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錯誤:以~傳~。
(2)(hao86.com動)訛詐:~人。
名詞
(1) (形聲。從言,化聲。字本作“譌”。本義:謠言)
(2) 同本義
譌,偽言也。——《說文》
(3) 字亦作“訛”
民之訛言。——《詩·小雅·沔水》
訛言大水至?!稘h書·成帝紀(jì)》
(4) 又如:訛言(謠言)
(5) 差錯 。如:訛舛(差錯;謬誤);訛闕(錯誤殘缺);訛頭(過失,污點(diǎn),把柄);訛替(錯誤)
動詞
(1) 訛詐 。如:訛人(訛詐人);訛頭(訛詐的錢財)
(2) 改變;感化
或降于阿,或飲于池,或?qū)嫽蛴灐!对姟ば⊙拧o羊》
(3) 變化
式訛爾心?!对姟ば⊙拧す?jié)南山》
歲月遷訛,斯風(fēng)漸篤?!锻ㄖ尽?/p>
(4) 不正確的
平秩南訛?!稌虻洹?/p>
(5) 又如:訛音
訛【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4畫
《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囮?!队衿放c譌同。僞也,謬也,舛也?!对姟ば⊙拧访裰炑?,寧莫之懲。《傳》訛,僞也?!墩f文》《宋書·五行志》引《詩》
作譌言。
又《爾雅·釋詁》言也?!对]》世以妖言爲(wèi)訛?!肚皾h·翟方進(jìn)傳》民人訛謠。《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又《爾雅·釋言》化也?!稌虻洹菲街饶嫌灐!秱鳌酚?,化也。《史記·五帝紀(jì)》作南譌?!端麟[》作南爲(wèi),謂所當(dāng)爲(wèi)之事也?!蹲x書通》又通作僞?!肚皾h·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稁煿旁]》僞,讀曰訛?;病?/p>
又《爾雅·釋詁》動也?!对姟ば⊙拧坊?qū)嫽蛴?。《傳》訛,動也?!俄n詩》作譌。覺也。
又《集韻》通作吪。《詩·王風(fēng)》尚寐無吪?!秱鳌穮牛鄤右?。本亦作訛。
又獸名?!渡癞惤?jīng)》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肉美,食之言不眞。一名誕。
又蛇名?!钝拧范髌娇ぷV,蛇謂之訛。
又火名?!读谠な雠f言懷詩》訛火亟生煆?!对]》野火也?!渡胶=?jīng)》作譌火。
又姓?!短茣つ闲U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宋史·眞宗紀(jì)》夏國監(jiān)軍訛勃囉。
又《集韻》牛何切,音莪。亦動也。
說文解字
譌【卷三】【言部】
譌言也。從言爲(wèi)聲。《詩》曰:“民之譌言?!蔽搴糖?/p>
說文解字注
(譌)譌言也。疑當(dāng)作僞言也。唐風(fēng)。人之爲(wèi)言。定本作僞言。箋云。爲(wèi)、人爲(wèi)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jìn)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僞也。人以僞言相陷入。按爲(wèi)僞譌古同。通用。尚書南譌。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僞。從言。爲(wèi)聲。五、禾切。十七部。詩曰。民之譌言。今小雅作訛。說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
訛的方言集匯
◎ 粵語:ngo4
◎ 潮州話:h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