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hao86.com好工具]名)檄文。
(2)(動(dòng))〈書〉用檄文曉諭或聲討。
名詞
(1) (形聲。本義:檄文)
(2) 同本義
太祖得書,便命移檄?!队⒘覀鳌?/p>
制府檄下?!巍?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設(shè)意修詞(“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曉喻或聲討的文書)?!濉?黃宗羲《柳敬亭傳》
奉檄守御。——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傳檄(傳布檄文);羽檄(上插鳥羽的古代征兵軍書)
(4) 泛指信函
使君子年善?來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動(dòng)詞
(1) 用檄文曉諭或聲討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縣去?!度辶滞馐贰?/p>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顧終不成?!斞浮秹灐つα_詩力說》
(2) 又如:檄調(diào)(行檄調(diào)動(dòng));檄委(用檄文曉諭、托咐)
檄【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3畫
《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狄切,音薂?!墩f文》下尺書也?!额亷煿旁弧废?,以木爲(wèi)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肚皾h·申屠嘉傳》爲(wèi)檄召通。
又有急,則加以雞羽揷之,示速疾也。《史記·漢高紀(jì)》以羽檄徵天下兵。
又《韻會(huì)》陳彼之惡,說此之德,曉諭百姓之書也。
又曰:檄,皎也,明言此使令皎然而識也。漢《司馬相如·諭巴蜀檄》、魏《陳琳·討曹操檄》皆是。
又《逸雅》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書文也。
又長檄,印封長牒也?!夺釢h·安帝紀(jì)》民窮困道路,欲歸本郡,在所爲(wèi)封長檄。
又檄櫂直上?!稜栄拧め屇尽窡o枝爲(wèi)檄。
又檄糴,疾貌?!秿晨怠で儋x》懰檄糴以奔邀。
又《唐韻》胡敎切,音效?!豆薄っ鄯滟x》誅戮峻于鈇鉞,招徵速乎羽檄。集不謀而同期,動(dòng)不安而齊約。
說文解字
檄【卷六】【木部】
二尺書。從木敫聲。胡狄切
說文解字注
(檄)尺二書。各本作二尺書。小徐繫傳已佚。見韻會(huì)者作尺二書。葢古本也。李賢注光武紀(jì)曰。說文以木爲(wèi)書。長尺二寸。謂之檄。以徵召也。與前書高紀(jì)注同。此葢出演說文。故語加詳。云尺二寸與鍇本合。但漢人多言尺一。未知其分別之詳。後漢書、水經(jīng)注皆曰。李雲(yún)上書云??鬃友缘壅?、諦也。今尺一拜用。不經(jīng)御省。是帝欲不諦乎。又後漢書儒林傳云。詔曰。乞楊生師。卽尺一出。文注引蕭子良古今篆文體曰。鶴頭書、偃波書俱詔板所用。在漢時(shí)則謂之尺一。獨(dú)曰。策書長二尺。以命諸侯王三公。三公以罪免。亦賜策。以尺一木。從木。敫聲。胡狄切。古音在二部。
檄的方言集匯
◎ 粵語:hat6
◎ 客家話:[客英字典] git7 [陸豐腔] git7 [梅縣腔] git7 [寶安腔] hit7 git7 [客語拼音字匯] had5 [海陸豐腔] git7 [臺(tái)灣四縣腔] gi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