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組詞>律組詞>

律組詞,律字組詞,律組詞語一年級

組詞

輕松自動在線組詞

律組詞

反饋

    律怎么組詞?一年級律字組詞有那些?

    律組詞語共219個,其中律開頭的詞語51個,律結尾的詞語100個,在中間的詞語68個。

    律字組詞: 律師、 律詩、 律令、 律呂、 律動、 律例、 律藏、 格律詩、 德律風、 赤律律、 波律膏、 崒律律、 格律詩、 必律律、 規(guī)律、 詞律、 自律、 卒律、 法律、 節(jié)律、 紀律、 ... 這些律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生,點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律字開頭的組詞

1、律師:(1)在案件中為委托人辯護、代理訴訟及處理平常法律業(yè)務的人員

2、律詩:(1)中國舊詩體裁之一,形成于唐朝,每首詩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定規(guī),有五律(五個字一句)、七律(七個字一句)兩種

3、律令:(1)律度法令;法規(guī)

4、律呂:古代校正樂律的器具。用竹管或金屬管制成,共十二管,管徑相等,以管的長短來確定音的不同高度。從低音管算起,成奇數(shù)的六個管叫做“律”;成偶數(shù)的六個管叫做“呂”,合稱“律呂”。后亦用以指樂律或音律。比喻準則、標準。

5、律動:(動)規(guī)律性地運動:心臟~。

6、律例:(1)法律和判例。補充成文法律的猶太口傳法律或成文和口傳法律的總稱或任何特別法律,或法律古抄本說明的總體

7、律藏:佛教經典中關于戒律的著作的總稱。

8、律文:法律條文。

9、律候:謂律管候氣。

10、律宗:中國佛教派別之一,唐釋道宣所創(chuàng),以持戒律為主,謂戒律為佛教之根本,解脫之要道,故稱。

11、律法:法律。律呂的法則。指格律。規(guī)律。

12、律學:古代傳授法律知識的學校。晉始置律學博士,轉相教授。后秦姚興設律學于長安,召各郡縣散吏入學,成績優(yōu)良者選任郡縣獄吏。隋律學隸大理寺,唐宋律學隸國子監(jiān)。 法律學科。

13、律己:(1)克制、把握自己

14、律堂:僧徒坐禪修戒的佛堂。

15、律厤:樂律和歷法。

16、律管:亦稱“律琯”。用竹管或金屬管制成的定音器具。古代亦用作測候季節(jié)變化的器具。

17、律均:古樂的十二律與五韻。均,"韻"的古字。

18、律準:古人奏樂時,用以測定聲調高低﹑使發(fā)音準確無誤的樂器。

19、律服:守小乘戒律的人所穿的法衣。

20、律歷:亦作“律歷”。亦作“律厤”。指樂律和歷法。

21、律儀:1.僧侶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儀則。2.法律和禮節(jié)。

22、律義:疏解律令的意義。宋時一度為考試科目之一。

23、律坐:1.亦作"律座"。2.見"律座"。

24、律行:1.指僧徒持守戒律的行為。2.謂僧徒按戒律實踐。

25、律則:猶律條。

26、律家:指研究佛教經義的人。

27、律律:山高峻貌。

28、律本:律呂之本,指黃鐘。古以黃鐘為十二律之本,其余十一律皆據(jù)之以生。

29、律身:猶律己。

30、律條:(1)法律條文;有制約作用的條文 (2)泛指準則;法則

31、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32、律格:1.指戒律。2.格律。

33、律典:法典;律條。

34、律度:1.古代計度,皆出于黃鐘之律,故稱律度。度指長短,即分﹑寸﹑尺﹑丈﹑引。也包括計算容積﹑重量。《左傳.文公六年》:"著之話言,為之律度。"杜預注:"鐘律度量,所以治歷明時。"一說猶法度﹑法制。見楊伯峻《春秋左傳注》。2.猶規(guī)矩,法度。3.音律的法度標準。

35、律人:1.衡量他人。2.約束他人。

36、律賦:指有一定格律的賦體。其音韻諧和,對偶工整,于音律、押韻都有嚴格規(guī)定。為唐·宋以來科舉考試所采用。

37、律院:僧徒講解戒律的房舍。泛指寺院。唐歐陽詹有《同諸公過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詩。

38、律體:律詩的體裁。

39、律魁:高大貌。律,通"壘"。

40、律紀:紀律。

41、律科:法令條文。

42、律斬:依法斬決。

43、律僧:持守戒律的僧人。

44、律切:切合格律。

45、律尺:古代用以制定樂律的度尺。以黃鐘律的管長為準,以累黍為法。相傳黃帝命伶?zhèn)愒炻芍撸皇蛑v長,命為一分,九分為一寸,共計八十一分為一尺,是為律尺。以黍粒橫排,則百粒為一尺,相當于縱黍八十一粒。

46、律風:《漢書.律歷志上》:"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正。"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律得風氣而成聲,風和乃律調也。"后因以"律風"指和風。

47、律諷:指律詩中的諷喻詩。

48、律貫:指法律系統(tǒng)。

49、律例館:清代官署名。順治二年始設;乾隆七年隸刑部。掌修法令,刊定條式頒行。每經五年匯輯編排,稱小修;滿十年,重新補充刪減,定為憲典,頒行全國,稱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參閱《清史稿.職官志一》。

50、律格詩:律詩和格詩的合稱。中唐人分樂府歌行以外的詩為律詩和格詩兩類,如白居易自己把《長慶集》以后寫的絕句﹑五律﹑七律及排律等近體詩稱為律詩,五﹑七言古體詩稱為格詩。

51、律博士:官名。古代教授法律和保管法律典籍的官員。始置于三國魏明帝時,至元代廢除。魏晉律博士隸屬大理寺,唐宋改屬國子監(jiān)。參閱《通典.職官九》﹑《宋史.職官志五》。



律字中間的組詞

1、格律詩:也稱近體詩,是古代漢語詩歌的一種。格律詩是唐以后成型的詩體,主要分為絕句和律詩,按照每句的字數(shù),可分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規(guī)格,音韻有一定規(guī)律,變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

2、德律風:英語telephone的音譯。電話。利用電流使兩地的人互相交談的裝置。

3、赤律律:1.象聲詞。

4、波律膏:香料名,又名龍腦香。藥用冰片即以此煉制而成。

5、崒律律:1.亦作"崒嵂嵂"。2.形容高峻陡峭。3.象聲詞。

6、格律詩:詩體名。指形式有一定規(guī)格、音韻有一定規(guī)律的詩歌。中國古典格律詩有五言、七言的絕句和律詩。詞、曲每調的字數(shù)、句式、押韻都有一定的規(guī)格,也可稱為格律詩。

7、必律律:象聲詞。形容狂風怒吼。

8、不律頭:指不馴順、不守法的人。

9、小律詩:絕句的別稱。

10、雜律詩:1.各種格律的詩。

11、卒律律:形容急驟猛烈的樣子。

12、波律香:即波律膏。

13、尉律學:有關尉律的學問。

14、如律令:謂按法令執(zhí)行。漢朝詔書或檄文結尾多用此語。后來道教符箓仿效官文書,末尾多用"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

15、魆律律:猶忽地里。

16、鄭律成:(1918-1976)作曲家。原籍朝鮮。1933年來中國。曾在延安陜北公學及魯藝音樂系學習。后任抗日軍政大學音樂指導、魯藝聲樂教員。1945年回朝鮮。1950年起定居中國,并加入中國籍。后任職于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歌舞團、中央樂團。作有歌曲《延水謠》、《中國人民志愿軍進行曲》、《延安頌》、《八路軍進行曲》(后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等三百余首以及歌劇《望夫云》等。

17、村律院:1.鄉(xiāng)村佛寺。律,梵語vinaya的意譯。

18、劫律草:一種含毒之草,搗碎取汁涂于竹槍之鋒,用以獵取野獸。

19、足律律:快速旋轉。多用來形容風。

20、古律尺:古代以黃鐘為度量衡的標準。相傳黃帝時樂官伶?zhèn)愒炻沙?,名古律尺,又名縱黍尺。以一粒秬黍的縱長度為一分,九分為一寸,九寸為一尺。參閱明朱載堉《律呂精義.內篇十》。

21、自律性: 從本質上講,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動前,有勇氣讓自己去做必須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不愿做或懶于去做但卻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聯(lián)系?!奥伞奔词且?guī)范,保證沒有行為會越出這個規(guī)范。

22、法律審:訴訟當事人不服第二審的判決,并以其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上訴于第三審,因第三審并不調查事實,而以第二審判決確定的事實為基礎,予以法律上的審查,故稱第三審為「法律審」。

23、直律律: 直截了當,直接;徑直。《西湖佳話·岳墳忠跡》:“到得對陣時,戰(zhàn)不上十數(shù)合,早已被岳公縱馬而上,直律律的捉了過去。

24、斛律姓: 斛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

25、菲律賓: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cofthePhilippines),簡稱菲律賓(Philippines),位于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億200萬(2019年11月)。

26、耶律?。?遼義成公主耶律汀(?——?),王子耶律襄之女。

27、法律關系:法律關系,是指法律規(guī)范在調整人們的行為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權利義務形式的社會關系?,F(xiàn)實社會關系的主觀形式。就其主觀形式特征而言,它屬于上層建筑范疇,就其社會內容而言,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社會關系。其構成要素有三項:(1)法律關系主體;(2)法律關系內容;(3)法律關系客體。法律關系是統(tǒng)治階級通過國家意志作用于社會關系,借以保證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按照不同標準,法律關系的種類可以分為:一般法律關系,具體法律關系;調整性法律關系,保護性法律關系;平權法律關系,隸屬法律關系;積極型法律關系,消極型法律關系;簡單法律關系,復雜法律關系;以及各部門法的法律關系等。

28、法律責任:因實施違法行為或拒不履行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后果。根據(jù)不同的性質、程度,有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之分。

29、吹律定姓:吹律定聲,以別其姓。

30、心律失常:(1)心搏節(jié)律在時間或收縮力方向的改變,可源自功能性或器質性原因

31、法律文件:由國家機關制定的、在法律上有效的文件的總稱。包括規(guī)范性文件和非規(guī)范性文件。前者即廣義的法規(guī);后者只對特定的對象有效,如判決書、任命書、拘留證、公證書等。

32、必律不剌:象聲詞。形容說話﹑撞擊等聲音。

33、法律意識:重視、遵守和自覺執(zhí)行法律的思想觀念。主要反映人們對法的本質和作用的認識,對現(xiàn)行法律的理解和評價。表現(xiàn)為學法,懂法,守法,護法。

34、法律解釋:對法律規(guī)范的涵義、用語所作的說明。旨在統(tǒng)一理解和準確適用法律。

35、法律事實: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xiàn)象。如結婚產生夫妻間權利和義務關系,結婚即為法律事實;死亡引起婚姻法律關系的消亡、繼承法律關系的產生,死亡即為法律事實。

36、法律制度:①一國的立法制度與司法制度的總稱。即通常所稱的“法制”。②調整某一類社會關系或社會關系的某一方面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如所有權方面的法律制度、訴訟方面的法律制度等。

37、七言律詩:詩體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對仗及用韻,都有一定格律。

38、五言律詩:詩體之一。形成于唐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雙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聲韻,一韻到底,不可轉韻。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

39、紀律處分:從紅軍時代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就要求普遍遵守的三條主要紀律。內容前后稍有不同,最終定為: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

40、法律規(guī)范: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反映統(tǒng)治階級意志,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現(xiàn)的一種社會規(guī)范。

41、法律制裁:廣義指依據(jù)法律對違法者采取的懲罰措施。一般有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狹義指刑事制裁與民事制裁。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必須由國家的專門機關實行,具有國家強制性。

42、法律援助: 國家對因經濟困難請不起律師的當事人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司法救濟制度。世界各國普遍采用,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實行。

43、法律行為:①由法律所調整、能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行為。如簽訂合同、婚姻登記等。行為人的一種有意識的活動,是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最經常的法律事實。其成立條件為:(1)必須是行為人自覺的作為與不作為。無辨認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一般人在暴力威脅下的作為與不作為,都不能看成是法律行為。(2)必須基于行為人的意愿并具有外部表現(xiàn)的活動。(3)必須是為法律規(guī)范所確認而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行為。②“民事法律行為”的簡稱。見“民事法律行為”(66頁)。

44、法律顧問:(1)被指定或聘請在法律問題上為特定訴訟委托人、政府官員或公共團體提供建議或充當代表的律師 (2)對有關法人、社團(包括公司、企業(yè))的法律所涉及的案件有專門研究的律師:法人、社團法律顧問

45、南山律宗:即律宗。我國佛教五大宗派之一。

46、七律長征:毛澤東帶領紅軍到達延安后寫的一首律詩,表達了革命者大無畏的精神和樂觀的革命情懷以及紅軍對遠征中艱難險阻的無所畏懼。

47、足律即留:猶言足律律。

48、四律五論:佛教重要經典。四律:一﹑《十誦律》,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羅譯;二﹑《四分律》,六十卷,后秦佛陀耶舍譯;三﹑《僧祇律》,四十卷,東晉佛陀跋陀羅等譯;四﹑《五部律》,三十卷,南朝宋佛陀什等譯。五論:一﹑《毘尼母論》,八卷,本名,《毘尼母經》,失譯;二﹑《摩得勒伽論》,十卷,南朝宋伽跋摩譯;三﹑《善見論》,十八卷,南朝齊伽跋陀羅譯;四﹑《薩婆多論》,九卷,失譯;五﹑《明了論》,一卷,南朝陳真諦譯。

49、法律部門:又稱為部門法,是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和原則,按照法律規(guī)范自身的不同性質,調整社會關系的不同領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劃分的同類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在現(xiàn)行法律規(guī)范中,由于調整的社會關系及其調整方法不同,可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凡調整同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就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50、法律擬制: 法律中用“視為”二字,將甲事實看做乙事實,使甲事實產生與乙事實相同的法律效果。

51、六律六呂: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六律:定樂器的標準。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樂。

52、自律警示:不斷反省自己,用警示性語言暗示自己,自我約束。

53、執(zhí)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shìwùsuǒlǜshī這種律師的業(yè)務大半是在辦公室里進行的工作,而不需要在法庭上審理或審訊的訴訟案件

54、法律風險:商業(yè)銀行的日常經營活動或各類交易應當遵守相關的商業(yè)準則和法律原則。

55、法律效力:1.法律生效的范圍(時間效力、空間效力、對人的效力)。 2.法律上的約束力。

56、七善律儀: ‘七不善律儀’之對稱。略稱七律儀。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等七種戒律。

57、菲律賓語:又稱塔加洛語、他加洛語或他加祿語,在語言分類上屬于南島語系,主要被使用于菲律賓,也廣泛運用于馬來西亞沙巴州、印度尼西亞北部地區(qū)和新加坡。

58、心律不整:心臟搏動的速率或節(jié)律的異常,常由心臟傳導系統(tǒng)異常引起。

59、嚴己律人:衡量他人。 約束他人。

60、克己律人:做人要謙遜,學會克制自己,嚴格要求。

61、耶律楚材: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晉卿,漢化契丹族人,號玉泉老人,號湛然居士,蒙古帝國時期的政治家。

62、節(jié)律障礙:病人的睡眠-覺醒節(jié)律與所要求的不符;病人在主要的睡眠時段失眠,而在應該清醒時段出現(xiàn)嗜睡。

63、紀律教育:紀律教育是對干部和群眾宣傳紀律的性質、紀律與自由的關系以及如何遵守紀律和遵守紀律重要性的教育。

64、韻律體操: 藝術體操。

65、十誦律師:研究、弘揚十誦律的

66、耶律雄奴:是《紅樓夢》中的角色。

67、心律紊亂:表示節(jié)律的失常,心律失常既包括節(jié)律又包括頻率的異常。

68、唐律疏議:《唐律疏議》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是唐高宗令人修撰法律典籍,也是東亞最早的成文法之一。



律字結尾的組詞

1、規(guī)律:(1)自然界和社會諸現(xiàn)象之間必然、本質、穩(wěn)定和反復出現(xiàn)的關系 (2)有節(jié)奏的;不是雜亂的

2、詞律:1.文詞的格律。2.詞的格律。清萬樹有《詞律》二十卷。

3、自律:(1)尊循法紀,自我約束

4、卒律:短促貌。

5、法律:(1)古時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zhí)行的行為規(guī)則

6、節(jié)律:(1)節(jié)奏與規(guī)律

7、紀律:(1)為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進行而要求成員必須遵守的規(guī)章、條文 (2)綱紀法規(guī)

8、兵律:軍隊的法規(guī)﹑紀律。

9、葉律:合乎節(jié)令。古人以十二律管與十二月相配,故稱。

10、佛律:佛門的戒律。

11、旋律:(1)單個音符或樂音的節(jié)奏上的編排和有含義的連續(xù),彼此間有明確的關系并形成美學上的整體

12、暖律:古代以時令合樂律,溫暖的節(jié)候稱"暖律"。

13、鈐律:1.軍紀。

14、韻律:(1)平仄和押韻規(guī)范

15、準律:依照法律。

16、概律:一概約束。

17、忽律:即忽雷。鱷魚的別稱。

18、歷律:歷法。

19、禮律:謂禮法與刑律。

20、秋律:古人以四季與十二律相配﹐因稱秋季為秋律。

21、失律:(1)行軍無紀律 (2)也指出戰(zhàn)失利

22、格律:(1)詩、賦、詞、曲等關于字數(shù)、句數(shù)、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guī)則,外國詩歌也有自己的格律 (2)規(guī)矩;準則

23、破律:1.徇私枉法。2.打破戒律。

24、受律:受命出師。

25、春律:猶春令。春季的節(jié)令。

26、今律:詩體名。始于初唐成熟于中唐的一種比較嚴密的詩歌格律。與尚未脫離古詩氣脈的"古律"相對而言。

27、刑律:(1)刑法

28、周律:周代法度﹑律令。

29、欝律:高聳貌。

30、戎律:軍機,軍務。軍紀;軍法。

31、喪律:謂喪失軍紀,軍中律令不行。多用為軍事失利的婉辭。

32、規(guī)律:(1)自然界和社會諸現(xiàn)象之間必然、本質、穩(wěn)定和反復出現(xiàn)的關系 (2)有節(jié)奏的;不是雜亂的

33、夔律:即夔樂。

34、繩律:規(guī)矩格律。

35、質律:古代評定市價的一種文書。

36、進律:提高標志爵位的禮儀的等級。

37、內律:佛教的戒律。

38、陽律:1.指陽氣。2.指春季。3.按古代納音之法﹐六律之間﹐亦有陰陽﹐其屬于陽紀者﹐謂之"陽律"。4.陽間的法律。

39、應律:1.應合樂律。2.應合歷象。

40、一律:(1)同一音律 (2)一個樣子;沒有例外

41、誡律:1.宗教徒必須遵守的生活準則。

42、鳴律:猶吹律。

43、同律:即律呂。

44、鄒律:1.相傳戰(zhàn)國齊人鄒衍精于音律,吹律能使地暖而禾黍滋生?!读凶樱疁珕枴?"微矣子之彈也!雖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張湛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鄒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后因以"鄒律"喻帶來溫暖與生機的事物。

45、句律:句子的格式和規(guī)律。

46、謀律:謀略與紀律。

47、月律:1.古樂分十二調﹐為六陽律﹐六陰律?!秴问洗呵铩肥家月膳c歷相附會﹐以十二律應十二月﹐故稱。

48、造律:1.制訂律令。2.審訂音律。

49、標律:猶標格。

50、計律:1.計會之法。

51、軍律:軍紀。

52、論律:1.討論樂律。

53、行律:運行的規(guī)律。

54、述律:遼姓。《遼史.后妃傳》有太祖淳欽皇后述律氏。

55、盜律:懲辦盜賊的法律。

56、篙律:撐篙的方法。

57、戒律:(1)教徒必須遵守的生活準則

58、焌律:猶閃爍。

59、六律:(1)律,定音器(竹管)。共有十二個,各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稱:1.黃鐘(C),2.大呂(#C),3.太簇(D),4.夾鐘(#D),5.姑洗(E),6.中呂(F),7.蕤賓(#F),8.林鐘(D),9.夷則(#G),10.南呂(A),11.無射(#A),12.應鐘(B),合稱十二律。區(qū)分開來,奇數(shù)(陽)稱六律,偶數(shù)(陰)稱六呂,合稱律呂。古書所說的六律,通常是就陰陽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

60、斛律:復姓,源于敕勒族,后于鮮卑族融合,姓氏簡化為斛單姓。

61、樂律:(1)見“音律”

62、吹律:1.吹奏律管。律為陽聲,故傳說可以使地暖。2.指吹奏管樂。

63、定律:(1)客觀規(guī)律的概括,它體現(xiàn)事物之間在一定環(huán)境中的必然的關系

64、犯律:違犯戒律。

65、被律:謂配樂。

66、漢律:漢代法典的總稱。

67、氣律:1.古代樂理術語。謂樂律和節(jié)氣相應。

68、聲律:五聲六律。指音樂。 指語言文字的聲韻格律。

69、圭律:圭表的律度。

70、國律:國家的法律。

71、排律:(1)長篇的律詩。一般是五言

72、耶律:復姓。初為契丹部落名。

73、幽律:清越的樂律。

74、逫律:緩吹貌。

75、變律:1.律學名詞。與正律相對而言。依三分損益法,正律仲呂以后產生的各律,均為"變律"。

76、典律:1.典章律令。2.主管音律。

77、調律:校正音樂律呂﹐使之和諧。

78、乾律:即陽律。指十二律中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

79、貼律:謂遵紀守法。

80、草律:1.創(chuàng)制法律。

81、軌律:法度規(guī)律。

82、浄律:佛門清凈的戒律。

83、嶰律:1.嶰管吹奏的音律。2.嶰竹所制的律管。對簫﹑笛等管樂器的美稱。

84、開律:1.謂按照律令懲治人。

85、協(xié)律:調和音樂律呂,使之和諧。 協(xié)律都尉﹑協(xié)律校尉﹑協(xié)律郎等樂官的省稱。唐韓愈有《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詩。唐劉禹錫有《送王師魯協(xié)律赴湖南使幕》詩。 符合音律或格律。 配以音樂聲律,猶言譜曲。

86、古律:1.指古樂律。古代認為度量衡之制起于樂律。2.指古時的律令。

87、曲律:彎曲;屈折。元武宗·海山的蒙古語稱號。杰出之意。戲曲名詞。主要指寫作和演唱南北曲時應注意的各種原則。如作曲的選字、造句、體裁、風格;唱曲的發(fā)音、歸韻、板眼等。

88、諏律:查考經律。

89、禪律:1.佛教語。禪宗和律宗的并稱。2.佛教語。指禪定和戒律。

90、尉律:漢律令為廷尉所掌管,故稱“尉律”。

91、溫律:《太平御覽》卷五四引漢劉向《別錄》:'《方士傳》言:'鄒衍在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鄒子居之,吹律而溫氣至,而生黍谷,今叫黍谷。''后因以'溫律'指能生暖氣的器物。

92、早律:謂早來的節(jié)候。古以玉律候氣,故稱。

93、正律:正式的規(guī)定。樂律中的主調。其陽律六: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亡射;陰律六: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應鐘。

94、滑律:光溜。

95、青律:1.古代為了預測節(jié)氣﹐將葦膜燒成灰﹐放在律管內(每一律管代表一個月﹐共十二律管﹐以十二律呂命名﹐如黃鍾﹑太蔟等)﹐到某一月份﹐相應律管內的灰就會自行飛出。青律﹐則指代表春天的律管。2.借指春天。

96、朱律:1.指夏季。

97、鴻律:謂格律宏偉。

98、婆律:1.香名。即龍腦香,亦名冰片。

99、詩律:(1)詩的格式和韻律

100、試律:1.封建時代科舉考試以律義為內容出試題﹐叫"試律"。2.即試帖詩。



  • 拼音
  • 注音ˋ
  • 筆劃9
  • 繁體
  • 五筆tvfh
  • 五行

基本釋義

〈名〉(形聲。從彳(chì),聿(yù)聲。本義:法律;法令)同本義(多指具體的規(guī)則、條文)律,均布也。——《說文》出以律。——《易師》律,法也?!稜栄拧め屧b》天下既定,令蕭何次律令。——《漢書·高帝紀》兵大律在謹,論敵察眾,則勝負可知也?!渡叹龝?zhàn)法》以律非故殺?!濉し桨丢z中雜記》又如:律則(律條);律貫(法律系統(tǒng));律科(法令條文);律度(規(guī)矩,法度);律紀(紀律);律貫(指法律系統(tǒng));律斬(依法斬決)律管,古代用來校正樂音標準的管狀儀器。以管的長短來確定音階。從低音算起,成奇數(shù)的六個管叫律,成偶數(shù)的六個管叫呂。統(tǒng)稱十二律截竹為管謂之律?!嚏摺对铝钫戮洹酚秩纾郝杀?指黃鐘。黃鐘為十二律的開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稱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屬管制成的定音器具)音律,樂律。古人按樂音的高低分為六律和六呂,合稱十二律五聲六律十二管?!抖Y記·禮運》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樂律的度尺);律呂(樂律的通稱);律均(古樂的十二律與五韻);律歷(指樂律和歷法)律詩的簡稱。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佛教的戒律。如:律藏(佛教經典中關于戒律的著作的總稱);律儀(僧侶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儀則);律爺(小道士對師父的敬稱)古代爵位的等第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抖Y記·王制》指季節(jié)和氣候大地回春律,山川掃積陰?!懹巍洞和贰磩印导s束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俄n非子·難四》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钌屉[《嬌兒詩》又如:律人(約束他人);律身(律己)遵循勞知而不律先王?!盾髯印し鞘印窊糸溎型?,上擊下律?!冻恕镀甙l(fā)》〈形〉高南山律律?!对姟ば⊙拧まぽ酚秩纾郝陕?山高峻的樣子);律魁(高大的樣子) [查看更多]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zuci/律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