏八個有才德的人之一。

23、仲舅:母親的弟弟。

24、仲堪:古代相傳高辛氏八個有才德的人之一。

25、仲由:人名。(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今山東省泗水縣東)?人。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鬃拥茏?,性好勇、事親孝。仕衛(wèi),死于孔悝之難。

26、仲容:古代相傳高陽氏八個有才德的人之一。 晉阮咸的字。'竹林七賢'之一。

27、仲呂:中呂。古樂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稱小呂。詳'十二律'。 農(nóng)歷四月的代稱。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呂'之說,故稱。

28、仲陽:即仲春。

29、仲孫:復(fù)姓。春秋齊有仲孫湫。見《左傳.閔公元年》。

30、仲能:鼠名。晉葛洪《抱樸子.對俗》:"鼠壽三百歲﹐滿百歲則色白﹐善憑人而卜﹐名曰仲能﹐如一年中吉兇及千里外事。"《事物異名錄.獸畜.鼠》引晉干寶《搜神記》:"百歲鼠色白﹐善憑人而卜﹐名曰仲能﹐能知一年中吉兇。"

31、仲雄:即仲熊。

32、仲雅:酒器名。

33、仲夏:(1)夏季的第二個月,即農(nóng)歷五月

34、仲梁:復(fù)姓。春秋魯有仲梁懷。

35、仲弟:二弟。

36、仲家:(1)舊指布依族

37、仲橋:橋名。在陜西省醴泉縣東北。

38、仲商:即仲秋。

39、仲年:次年,第二年。

40、仲長:1.漢末仲長統(tǒng)的省稱。2.復(fù)姓。漢有仲長統(tǒng)。見《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

41、仲舒:漢哲學(xué)家﹑今文經(jīng)學(xué)家董仲舒。專治《春秋公羊傳》,強調(diào)"天人之際,合而為一"之說。

42、仲氏:1.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2.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对姡L(fēng).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淵。"高亨注:"仲氏,古代長子長女稱伯稱孟,中子中女稱仲,幼子幼女稱叔稱季。"一說指春秋衛(wèi)戴媯。參閱《詩經(jīng)》毛傳。3.漢末袁術(shù)占有長江淮河下游地區(qū),自稱為帝,號仲氏。又稱仲家。4.指漢末仲長統(tǒng)。

43、仲秋:(1)秋季的第二個月,即農(nóng)歷八月

44、仲冬:(1)冬季的第二個月,即農(nóng)歷十一月

45、仲春:(1)春季中期,指陰歷二月

46、仲伯:差不多,難分好壞,難分上下。

47、仲間:指相差小,勢均力敵,可以平分秋色。

48、仲態(tài):(1)雙原子分子的一種狀態(tài),其中兩個核的自旋是逆平行的

49、仲夜:七月的夜晚,夏天為六、七、八月,仲是第二個的意思,夜就是夜晚了。

50、仲路諾:仲路,指仲由。仲由,字子路,一諾必行。語出《論語.顏淵》:"子路無宿諾。"后用以指恪守諾言。

51、仲宣樓:即當(dāng)陽縣城樓,在今湖北省。漢王粲(字仲宣)于此樓作《登樓賦》,故稱。后遂用為典故,借指詩人登臨抒懷之處。

52、仲梁氏:見“仲良氏”。

53、仲思棗:棗的一種,又名仙棗。相傳北齊時仙人仲思得此棗種之,故名。

54、仲買人:舊社會替人介紹買賣,從中賺取金錢的人。

55、仲良氏:1.亦作"仲梁氏"。2.孔子以后儒家內(nèi)部的八個流派之一。



仲字中間的組詞

1、范仲淹:(1)(989—1052)北宋政治家、將領(lǐng)、文學(xué)家。字希文,祖籍邠州(今屬陜西),移居吳縣(今江蘇蘇州市)。少孤貧,學(xué)習(xí)刻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進士,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與韓琦并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使,守衛(wèi)邊塞多年。慶歷三年(公元1043)任參知政事,力主革新政治,因受呂夷簡為首的保守派反對,未被采納。后出任陜西四路宣撫使,于赴穎州途中病卒。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文正,后世稱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集》二十九卷。范仲淹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同時主張詩文革新,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行者之一。散文以抒發(fā)個人政治懷抱的《岳陽樓記》為代表作

2、顧仲彝:(1903-1965)劇作家、戲劇理論家。浙江余姚人。1924年畢業(yè)于東南大學(xué),歷任商務(wù)印書館編輯,暨南大學(xué)、復(fù)旦大學(xué)教授,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xué)校校長。建國后任上海戲劇學(xué)院教授。有劇作《孤島男女》、《梁紅玉》,論著《編劇理論與技巧》等。

3、伯仲間:亦作"伯仲之間"。

4、張仲景:(約150-219)東漢醫(yī)學(xué)家。名機,南陽郡涅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創(chuàng)用六經(jīng)論傷寒,以臟腑論雜病,體現(xiàn)了理、法、方、藥的一系列辨證施治原則,提出了三因致病說。后世尊其為“醫(yī)圣”。

5、夏仲陽: 可以理解為二月出生的,可以意味著。

6、杜仲果: 杜仲翅果種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麻酸67.38%、亞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櫚酸4.68%。

7、金仲華:金仲華(1907—1968),筆名孟如、仰山等,漢族,浙江嘉興桐鄉(xiāng)人,現(xiàn)代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社會活動家,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世界知識》主編。

8、廖仲愷:廖仲愷(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漢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

9、伯塤仲篪: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制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贊美兄弟和睦。

10、海事仲裁:海事仲裁是指海事糾紛當(dāng)事人根據(jù)事前或事后訂立的仲裁協(xié)議(條款),將糾紛交由約定的仲裁機構(gòu)進行裁決的制度。

11、孟仲叔季:指兄弟姊妹的長幼順序,"孟"為最長,"季"為最幼。語出《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唐孔穎達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孟、伯俱長也?!?/p>

12、伯塤仲箎:是中國的成語,解釋: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制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贊美兄弟和睦。

13、國際仲裁:國際仲裁,又稱“國際公斷”,簡稱“仲裁”或“公斷”。

14、伯仲難分: 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難分優(yōu)劣高低,也指兄弟之間的美好情誼。

15、管仲學(xué)派:管仲學(xué)派主要指稷下學(xué)宮講解管仲或其學(xué)派的著作,在中國傳統(tǒng)法治文化中,齊國的法治思想獨樹一幟,被稱為齊法家。



仲字結(jié)尾的組詞

1、昆仲:稱人兄弟。長曰兄,次曰仲。

2、伯仲:(1)兄弟之間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3、春仲:仲春。夏歷二月。

4、杜仲:(1)一種很耐寒的中國喬木,在外形上類似榆樹,花綠白色。樹皮和葉子提取的膠有絕緣性,用來包裹電線。樹皮可入藥

5、公仲:1.復(fù)姓。戰(zhàn)國時韓國有公仲侈。見《史記.韓世家》。

6、管仲:(1)(?—前645)春秋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稱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齊穎上(穎水之濱)人。出身微賤。輔佐齊桓公實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社會改革,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著有《管子》86篇,今存76篇。其中《牧民》、《權(quán)修》、《形勢》、《七潔》等篇是管仲言論思想的記錄

7、翁仲:(1)傳說阮翁仲為秦代一丈三尺的巨人,秦始皇命他守邊,匈奴人很怕他。他死后,秦始皇下令仿照其形狀鑄成銅人。后指銅像或石像,也專指墓前的石人

8、二仲:指漢羊仲﹑裘仲?!冻鯇W(xué)記》卷十八引漢趙岐《三輔決錄》:"蔣詡字元卿﹐舍中三徑﹐唯羊仲裘仲從之游。二仲皆推廉逃名。"后用以泛指廉潔隱退之士。

9、求仲:漢代隱士。后用以為隱士的代稱。

10、朱仲:仲夏。

11、奚仲:1.夏之車正,傳說姓任,黃帝之后,為車的創(chuàng)造者,春秋薛之始祖。見《左傳·定公元年》、《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郭璞注引《世本》?!赌印し侨濉贰ⅰ盾髯印そ獗巍?、《呂氏春秋·君守》并謂“奚仲作車”。 2.星名?!缎墙?jīng)·奚仲》:“奚仲四星在天津北,帝王東宮之官也。”《隋書·天文志上》:“天津北四星如衡狀,曰奚仲,古車正也?!薄独m(xù)古文苑·李播<天文大象賦>》:“天津橫漢以摛光,奚仲臨津而泛影。”苗為注:“奚仲四星在天津北,主軍兵。”

12、四仲:1.農(nóng)歷四季中每季的第二個月的合稱。即仲春(二月)﹑仲夏(五月)﹑仲秋(八月)﹑仲冬(十一月)。2.古代天文學(xué)名詞。指十二辰的卯﹑酉﹑子﹑午。

13、原仲:復(fù)姓。戰(zhàn)國楚有原仲蔑。見《通志.氏族四》。

14、平仲:銀杏的別名。

15、酉仲:指八月。

16、野仲:傳說中的惡鬼。

17、思仲:杜仲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杜仲》。

18、賢仲:賢弟。對他人兄弟的敬稱。

19、叔仲:復(fù)姓。春秋時有叔仲惠伯。見《國語.魯語下》。

20、林仲:[清]字簡生,號默齋,國子監(jiān)生。

21、雍仲:“雍仲”是指“卍”這個符號,“雍仲”是藏語,因為“雍仲本教”就是最早使用這個佛號的佛教。

22、石翁仲:1.古代帝王或大臣陵墓前石雕的人像。

23、食蚓仲:戰(zhàn)國齊人陳仲子的別稱。其兄食祿萬鐘。陳仲子以為不義之祿,不享用,而另居于于陵,身自織屨,妻辟纑,以勞動所得易衣食之資。曾三日無食,眼花耳聾,見井上有蟲食過大半之李﹐匍匐往食。時人以為廉士。孟子則謂:"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見《孟子.滕文公下》。

24、相伯仲:不相上下。

25、臧武仲: 即臧孫紇,又稱臧孫、臧紇,謚“武”,臧文仲之孫,臧宣叔之子。



  • 拼音zhòng
  • 注音ㄓㄨㄥˋ,
  • 筆劃6
  • 繁體
  • 五筆WKHH
  • 五行

基本釋義

仲〈名〉姓仲〈形〉(會意兼形聲。從人,從中。中亦聲。甲骨文、金文作“中”。本義:排行第二)同本義仲,中也?!墩f文》仲,中也,言位在中也?!夺屆凡涓?、仲、叔、季惟其所當(dāng)?!秲x禮·士冠禮》五十以伯仲,周道也?!抖Y記·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謂之且字,且,薦也。表之以字,所以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禮二十為字之時,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禮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則笄而字即稱伯姬、仲姬。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鸥Α对亼压袍E》孰與仲多。——清·黃宗羲《原君》又如:仲子(對兄弟中排行第二者的尊稱;次子);仲兄(次兄;二哥);仲年(次年,第二年);仲弟(二弟);仲叔(兄弟中排行第二者)假借為中。時序、位次居中的,特指每季的第二個月以殷仲春?!稌虻洹仿芍兄賲??!抖Y記·月令》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兑葜軙ぶ茉隆酚秩纾褐僭?每季的第二個月);仲商(即仲秋);仲陽(即仲春);仲呂(中呂。古樂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稱“小呂”) [查看更多]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zuci/仲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