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東漢末年

發(fā)布時間:2020-05-28
1、

東漢末年王允怎么死的?功臣王允被誅殺的經(jīng)過

三國
王允怎么死的
王允怎么死的真實歷史

在漢末想要當官,才華是次要的,名氣才是主要的,只有出了名,有人推薦你,你才能入仕當官。在這種機制中,名門之后自然占據(jù)極大優(yōu)勢,畢竟他們家族的長輩就擁有推薦特權,走動一下就能混個臉熟,不必像寒門士子那樣想盡辦法博取眼球。

王允就是這么一個官n代,他出身太原王氏,世代為州里冠族,加上王允也有才華,從小就志在立功,通習經(jīng)傳,早晚練習騎射,同郡名士郭泰曾稱贊他“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有了家室加成與名士點評,王允在十九歲那年成了郡中一名小吏,不過這個小吏的膽子很面子都不小。當時宦官專權,大大小小的宦官都很囂張,太原郡下的晉陽就有一個宦官趙津仗著上面有人,肆意妄為,王允一聲令下,派人把趙津殺了。

這種事一個小吏是很難做到的,王允應該是說服了太守,所以當中央宦官向皇帝進讒言的時候,暴怒的漢桓帝殺的是太守劉瓆。

自己得了名,卻讓上司遭了殃,王允過意不去,為劉瓆送葬回到平原,還為他守了三年的喪。三年后王允再次出仕,因為勸諫太守王球用人不當,被王球抓了準備處死。

關鍵時刻,名氣的好處體現(xiàn)出來了,并州刺史鄧盛聽說了王允的名聲,把他辟為州駕從事。老大發(fā)話了,王球自然不敢不從,派人把王允從監(jiān)獄里請出來,送到州里。

經(jīng)刺史中轉,王允的名氣又傳到了中央,三公爭相征辟王允,王允挑選后,做了司徒府的侍御史,負責監(jiān)察事務。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fā)后,洛陽為之震撼,為聚攏人心,漢靈帝下令解除黨錮,任用了大批的名士,王允就被任命為豫州刺史。

在刺史任上,王允一邊刷黃巾副本升經(jīng)驗,一邊搜集證據(jù)告宦官,幾次下獄都相安無事。幾年一晃而過,漢靈帝掛了,真正的漢末亂世即將開啟。

皇帝駕崩,王允前往京師奔喪,正好碰上何進謀劃誅殺宦官,王允這個活躍在告發(fā)宦官的一線人物也被拉入這個群,做了河南尹,可惜這場謀劃失敗得很徹底,主謀何進死了還是小事,大事是搬來了董卓。

董卓進京后擅行廢立,直接促成了軍閥間的對立,轟轟烈烈的軍閥混戰(zhàn)就這么開場了。

而王允卻在董卓手下身居高位,漢獻帝繼位時他就升任太仆、尚書令,相當于國家總理。之后又升任司徒,兼任尚書令。

這些都是王允用依附董卓換來的,董卓遷都長安后,自己仍留洛陽對付關東聯(lián)軍,長安的大小事務都交給王允處理,足可見他對王允的信任。

董卓回到長安后,要封王允為溫侯,食邑五千戶,王允推辭不過,只接受了兩千戶。

明面上,王允是董卓的心腹,背地里,他卻在聯(lián)絡士孫瑞、楊瓚、呂布等人,謀劃刺殺董卓。

這次謀劃很成功,董卓被殺,朝廷沒了大敵,如果王允能夠妥善處理各派勢力的關系,安排好涼州兵馬,漢室或許還有那么一絲復興的希望。

可惜,王允除掉董卓之后,為手中的權力所醉,既與呂布及董卓舊部不和,又與反董群臣不睦。

此時的漢朝,已經(jīng)弱到了極點,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社會,全都亂成一鍋粥。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各方妥協(xié),建立最大的盟友團,重新恢復朝廷的實力和權威。

王允不聽呂布的勸說,沒有赦免近在咫尺的涼州兵,又殺了為...

查看詳情>>
2、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失敗了嗎?其中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這個

黃巾起義失敗了嗎
黃巾起義失敗的原因

公元184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在東漢王朝的大地上爆發(fā),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長期存在的封建大一統(tǒng)王朝的墳墓就此被掘開。

雖然這場起義震動了整個天下,甚至整個東漢王朝一大半國土都陷入烽火之中,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對于黃巾軍起義的失敗,其實有些人會比較疑問:畢竟黃巾起義的起步在整個中國歷史的農(nóng)民起義里都是比較高的,剛開始行動就在全國各地掀起了起義大潮,為何最終反而失敗了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政治目標不明確

張角的口號叫做“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對于一群文盲來說,這個口號還挺高大上的,然而這又有什么用呢?蒼天死不死,和那些士兵、軍屬、百姓有毛關系呢?老百姓只求有口飯吃,過安穩(wěn)日子,管天是蒼還是黃呢?當時漢朝朝廷腐敗至極,民不聊生。如果黃巾軍能夠打著給老百姓搶田種地換飯吃這種口號,其起義規(guī)模還要大得多。

其次,交通極其不便利

看起來全國各州同時起義,規(guī)模很大,實際上都是各自為戰(zhàn),根本就是一盤散沙。而且兵力過于分散,在軍事上也沒有任何優(yōu)勢。

第三,黃巾軍的成員都是如何招募的

簡單說,就是靠迷信聚集起來的。張角號稱自己有天兵天將,治病不用藥,只需靈符。通過這樣的言論招募來的軍隊,都是一群沒什么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這樣一群人組織起來的軍隊,自然是沒什么戰(zhàn)斗力的。搞不好里面很多士兵都是帶著病,靠喝靈符湯來維持,結果打仗時病發(fā)或者怎樣的,被打敗是正常的。

另外,迷信畢竟也不可能忽悠到所有人,終究有一些人是抱著其他的目的來投靠的。因此,黃巾軍中跑出來一個叛徒向東漢政府告密,導致黃巾軍提前起義,準備不足。很多人認為這是關鍵因素,這個因素其實相對來說就有點微不足道了。


查看詳情>>
3

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是由誰發(fā)起的?這場起義發(fā)起的背景是怎樣的

東漢
黃巾之亂
黃巾之亂是由誰發(fā)起的
黃巾之亂的首領

在中國歷史上,曾發(fā)生過很多起義,但給人印象最深的就那么幾個,其中就包括黃巾起義,那你知道黃巾起義領導者是誰嗎?東漢末年,朝廷政權日益腐敗,廣大人民都活不下去了。就在這時,黃巾起義領導者張角登高而呼,各地民眾紛紛響應,我們來一起看看!

黃巾起義,東漢農(nóng)民起義

對于黃巾起義,大家肯定聽過,它發(fā)生在東漢末年,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當時朝廷混亂,政治腐敗,天災不斷,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這時作為黃巾起義領導者的張角,一聲高呼,瞬間無數(shù)民眾紛紛響應。

黃巾起義領導者是誰?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國內(nèi)的形勢越來越差。由于旱情嚴重,糧食收成不足,在巨鹿人張角的指揮下,窮途末路的貧農(nóng)紛紛揚起桿子。他們頭戴黃領巾,喊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對官僚主義地主發(fā)動了猛烈的攻擊。。從這可以看出黃巾起義領導者是張角。

在黃巾起義領袖張角的領導下,反叛軍對東漢統(tǒng)治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為了平息叛亂,叛亂得到了全國各地士兵的支持。雖然最終的叛亂以失敗告終,但軍閥分裂主義的局面,東漢名存實亡再也不可逆轉了,最終導致了三國鼎力的形成,開始了一百多年的戰(zhàn)亂。

黃巾起義領導者,張角

張角原定于184年3月5日起義??墒怯捎谂淹教浦芨婷?,決定提前于2月間起義,各地起義軍以黃巾包頭。張角稱天公將軍,以示“替天行道”,其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領導巨鹿的黃巾軍。其他地區(qū)如潁川(今河南禹縣)、陳國(今淮陽)、南陽、東郡、揚州(今安徽和縣)以及幽州、益州等地,都爆發(fā)了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后,震怒了漢靈帝和宦官們。他們一面調集軍隊,保衛(wèi)京師洛陽;一面以皇甫嵩、朱儁、盧植為中郎將,率軍進攻黃巾軍。各地的豪強地主也組成地主武裝,修筑塢堡,保家衛(wèi)國,抵制黃巾軍的流動掠奪。

皇甫嵩和朱儁共有四萬余人,在進攻潁川黃巾時,朱儁被擊敗,皇甫嵩被圍困在長社(今河南長葛)城中。后來他們得到曹操的支援,打敗潁川、汝南、陳國的黃巾軍,斬殺黃巾軍數(shù)萬人,其他大都逃散而去,或投降后加入政府軍。

東漢政府原派盧植進攻張角,被張角打敗。朝廷撤了盧植的職,另派董卓進攻張角,亦被張角打敗。朝廷再調皇甫嵩進攻張角。此時,張角病死,部眾由張梁和張寶率領。

皇甫嵩隨后打敗黃巾軍,張梁戰(zhàn)死,黃巾軍戰(zhàn)死八萬多人?;矢︶杂止ハ虑?今河北晉縣)張寶部,張寶戰(zhàn)死,所部死傷被俘十余萬人。東郡和南陽等地的黃巾軍也先后被皇甫嵩、朱儁等清剿,義軍的首領均戰(zhàn)死。

查看詳情>>
4、

東漢末年“小霸王”孫策中箭身亡,他的老婆大喬最后結局怎樣?

東漢
孫策怎么死的
孫策死后大喬去了哪里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在江東一帶有孫氏家族鎮(zhèn)守,破虜將軍孫堅據(jù)傳乃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吳的后裔,后來在與劉表作戰(zhàn)時陣亡,一代將星隕落年僅37歲。俗話說長兄如父,孫堅去世后,其長子孫策繼承父業(yè),幼子孫權年紀尚小,便跟隨長兄孫策。孫策是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綽號“小霸王”,其智謀勇武遠高于孫權,只可惜孫策英年早逝。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對峙于官渡,孫策暗中盤算奇襲許都,于是秘密整頓軍隊。期間吳郡都尉、太守許貢想要暗中送信給曹操,卻被孫策發(fā)現(xiàn)而被殺。許貢的幼子和門客趁機逃亡。一日,孫策在丹涂山中打獵,遇到許貢的三個門客,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面頰中箭。孫策的傷勢實在是太重,他心里清楚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便于張昭等人托付后事。

孫策囑咐眾人好好輔佐自己的弟弟孫權,而不是將江東大業(yè)交付于其子孫紹手中。孫策在臨死前招呼孫權,并將印綬交予他,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zhàn)兩陣之間,橫行爭霸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闭f完后不久,孫策便去世了,年僅26歲。

孫策去世時年僅26歲,那么他的妻子大喬的最后結局怎樣?大喬本姓為“橋”,因為小說演義的誤導而作“喬”,因為她還有一個妹妹嫁給了周瑜,為了進行區(qū)分,所以稱大喬、小喬。公元199年,孫策攻取廬江的皖城,并虜獲橋氏二姐妹,二人貌美如花,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

只可惜幸福的日子總是不長久,四個月后,孫策就去世了,大喬也因此淪為寡婦。可在孫策去世后,大喬的結局卻并不好。由于孫策的孩子年紀太小,并沒有能力繼承江東基業(yè),而大喬又是一副傾城美貌,容易招惹災禍。曹操曾垂涎二喬,曾暗自發(fā)誓:“吾一愿掃平四海,以成帝業(yè);一愿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恨!”足以可見大喬和二喬的魅力有多大,諸葛亮也曾以此為由,激怒周瑜抗曹。

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孫策已經(jīng)解決,江東基業(yè)都在孫權之手,并且大喬和孫策的子嗣并無威脅,可孫權仍然不放心,不僅擔心孩子長大后受人教唆前來奪權,也害怕大喬帶江東帶來災禍。,孫權的做法令人唏噓不已,他最終將孫策的妻兒送出江東,遠離孫吳的政治中心。但總的來說,大喬后面的結局也算是好的,能夠有孫權的庇護,只不過失去了一些自由,而孫策的后代也只是掛著虛職而已,這個做法遭到后世之人的唾罵,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其實另有隱情。

孫權這么做并非小人之舉,反而是保護了長兄的妻兒,若受人利用,可能在內(nèi)部激起很大的浪潮,孫權防患于未然,并且他對于孫策的后代照顧有加,封其為吳侯,孫權稱帝后又改封其為上虞侯,并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孫權也算得上是歷史上最有人情味的皇帝,只不過在中晚年時期變得愛猜忌,最終葬送了東吳基業(yè),讓人唏噓不已。

查看詳情>>
5、

東漢末年最有希望稱帝的是袁氏家族,那為什么袁紹袁術死都不聯(lián)合呢?

東漢
袁紹袁術
袁紹袁術為什么不聯(lián)合

東漢末年,皇權昏弱,豪杰并起,群雄逐鹿,都想稱帝稱王,其中最有希望成功的,其實是袁氏家族。

袁家是大漢朝當之無愧的第一家族,一門四世三公,震懾廟堂,門生故吏遍布王朝每個的角落。袁氏子孫聲名遠播,掌握著豐富的政治與經(jīng)濟資源,一呼百應。

袁氏子孫中最有膽識和魄力的當屬袁紹和袁術,他倆正值壯年,趕上了大展拳腳的好時機。

袁紹和袁術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這兩兄弟也堪稱世之梟雄,兩人一南一北各有自己的地盤,都是當時實力強大的諸侯。

話又說回來,袁紹與袁術也不是小孩,為何不能放棄成見、顧全大局,統(tǒng)一戰(zhàn)線呢?

袁紹與袁術的矛盾是從出生就有了的,他倆雖然都是大司空袁逢的兒子,但古代講究“嫡庶有別、尊卑分明”。作為兄長的袁紹卻是小老婆生的,屬于庶子,袁術才是嫡出,自帶優(yōu)越感。

庶出的袁紹被過繼給了叔叔袁成,這讓他有點自卑。為了改變境況,袁紹從小非常努力,到處結交有志青年,活脫脫一個三好學生。而袁術從小生在蜜罐子里,活脫脫一個紈绔子弟,什么好玩玩什么。

他開始結交成績好的公子哥,經(jīng)常與皇親貴族們田獵游玩,去學習走仕途所需的各種本領,這期間,袁術的俠氣聞名四方。

雖然袁術做得很好,但他的風頭還是被那個庶出的哥哥搶了,別人一提袁家,首先說到的就是懂事好學的袁紹。

袁術非常嫉恨,便到處說袁紹血統(tǒng)不正,是奴隸的孩子,自己才是老袁家根正苗紅的接班人。聽到這些,袁紹心生憤怒,但只能憋著。

袁紹是一個有膽識與抱負的人,但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優(yōu)柔寡斷與懷疑一切,這個缺陷跟他的生長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

相比袁紹,袁術是一個充滿霸氣與野心的人,他狂傲自大,目空一切,從來就沒有正眼看過他那個出生卑微的哥哥袁紹。其實袁術的這種性格,也是與他的生長環(huán)境息息相關的。

對于兩個性格迥異,智商相去甚遠,情商相對見底的豪門兄弟,就不可能親密無間、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在古今歷史中,是隨處可見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袁術與袁紹的矛盾升級成為政見上的矛盾。西北狼董卓擾亂宮廷秩序時,關東聯(lián)軍討董,袁紹是盟主,袁術是主力。

袁術本對盟主之位志在必得,誰知被低賤的袁紹搶了先機,袁術耿耿于懷。

打董卓時,因漢獻帝劉協(xié)成了董卓的吉祥物,袁紹建議再重新立一個便于控制的小皇帝,作為自己的吉祥物,袁術當場否決。

袁術多么狂傲的人啊!他直接提議推舉自己稱帝,這么重大的決策,目光遠大的袁紹當然不會同意去做袁術的炮灰。

袁術沒有政治遠見,更缺乏政治手腕,要命的是這家伙野心還賊大,到處樹敵,跟劉表、曹操、呂布沒有一個合得來的,他還北聯(lián)公孫瓚攻打袁紹。袁術這個性,就連老實人劉表都忍不住了,想抓住他一頓胖揍。

袁紹比袁術成熟多了,他穩(wěn)扎穩(wěn)打一步步做強,進而取代韓馥統(tǒng)一河北,勢力如日中天。

而此時的曹操,還只是個小角色,在創(chuàng)業(yè)的初級階段,到處招兵買馬。

說到曹操,雖然他也是大院子弟,但是走的低端路線,跟袁紹袁術的背景是沒法比的,曹操從小就是袁紹的小弟跟班。

正是由于這種知根知底的關系,高高在上的...

查看詳情>>
6

東漢末年野心家劉焉在世時干了哪四件事情?做完這幾件事后劉焉并沒有好結果

東漢
東漢末年
劉焉

東漢末年,朝綱混亂,大漢王朝搖搖欲墜,劉璋的父親劉焉以漢室宗親的立場為漢靈帝出了一個餿主意,就是后世所說的廢史立牧,即以宗室或重臣為州牧,總攬地方軍政大權,借此安定天下。這一建議,不僅沒有挽回漢朝的頹勢,反而造成了地方割據(jù)勢力的形成,加速了漢朝的滅亡。而后來劉焉干的四件事,也將其野心家的身份暴露無疑。

第一件:去有天子之氣的益州

劉焉在向漢靈帝提出建議后,漢靈帝給了他一個特權,讓他自己選個地方去赴任。劉焉早就打好了小算盤,便首選了交州,交州雖然偏遠,而且經(jīng)濟文化相對中原比較落后,但是也遠離中原紛爭,在亂世中不失為一塊完美的避禍之地。然而當時通曉讖緯之術的侍中董扶卻偷偷告訴劉焉,中原將要動亂,益州有天子之氣。這讓劉焉瞬間心動,有天子之氣?那這個地方不能讓給別人!這在今天來說,完全就是迷信,但是劉焉卻當真了。不過站在后世來看,益州可不是在后來出了個皇帝劉備么!

劉焉于是向朝廷請奏去益州。益州當時環(huán)境相當糟糕,刺史郤儉貪婪成性,弄得益州民不聊生,后來的馬相起義便是拜郤儉所賜。所以當漢靈帝聽說劉焉想去益州時,并不覺得他是野心萌動,相反還可能認為他主動去益州是為國分憂呢。于是漢靈帝派劉焉為監(jiān)軍使者、益州牧,前去逮捕郤儉。結果劉焉到荊州時,刺史就被馬相殺死,而馬相又被益州從事賈龍組織軍隊擊敗。劉焉坐享其成,被賈龍迎入益州。

第二件:放任張魯割據(jù)漢中

漢中張魯?shù)淖龃笞鰪娕c劉焉有直接關系。張魯?shù)哪赣H頗懂鬼神之說,而劉焉又正好是迷信之人,加之張母貌美人也看著年輕,于是二人關系頗為密切。愛屋及烏,劉焉后來便派張魯前去攻打漢中郡。張魯占領漢中后,截斷斜谷道,斬殺朝廷使者。而劉焉也以張魯作亂道路不通為由,斷絕與朝廷的聯(lián)系,即使在后來董卓作亂之時也充耳不聞,擁兵自守。

張魯攻打漢中,是劉焉授意。張魯阻交通、殺漢使,劉焉不僅不討伐,反而成為擁兵自重的借口,其目的不言而喻,其野心也昭然若揭。不過,劉焉對張魯?shù)目v容也給自己的兒子劉璋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劉璋和張魯后來多年相爭不得安寧。

第三件:將大貴之相的吳氏納為兒媳

吳氏就是后來劉備的夫人穆皇后。吳氏早年喪父,因父親與劉焉交情不淺,全家隨劉焉前來益州。吳氏長大后,相面者說她將來是大富大貴之人。聽說了這事,劉焉的迷信和野心再次作祟,此等女人自然不能落入別人之手,因為其他幾個兒子都不在身邊,便讓自己的三兒子劉瑁娶了她。

可惜的是,劉瑁早死,吳氏守寡多年后還是嫁給劉備做了皇后。

第四件:造乘輿車具

僅僅是割據(jù)在益州,劉焉并不覺得過癮,但是幾個兒子還在朝中,劉焉又不敢明目張膽地造次,后來造了大批乘輿車具過過干癮,這些東西可是皇帝專用的。另一名宗親劉表實在看不下去了,向朝廷上言劉焉不臣的野心。只是,當時的朝廷根本顧不上調查這件事。

可悲的是,劉焉處心積慮做了這么多事,除了將他的野心徹底暴露,并沒有得到任何好的結果,最后兩個兒子死于李傕之手,所造乘輿也被焚燒干凈,自己也發(fā)背瘡...

查看詳情>>
7

東漢末年有哪些復姓家族聯(lián)盟?誰成為三國最后的勝利者?

三國
東漢末年
復姓家族

漢末所有復姓家族代表,經(jīng)皇甫嵩的召集,在其家中秘密結盟。聯(lián)盟推舉夏侯、諸葛、司馬、公孫四家為盟主,約定,分散在各個勢力之中,尋求機會圖謀起事,一旦成功,則與其他復姓家族互相照應,共同統(tǒng)一華夏,建立復姓王朝。

因為每一支復姓的人數(shù)都較少,勢力較為單薄,因此聯(lián)盟又約定,若大計已成,新王朝不由一家執(zhí)政,而是由所有復姓各派一名代表組成“公卿會議”,同時由公卿會議推舉其中一人擔任皇帝,皇帝在位期間,其家族將不能派代表加入公卿會議。一代皇帝駕崩后,公卿會議當即選出新皇帝接任。

新王朝一旦建立,復姓家族將享有特權,單姓家族將成為被壓迫階級。而聯(lián)盟也規(guī)定,若起事及其準備過程中若哪一復姓家族沒有積極配合,特權將被取消。

于是公孫家族經(jīng)營東北,諸葛家族分別輔佐三大勢力,夏侯家族與曹氏關系特殊,曹氏得知這一密約,隨時準備全族改姓夏侯,但一直被夏侯氏抵制,司馬家族則潛伏在曹氏手下。

這一密約,的確對各個復姓家族的繁榮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使?jié)h末三國時代涌現(xiàn)出了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公孫瓚、公孫淵、夏侯淵、夏侯惇、夏侯霸、夏侯恩、夏侯杰等杰出人物。

但是由于復姓杰出人才多數(shù)還是集中在中原,輔佐曹魏,曹魏勢力明顯占優(yōu)的時候,各大復姓都有奪權念頭,同時又想背棄盟約,企圖一家獨大,因此很快就發(fā)展成了復姓內(nèi)斗:司馬懿帶兵征公孫氏;司馬氏奪走曹氏大權的同時打壓夏侯氏;諸葛氏又抵制司馬氏,發(fā)動叛亂………………

東吳統(tǒng)治階級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后,同時也派間諜探聽到了復姓聯(lián)盟的事,大為震驚,因為當時東吳諸葛恪已有專權跡象,于是東吳孫氏統(tǒng)治集團果斷撲滅了諸葛恪叛亂。

蜀漢諸葛亮雖然已經(jīng)掌握了軍政大權,但是他出于忠義之心,同時看穿了各大復姓家族心懷鬼胎、各自打小算盤、聯(lián)盟必毀的結果,便決定中止履行盟約,為劉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并且令子孫不得參政。壯哉武侯!

此外,復姓聯(lián)盟之事,也傳到了塞外少數(shù)民族那里,于是許多個胡人部族紛紛給自己起了漢語復姓,比如慕容、呼延、宇文、拓跋、獨孤這些姓氏,都是這個時候對中原有野心,企圖在聯(lián)盟中分一杯羹的蠻族部落自己起的。

不過無論如何,三國最后的結局,勝利者仍然是這個復姓聯(lián)盟的殘余成分——司馬家族,他們雖然背棄了盟約,但也的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史上唯一一個復姓漢人王朝。

查看詳情>>
8、

東漢末年,袁術稱帝,全靠背后的這三個男人

東漢
袁術的三名猛將
袁術稱帝
首位稱帝的諸侯

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紹之弟。初為虎賁中郎將

當然,袁術也是東漢末年第一位稱帝的諸侯,可以說最后的下場實屬不怎么好,但袁術作為四世三公名門之間,可以說在當時地位很高。

袁術并且是嫡次子,作為同父異母的袁紹,因為母親是個婢女,在家中地位低,也被袁術看不上。袁術在東漢末年能夠稱帝,不僅僅是因為家庭背景,而是因為袁術這個人很有俠義之心,在當時非常的出名,而且他喜歡結交權貴之士。

而且隨著討伐董卓之后,袁術也迅速擴大了自己的地盤,占據(jù)淮南地區(qū),成為了江南最大的諸侯,手下也是兵多將廣,那袁術手下的武將到底都有誰呢?誰更厲害?

第一名:孫堅

孫堅可以說很早就被朝廷任職,并且孫堅與平定叛亂始終掛鉤。

年少時自己組建兵馬為東漢叛亂,可以說在當時非常有名氣。黃巾軍作亂,孫堅也是在鄉(xiāng)下募兵,為國家鏟除黃巾軍貢獻力量。之后隨著張溫將軍平定涼州的邊章與韓遂叛亂。長沙的區(qū)星作亂,孫堅更是鎮(zhèn)壓叛亂,威震朝廷,封為烏程侯。

在討伐董卓之時,與南陽太守張咨有一些過節(jié),殺死了他,并最終在路上歸附于袁術,加入袁術帳下。

孫堅在討伐董卓中,可謂是最賣力氣的,斬殺董卓,讓董卓十分震驚,因為他深知孫堅的厲害。(早年間孫堅和董卓曾經(jīng)共事,曾經(jīng)勸張溫殺掉董卓)

孫堅打敗華雄,董卓于是派李傕去游說孫堅和親,被孫堅大罵一頓,孫堅更是領兵去攻董卓,最終董卓親自前來督戰(zhàn)的,孫堅大敗呂布打退董卓,董卓被迫只能遷都長安,孫堅在洛陽獲得傳國玉璽.

之后孫堅一直在與袁術共事,后來袁術派他攻打劉表,最終失敗,孫堅中箭而亡。

第二名:張勛

張勛可謂是袁術手下的大將了,他的地位在袁術帳下是很高的,他與橋蕤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并且都非常欣賞孫策。

張勛與橋蕤一樣,為袁術在淮南地區(qū)開拓疆域建立大功,并在袁術稱帝之后,張勛更是被袁術封為了大將軍。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張勛地位在橋蕤之上。

公元197年,袁術稱帝之后,張勛留守在蘄陽,最終因為抵擋不住曹軍,被迫后退。

兩年之后袁術病死,這時張勛收攏軍隊想向南投靠孫策,最終半路上被劉勛收虜。之后在沒有記載。

第三位:紀靈

紀靈在《三國演義》中成為了袁術最信任的武將,但是歷史上的紀靈卻并沒有演義中那樣,能與關公大戰(zhàn)三十回合,不分勝負。

紀靈在歷史上記載也僅僅只有“轅門射戟”之事,但是紀靈在面對呂布的不硬氣,證明自己也惹不起呂布。但是在演義中,紀靈有著很多次出場,堪稱袁術手下第一大將。

袁術在東漢末年率先稱帝,可以說當時的時機并不成熟,他的稱帝也導致自己的手下很多背叛他的,大大削弱了他的實力,就連自己的親哥哥袁紹都有不幫自己,其實最重要的是他的稱帝,讓天下諸侯都視他為“眼中釘”,袁術的失敗也導致他在登基短短兩年之后就病死了。


查看詳情>>

搜索更多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