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詛咒。
2.欺誑。
3.驚【好工具h(yuǎn)ao86.com】懼貌。參見“譸張”。
譸【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4畫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
張流切,音輈。《說文》詶也?!队衿纷p張,誑也?!稌o逸》民無或胥,譸張爲(wèi)幻。
又人名。必譸,見《宋史·宗室表》。
又與籌通?!夺釢h·虞詡傳》以詡譸之,知其無能爲(wèi)也?!对]》譸,當(dāng)作籌。
又《讀書通》與輈侏通?!秳㈢ご鸨R諶詩》自頃輈張,困於逆風(fēng)?!对]》輈張,驚懼貌?!稉P(yáng)雄·國三老箴》作侏張。
又《集韻》留切,音儔。詞也。《集韻》或作?、嚋?!读鶗省芬嗤ㄗ鱽?。
說文解字
譸【卷三】【言部】
詶也。從言壽聲。讀若醻?!吨軙吩唬骸盁o或譸張爲(wèi)幻?!睆埩髑?/p>
說文解字注
(譸)詶也。按詶、詛也。則譸亦詛也。從言。壽聲。讀若醻。張流切。三部。周書曰。無或譸張爲(wèi)幻。無逸文。釋訓(xùn)曰。侜張、誑也。毛詩作侜張。他書或作侏張?;蜃鬏c張。皆本無正字。以雙聲爲(wèi)形容語。此偁譸張。訓(xùn)誑不訓(xùn)詶。是亦假借之理也。
譸的方言集匯
◎ 粵語:zau1
◎ 客家話:[海陸豐腔] zhiu1 chiu2 [客英字典] zhiu1 chiu2 [臺灣四縣腔] zu1 c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