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為何人生結(jié)局卻成了千古之謎?
提起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那么無疑就是李白和杜甫了,一個“詩仙”,一個“詩圣”,“李杜”二人,顯然是中國詩壇上的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不過,在一定程度上來看,最為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詩句,卻既不是出自李白之手,也不是出自杜甫之手,而是另有他人。
這里的“另有他人”,說的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就是駱賓王,最為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詩句,正是出自這位駱賓王之手,而提起這首詩的名字,甚至就連幼兒園里的小朋友也都知道,那就是——《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在我們的人生之中,最早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恐怕就是駱賓王的這首《詠鵝》吧。
這首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描寫的又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鵝,也正是這些原因,才使得這首《詠鵝》,成為了我們最入門兒的一首詩。另外,據(jù)說當(dāng)年駱賓王在寫這首《詠鵝》詩的時候,年僅7歲;一位7歲的小孩子能寫出這么優(yōu)美的詩句,那么這個小孩子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于是,我們就很想知道,這位寫詩的7歲少年駱賓王,他最后的人生結(jié)局是怎樣的呢?
駱賓王,生于唐高祖武德二年,也就是公元619年,今浙江義烏人。駱賓王雖然出身貧寒,但他從小就是一位大才子,由于他在詩文方面的貢獻(xiàn)和影響,于是,他就與王勃、楊炯、盧照鄰,被合稱為“初唐四杰”。
中國歷來都是講究“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所以,“學(xué)而優(yōu)”的駱賓王,自然也就走向了仕途。駱賓王先后擔(dān)任過“主簿”、“侍御史”等職,后來,徐敬業(yè)(初唐名將李勣之孫,李勣原姓徐,名徐世勣,因有大功于唐,就被李世民賜了李姓)起兵討伐稱帝的女皇武則天,駱賓王也就跟著去了。
駱賓王跟著徐敬業(yè),在討伐武則天的道路上,真可謂是全心全意,滿腔熱枕,駱賓王不但鐵了心的要反武,而且,他還因此寫下了一篇大名鼎鼎的《討武檄文》,而要說起這篇《討武檄文》,那還有一段小故事呢。
話說駱賓王的這篇以聲討武則天為核心的《討武檄文》,最后還是落到了武則天的手上。可是,當(dāng)武則天看到這篇罵她的文章之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因為文章氣勢磅礴,辭藻華美,竟責(zé)備起了當(dāng)朝的宰相不能識別人才,以至于“人才外流”了。
新唐書中是這么記載的:武則天初觀此文時,還嬉笑自若,當(dāng)讀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時,驚問是誰寫的,并嘆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
關(guān)于武則天是真心愛惜人才,還是只做做樣子罷了,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卻從側(cè)面,的確能夠看出駱賓王的文才。那么,如此有文才的駱賓王,最后為武則天所用了嗎?沒有!
然而,盡管這一點可以肯定,但駱賓王最終的人生結(jié)局如何,卻成了一個千古之謎。有人說,徐敬業(yè)兵敗的時候,駱賓王被亂軍所殺;也有人說,其實駱賓王并沒有死,而是出家做了和尚。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誰知道呢?總之,當(dāng)年寫《詠鵝》詩的7歲少年,其最后的人生結(jié)局,卻成了一個謎?;蛟S,我們更愿意相信,一代才子駱賓王,最后隱居了山林,就像他筆下的那...
查看詳情>>與“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為何人生結(jié)局卻成了千古之謎?”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