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最全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信息
描寫寒衣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經典的描寫寒衣節(jié)的詩句
寒衣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jié)”“冥陰節(jié)”,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祭祀節(jié)日,相傳起源于周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與寒衣節(jié)有關的詩句,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寒來無處寄寒衣? ?方干 《君不來》
月明人自搗寒衣? ?馮延巳 《酒泉子·深院空幃》
不搗寒衣空搗藥? ?白居易 《秋晚》
寒衣不要寬? ?白居易 《閨怨詞三首》
獨于客路授寒衣? ?杜牧 《中途寄友人》
寒衣徒自香? ?王勃 《雜曲歌辭·秋夜長》
誰家今夜搗寒衣? ?宋之問 《明河篇》
何處搗寒衣? ?劉長卿 《余干旅舍》
行客念寒衣? ?劉長卿 《桂陽西州晚泊古橋村住人》
白露催寒衣? ?李白 《秋夕旅懷》
霜葉是寒衣? ?包何 《江上田家》
衣寒衣濕披短蓑? ?王建 《水夫謠》
夜寒衣袂薄? ?葉夢得 《臨江仙·不與群芳爭絕艷》
送寒衣時節(jié)? ?朱敦儒 《十二時/憶少年》
寬盡寒衣銷舊香? ?曾覿 《沁園春·更漏迢迢》
到家恰好整寒衣宋吳潛 吳潛 《鷓鴣天·去日春山淡翠眉》
寒衣俟蠶繰? ?柳宗元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
坐索寒衣托孟光? ?白居易 《冬至夜》
憶酒典寒衣? ?姚合 《秋日閑居二首》
不堪織寒衣? ?賈島 《客喜》
發(fā)寒衣濕曲初罷? ?劉滄 《江樓月夜聞笛》
盡室未寒衣? ?皮日休 《貧居秋日》
至今猶自著寒衣? ?盧汝弼 《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
先脫寒衣送酒家? ?崔道融 《對早梅寄友人二首》
年年辛苦寄寒衣? ?陳陶 《水調詞十首》
月明人自搗寒衣? ?馮延巳 《酒泉子·庭下花飛》
寒衣欲誰待? ?陶淵明 《擬古 其九》
當暑厭寒衣? ?陶淵明 《有會而作》
象床素手熨寒衣? ?蘇軾 《四時詞》
寒衣待橘洲? ?蘇軾 《虔守霍大夫監(jiān)郡許朝奉見和此詩復次前韻》
微醉當寒衣? ?方回 《老而健貧而詩自志其喜八首》
典盡寒衣未覺貧? ?方回 《晚春》
急雨迫寒衣? ?方回 《重至秀山售屋將歸十首》
呼童熨帖舊寒衣? ?劉克莊 《初冬》
夜呵刀尺制寒衣? ?劉克莊 《寄衣曲》
連營回首望寒衣? ?劉克莊 《戌婦詞三首》
寒衣補毳袍&...
查看詳情>>與“描寫寒衣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經典的描寫寒衣節(jié)的詩句”相關的文章
寒衣節(jié)有哪些習俗?寒衣節(jié)習俗介紹
送寒衣
十月朔,秦歲首,送寒衣。秦人過年的節(jié)日食品是“黍臛”,《荊楚歲時記》記載:“十月朔日,黍臛,俗謂之秦歲首。”陰歷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秦朝雖然早亡,但秦歲首之習,不僅在漢初沿用,而且在漢行《太初歷》之后,仍有影響。宋人蒲積中編《古今歲時雜詠》卷38載詩人沈遘的《初冬近飲酒作》,其中詠道:“吾民久已作秦民,迄今十月猶遺俗?!睆闹锌梢钥吹角匚幕了未杂羞z存。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歷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歷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寒衣節(jié)流行于北方,南方鮮有耳聞。
在北方到了農歷十月一之后,天也就一天比一天寒冷了,為此,人們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tǒng)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后,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與“寒衣節(jié)有哪些習俗?寒衣節(jié)習俗介紹”相關的文章
寒衣節(jié)的由來和故事傳說是什么?寒衣節(jié)的來歷和故事
寒衣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jié)”“冥陰節(jié)”,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祭祀節(jié)日,相傳起源于周代。寒衣節(jié)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北方將寒衣節(jié)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jié)、七月十五的中元節(jié)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jié)”。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有關寒衣節(jié)的來歷,版本有多種,最早的是來源于周人的臘祭日,這天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而時間恰好在農歷十月一日,而在之后的《詩經》《唐大詔令集》、宋代的《歲時雜記》、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場》中都有記載十月一日祭祀祖先的內容,清朝的《帝京歲時紀勝》有具體提到“寒衣節(jié)”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薄对娊?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故前代授衣多在夏歷九月,日期不確定。宋代十月朔的習俗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授衣、祭祀和開爐。宋人祀先用“綿球楮衣”,后世稱之為“寒衣”,宋人尚無此稱。南宋時,民間開始興起在十月朔日掃墓,并焚燒衣物。明代北京,有專門售賣寒衣的紙店。
1.迎冬禮儀
據(jù)《禮記·月令》記,農歷十月是立冬的月份。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要獎賞為國捐軀者,并撫恤他們的妻子兒女。已經死去的人怎么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當是題中應有之義,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不過這種觀點只能停留在推論上,因為有關中國民間于十月初一"燒獻""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記載,直到宋代才出現(xiàn)于文人的風土記述中,如果說寒衣節(jié)是先秦時就形成的,那就很難對這么長一段時間內的記錄空白作出合理解釋。所以,也有人推斷寒衣節(jié)俗的形成不會早于宋代。
2.朱元璋“授衣”傳說
農歷十月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月份,此時正是稻谷收獲進倉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并把剛收獲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御寒冷。”“寒衣節(jié)”由此而來。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游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3.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傳,秦時江南松江府孟、姜兩家,種葫蘆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來,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尋到長城腳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墻里。孟姜女悲憤交加,向長城晝夜痛哭,終于感天動地,哭倒長城,露出丈夫尸骨。孟姜女哭倒長城八百里后,與秦始皇面對面地抗爭,為夫報仇、替己出氣,最后懷抱丈夫遺骨,縱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剎那,海上波濤澎湃,緩緩拱起兩方礁石。據(jù)說海上姜女...
查看詳情>>與“寒衣節(jié)的由來和故事傳說是什么?寒衣節(jié)的來歷和故事”相關的文章
搜索更多內容
推薦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