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qiān

注音:ㄑㄧㄢ

筆順讀寫:點(diǎn)、點(diǎn)、橫撇/橫鉤、橫、橫、豎、豎、橫、撇、捺、點(diǎn)、橫、撇、豎提、撇、捺

褰的筆順
部首:
筆畫數(shù): 16
結(jié)構(gòu): 上下
繁簡對(duì)應(yīng):
五筆: PFJE
五行:
部外筆畫: 10
統(tǒng)一碼: 8930
倉頡: JTCV
鄭碼: WDSR
四角: 30732
電碼: 5973
區(qū)位: 6929
筆順編號(hào): 4451122134413534
英語翻譯: underclothing; to pick up one's skirts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詳細(x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動(dòng))把【好工具h(yuǎn)ao86.com】衣服撩起來。

名詞

(形聲。從衣,寒省聲。本義:套褲) 同本義

褰,绔也?!墩f文》

征褰與襦?!蹲髠鳌ふ压迥辍?/p>

振養(yǎng)矜寡,衣之褰襦?!醢彩短吨菪聦W(xué)并序》

動(dòng)詞

(1) 撩起

褰,褰衣?!稄V韻》

暑無褰裳。——《禮記·曲禮上》

與其有事,則褰裳濡足,冠掛不顧?!逗鬂h書·崔骃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詩·鄭風(fēng)·褰裳》

攬轡褰帷?!濉?周容《芋老人傳》

(2) 又如:褰裳避之(提衣躲避,比喻不愿接近某些人或事,遠(yuǎn)避之);褰衣(提起衣服,揭起衣裳);褰裳(提起衣裳)

(3) 散開

自非煙褰雨霽,不辨此遠(yuǎn)山矣?!端?jīng)注》

褰【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去乾切《集韻》《韻會(huì)》丘虔切,??音愆?!墩f文》袴也?!蹲髠鳌ふ讯迥辍饭谇?,徵褰與襦。

搴也。《詩·鄭風(fēng)》子惠思我,褰裳涉溱?!抖Y·曲禮》暑毋褰裳。

《司馬相如·子虛賦》襞襀褰縐?!对]》褰,縮也。

《類篇》紀(jì)偃切,音湕。九件切,音蹇。義??同?;蜃?img src="https://static.hao86.com/invalidZi2/4557e7b580388eb5def8ae987a01f033.png" alt="??" class="lm_img" />???。

說文解字

褰【卷八】【衣部】

絝也。從衣,寒省聲。《春秋傳》曰:“徵褰與襦?!比ヲ?/p>

說文解字注

(褰)絝也。昭卄五年左傳曰。公在乾侯。徵褰與襦。杜曰。褰、絝也。方言曰。絝、齊魯之間謂之?。按今方言作?。俗字也。褰之本義謂絝。俗乃假爲(wèi)騫衣字。騫、虧也。古騫衣字作騫。今假褰而褰之本義廢矣。從衣。寒省聲。去?切。十四部。字林己偃反。春秋傳曰。徵褰與襦。

褰的方言集匯

◎ 粵語:hin1
◎ 客家話:[梅縣腔] kian1 [臺(tái)灣四縣腔] kien1 [客語拼音字匯] kian1 [海陸豐腔] kien1 [客英字典] kien1 [寶安腔] ken1

褰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