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yuè

注音:ㄌㄧˋ,ㄩㄝˋ

筆順讀寫:橫、豎、撇、點(diǎn)、撇、豎、橫折、橫、橫、撇折、撇折、點(diǎn)、撇折、撇折、點(diǎn)、橫、豎、撇、捺

櫟的筆順
部首:
筆畫數(shù): 19
結(jié)構(gòu): 左右
繁簡對應(yīng):
五筆: SXRS
部外筆畫: 15
統(tǒng)一碼: 6ADF
倉頡: DVID
鄭碼: FZZF
四角: 42994
電碼: 2929
英語翻譯: chestnut-leaved oak; oak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 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結(jié)球形堅果,葉可喂蠶;木材堅硬,可制傢俱,供建築用,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稱“麻櫟”、“橡”;通稱“柞樹”。

1. 〔櫟陽〕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櫟【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5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狄切,音歷。《說文》木也。《邢昺曰》似樗之木?!对姟で仫L(fēng)》山有苞櫟。《疏》引《爾雅》云:櫟,其實(shí)梂,橡也?!蛾懎^疏》秦人謂柞櫟爲(wèi)櫟,其子房生爲(wèi)梂。河內(nèi)人謂木蓼爲(wèi)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不材之木也?!肚f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時則訓(xùn)》十二月,其樹櫟。《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wèi)然。

地名?!洞呵铩せ甘迥辍粪嵅蝗胗跈?。

鳥名。《山海經(jīng)》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與擽通?!对姟ぶ茼灐缝掜鄸青觥!妒琛粪鰻钊绶ⅲ成嫌卸咩I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唐韻》以灼切,音鑰。櫟陽,縣名?!肚皾h·地理志》屬左馮翊。

《集韻》式灼切,音爍。地名。在晉。

《集韻》歷各切,音洛。《詩·秦風(fēng)》山有苞櫟,隰有六駁?!短祈崱窓雕g通葉,無二音。

《唐韻》魯?shù)肚校魟?。《史記·楚元王世家?詳爲(wèi)羹盡櫟釜?!稘h書》作轑釜。

說文解字

櫟【卷六】【木部】

木也。從木樂聲。郎擊切

說文解字注

(櫟)櫟木也。秦風(fēng)隰有苞櫟傳曰。櫟木也。陸機(jī)曰。苞櫟、秦人謂柞櫟爲(wèi)櫟。河內(nèi)人謂木蓼爲(wèi)櫟。椒榝之屬。其子房生爲(wèi)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蛟荒巨ぁC(jī)以爲(wèi)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作櫟是也。按陸意謂秦詩當(dāng)是柞櫟。今觀許櫟梂二篆連屬。正與陸所云木蓼子房生爲(wèi)梂者合。然則許意謂木蓼也。艸部云。草??、櫟實(shí)也。一曰様??。木部栩下云。柔也。其草一曰様。此則謂草??爲(wèi)櫟實(shí)。正陸所謂秦人謂柞櫟爲(wèi)櫟。又云。栩今柞櫟也。草下櫟實(shí)字非木部之櫟。許意栩柔、様草爲(wèi)一物。是名柞櫟。亦名櫟。而非柞也。亦非子梂生之櫟也。柞與棫爲(wèi)類。櫟似椒榝。鄭箋大雅云。柞櫟也。則以柞與柞櫟合爲(wèi)一耳。從木。樂聲。郎擊切。古音在二部。

櫟的方言集匯

◎ 粵語:lik1
◎ 客家話:[梅縣腔] lit8 jok8 lep7 [海陸豐腔] lit8 sok7 [客語拼音字匯] lid6 [寶安腔] lit8 | jok8 [客英字典] lit8 [臺灣四縣腔] lit8 sok7
◎ 潮州話:lê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