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賫】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

注音:ㄐㄧ

筆順讀寫:橫、豎、撇、點、撇、點、點、橫撇/橫鉤、豎、橫折、橫、橫、橫、撇、點

部首:
筆畫數(shù): 15
結構: 上中下
繁簡對應:
五筆: FWWM
部外筆畫: 8
統(tǒng)一碼: 8CEB
倉頡: JBBUC
四角: 40806
電碼: 6340
英語翻譯: present
異體字: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持;帶;送?!稇?zhàn)國策?齊策四》:“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赍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hao86.com好工具)劍一,封書謝孟嘗君。”

2.抱著,懷著。唐黃滔《祭崔補闕文》:“賫志歿地,其痛何如?”

賫【備考·酉集】【貝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8畫

《字彙補》俗齎字。

說文解字

齎【卷六】【貝部】

持遺也。從貝齊聲。祖雞切

說文解字注

(齎)持遺也。周禮掌皮。歲終則會其財齎。注。予人以物曰齎。今時詔書或曰齎計吏。鄭司農云。齎或爲資。外府。共其財用之幣齎。注。齎、行道之財用也。聘禮曰。問幾月之齎。鄭司農云。齎或爲資。今禮家定齎作資。玄謂齎資同耳。其字以齊次爲聲。從貝變易。古字亦多或。玉裁按。此鄭君不用許書說。謂齎資一字。聲義皆同也。許則釋資爲貨。釋齎爲持而予之。其義分別。不爲一字。近人則訓齎爲持矣。從貝。??聲。祖雞切。十五部。

賫的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zi1 [客英字典] zi1 zih1 [臺灣四縣腔] zi1
◎ 潮州話:ze1(tsur)

賫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