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龐德

發(fā)布時間:2020-06-03
1、

正史上龐德怎么死的?龐德死后曹操知道后非常傷心

三國
龐德怎么死的
龐德正史怎么死的

龐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huán]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zhèn))人,原為馬騰麾下武將,在隨馬騰四處征戰(zhàn)的過程中屢立戰(zhàn)功,勇冠三軍。馬騰被曹操征為衛(wèi)尉后,龐德歸屬馬超。馬超兵敗后,龐德隨其一起投靠漢中張魯,而后馬超歸降劉備,龐德仍留在張魯麾下,曹操平定漢中后,龐德加入曹操。

龐德是三國中勇武過人的猛將,雖然名聲沒有關(guān)張等人來的大,但是單看武力絲毫不在關(guān)羽之下,而且為人忠義更是一點不輸關(guān)羽,在和關(guān)羽的大戰(zhàn)之中,因為天時不利,最后落入水中被關(guān)羽俘獲,因為誓死不降,被關(guān)羽所殺。

當(dāng)年龐德領(lǐng)命和曹洪一起在荊州對抗關(guān)羽,因為他的哥哥當(dāng)時在劉備的手下,一開始很多人不信任他,怕他會叛變,但是龐德用自己的行為證明了自己的忠心,他選擇了抬棺出戰(zhàn),寓意著不是大勝而歸就是戰(zhàn)死沙場(龐德也確實是這么做的)去了戰(zhàn)場之后,龐德展現(xiàn)出自己不凡的武力,幾次單挑關(guān)羽,龐德都未顯敗像,兩人打了個旗鼓相當(dāng),可以說這樣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能夠在三國武將上排的上號的水準(zhǔn)了,但是后來在江水之上和關(guān)羽交戰(zhàn)的過程中因為勢單力孤,不善水戰(zhàn)等諸多的原因,不慎被關(guān)羽俘獲,等到龐德被關(guān)羽帶回大營之后,龐德還是死死站住,連跪都不肯跪下。

在這個時候關(guān)羽還想勸降,就對龐德說:“你哥哥現(xiàn)在也在我們這兒,為何不降了我大哥劉備,和你哥哥團聚呢”龐德一聽破口大罵“你們這群小人知道什么,丞相他英明神武,威震天下,劉備不過一介庸才怎么和曹操比,就算死也不會投降的。”關(guān)羽眼見勸降無望就把龐德給殺了,就這樣這個威猛忠誠的硬漢死在了關(guān)羽的手上,曹操知道之后非常傷心,幾度落淚。

李贄評價龐德:龐德舁而行,志已必不兩立,非彼即此,定當(dāng)一傷.此亦丈夫圖事之法也。天下事只有成敗兩途;成則為王,敗則為寇,此定理也,何必畏首畏尾以取笑天下乎?如龐德者,真丈夫圖事之樣子也,可取可取。云長欲降龐德,龐德不降。兩兩丈夫,俱堪敬服。


查看詳情>>
2、

諸葛亮的老師龐德公厲害嗎?可以說龐德公直接影響到了三國

三國
龐德公厲害嗎
龐德公是誰

三國牛人何其多?有三大雄主:曹操、劉備和孫權(quán),名臣則有諸葛亮、龐統(tǒng)、關(guān)羽、荀彧、周瑜……當(dāng)然還有司馬懿,這位堪稱是三國終結(jié)者,即便再不討人喜歡,但三國牛人榜上缺了他,含金量也就不足了。

其中最牛、最知名的當(dāng)屬諸葛亮:未出茅廬三分天下,協(xié)助弱小的劉備,完成驚人的逆襲。尤其是在劉備去世后,更是獨臂撐天,托舉起了蜀漢。且最讓人吃驚的是,還帶領(lǐng)著最弱的蜀國,把強大的曹魏揍得只有招架之功,若非出了個司馬懿,別管場面多難看,算是抵擋住了諸葛亮。不然的話,蜀漢還真有可能在諸葛亮的帶領(lǐng)下,完成占領(lǐng)"隴右"地區(qū)的計劃,兵鋒指向長安,把戰(zhàn)火推到曹魏腹地,再加上東吳的夾擊,三國格局的逆轉(zhuǎn)真不是夢??上ё罱K"出師未捷身先死",最終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正能量,注入到我們民族機體內(nèi)。

而最被忽略的其實是龐統(tǒng):雖一直跟諸葛亮齊名,但由于死得比較早,致使許多人都習(xí)慣把龐統(tǒng)跟法正對比。理由是,龐統(tǒng)對劉備取西川雖起到最關(guān)鍵作用,但若沒有法正等做內(nèi)應(yīng)焉能成功?且法正又是決定了曹操、劉備的"漢中之戰(zhàn)"勝負的首席功臣。但筆者卻要說,如今絕大部分人所了解的龐統(tǒng),僅是他加入蜀漢集團后,那么之前呢?其實龐統(tǒng)便是周瑜的左膀右臂。周瑜除了赤壁之戰(zhàn)擊敗曹操外,還有一個更牛的謀略:建議孫權(quán)西取西川,坐擁荊州。并真就進行了相關(guān)準(zhǔn)備工作,可惜周瑜一死,孫權(quán)就中止了這個戰(zhàn)略,這才有了劉備借荊州,取西川,三國成三足鼎立之勢。

現(xiàn)在要說的是,周瑜的這個戰(zhàn)略意圖,也就是龐統(tǒng)的。在周瑜死后龐統(tǒng)曾親自送周瑜棺槨回江東,一時間引來了眾多的江東名士拜會,龐統(tǒng)談笑風(fēng)生,還點評了不少江東名士,比如點評陸績"如匹駑馬",顧劭"猶如駑牛"等……然后這才加入了蜀漢集團,完成了取西川,可惜由于少了江東,這個戰(zhàn)略意圖未能直接進入到"雙雄爭鋒"階段。

那么龐統(tǒng)為何有這么大的影響力?也許有人會說,所謂: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誰不知道。那么再追問一聲:這句話是誰說得?恐怕大部分讀者還會脫口而出:司馬徽!還說過: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所以司馬徽是三國最牛的老者,早就看透了三國大勢……

諸葛亮的老師龐德公厲害嗎?

且慢,司馬徽是個牛人,但說他是三國最牛的老者,卻有失偏頗。因為在三國初期,還真就有一位更牛的老者,他只用了三個綽號,就深刻影響了三國,這位最牛老者,名叫:龐德公!

他是襄陽人,著名的名士,隱居在荊州。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但可知劉表屈尊請龐德公嗎?在劉表當(dāng)了荊州刺史后,通過跟當(dāng)?shù)睾缽娂易迓?lián)姻等手段,比如娶了蔡夫人等算坐穩(wěn)了荊州。但劉表最初也是一位積極進取的人物,得知龐德公大名后,曾親自相請出山。

據(jù)《襄陽記》記載:荊州牧劉表,數(shù)延請,不能屈。乃自往候之,謂公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查看詳情>>
3、

諸葛亮去世前大喊的龐德公是誰?他的這件事讓人摸不著頭腦

三國
龐德公厲害嗎
龐德公是誰

公元234年10月8日,五丈原的軍營內(nèi),諸葛亮左手執(zhí)黑旗;右手執(zhí)青劍,腳踏七星北罡陣,給自己續(xù)命。突然,魏延急匆匆地跑進營內(nèi),一腳踩翻了諸葛亮布在地上的主燈。

主燈一滅,諸葛亮頓時口吐鮮血,暈倒在地。半晌,睜開眼睛,大喊一聲:“龐德公救我!”

諸葛亮去世前大喊的龐德公是誰?

龐德公是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隱士。

龐德公與當(dāng)時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龐統(tǒng)等人交往密切。龐德公曾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tǒng)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被譽為知人。對諸葛亮、龐統(tǒng)等人早年影響較大,并得到諸葛亮的敬重。

龐德公的身份相當(dāng)于是三國時期,有名的網(wǎng)紅大v,專門負責(zé)給各路諸侯帶貨,就是舉薦人才,他認(rèn)證了臥龍,鳳雛,水鏡,?;⑴c幼麟。

而他本人也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深諳禳星之術(shù),在三國時期中,劉表為了想逼龐德公出山來輔佐他,放火燒了他的草廬,大家都以為龐德公燒死了。只見他躺在石床上一動也不動。既沒有被燒的痕跡,也沒見他有呼吸。等諸葛亮、司馬徽等人上前察看時,他居然坐了起來,吐出口中七粒大米,大笑而去,不知所蹤。

《襄陽記》中載,“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笨梢娭T葛亮對龐德公的恭敬,如果僅是普通的親戚,還不至于到此地步。龐德公和諸葛亮之間,除了姻親關(guān)系之外,應(yīng)該還有近乎師徒、父子的關(guān)系。

孔明在死前也交代楊儀,死后“以米七粒,放吾口內(nèi);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zhèn)之?!笨磥硎巧畹谜?zhèn)髁恕?/p>

當(dāng)然,這些只是民間野史,不足為信,龐德公的真實身份只是一名隱士,最后不仕而終,并沒有什么神乎其神的法術(shù)。即使是七分實,三分虛 的《三國演義》,也并未寫諸葛亮死前向龐德公呼救這番話。

查看詳情>>
4、

三國時期的龐德公是誰?諸葛亮與龐德公竟然還有這樣一層關(guān)系

三國
龐德公厲害嗎
龐德公是誰

俗話說亂出英雄,而三國紛爭的年代,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的人才,而一些奇人異士都有自己獨特的綽號,而三國最著名五大謀士的外號,則有這樣的稱號:北水鏡、南鳳雛、東臥龍、西?;?、中幼麒。

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tǒng),水鏡是司馬徽,西冢是司馬懿,幼麒是姜維。其中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tǒng),水鏡司馬徽的綽號的由來跟一個人有關(guān)——三國著名隱士龐德公。

三國時期的龐德公是誰?

龐德公,字尚長,屬于襄陽人,居住在峴山南沔水中的魚梁洲上,他有三大特點:一是滿腹經(jīng)綸,才華橫溢,胸藏不世之才。二是淡泊名利,當(dāng)時割據(jù)荊州的劉表,幾次想請他出來作官,他認(rèn)為劉表是個庸碌之輩,都謝絕了。他樂躬耕隴畝間,常在田野間彈琴、讀書為樂。三是友善好客,與隱居襄陽一帶的名土交往甚密,交往頗深。

龐德公和司馬徽的居住地屬于隔水相望,因為興致相極,兩人經(jīng)常歡聚,潛心交談。據(jù)史書記載,有一天,司馬徽找龐德公“敘舊”,結(jié)果龐德公去田間勞作去了。司馬徽可沒有直接打道回府,而是直入龐德公家的內(nèi)屋,對著龐德公的妻子兒女直說自己還沒吃早餐,心里餓得慌。龐德公妻子兒女馬上去弄食物,把司馬徽招呼的“不亦樂乎”。不久,龐德公回到家里,和司馬徽促膝而談,親密的竟像家人一樣,根本不分主客。而司馬德操徽因為比龐德公小十歲,視龐德公為兄長,平常也稱呼龐德公為”龐公“。龐德公的“龐公”之名由此傳開。而龐德公卻認(rèn)為司馬徽是水鏡,如清水和明鏡般,讓他人明鑒自己,便稱他為“水鏡”,后來,因為司馬徽成功打造了諸葛亮和龐統(tǒng)這對智冠天下的“雙子星座”,其“水鏡”之名名滿天下。

無獨有偶,諸葛亮的綽號"臥龍"的由來同樣離不開龐德公。

諸葛亮和龐德公是親戚關(guān)系,龐德公的兒子娶了諸葛亮的姐姐,因此,他們既是朋友,又是親戚。諸葛亮經(jīng)常登門向龐德公請教學(xué)問,研討國家大事。

諸葛亮十分尊敬待德公,每次探訪龐德公,都獨自一人拜見于床下。后來諸葛亮逐漸得到龐德公的注意和重視。龐德公是個慧眼識丁的人,他對諸葛亮的才能和抱負很敬佩,后來,便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臥龍”,一方面肯定他的超級才智,如龍一樣深淵。另一方面又暗指他還沒有時機一展才華,還屬于潛龍于淵,以待天時,他日必成大器。在龐德公的宣傳和推廣下,諸葛亮“臥龍”的綽號便流傳開來。

更令人稀奇的還在后面,龐統(tǒng)的“鳳雛”由來還是拜龐德公所賜。

龐統(tǒng)是龐德公的侄子。龐統(tǒng)年輕時其貌不揚,為人單純,其不世才干沒人賞識,唯獨龐德公對他另眼相看,并稱龐統(tǒng)是“鳳雛”。寓意著龐統(tǒng)像一個雛鳥時期鳳凰,因為小而看不出來他的“獨特”,但長大后定然會如鳳凰一樣飛黃騰達。為此,龐德公又向司馬徽大力推薦龐統(tǒng)。

司馬徽于是和龐統(tǒng)“談心”,結(jié)果竟然不分晝夜。這次深談后,司馬徽嘆道:“龐德公實在是知人,這里果然隱藏一只待飛的鳳雛啊。”于是收龐統(tǒng)為徒,潛心教導(dǎo)。

因為“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tǒng)是 “水鏡”司馬徽的兩位得意弟子,司馬徽后來還向天下人打出驚人廣...

查看詳情>>
5、

三國著名人物龐德公厲害嗎?相傳當(dāng)時的龐德公無所不會

三國
龐德公厲害嗎
龐德公是誰

諸葛亮出山追隨主公劉備,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事必躬親,最后終究斗不過天,這天,諸葛亮見自己將星若隱若現(xiàn),于是命姜維準(zhǔn)備所需之物,只見諸葛亮將點燃的蠟燭擺成七星陣勢,自己手拿長劍,嘴里念著咒語。諸葛亮臨死前大哭大叫:“龐德公救我”,三國著名人物龐德公厲害嗎?

龐德公是東漢末年的名士,他因厭惡城里的嘈雜生活,就住在了山里。只是由于在江湖中名氣比較大,當(dāng)時荊州老大劉表就請他去做官,但他拒絕了。沒過多久,他拒絕劉表的事跡,被傳出去了。很多人認(rèn)為他不為名利折腰的品格,值得點贊,是名士的楷模。后來龐德公名氣就越來越大了,相傳夜觀星象,續(xù)命之法,奇門異術(shù)等無所不會。

諸葛亮少年時,追隨叔父來到荊州,隨后隱居在襄陽隆中,同處荊州的名士還有許多,他們大都選擇隱居生活,龐統(tǒng)是龐德公的侄子,都屬于襄陽一帶的名門豪族。諸葛亮家世不如龐統(tǒng),但是他有個岳父名叫黃承彥,黃家在襄陽也是幾大名門之一。在黃承彥的引薦下,諸葛亮認(rèn)識了龐德公,又因為諸葛亮本有了才氣,得到了龐德公的欣賞。

諸葛亮當(dāng)時臥病在床,除了身體被雨水淋過之后受寒之外,更大的原因是心病。諸葛亮后半生鞠躬盡瘁,輔佐劉備和劉禪試圖中興漢室。他這么做更多是為了功成名就,所以自比管仲,說白了諸葛亮不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他很希望自己在歷史上能夠?qū)懴聺庵匾还P。

龐德公,住在鹿山門,那么他以什么為生呢?這種隱士高人你自然不必為他的生活著急,他以采集草藥為生。正是因為他住在鹿山門,所以在這里特意還為他修建了三高祠。他之所以有名,那是因為他把自己一生苦心研究的“陰陽術(shù)”傳授給了諸葛亮。據(jù)說龐德公雖然特別有才華,但是他就只愿意過那種閑云野鶴的生活,所以一直以來都有求他出仕的人,但是他沒有答應(yīng)任何人,也算是比較堅持自我。

諸葛亮在臨死之前之所以要高呼"龐德公救我。"是因為諸葛亮面對死亡以及興復(fù)漢室壯志尚未實現(xiàn)的不甘。在當(dāng)時諸葛亮面對將星將隕、生命堪憂的境地,也唯有精通陰陽續(xù)命、起死回生之術(shù)的龐德公能夠救他一命。諸葛亮直接喊師傅名諱,雖然是不雅之舉,但卻是情非得已,他想讓在場的姜維和魏延等人知道:“此人能救我,趕緊去找他”。

查看詳情>>
6、

三國歷史人物龐德公厲害嗎?為何諸葛亮死前都要念叨他

三國
龐德公厲害嗎
龐德公是誰

說到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可能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yīng)該就是諸葛亮了,諸葛亮一心輔佐劉備中興漢室,為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奮斗一生,對北邊的曹魏政權(quán)前后發(fā)動五次北伐,只可惜最后沒能成功,死在了五丈原。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這么一個橋段,諸葛亮死前曾經(jīng)想要使用七星燈續(xù)命,但是后來被魏延搗亂,不幸失敗了,這個想必大家都已經(jīng)很熟悉了。其實在野史中還一直流傳這樣一個版本,諸葛亮臨死前還曾經(jīng)一邊大喊"救命",一邊呼喊一個人的名字,諸葛亮大聲呼救的這個人是誰?又為什么要在臨死前向這個人呼救呢?首先,諸葛亮死前喊的是龐德公救我,而這個"龐德公"確實存在于《三國演義》里面,他很可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物,但大家都只聽說過他的名字,卻從來沒有露過面,僅僅是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中出現(xiàn)過一次,是一位類似戰(zhàn)國時期鬼谷子的隱士。

可能會有一些朋友感到納悶,龐德不就是之前跟隨馬騰,后來又轉(zhuǎn)投曹操,最后在樊城之圍中被關(guān)羽水淹七軍所擒,因為寧死不肯屈膝投降而被殺,怎么就成了隱士了?諸葛亮為什么死前要向他呼救,而且兩人似乎也沒有什么交集。其實此龐德非彼龐德,被關(guān)于所擒的龐德是甘肅天水的白馬將軍龐德,而諸葛亮死前呼救的是龐德公。據(jù)史料記載,龐德公是龐統(tǒng)的叔叔,他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為妻,所以諸葛亮和龐德公兩個人還是親戚關(guān)系。那么這個人到底有什么樣的本領(lǐng)這么神通廣大,居然還能讓諸葛亮這樣的人物在死前念念不忘。

三國歷史人物龐德公厲害嗎?

作為一名隱士,龐德公一直隱居在荊州一帶,在專心研究學(xué)術(shù)的同時,還廣交天下文人雅士與隱居襄陽一帶的名士極為友善,親密無間,在當(dāng)時的荊州文化圈里可以說是久負盛名。尤其是與徐庶、司馬徽、諸葛亮和龐統(tǒng)等人關(guān)系處得非常之好,幾個人經(jīng)常湊在一起,不是劃船就是爬山,無牽無掛,生活的非常安閑。有一天司馬徽跑到龐德公家里做客,但是那天碰巧龐德公出門祭奠先人墳?zāi)箙s不在家,司馬徽竟然直接跑進屋里,把龐德公的妻女叫出來弄飯菜招待自己,完全沒有把自己當(dāng)外人。等到龐德公回家之后不但沒有不高興,兩人反而像家人一樣親密無間,另外諸葛亮和龐統(tǒng)的"臥龍鳳雛"稱號司馬徽的"水鏡先生"都是這位龐德公給起的。

少年時的龐統(tǒng)雖然在學(xué)識上已經(jīng)頗有造詣。但是因為性格十分淳樸誠懇,大家都不重視龐統(tǒng),只有龐德公重視他,并將龐統(tǒng)介紹給了司馬徽,兩人見面后促膝長談,不分晝夜,司馬徽稱贊龐統(tǒng)是"南州士之首",能有這樣的見識,可見這個龐德公絕對不是等閑之輩。因為早年的諸葛亮和龐統(tǒng)在成長方面受到了龐德公很大的影響,兩人都很敬重他,尤其是諸葛亮,每次拜訪都是獨自一人"拜見于床下"十分恭敬。龐德公也是非常賞識和重視諸葛亮,把什么都教給諸葛亮,所以說這樣一個人物一定是身懷什么起...

查看詳情>>
7

生活在三國里的龐德公是誰?為何當(dāng)年劉表請他出山都沒用呢

三國
龐德公厲害嗎
龐德公是誰

生活在三國里的龐德公是誰?

龐德公是東漢末年襄陽名士,論學(xué)識名望,當(dāng)在許多幕僚之上,但他一生未入仕。不是他沒有做官的機遇,而是他不愿做。

劉表當(dāng)時治荊州,治所就在襄陽。由于荊州沒有戰(zhàn)亂,加上土地豐饒,全國有十余萬人遷入荊州,這中間也有一大批才華出眾的人,如諸葛亮、王粲、徐庶等,或求學(xué)、或求仕。這就使得襄陽成為全國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學(xué)術(shù)交流最為活躍的地方。但劉表不識人才,諸葛亮、徐庶等就在他眼鼻子底下當(dāng)隱士,而王粲在他麾下當(dāng)了個小官,則也發(fā)揮不了作用。

劉表統(tǒng)治的荊州,沃野千里,帶甲十余萬,在全國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劉表雖無統(tǒng)一大志,但他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勢力被削弱。劉表如荊州后,依靠的是蒯良、蒯越、蔡瑁等襄陽大士族。這些人可同享榮華富貴,但不能安邦定國。劉表采取的是雍容自保,坐觀時變的方針。但當(dāng)時荊州已經(jīng)成為各種政治勢力爭奪的焦點。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情況下,正準(zhǔn)備揮師南下,而孫權(quán)則虎視江漢,早欲將荊襄據(jù)為己有。劉表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他深感無賢人輔佐,于是乎,他把希望寄托雜在名重天下的龐德公。

劉表多次登門求賢,但一次次的遭到謝絕。有一次劉表對龐德公說:“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后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德公回答說:“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币馑际钦f,有人出來做官,參加混戰(zhàn),這不是把危險留給子孫嗎!我不做官,卻把平安留給子孫,雖然遺留的內(nèi)容不同,但并不是沒有遺留啊!對于龐德公的這種態(tài)度,劉表只好嘆息而去。龐德公為了躲避劉表再來找他,干脆把家搬到鹿門山,以采藥自樂。

龐德公為何拒絕當(dāng)官呢?論理,古人讀書就是為了入仕。說大點可以濟世救國,說小點可以光宗耀祖。歷代圣賢莫不如此。盡管龐德公有“遺之以安”之說,那則是對付劉表的托辭。由此,我們只能設(shè)想,龐德公并非不想做官,而是未尋著明主。他的學(xué)生諸葛亮、侄兒龐統(tǒng)被劉備請去,并沒有聽到他的反對意見,相反,他把諸葛亮稱為“臥龍”,龐統(tǒng)稱為“鳳雛”,為他們的出山造了大量輿論。所以,龐德公拒絕做官,僅僅是拒絕在劉表手下做官。

龐德公的這個選擇也許是對的。假設(shè)他答應(yīng)了劉表,在劉表手下做個高級幕僚,且不論能否象荀彧那樣在曹操手下發(fā)揮作用,恐怕官位未穩(wěn),就已經(jīng)成了劉表的繼承人劉琮降曹的陪伴人了。王粲不就是走的這條路么?

當(dāng)然,人各有志,我們不能用普通人的功利思想去看待那些奇人,尤其是那些隱士。

查看詳情>>
8、

三國歷史里龐德公是誰?他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的“鬼谷子”

三國
龐德公厲害嗎
龐德公是誰

皆知,三國江湖中,有句名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其中臥龍是指諸葛亮,鳳雛是龐統(tǒng)。《三國演義》中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劉備說出的這句。并還深刻指出:臥龍雖得其主,未得其時。所以,搞得許多人都認(rèn)為,臥龍和鳳雛的綽號,是水鏡先生“發(fā)明”的。但實則這兩個綽號了,卻是龐德公給起的,且就連“水鏡先生”這個綽號,也是龐德公起的。

三國歷史里龐德公是誰?

龐德公是荊州名士,卻不喜歡出仕,故而一直隱居。關(guān)于荊州隱士,大家都知道劉備曾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但可曾知道,歷史上的劉表也曾屈尊去請龐德公呢?

據(jù)《襄陽記》載:荊州牧劉表,數(shù)延請,不能屈。乃自往候之,謂公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公笑曰:“鴻鵠巢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龜黿穴于深泉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趨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但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p>

即,劉表統(tǒng)治荊州時,曾多次請龐德公出山,遭到拒絕。于是劉表就屈尊前來,對龐德公說:“你這人有點自私了啊,只知道保全自己,卻忘記了天下受苦受難的百姓了。”

龐德公大笑答:“你這句話就錯了,知道鴻鵠這種志向遠大的鳥嗎?它從來都在高林上筑巢,而龜黿也是在深水中做穴,所以,我如何選擇,也是這個道理。 ”

等于,龐德公根本看不上劉表。不過,由于他名聲太響,自然吸引了許多名士前來交流,還有許多年輕人求學(xué)。而司馬徽就是當(dāng)時另一位名士,跟龐德公的關(guān)系非常好。同時,龐德公也有兩位得意弟子。一位是他的侄子,龐統(tǒng),另一位就是諸葛亮!

對這兩人,龐德公欣賞異常,便給他倆分別起了“臥龍”、“鳳雛”這兩綽號。顯然,這兩個綽號,真實的含義,是言明了這兩年輕后生,都前途不可限量。其中龐統(tǒng)出山比較早,跟了周瑜。而諸葛亮出山晚。而諸葛亮每次去拜見龐德公時,都非常恭敬,是“拜見于床下”。 即,諸葛亮每次見到龐德公,都是跪在床下,畢恭畢敬。

所以,龐德公是何許人也?說句毫不夸張的話就是:龐德公雖未出山,但卻用兩個弟子(相當(dāng)于學(xué)生),諸葛亮和龐統(tǒng),就深刻影響了三國進程,改變了歷史,其影響力至今不衰。故而,把龐德公比喻成春秋時期,蘇秦、張儀、孫臏和龐涓的老師“鬼谷子”也是沒問題的,同屬于歷史上最牛的隱士!

查看詳情>>
9

三國時期的龐德公是誰?龐德公與龐統(tǒng)之間有聯(lián)系嗎

三國
龐德公厲害嗎
龐德公是誰

三國時期的龐德公是誰?

龐德公是東漢末年出名的隱士。龐德公,字尚長,是襄陽人。龐德公才華洋溢,為人低調(diào)儉樸,深受諸葛亮、司馬徽、龐統(tǒng)等人的敬佩。龐德公為人友善,閑暇之時,會和司馬徽等人把酒言歡,日子過得愜意而舒適。

有一天,司馬徽來到龐德公家中,碰巧龐德公為先人掃墓去了。司馬徽徑直走入龐德公家中,讓龐德公的妻子與兒女備好下酒菜,一會兒還有客人來與龐德公和我交談。聽后,龐德公的妻子和兒女立馬去廚房準(zhǔn)備菜肴。過了一會兒,龐德公回來了,司馬徽和龐德公愉快地交談,十分親密無間。司馬德操敬佩龐德公的學(xué)識和為人,因龐德公比自己大十歲,因此稱龐德公為“龐公。”

龐德公一生淡泊名利,不為功名利祿所折腰。龐德公和妻子、兒女相親相愛,即使沒有美味佳肴,家人依然知足常樂。荊州刺史劉表早已聽說過龐德公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期間多次派人前來勸說龐德公進府為官,龐德公拒絕了。有一次,劉表親自上門拜訪龐德公,希望龐德公能用自己的才能拯救天下人。當(dāng)時,龐德公的家人正在門前耕種,劉表勸說龐德公應(yīng)該為兒女們將來的生活而奮斗。龐德公回答到,名利留給子孫只能給他們帶來危險,我給子孫留的是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劉表勸說龐德公多次,龐德公依然不為所動,劉表只好離開了。

后來,龐德公帶著家人隱居于鹿門山,以采藥為生。

龐德公是龐統(tǒng)的什么人?

有書說,龐統(tǒng)是龐德公的從子。所謂從子有三方面含義,一是用于,叔父和伯父的子孫稱謂;二是說,“子侄輩”稱呼;隨著時代的推進,到了唐宋時期,常將親兄弟的孩子稱呼為“從子”。龐德公和龐統(tǒng)是東漢人士,所以龐統(tǒng)應(yīng)該是唐德公的侄子,或者是比堂侄輩分更遠的侄子。

龐德公是東漢末年有名的隱士和名士,和諸葛亮、龐統(tǒng)、司馬徽等人時很好的朋友。龐德公認(rèn)為諸葛亮是位了不起的人才,將他稱呼為“臥龍”。諸葛亮十分敬重龐德公,如果有閑暇時間,就要前去拜訪龐德公。諸葛亮每次探望龐德公時,表現(xiàn)的十分恭敬和順從。龐德公位于床上時,諸葛亮就拜于龐德公床下。久而久之,龐德公逐漸重視了諸葛亮,倆人為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龐統(tǒng)是龐德公的從子,龐統(tǒng)年少時候為人質(zhì)樸老實,經(jīng)常畢恭畢敬地跟隨龐德公左右。當(dāng)時,還沒有人認(rèn)識龐統(tǒng),只有龐德公對龐統(tǒng)十分重視和喜愛。在龐德公看來,雖然龐統(tǒng)不善言辭,但是他有十分過人的長處。隨后,變向好友司馬徽推薦了龐統(tǒng),司馬徽和龐統(tǒng)交流了一番,司馬徽為龐統(tǒng)的見識所折服。倆人相談甚歡,不分晝夜,司馬徽驚訝于龐統(tǒng)的學(xué)識,更驚訝于龐德公看人的眼光。自此以后,司馬徽稱龐統(tǒng)為“南州士之首”。

正是因為龐德公慧眼識人才,世人才認(rèn)知了龐統(tǒng)。

龐德公和龐德

龐德公和龐德不是一個人。從年代來說,龐德公和龐德都是東漢末年的名人,不同的是,龐德公是東漢末年的名士和隱士;龐德是東漢末年的將領(lǐng)。龐德公有很高的才能,但是一生淡泊名利。和司馬徽、諸葛亮、徐庶等人是很好的密友。

諸葛亮十分敬佩龐德公,多次前往龐德公住處去拜訪他。龐德公一生都沒有進過城門,和妻...

查看詳情>>
10

于禁和龐德被蜀軍抓住,龐德選擇被殺而為什么于禁卻選擇投降

于禁為什么投降關(guān)羽
于禁投降
關(guān)羽水淹七軍

關(guān)羽水淹七軍,將于禁和龐德擒獲,于禁投降,龐德不降被殺。像于禁這種戰(zhàn)場上生里來死里去的人為什么會投降,是不是他為了?;顜兹f將士的生命而不惜自毀名節(jié)?又或者他還真是貪生怕死從而導(dǎo)致晚節(jié)不保呢?

一、于禁投降是不是已經(jīng)不得曹操重用

于禁在曹操軍營中屬于一等大將,為五子良將之一。他們當(dāng)中,就在曹操軍中的資歷來說,于禁僅次于樂進,軍職位次低于樂進,高于其他三人。封侯時間也是這樣。于禁最為曹操看重的是征討張繡之戰(zhàn)。曹操征討張繡,張繡投降,后來又叛變,并對曹操發(fā)起了突然襲擊。這時各軍已經(jīng)是亂哄哄的敗逃,一邊尋找著曹操一邊跑,只有于禁帶著自己手下數(shù)百人且戰(zhàn)且退。等到張繡的隊伍追擊稍稍慢了一點,他這才整頓隊伍退了回來?;貋淼穆飞峡吹接袔讉€人被青州兵搶了個精光,于禁將這些搶劫兵殺了。剩下的那些人跑到曹操那兒告狀去了。青州兵原來是黃巾軍,曹操收編后將其中的精銳編成自己的隊伍,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曹操起家的本錢之一,所以他們有點兒有恃無恐。有人勸他趕快到曹操那兒申辯,而于禁則認(rèn)為曹操是一個聰明人,即便是他們誣告曹操也不會信。于是先立營壘,過了一會兒才到曹操那兒去。到了曹操那兒,于禁只是把當(dāng)時的情況說了說,反而受到了曹操的高度贊揚。也就是在這次事件之后,于禁被封為亭侯,僅僅在樂進之后。官渡之戰(zhàn)中,于禁的功勞僅次于張遼(曹家將除外),因為張遼副將關(guān)羽斬殺了袁紹大將顏良。

平定河北以后,于禁單獨征討過昌豨,開始沒有攻破城池,后來曹操派夏侯淵幫助,昌豨投降。昌豨和于禁曾經(jīng)有舊交,他是到了于禁的軍營投降的,于禁按照曹操已有軍令將他殺了。為了避嫌還是真的嚴(yán)守軍令?不得而知。這是于禁一次不太完美的軍功吧!還有一次,于禁征討將軍梅成,張遼、張郃等討伐將軍陳蘭。于禁到達時,梅成和他的三千兵一起投降了。不久,這個梅成又叛變了,拉著隊伍和陳蘭合兵一處,后來被張遼所殺。

那么,是不是因為這兩次事件說明曹操不太信任于禁了呢?結(jié)論為不是。先說昌豨事件,并不一定是于禁能力不足才攻不破昌豨之城,而更可能是攻城兵力少。等夏侯淵支援,大軍來了,昌豨守城的意志沒有了,這才投降。有時候,一座城池的攻守雙方是要比拼意志的,你不停地增兵,這是勢在必得;我沒有外援,沒有了指望,守不下去了,投降吧。反過來,我城中兵精糧足,你還是那些兵,耗下去你必定撤兵,那就堅決地守。夏侯淵的到來,更多的是給了昌豨以威懾,并不是證明于禁能還是不能。對于梅成的降而復(fù)叛,有梅成詐降的原因,也有于禁預(yù)料不及的原因,但曹操對這件事情并沒有過多看法,仍然是對于禁相信并看重。就這件事本身,張遼和陳蘭形成了相持,也是于禁給張遼運送糧食,這才斬了梅成和陳蘭。

怎么能說明曹操對于禁沒有看法呢?因為在殺掉昌豨這件事情上,曹操不僅更加看重于禁,于禁也正式成了雜號將軍——虎威將軍。而這時候的張遼只是代理中堅將軍。梅成陳蘭雖然是張遼所斬,但于禁也增加了封地的賞賜,這說明曹操是認(rèn)為他...

查看詳情>>

搜索更多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