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名)低濕的地方。
(2)(名)新開(好工具hao86.com)墾的田地。
名詞
(1) (形聲。阜:土山,與土地有關(guān)。本義:低濕之地)
(2) {同本義}
隰,阪下濕也?!墩f文》
下濕曰隰?!稜栄拧め尩亍?。李注:“謂土地窊下常阻洳,名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豆騻鳌ふ压辍?/p>
原隰底績?!稌び碡暋?/p>
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吨芏Y·大司徒》
牧隰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厓下濕?!?/p>
平原之隰?!豆茏印ば蝿荨?。注:“下澤也。”
丘隰水潦?!痘茨献印r則》
山有榛,隰有苓。——《詩·邶風(fēng)·簡兮》
南望原隰?!濉?袁枚《祭妹文》
(3) 又如:隰草(低濕地方所生長的草);隰皋(水邊低洼,生長牧草的地方)
(4) 新開墾的田地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詩·周頌·載芟》
隰【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畫:22畫,部外筆畫:14畫
〔古文〕《唐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音習(xí)。《爾雅·釋地》下濕曰隰?!墩f文》阪下濕也?!夺屆汾?,蟄也。蟄,濕意也?!稌び碡暋吩舻卓??!对姟ぺL(fēng)》山有榛,隰有苓。《公羊傳·昭元年》下平曰隰。
又《詩·周頌》徂隰徂畛?!豆{》隰謂新發(fā)田也。《疏》隰,指地形而言,則是未嘗墾發(fā),故知謂新發(fā)田也。
又《左傳·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註》汾隰,汾水邊也?!夺釢h·西羌傳》昔晉侯敗北戎于汾、隰?!对]》二水名?!鸢捶谮簦?dāng)從左傳註。
又地名?!蹲髠鳌る[十一年》王與鄭人隰郕?!对]》在懷縣西南?!肚皾h·地理志》西河郡隰成。
又《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对]》陘隰,地名。
又《廣韻》州名。左傳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漢爲蒲子縣後,魏齊周之閒爲沁州。隋爲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濕,蓋取下濕之義名之也。
又姓。《左傳·僖九年》齊隰朋帥師會秦師,納晉惠公。
又《集韻》悉協(xié)切,音燮。人名。春秋傳有公子隰?!鸢创呵锵灏四辏嵢饲植?,獲蔡公子燮。燮,榖梁傳作溼。釋文,溼,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與燮通用,不特音同也。《玉篇》同?!都崱坊蜃?img src="https://static.hao86.com/invalidZi2/afe4237df4dfb18bca83af0b26ae10de.png" alt="??" class="lm_img" />濕。
說文解字
隰【卷十四】【部】
阪下溼也。從?聲。似入切〖注〗,古文。
說文解字注
(隰)阪下溼也。釋丘曰。下溼曰隰。又曰。陂者曰阪。下者曰隰。葢上隰指平地言之。下隰指阪言之。阪形固高、而其四旁窊溼處亦謂之隰也。許用後說者、以其字從也。從。?聲。似入切。七部。
隰的方言集匯
◎ 粵語:zaap6
◎ 客家話:[海陸豐腔] ship7 [臺灣四縣腔] sip7 [客英字典] shi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