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喑】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yīn

注音:ㄧㄣ

筆順讀寫:豎、橫折、橫、點、橫、點、撇、橫、豎、橫折、橫、橫

喑的筆順
部首:
筆畫數(shù): 12
結(jié)構(gòu): 左右
繁簡對應(yīng):
五筆: KUJG
五行:
部外筆畫: 9
統(tǒng)一碼: 5591
倉頡: RYTA
鄭碼: JSK
四角: 60061
電碼: 0819
區(qū)位: 6419
筆順編號: 251414312511
英語翻譯: to be dumb; the sobbing of infants
異體字:
  • 基本解釋

  • 詳細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形)〈書〉嗓Hao86.com子啞;不能出聲:~啞。

(2)(形)〈書〉緘默:萬馬齊~。

動詞

(1) (形聲。從口,音聲。本義:小兒哭泣不止)

(2) 同本義

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墩f文》

(3) 恚怒聲。相當(dāng)于“嗯”

徐郎見言,大怒:“喑,我教你去捉 太公,主將倒來取救兵!”——《武王伐紂平話》

(4) 又如:喑啞叱咤(發(fā)怒喝叫聲);喑嗚叱(呵叱怒喝)

(5) 緘默不語

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濉?龔自珍《己亥雜詩》

(6) 又如:喑氣(不吭聲;不說話);喑畏(畏懼不敢出言)

(7) 因悲傷過度而哽咽,哭不出聲來 。如:喑嗚(悲咽);喑咽(悲傷哽咽)

形容詞

(1) 嗓子啞,不能出聲;失音

遂稱風(fēng)疾,喑不能言?!逗鬂h書·袁閎傳》

此譬猶瘖者而使為行人,聾者而使為樂師。——《墨子》

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聾之指麾也?!妒酚洝?/p>

(2) 又如:喑澀(沙啞干澀)

喑【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集韻》《韻會》於金切《正韻》於禽切,??音隂。《說文》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

《六書故》失聲不能言謂之喑?!段淖印ど掀放V陶喑而爲(wèi)大理。《後漢·袁閎傳》遂稱夙疾,喑不能言?!讹L(fēng)俗通義》無聲響,徒喑喑而已。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含切,音諳?!稄V韻》啼泣無聲。

《集韻》一曰大呼。

《集韻》於錦切,音飲?!肚f子·知北遊》自本觀之,生者喑醷物也。《註》喑醷,聚氣貌?!兑袅x》喑音?,郭音闇,李音飲,一音於感反。

《集韻》《韻會》《正韻》??鄔感切,音晻。

《集韻》烏紺切,音暗。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禁切,音??!稄V韻》聲也。《史記·淮隂侯傳》項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廢。

《集韻》方言啼極無聲,齊宋之閒謂之喑?;蜃?img src="https://static.hao86.com/invalidZi2/f1990dfc62f300cf45f983eb1815bd90.png" alt="??" class="lm_img" />。

說文解字

喑【卷二】【口部】

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從口音聲。於今切

說文解字注

(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方言。齊宋之閒謂之喑。或謂之惄。按喑之言瘖也。謂啼極無聲。從口。音聲。於今切。七部。

喑為謎底的謎語

喑的方言集匯

◎ 粵語:jam1
◎ 客家話:[梅縣腔] jim1 [陸豐腔] jim1 [客英字典] am5 jim1 [臺灣四縣腔] jim1 jap7 am1 [客語拼音字匯] am4 yim1 [寶安腔] jim1 | am1 | jim5 [海陸豐腔] rim1 rap7 am1

喑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