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好工具hao86.com)名)鏡子(古代用銅制成)。
(2)(動)照:水清可~。
(3)(動)仔細看;審察:~別|~定。
(4)(名)可以作為警戒或引為教訓(xùn)的事:引以為~|前車之覆;后車之~。
(5)(動)舊式書信套語;用在開頭的稱呼之后;表示請人看信:惠~|臺~|鈞~。
名詞
(1) (形聲。從金,監(jiān)聲。本義: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
(2) 同本義
鑑,大盆也,一曰鑑諸,可以取明水于月?!墩f文》。徐灝曰:“鑑,古祇作堅,從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銅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謂之鑑,聲轉(zhuǎn)為鏡?!?/p>
鑑謂之鏡?!稄V雅》
借明于鑑以炤之?!痘茨献印ぶ餍g(shù)》
我心匪鑒?!对姟ぺL(fēng)·柏舟》
衛(wèi)靈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肚f子》
春始治鑑。——《周禮》
(3) 又如:鑒諸(古代承露取水的器具);鑒燧(方諸和陽燧)
(4) 中國古代用青銅制成的鏡子 。如:龜鑒;鑒臺(鏡臺);鑒明(鏡面明凈);鑒洼(凹面鏡);鑒團(凸面鏡);鑒臺(鏡臺,梳妝臺)
(5) 借鑒,可以作為警戒或引為教訓(xùn)的事
檻外諸鑒。——赫胥黎著、 嚴(yán)復(fù)譯《天演論》
(6) 又如:引以為鑒;前車之覆,后車之鑒;鑒戒(以過去的經(jīng)驗為教訓(xùn))
(7) 編年史的一種名稱 。如:《資治通鑒》;《了凡綱鑒》;鑒書(歷史;史書);通鑒;年鑒;圖鑒
動詞
(1) 明察,審查
谿極則不鑒。——《呂氏春秋·適音》
不能鑒聽。——唐· 李朝威《柳毅傳》
(2) 又如:鑒徹(明察);鑒達人(鑒事人。明察事理的人);鑒貌辨色(察顏觀色;看臉色行事);鑒事(明察事理)
(3) 照看 。如:鑒人(照人);水清可鑒;鑒微(照見細微的東西)
(4) 舊時書信套語,表示請對方看信 。如:某先生臺鑒;惠鑒;鈞鑒
(5) 借鑒,鑒戒
哀之而不鑒之。——唐· 杜牧《阿房宮賦》
鑒【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畫:22畫,部外筆畫:14畫
《廣韻》同鑑。
說文解字
鑑【卷十四】【金部】
大盆也。一曰監(jiān)諸,可以取明水於月。從金監(jiān)聲。革懺切
說文解字注
(鑑)大盆也。盆者、盎也。凌人。春始治鑑。注云。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於中。以禦溫氣。春而始治之。按鄭云如甀。醢人作醢云塗置甀中。則鑑如今之甕。許云大盆。則與鄭說不符。疑許說爲(wèi)是。且字從金。必以金爲(wèi)之也。從金。監(jiān)聲。革懺切。八部。一曰鑑諸、逗???取朙水於月。鑑諸當(dāng)作鑑方諸也。轉(zhuǎn)寫奪字耳。周禮司烜氏。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鍳取明水於月。注。夫遂、陽遂也。鍳、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淮南書。方諸見月則津而爲(wèi)水。高注。方諸謂陰燧大蛤也。孰摩令。月盛時以向月下則水生。以銅盤受之。下水?dāng)?shù)滴。高說與許、鄭異。考工記以鑒燧之齊併言。則鑑之爲(wèi)鏡可知也。鄭云鏡屬。又注考工記云。鑒亦鏡也。詩云。我心匪鑒。毛傳曰。鑒所以察形。葢鏡主於照形。鑑主於取明水。本系二物。而鏡亦可名鑒。是以經(jīng)典多用鑑字、少用鏡者。鑑亦叚監(jiān)爲(wèi)之。是以毛詩宜鑒於殷、大學(xué)作儀監(jiān)。鄭箋詩云。以殷王賢愚爲(wèi)鏡。注大學(xué)云。監(jiān)視殷時之事。各依文爲(wèi)說而已。尙書監(jiān)字多有同鑒者。
鑒為謎底的謎語
鑒字組詞造句
鑒的方言集匯
◎ 粵語:gaa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