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楚漢之爭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1、

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是如何一步步戰(zhàn)敗的?

楚漢之爭
楚漢之爭的故事概括
漢之爭歷史典故

楚漢之爭大家都聽說過,項羽不肯過江東,導(dǎo)致慘敗,楚漢之爭的歷史是如何開展的?

歷史上的項羽,無疑是一位悲劇英雄。在反抗暴秦的斗爭中,項羽軍隊所面對的都是秦軍精銳,雖然屢獲戰(zhàn)功,卻都是將士們拿鮮血換來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鐵錚錚地漢子,卻硬生生地被出身于市井的劉邦給打趴下了。

后人曾發(fā)出感嘆: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那么,如果當時項羽肯回江東,就真能卷土重來,戰(zhàn)勝劉邦么?歷史自然是不能假設(shè)的,不過倒是不妨來探討下這個問題。

文人騷客對于歷史人物的感嘆,多半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杜牧的感嘆其實也是傳遞著對英雄的追思與仰慕。只是,烏江畔的項羽,所面對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不到窮途末路,誰又會輕言自刎?在楚霸王揮劍自刎的那一刻,便足以說明他已徹底失敗,并且完全喪失了東山再起的資本。當初追隨項羽過江的父老兄弟,又有幾人尚在呢?那么多的青年才俊,還是不喪命于討伐暴秦和楚漢之爭的廝殺中?

從歷史的發(fā)展軌跡來看,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中的劉邦和項羽,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勢力:項羽所代表的是舊貴族,而劉邦則是代表了平民。這兩股勢力的思維方式、處事行為原本就存在著巨大差異,并為日后楚漢之爭埋下了伏筆。

在項羽眼中,自己無疑是高貴的,得勝、封王,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令其沒有想到的是,劉邦率先進了咸陽。所以,身為貴族的項羽,不甘失敗,轉(zhuǎn)而“毀約”。按照楚懷王與各路義軍的商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墒?,項羽勢大,沛公兵弱,自然是由項羽來瓜分蛋糕了。

不過,由于項羽出身貴族,又不愿采取過于激進的方式。所以,在鴻門宴時,盡管范增一再暗示項羽動手,可他就是優(yōu)柔寡斷。最終,劉邦逃走,范增也隨之負氣離開。

項羽以王者的姿態(tài)分封諸侯,眾人心中雖然不服,卻也只能隱忍不發(fā),暫時屈從于這位楚霸王的安排。在這批人中,最具野心的自然是劉邦。結(jié)果,在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準備后,漢王又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進軍三秦,開始了與項羽間的斗爭。

項羽的失敗,在于過分自負,同時又有婦人之仁。滅秦以后,他自恃為第一功臣,享有分配天下的權(quán)力,甚至連楚懷王也甩在了一旁??纱藭r的項羽卻忘了,雙拳難敵四手,一旦各路諸侯聯(lián)合起來,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在長達四年之久的楚漢之爭中,項羽的優(yōu)勢逐漸消耗殆盡,并且失去了民心,各路諸侯也開始轉(zhuǎn)入劉邦陣營。所以說,楚漢之爭的過程,可以用項羽的逐步失敗和劉邦的逐漸勝利來概括。

在文學作品中,歷代騷客文人多對西楚霸王之死抱有惋惜之情,因而創(chuàng)作出了類似“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的名篇。然而,歷史上的項羽,早已是四面楚歌,完全沒有了與劉邦繼續(xù)抗衡的資本,但也不要忘了,尚有“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的客觀評判。

因此,垓下之敗后的項羽,不僅失去了美人虞姬,還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遇。逃命于烏江畔后,眼前是滔滔江水,身后是漢王追兵,而江東,還有多少子弟愿意追隨霸王四處征戰(zhàn)?況且,此時的項羽,也難以渡江而去了!如此一來,...

查看詳情>>
2、

楚漢之爭打了多久?劉邦在楚漢之爭中的策略怎么樣

楚漢之爭
楚漢之爭的故事概括
漢之爭歷史典故

楚漢之爭,又名楚漢戰(zhàn)爭、楚漢爭霸、楚漢相爭、楚漢之戰(zhàn)等,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quán)而進行的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其實楚漢之爭僅僅只打了四年便結(jié)束了,最終劉邦擊敗項羽完成了又一次全國統(tǒng)一,并且建立了偉大的漢朝。對比戰(zhàn)國時期的,劉邦的效率簡直高出了百倍,其實戰(zhàn)國中間有很多國家他們都有機會完成統(tǒng)一,但都沒這樣做,最終讓秦國把握住了機會。但秦始皇在管理上似乎不太行,大家都還沒適應(yīng)秦朝就又被滅了,知道漢朝才逐漸穩(wěn)定下來。那劉邦在楚漢之爭中的策略究竟是怎樣的呢?

眾所周知,春秋戰(zhàn)國和楚漢之爭是歷史上兩段分裂時期,前者是周天子分封的上百個諸侯,后者是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令人奇怪的是,既然都是諸侯割據(jù),為什么春秋戰(zhàn)國500多年才統(tǒng)一,而楚漢之爭4年就結(jié)束?

1.春秋時期,諸侯國追求的是霸主地位,并不以兼并為目的。當時,華夏的版圖還在擴張,主要矛盾來自外族。戰(zhàn)國初期,雖然也發(fā)生兼并戰(zhàn)爭,但是國家太多,主要以相互牽制為主。到了戰(zhàn)國中期,諸侯國之間開始統(tǒng)一之戰(zhàn),以秦兼并巴、蜀為時間起點,到秦統(tǒng)一六國,大約歷時100年。

2.楚漢之爭時,雖然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而且大多來自六國舊貴族,可是與戰(zhàn)國時的諸侯截然不同。戰(zhàn)國七雄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最后才演變成一個穩(wěn)定的政權(quán),當國家危難之時,民眾會上下一心奮力抗爭。然而秦末的各路諸侯都是趁亂而起,沒有牢固的根基,猶如占山為王的土匪頭目。

3.楚漢之爭以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建漢稱帝結(jié)束,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統(tǒng)一,依然還是軍閥林立,劉邦只不過是最大的霸主而已。接下來就有漢高祖與異姓王的斗爭,文景二帝與同姓王的斗爭,漢武帝與世家貴族的斗爭。直到漢武帝中后期,漢朝才真正意義上得到統(tǒng)一,這個時間長度,大約歷時100年。

楚漢戰(zhàn)爭歷時4年多,戰(zhàn)地之遼闊,規(guī)模之巨大,用兵韜略之豐富,前所未有,在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查看詳情>>
3、

楚漢對戰(zhàn),為何最后項羽孤立無援?劉邦到底做了什么?

劉邦和項羽
劉邦騙諸侯
楚漢之爭

戰(zhàn)爭不僅是物質(zhì)力量的較量,而且也是精神力量的較量;不僅是軍力的較量,而且也是民力的較量。在這里,民心所向能決定戰(zhàn)爭的勝負。

還是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時,楚懷王在彭城召開軍事會議,與諸將約:“先入定關(guān)中者王之”。當時由于秦軍還是比較強,眾諸侯以為入關(guān)不利,都不愿接受西向入關(guān)的任務(wù),只有項羽不怕,他為了替叔父項梁報仇,自愿與劉邦一同入關(guān)。懷王與手下的老將們商議,《資治通鑒》記載大家都說:

“項羽為人,剽悍猾賊,嘗攻襄城,襄城無遺兆,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shù)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無侵暴,宜可下。項羽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

楚懷王同意老將們的建議,就不許項羽西進,而令劉邦收陳王、項梁散卒以伐秦。

項羽的殘暴本性。

其實,項羽的殘暴本性在彭城會議以前尚未完全暴露出來,“襄城無遺類”也可以說成是偶然。但到了鉅鹿大戰(zhàn)以后,項羽的這一致命弱點便暴露無遺了。鉅鹿之戰(zhàn),楚軍俘獲秦卒20萬人。當楚軍準備進軍關(guān)中時,項羽召黥布、蒲將軍:

“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guān)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p>

于是楚軍夜坑全部秦卒于新安城南。項羽率軍攻齊,田榮身亡,項羽另立田假為齊王,齊地基本臣服于楚,可項羽怨恨齊人屢屢犯楚,

“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p>

這顯然是要將齊人斬盡殺絕,逼得齊地民眾“相聚而叛之”,田橫利用齊民的激憤情緒,收散兵數(shù)萬人奪回城陽,堅守不出,拖住了楚軍主力。從此,項羽便陷入了兩面作戰(zhàn)的困境。韓信曾說過:

“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p>

此話不假。

劉邦與項羽截然不同,他素以寬厚著稱。

劉邦率軍西入關(guān)中,“所過毋得鹵(擄)掠”。圍攻宛城時,秦將呂齮絕望中準備自殺,被舍人陳恢制止,陳恢翻出城墻拜見劉邦說:宛城軍民以為投降必死,所以固守城堡寧死不降。如果你允許金城軍民投降,保證他們的安全,并封呂為侯,仍叫他留守南陽,你帶宛城的兵馬一道西進,那么其它還沒有攻克的城池聽到你這樣寬大的消息后,肯定會爭相打開城門來迎接你的,你的大軍便會通行無阻。劉邦欣然采納了陳恢的建議,封呂齮為殷侯,陳恢為千戶。

隨后,劉邦軍繼續(xù)西進,各城望風而降,義軍幾乎兵不血刃便前出至陜西武關(guān)。劉邦出發(fā)時的兵力不滿萬人,到達霸上時已超過10萬,劉邦軍如此迅速地強大起來,靠的是什么?是民心的歸順。

秦王子嬰投降后,諸將要求殺掉子嬰,劉邦不許:

“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降,殺之不祥。”

劉邦與關(guān)中父老約法三章,除去秦朝的苛法,秦民大喜,競相獻牛、羊、酒食給劉邦軍,劉邦堅持不受。他對民眾說:我的軍糧很多,不缺,就不要麻煩民眾了。民眾聽劉邦這么一講,更是喜歡非常,“唯恐沛公不為秦王”。劉邦雖未能王關(guān)中,卻已經(jīng)蠃...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