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絙】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huángēng

注音:ㄏㄨㄢˊ,ㄍㄥ

筆順讀寫:撇折、撇折、點、點、點、點、橫、豎、橫折、橫、橫、橫

部首:
筆畫數(shù): 12
結(jié)構(gòu): 左右
繁簡對應(yīng):
五筆: XGJG
部外筆畫: 6
統(tǒng)一碼: 7D59
倉頡: VFMAM
鄭碼: ZBK
四角: 21916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 緩。

1. 古同“緪”,大繩索:“系以巨絙。”

絙【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集韻》《韻會》??胡官切,音桓?!墩f文》緩也?!鸢础墩f文》作??,從????隷變作亙,須緣切。緪從??,??從舟,隷省舟作月。故書??爲恆,??亦爲亙。緪或省從亙。亙,居鄧切。絙與絚gēng字體音義各別。今俗絚皆作絙。非。緪字原從糹從??作。

說文解字

絙【卷十三】【糸部】

緩也。從糸亙聲。胡官切

說文解字注

(絙)緩也。緩當(dāng)作綬。玉篇絙下曰。絙、綬也。此亦綬之類也。從糸。??聲。胡官切。十四部。

絙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