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 ?植物初生而嫩:柔荑(初(好工具hao86.com)生嫩芽,喻女子白嫩的手)。
2. ?軟,不硬:柔軟。柔韌。柔嫩。柔滑。
3. ?軟弱,與“剛”相對:柔懦。柔弱。剛?cè)嵯酀?/p>
4. ?溫和:柔順。柔和。柔曼(柔和嫵媚)。柔情。
形容詞
(1) (形聲。從木,矛聲。本義:樹木可曲可直)
(2) 同本義
柔,木曲直也?!墩f文》。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荏染柔木?!对姟ば⊙拧ば≯汀?/p>
(3) 又如:柔木(柔軟而又堅韌的木)
(4) 柔弱;細嫩
柔,弱也。——《廣雅》
爰求柔桑?!对姟め亠L(fēng)·七月》
薇亦柔止?!对姟ば⊙拧げ晌ⅰ?/p>
柔弱者,生之徒也?!墩f苑·敬慎》
柔弱者,道之要也 ?!痘茨献印ぴ馈?/p>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鳌?袁宏道《滿井游記》
(5) 又如:柔枝嫩葉;柔條(嫩枝);柔紅(柔嫩的花);柔莩(幼芽附著的種子薄膜);柔荏(草木枝葉柔韌);柔桑(嫩桑葉);柔稚(幼嫩)
(6) 柔軟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钋逭铡饵c絳唇》
(7) 又如:柔滑如荑(柔荑);柔穰(柔軟的穰草);柔暖(柔軟溫暖);柔腴(柔軟豐滿);柔鈍(柔軟而不鋒利);柔毳(柔軟的皮毛);柔革(柔軟的皮革)
(8) 柔和;溫和
柔而立?!稌じ尢罩儭?。鄭注:“性行和柔?!?/p>
柔而正?!抖Y記·樂記》
其聲和以柔。——《史記·樂書》
然則柔風(fēng)甘雨乃至?!豆茏印に臅r》
士不偏不黨,柔而堅。——《呂氏春秋·士容》
柔色以溫之?!抖Y記·內(nèi)則》
(9) 又如: 柔謹(溫和恭謹);柔緩(溫和寬厚);柔調(diào)(溫和地調(diào)治);柔愿(溫和樸實);柔慈(溫和仁慈);柔雅(溫和文雅);柔黃(嫩黃);柔良(柔順善良);柔明(柔順而聰明);柔合(柔順彌合);柔訥(柔順而不直言); 柔謙(柔和謙遜); 柔嘉(柔和美善);柔雌(柔和);柔仁(柔和而仁慈);柔心(性情柔和);柔奸(表面柔和而內(nèi)心奸詐);柔氣(氣質(zhì)柔和的人)
(10) 溫柔
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曹植《洛神賦》
(11) 又如:柔媚嬌俏(溫柔和順,嫵媚俏麗);柔婉(溫柔);柔閑(溫柔、嫻淑);柔娥(溫柔的美女);柔善(性格溫柔的善良之人);柔情俠骨(溫柔的情態(tài),俠義的性格);柔淑(溫柔賢淑);柔惡(外似溫柔內(nèi)心惡劣的人);柔惠(溫順柔和);柔習(xí)(溫順馴服);柔慎(溫順謹慎);柔煦(馴順)
(12) 軟弱;柔弱
蚤見而心柔懦。——《韓非子·亡征》
(13) 又如:柔膚弱體(柔弱的身體);柔蔓(柔弱的藤蔓);柔靡(柔弱委靡);柔筋脆骨(柔弱的筋骨);柔柯(柔弱的枝條);柔脆(柔弱,軟弱);柔橈(柔弱苗條)
(14) 柔美 。 如:柔妍(嬌柔秀麗);柔艷(柔美的花);柔纖(柔美纖巧);柔顏(柔嫩的容顏);柔情綽態(tài)(柔美的情態(tài));柔鄉(xiāng)(女色迷人之境);柔握(柔美的手)
動詞
(1) 安撫或平息,尤其通過讓步
柔遠能邇?!稌に吹洹?/p>
懷柔百神?!对姟ぶ茼灐r邁》
(2) 又如:柔遠(安撫遠人或遠方邦國);柔遠能邇(懷柔遠方,優(yōu)撫近地);柔軟綏懷(安撫外方歸順者);柔遠鎮(zhèn)邇(安撫遠方,安定內(nèi)地)
(3) 通過加工使變軟
柔其肉?!抖Y記·內(nèi)則》
(4) 又如:柔麻;柔融(溶化使柔軟)
(5) 潤澤
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秶Z·鄭語》
厲利劍者,必以柔砥?!痘茨献印ふf山》
靈之圣之,歲殷澤柔?!铣?梁· 江淹《迎送神升歌》
柔【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受平聲?!墩f文》木曲直也。
又柔者剛之反。《易·說卦》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稌ず楣牎飞驖搫偪耍呙魅峥?。《老子·道德經(jīng)》豈非以其柔耶。
又安也?!稌に吹洹啡徇h能邇。
又服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
又草木新生曰柔?!对姟ば⊙拧忿币嗳嶂?。
又國名?!肚皾h·地理志》屬瑯邪郡。俗作,非。
說文解字
柔【卷六】【木部】
木曲直也。從木矛聲。耳由切
說文解字注
(柔)木曲直也。洪範曰。木曰曲直。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脊び浂嘌匀?。許作煣。云屈申木也。必木有可曲可直之性、而後以火屈之申之。此柔與煣之分別次弟也。詩荏染柔木。則謂生木。柔之引伸爲(wèi)凡耎弱之偁、凡撫安之偁。從木。矛聲。耳由切。三部。
柔字組詞造句
柔的方言集匯
◎ 粵語:jau4
◎ 客家話:[梅縣腔] jiu2 ju2 [海陸豐腔] riu2 [東莞腔] jiu2 [寶安腔] ju2 (jiu2) [客英字典] ju2 [沙頭角腔] jeu2 [客語拼音字匯] yiu2 [臺灣四縣腔] j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