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鈔票;hAo86.com紙幣:現(xiàn)~。
(2)同“抄”。
動詞
(1) 掠取;搶掠。后作“抄”
鈔,叉取也。從金,少聲?!墩f文》。俗字作抄。
遮取謂之抄掠?!锻ㄋ孜摹?/p>
攻鈔郡縣?!逗鬂h書·公孫瓚傳》
(2) 又如:鈔掠(劫掠騷擾;劫奪他人財(cái)物)
(3) 謄寫。也作“抄”
溥幼嗜學(xué),所讀書必手鈔?!睹魇贰堜邆鳌?/p>
(4) 又如:鈔白(抄錄的公文副本);鈔胥(擔(dān)任謄錄鈔寫工作的小吏。也作“抄胥”)
名詞
(1) 紙幣名?,F(xiàn)在稱紙幣為鈔票,簡稱鈔
遞制交鈔,與錢并用。——《金史·食貨志三》
(2) 又如:外鈔(外國的鈔票);冥鈔(迷信人給死人燒的假鈔票,有些地方叫紙錢)
(3) 泛指錢 。如:破鈔(請客送禮破費(fèi)錢);錢鈔(舊時(shí)泛指錢)
(4) 文學(xué)作品等經(jīng)過選錄而成的集子 。如:《北堂書鈔》、《章太炎文鈔》
(5) 姓
鈔【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韻會》《正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音?。《說文》叉取也?!缎煦C曰》今俗別作抄?!稄V韻》略也?!夺釢h·公孫瓚傳》尅會期日,攻鈔郡縣。
又《韻會》或作摷。《張衡·東京賦》摷昆聊。
又作抄?!抖鸥υ姟凤埑?yún)子白。
又姓?!墩滞ā访麾n秀,鈔奇。
又《增韻》謄寫也。《抱樸子·金丹卷》余令略鈔金丹之都,較以示後之同志者。
又《博雅》強(qiáng)也。
又《廣韻》初敎切《集韻》《韻會》《正韻》楚敎切,音勦?!吨芏Y·夏官·射鳥氏敺烏鳶註》烏鳶善鈔,盜便汙人?!夺屛摹封n,初敎反。
又《正字通》楮貨名。宋史,紹興二十四年,女眞以銅少,循宋交子法,造鈔引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謂之小鈔。與錢用,以七年?duì)?wèi)限,納舊易新,諸路置交鈔庫官受之,每貫取工墨錢十五文,公私便焉。
又《韻會定正》官收物而給印信文憑也。卽今鈔關(guān)。
又與杪同?!豆茏印び坠倨窋溞徐垛n?!对]》鈔,末也?!队帧仿犾垛n,故能聞未極。《註》鈔,深遠(yuǎn)也。
又《集韻》齒紹切,音。取也。
說文解字
鈔【卷十四】【金部】
叉取也。從金少聲。楚交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抄。
說文解字注
(鈔)叉取也。叉者、手指相逪也。手指突入其閒而取之、是之謂鈔。字從金者、容以金鐵諸器刺取之矣。曲禮曰。母剿說。剿卽鈔字之叚借也。今謂竊取人文字曰鈔。俗作抄。從金。少聲。楚交切。二部。
鈔的方言集匯
◎ 粵語:caau1
◎ 潮州話:cau1
鈔字組詞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