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王鞏    wáng gǒng 宋代詩人

宋大名莘縣人,字定國,自號清虛。王素子。神宗時歷官太常博士,坐與蘇軾游,謫監(jiān)賓州鹽酒稅。司馬光執(zhí)政,為宗正寺丞,旋通判揚(yáng)州。哲宗末,坐事編管全州?;兆跁r,列名元祐黨籍。生平練達(dá)世務(wù),好臧否人物,議論時政,屢遭貶逐。詩文為蘇軾兄弟所推重。有《聞見近錄》、《甲申雜記》、《隨手雜錄》。

本    名
王鞏
所處時代
宋代
出生地
莘縣
去世時間
1117年左右
主要作品
《題管圣浩蒲川歸隱》 《挽蘇黃門子由》 《齊山僧舍·竹密通幽境》 《挽蘇黃門·已矣?xùn)|門路》 《挽蘇黃門·靜者宜膺壽》

王鞏簡介

王鞏,字定國,號清虛居士,北宋著名詩人、畫家。王鞏官位不高,但他一 生勤于寫作,著有《隨手雜錄》、《甲申雜記》、《聞見近錄》、《王定國詩集》、《王定國文集》、《清虛雜著補(bǔ)闕》等書,以其正直的品格和豪氣真情,活躍在北宋中后期的政壇上,為時人所敬重。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時任湖州知州的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蘇軾的好友王鞏也受到牽連而被處置。御史舒亶奏曰:“(蘇軾)與王鞏往還,漏泄禁中語,陰同貨賂,密與宴游?!庇谑菚r任秘書省正字的王鞏不久便被貶到賓州(今廣西賓陽)去監(jiān)督鹽酒稅。

烏臺詩案

在20多位“烏臺詩案”案犯中,王鞏是被貶得最遠(yuǎn)、責(zé)罰最重的。這使蘇東坡很內(nèi)疚,說:“茲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元豐四年(1081),蘇軾有《次韻和王鞏六首》,其一云: 欲結(jié)千年實(shí),先摧二月花。 故教窮到骨,要使壽無涯。 久已逃天網(wǎng),何而服日華。 賓州在何處?為子上棲霞。 王鞏在賓州期間,蘇東坡還給他寫過很多書信,一再表示王鞏因自己而無辜受牽連,遭受了那么多苦難,他感到很是內(nèi)疚很難過。蘇軾還在《王定國詩集敘》中說:“今定國以余故得罪,貶海上五年,一子死貶所,一子死于家,定國亦幾病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碧K軾勸王鞏不要灰心,并建議他用“摩腳心法”對付瘴氣,“每日飲少酒,調(diào)節(jié)飲食,常令胃氣壯健?!边h(yuǎn)在嶺南賓州的王鞏為了安慰蘇軾,則在給蘇軾的回信中大談道家長生之術(shù),說自己正在賓州修行。蘇東坡還很喜歡廣西的丹砂等特產(chǎn),便從黃州致信對王鞏說:“桂砂如不難得,致十余兩尤佳?!庇H密之情溢于言表。 除此之外,王鞏與蘇軾的書信更多的是交流詩詞書法繪畫心得。蘇軾說:“(定國)以其嶺外所作詩數(shù)百首寄余,皆清平豐融,藹然有治世之音,其言志與得道行者無異?!币淮?,王鞏寄書蘇軾,蘇軾看后直感嘆道,“定國所寄臨江軍書,久已收得。二書反復(fù)議論及處憂患者甚詳,既以解憂,又以洗我昏蒙,所得不少也。然所得非茍知之亦允蹈之者,愿公常誦此語也。杜子美窮困之中,一飲一食,未嘗忘君。詩人以來,一人而已。”兩名落拓名士“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而憂其君”的赤子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桂林太守幾時行,泛汴桃花浪已騰。 目極云陰低遠(yuǎn)樹,夜寒風(fēng)急亂春燈。 有研究說,這首膾炙人口的《寄桂州張諫議和永叔》就是王鞏在賓州的作品。事實(shí)上,王鞏居賓州而不為貶謫縈心,卻“更刻苦讀諸經(jīng),頗立訓(xùn)傳以示意”(《王定國文集敘》),他寫下《論語注》十卷,秦觀還特地為之作序。可惜的是,成書于明朝萬歷年間的《賓州志》,對王鞏謫官南疆賓州有簡單的記錄,卻獨(dú)不見王鞏的詩作。筆者費(fèi)力頗多,也找不到更多王鞏在賓州的作品,真可謂詩蹤迷茫,遺憾啊。

王鞏之戀

王鞏家中原養(yǎng)有好幾個歌女,其中一位復(fù)姓宇文、名曰柔奴者最是眉清目秀、蕙質(zhì)蘭心。王鞏定案后,家奴歌女紛紛散去,惟有柔奴一人愿意陪伴王鞏共赴賓州。賓州的僻遠(yuǎn)、路途的艱辛柔奴并非不知,但忠誠的她毅然與王鞏一同踏上了前往賓州的道路。 從1079年12月到1083年10月,王鞏與柔奴一起在賓州生活了三年多。王鞏在賓州潑墨吟詩,訪古問道,柔奴則歌聲相伴,溫柔慰藉,催促奮發(fā)。后來,王鞏奉旨北歸,得以宴請?zhí)K軾。蘇軾發(fā)現(xiàn)雖遭此一貶,王鞏不但沒有通常謫官那種倉皇落拓的容貌,還神色煥發(fā)更勝當(dāng)年,性情更為豁達(dá),不由疑惑:“定國坐坡累謫賓州,瘴煙窟里五年,面如紅玉?!痹谀婢持?,王鞏精神不倒,技藝大進(jìn),著述不絕,“尤為坡所折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免于沉淪?王鞏笑了笑,叫出柔奴為蘇軾獻(xiàn)歌。只見窈窕的柔奴輕抱琵琶,慢啟朱唇,輕送歌聲。蘇東坡以前也見識過柔奴的才藝,如今覺得她的歌聲更為甜美,容顏也更紅潤,看來賓州的水土真是養(yǎng)人啊!王鞏告訴蘇軾,這幾年來多虧柔奴陪伴他在南疆僻嶺的賓州度過了寂寞艱苦的歲月。蘇軾試探地問柔奴:“嶺南應(yīng)是不好?”柔奴則順口回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沒想到如此一個柔弱女子竟能脫口說出如此豁達(dá)之語,蘇東坡對柔奴大為贊賞,立刻填詞《定風(fēng)波》一闋: 誰羨人間琢玉郎。天應(yīng)乞與點(diǎn)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fēng)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時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編者按:其實(shí),這句話并不是柔奴首創(chuàng),白居易有詩云:“無論海角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眳s足見柔奴是個知書達(dá)理的女子) 此曲傳開后,“點(diǎn)酥娘”柔奴在京城的名聲大噪!王鞏與柔奴的賓州之戀也流傳開來,成了堅(jiān)貞愛情的古典詮釋。《古今情?!肪蛯⑼蹯柕拇舜喂倩鲁粮〖捌渑c宇文柔奴的愛情載記下來,流傳后世…… 宇文柔奴不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音律歌舞方面也有較高的造詣,而且她醫(yī)術(shù)高明,同情社會底層弱者,親自上山采藥,以其一身醫(yī)道救治嶺南百姓,被譽(yù)為“神醫(yī)”。

王鞏子女

王鞏在北宋中后期的歷史上,是一個很活躍的人物。這倒不是因?yàn)樗谡洗猴L(fēng)得意,官高爵重,而是因?yàn)樗钡钠犯窈桶潦赖暮罋?,以及與蘇軾兄弟的真摯友情,都為同時代人所欽重。而且他一生勤于著述,是三槐王氏中唯一有著作流傳至今的人。王鞏先祖的一生,包括生平、仕宦、事跡、性格、妻室、子女、功德等等。經(jīng)本人認(rèn)真地詳細(xì)地查資料、閱史冊、考宗譜,據(jù)多方摘錄史冊資料、推算歷代紀(jì)年、反復(fù)論證、探研;從整個歷史觀點(diǎn)、年齡時間段于以分析和考究。 一、從王鞏的生平與仕宦述評 王鞏,字定國,號介庵,自號清虛居士,王旦之孫,王素第四子。他的生卒年,據(jù)(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四記載:“王定國素為馮當(dāng)世(京)所知,而荊公絕不樂之。一日,當(dāng)世力薦于神宗,荊公即曰:‘此孺子耳?!?dāng)世忿曰:‘王鞏戊子生,安得謂之孺子!’蓋鞏之生與同天節(jié)同日也。荊公愕然,不覺退立?!边@是說王鞏與神宗俱生于戊子年,此年為仁宗慶歷八年(1048年)。其卒年,據(jù)(清)王國棟《王氏宗譜‘三槐王氏’》卷一記載:“卒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丁酉十二月初一日”,則其享年應(yīng)為七十歲。歷宦通判揚(yáng)州,可權(quán)知宿州,仕右朝奉郎、后宦止宗正寺丞。 據(jù)(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王鞏傳》記載;王鞏年輕時,“篤學(xué)力文,志節(jié)甚堅(jiān),練達(dá)世務(wù),強(qiáng)力敢富”。上書言事,多切時病。特為大臣吳充、馮京所器重。 王鞏入仕,是靠恩蔭,補(bǔ)為校書郎。累官大理評事,遷太常博士。北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四月,坐見徐革言涉不順而不告,追兩官勒停。不久,又復(fù)為秘書省正字。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坐借趙居兵書,追兩官勒停。熙寧十年,筑清虛堂于其居室之西。據(jù)(宋)蘇轍《欒城集》卷二四載,蘇轍為之作《王氏清虛堂記》。 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十二月,敘復(fù)太常博士。但不久,又“坐與蘇軾交通,受謗訕文字不繳,又受王詵金,謫監(jiān)賓州(今廣西賓陽)鹽酒稅”。當(dāng)時王鞏的官職還是“秘書省正字”,因御史舒宣奏言:蘇軾“與王鞏往還,漏泄禁中語,朗同貨賂,密與宴游”。據(jù)(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六之一○記載;“蘇軾被貶官黃州(今湖北黃岡)團(tuán)練副使”,還牽連了一批人。、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由司馬光推薦,擢力宗正丞。十月二十五日,他上疏論“宗室疏遠(yuǎn)者,不當(dāng)禰皇伯、皇叔。言者摭其疏,指為離間宗室,除揚(yáng)州通判”。據(jù)(宋)蘇轍《欒城集》卷二八記載,蘇轍為作《制詞》云:具官萊,亦故相之子孫而名臣之子也,生于富貴而篤志于學(xué),勇于議論而不謀其身?;茨洗蟀?,民病水旱。往貳其事,益試爾才。 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五九“注”云:王鞏于是年十一月十六日“通判西京”,那么,王鞏為揚(yáng)州通判,應(yīng)在任西京(今河南洛陽)通判之后。擬或有西京之命而未赴任,又改任揚(yáng)州。 (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二四載: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三月二十六日,“前通判揚(yáng)州王鞏知海州(今江蘇淮安)”。同年六月八日,又改知密州(今山東諸城)。同年九月二十二日,“詔王鞏罷知密州,送吏部”。因恩例,乞得管勾太平觀。 (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五載:元祐五年(1090年),“起判登聞鼓院”,又為御史朱光庭所攻,“詔鞏別與差遣”。 (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五四載:元祐六年正月,“右承議郎王鞏用蘇轍、謝景溫薦,除知宿州(今安徽宿縣)”。制詞為劉敏所作,詞云:有地千里而長百吏,發(fā)政施令,良民足以馴養(yǎng),猾吏足使畏服,有志之士,知其可以有為,莫不愿之矣。以某等通敏用務(wù),付之專城之寄,符離、吳興又東南之奧壤也,思所建置,以副休命。 據(jù)(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王鞏傳》記載:但這次任命,王鞏依然沒有做長,到六月八日,“鞏罷宿州”,“十月六日,鞏責(zé)”。這次罷職仍然是因?yàn)楸蝗斯簦缓靡琅f管勾太平觀?!案某罾桑芄带檻c官” 哲宗紹圣初(1094年),謫簽書榮州(今四川榮縣)判官廳公事。紹圣中,王鞏在蘄州(今湖北蘄春),至于是何官職,則不可知。 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因經(jīng)常上書議論朝政,“追毀出身以來告敕,除名勒停,送全州編管”,一直到元符三年才歸來。 徽宗建中靖國(1101年)’,王鞏“復(fù)朝散郎”,用為河南通判。 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王鞏被“送吏部,與合入差遣”。秋,“按事永安縣”。九月己亥(十七日),朝廷大興黨禍,(元)脫脫《宋史》卷一九《徽宗紀(jì)》記載:“籍元裙及元符末宰相文彥博等、侍從蘇軾等、余官秦觀等、內(nèi)臣張士良等、武臣王獻(xiàn)可等凡百有二十人,御書刻石端禮門”。在“余官”中,就有王鞏。在“侍從”中,有王鞏的從侄王古。此后,王鞏的事跡據(jù)(清)王國棟《王氏宗譜·三槐王氏》卷一云:“黨籍興,再貶廣西。大觀中,例還,遂致仕。晚年徙居高郵(今江蘇高郵)?!笨磥?,王鞏最后應(yīng)是終老于此的。馬永卿《元城(劉安世)語錄》云:“王鞏定國多識前言,往乃服林靈素丹藥,暴得疾苦?!睋?jù)(清)黃宗羲、金祖望《宋元學(xué)案》卷九九《宗丞王先生鞏》記載:“王定國多識前言往行,乃服林靈素丹藥,得疾焚死”,不知如何改變。但王鞏得享高年,大概是沒有疑問的。 二、從王鞏的一生事跡述評 王鞏一生雖然豐富多彩,據(jù)(清)王國棟《王氏宗譜·三槐王氏》卷一記載:被稱為“文采風(fēng)流為一時所宗”,但在仕途上卻始終磕磕絆絆。(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王鞏傳》評其:“跌宕傲世,好臧否人物,其口可畏,以是頗不容于人,每除官,輒為言者所論,故終不顯”。對王鞏評價分歧最大的是他在揚(yáng)州判官任上。劉摯曾經(jīng)就王鞏的事論說:“通判揚(yáng)州,在任皎皎當(dāng)事,府賴以治,更謝景溫、王安禮二守皆相歡喜?!笔贩Q“在官無過”,但安鼎、姚動在王鞏知宿州時,卻論列王鞏“在揚(yáng)州日,交通州吏馬守珍,逾違公事”。為此,他在宿州的差使也沒有能干多久。這些人攻擊他的另一借口是他在揚(yáng)州有“少年之過”。劉摯這樣說,蘇轍也說:“(王)鞏之所長,人所難能,所短,或少年所不免?!笔呛巍吧倌曛^”?諸人未明言,朱光庭曾云:王鞏“頃為揚(yáng)州通判,以私用刑而得罪去”,似乎是王鞏少年使氣任性,耍公子哥兒的脾氣吧。 王鞏善應(yīng)對,紹圣初,陳次升曾“累章劾章惇”,哲宗對章惇寵替不衰,故奏章都被留中。(元)脫脫《宋史》卷三四六《陳次升傳》 說:“章惇文字勿令絕?!标惔紊蛲蹯栒埥?,“鞏日:‘君胡不云:諫臣,耳目也;帝王,心也。心所不知,則耳目為之傳達(dá);既知之,何以耳目為?,居數(shù)日,復(fù)入見,帝申前旨,乃以鞏語對。帝日:‘然'顧未有代之者爾?!櫜豢巳ァ?。 王鞏喜上書,議論朝政,在當(dāng)時也很有名,雖曾為此屢次吃大虧,但賦性不改。早年“上書言事,多切時病”。據(jù)(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王鞏傳》載:從賓州歸來后,“言事如故”。據(jù)(元)脫脫《宋史》卷二九七《孔宗翰傳》記載:哲宗初立,高太后主政,求取直言?!袄裘裆蠒郧?shù),詔司馬光采閱其可用者十五人,獨(dú)稱獎其二,乃宗翰與王鞏也”。這次上書,為王鞏帶來了好運(yùn),從此為司馬光所知,并且,“緣此得減二年磨勘,仍擢為宗正寺丞”。司馬光曾對蘇軾稱王鞏“忠義”,并“親書與鞏簡帖,與鞏往復(fù)議論政事”。司馬光還曾對另一大臣李清臣,“稱鞏之賢”。王鞏后因上書論宗室事,被斥貶。到哲元符元年,朝廷甚至來了個算總帳,“坐元祐中及元豐末累上書議論朝政,欲盡變先朝法度,追毀出身以來告敕,除名勒停,送全州編管”。可以說,上書論政帶給他的多是災(zāi)禍。 王鞏得到很多人的賞識,如前所言馮京、司馬光,蘇軾兄弟更是對他青眼有加。丞相劉摯甚至與之結(jié)為姻親,為子娶王鞏女。宰相呂大防也“愛其才”,當(dāng)王鞏對除知海州不滿意時,特改王鞏知密州。其余黃庭堅(jiān)、秦觀、王安禮、謝景溫亦都喜 與王鞏交游。但,朝臣中還有不少人對王鞏有看法,前述王安石說他是“孺子”;除知宿州,為安鼎、姚勐所彈;受蘇軾牽連貶賓州,也是有人看不慣他;為宗正丞,被指離間宗室;判登聞鼓院,被朱光庭執(zhí)奏“未協(xié)公議”,據(jù)(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一記載:“王鞏定國為太常博士,常從術(shù)士作軌革,畫一堂廡,庭中有明珠一枚,旁置棋局。未幾為御史朱光庭所抨,得補(bǔ)外”。直到最后算總帳,被“除名勒?!?,可謂毀譽(yù)不一,榮辱不等。 三、從王鞏的人品性格述評 王鞏平生最讓人稱道的事有兩件,反映了王鞏的胸襟氣度和灑脫不羈的名士性格。 第一件事頗能反映王鞏名士風(fēng)流的一面。王鞏與蘇軾兄弟相識時,風(fēng)華正茂,詩作的好,書法也很有造詣,故蘇軾特別賞識他。南宋羅大經(jīng)云:“東坡于世家中得王定國,于宗室中得趙德麟,獎許不容口?!币鄰膫?cè)面證實(shí)了這一點(diǎn)。 . 王鞏的詩為蘇軾所激賞,張邦基也曾作過記述:“王定國持詩與東坡,東坡答書云:‘新詩篇篇皆奇,老拙此回真不及,窮人之具輒欲交割與公?!旱垒o(泰)見而笑日:‘定國亦難作交代,只是且權(quán)攝耳?!?(元)脫脫《宋史》卷三二○《王素傳》附。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知徐州。王鞏時年三十歲,第二年秋季到徐州訪蘇軾,過了十幾天飲酒賦詩、快樂似神仙的日子?!芭c客游泗水,登魋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軾待之于黃樓上,謂鞏日:‘李太白死,世無此樂三百年矣?!边@件事宋人廣為流傳,成為文人雅集的典范。 第二件事是因受蘇軾牽連,被貶監(jiān)賓州鹽酒稅。據(jù)(元)脫脫《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傳》記載:宋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蘇軾知湖州。言官何正臣、舒壹、李定等摭拾詩文表章中語,彈劾蘇軾攻擊新法、謗訕朝廷。這其實(shí)是朝廷內(nèi)部黨派的斗爭,蘇軾只是反對派藉以發(fā)難的借口。御史臺派人到湖州逮捕蘇軾,“逮赴臺獄,欲置之死,鍛煉久之不決”。因高太后救解而神宗也愛重其才,到十二月庚申(二十八日),才釋放出獄,(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責(zé)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tuán)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令御史臺差人轉(zhuǎn)押前去”。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據(jù)(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王鞏傳》記載:蘇軾被貶,牽連了許多人,其中王鞏被貶監(jiān)賓州鹽酒稅。這次貶謫,對王鞏而言,遭遇堪悲,“定國以余故得罪,貶海上三年,一子死貶所,一子死于家,定國亦病幾死”。 但在廣南生下了王皋。他仍然心胸坦蕩,“安患難不戚于懷”。許多朋友對此贊嘆不已,包括蘇東坡,也十分感慨。王鞏奉調(diào)回江西后,首先就是把在嶺外作的詩歌數(shù)百首,寄給蘇軾,讓蘇軾品題。蘇軾在《王定國詩集序》中說:“定國以余故得罪,……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而定國歸至江西,以嶺外所作詩數(shù)百首寄余,皆清平豐融,藹然有洽世之音,其言與志得道行者無異。幽憂憤嘆之作,蓋亦有之矣,特恐死嶺外,而天子之恩不及報(bào),以忝其父祖耳??鬃釉唬骸辉固?,不尤人。’定國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廢卷而嘆,自恨知人之淺也?!保ㄋ危┨K軾《蘇軾全集·文集》卷二九《辨舉王鞏札子》說:“(王鞏)頃者竄逐萬里,偶獲生還,而容貌如故,志氣愈厲?!?(宋)黃庭堅(jiān)《山谷篥·內(nèi)集》卷一六《王定國文集序》記載,黃庭堅(jiān)在為王鞏的文集作序時說:“定國富于春秋,崎嶇嶺海,去國萬里,脫身生還,邂逅江濱,斗酒相勞苦,但以罪大責(zé)輕,未有以報(bào)君恩為言,郁然發(fā)于文藻,未嘗私自憐,此其志未易為俗人道也?!?(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五九,劉摯說王鞏“坐事,竄南荒三年,安患難,一不戚于懷。歸來顏色和豫,氣益剛實(shí)。此其過人甚遠(yuǎn),不得謂無得于道也”。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乙編》卷一《王定國趙德麟》記載:“定國坐坡累謫賓州,瘴煙窟里五年,面如紅玉,尤為坡所欽服?!?不僅王鞏能如此,王鞏歌兒宇文氏,也讓蘇軾大為嘆賞:“王定國歌兒日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yīng)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fēng)土,應(yīng)是不好?’柔對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宋)蘇軾《蘇軾全集·詞集》卷二。蘇軾特為之作《定風(fēng)波》詞云:常羨人間琢玉。天應(yīng)乞與點(diǎn)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fēng)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這件事,反映了王鞏憂樂不戚于懷的寬廣胸襟,這是他能在艱難困苦之中,不被壓倒而得以生還的原因。 王鞏生活的時代,正是北宋中期熙豐變法前后,社會矛盾、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變法和反對變法的黨爭也非常激烈。王鞏作為一個有見識的士大夫,不可能不關(guān)注這場變革,也不可能不在其中有所作為。從他來往的朋友和王安石對他的態(tài)度看,王鞏是不贊成變法的,在這一點(diǎn)上,他與蘇軾兄弟的政治主張是相同的,這是他們深厚友誼的基礎(chǔ),也因此而博得司馬光的贊賞。他的正直的品行與操守,使他的宦途殼滿了坎坷。熙豐年間,他同情舊黨而受牽連;元祐,他又置身于朔、洛、蜀黨爭之間而無法自拔,最終因與蜀黨之友誼而飽受艱辛流放之苦。 蘇軾說“天將復(fù)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稱其賢,寄以“復(fù)興大任,對王鞏而言,這是最好的贊揚(yáng)了。 四、對王鞏妻室及其子女的考究 王鞏。(1048—1117年)王旦之孫,素公之四子,字定國,號介庵,自號清虛居士。鞏歷宦通判揚(yáng)州,可權(quán)知宿州,右朝奉郎,端明殿學(xué)士,工部尚書,后宦止宗正寺丞。其生年,據(jù)(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四記載:王鞏與宋神宗同生于慶歷八年(1048戊子年),其卒年,據(jù)《王氏通譜》記載:為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丁酉十二月初一日,享年七十歲。據(jù)《宋史》懿敏公列傳、(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王鞏傳》、《三槐王氏通譜》記載:鞏生六子一女,奇、時、由、皋。鞏娶副氏生王奇;娶張氏(張方平之三女)生王時、王由;續(xù)妾生王皋;鞏還有兩子(名不祥),在貶謫監(jiān)賓州鹽酒稅時“一子死于謫所,一子死于家”。一女適劉跂,據(jù)(元)脫脫《宋史》卷三四○《劉摯傳》記載:“王鞏婿劉跂,字斯立,東光人,元豐二年進(jìn)士,官朝奉郎。其父劉摯,字莘老,性峭直,有氣節(jié),通達(dá)明銳,觸機(jī)輒發(fā),不為利怵威誘。仕至宰相,是神宗、哲宗時期的名臣。 王奇,(1068—1112年)副氏所生,出嗣王厚公為子,字守鈞。據(jù)脫脫《宋史》記載:奇生于北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戊申年)十二月初八日,卒于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四十五歲。原配金氏,繼娶曾氏,生二子,倓、作。長子王倓“字靜夫。生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己巳三月初一日。舉茂才,為太學(xué)博士、通判澶州,兼判西京勾院事。四遷至朝議大夫,贈紫金魚袋。卒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己亥,年三十一。贈光祿少卿。配嚴(yán)氏,贈余姚縣君;繼邊氏,封陳留郡君。子二,道、隨”。二子雖皆生于北宋,然主要生活于南宋。(清)王國棟《王氏宗譜·三槐王氏》云:“王道登政和二年(1112年)莫儔榜進(jìn)士,除秘書郎,歷龍圖閣直學(xué)士,扈高宗南渡”云云。次子王作,“字仲連,宋尚書屯田員外郎”。 王時,(1073—1127年)字叔永,號尚夫。生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癸丑正月初八日。元符中舉茂才,諫議大夫任伯雨表請為宣教郎。卒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丁未七月十一日,年五十五。配宋氏生一子,顏;繼配上官氏(龍圖閣待制均之女)生三子,華、熙、然。見(清)王國棟《王氏宗譜·三槐王氏》卷一。王顏,“字東輝,少穎悟,為宗正公所鐘愛,不幸微疾早逝”?!肮涓凳?,夫死守節(jié),無子,養(yǎng)侄惇為嗣”;王華,“字邦輝,生北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癸酉三月初三日。溫恭尚義。屢以秀才薦舉,為國子學(xué)錄,流寓潁上”。 “配馮氏,子二,惇、性”;“繼蔡氏,子二,度、志”。四子皆入南宋。且以惇繼王顏,志繼王然;王熙,“太常博士”。后南渡定居;王然,“字季輝。生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己卯閏九月初七日。明經(jīng)貢,授迪功郎,歷朝奉大夫”。后南渡。卒于孝宗時期?!芭浜?,贈碩人,無出,繼兄華四子志為嗣。妾生一子,學(xué)之?!蓖踔?、王學(xué)之,生北宋末年,主要生活于南宋。 王由,字季長,宋迪功郎,住湖北,配趙氏,生一子,謨。據(jù)(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二記載:“都尉王詵為王定國畫《煙江疊嶂圖》,東坡作詩,所謂‘江上愁心千疊山’者。定國死,其子由以畫貨與高郵富人茅生,以獻(xiàn)章獻(xiàn),或云禁中”。 王皋(1081—1156年)行四四,字子高。官至殿帥府太尉、晉柱國太傅(從一品).世居汴京開封府開封縣新里鄉(xiāng)大邊村,祖籍山東大名莘縣。宋兵部侍郎、晉國公王祜之玄孫;魏國公、文正公之曾孫;端明殿學(xué)士、工部尚書懿敏公王素之孫;太常博士、宗正丞、定國公王鞏之第四子也。皋公生于北宋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辛酉二月初二日,卒于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丙子九月十七日,享年76歲,葬于江蘇蘇州益地鄉(xiāng)。生子三:易、鐸、胤。原配趙氏生易、鐸,繼娶邢氏生胤,懼累贈國夫人。伯易,字吾置,襲父爵,其子孫遷居太倉(昆山)之東沙,后散居于海虞、澄江、常熟一帶,世稱為三沙王氏東沙支始祖;仲鐸,字吾伍,留居荻川,其子孫散居于泰州、蘭陵一帶,世守荻扁父業(yè),世稱為三沙王氏中沙支始祖;季胤,字吾曾,淡漠名利,性好游歷,后分居無錫沙頭白龍山下(位于南方泉、金雞山、白龍山、鳳凰山一帶),世稱為三沙王氏西沙始祖。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己酉三月,王皋祖攜全家隨從孟太后南渡,路過荻扁(蘇州荻川、荻溪),見地濱湖,土肥地厚,遂把家小居姑蘇荻川。皋祖南渡時,牢記曾祖王旦公關(guān)于“凡我子孫先代世系必六十年一修,百二十年再修”的教誨,將王氏家譜連同木刻版牃裝了數(shù)車,一起南運(yùn)。幾天后因隨駕至臨安有功,太后聞其名,溫語獎諭,禮賜有加,遂封殿帥府太尉,高宗皇帝賜宅于建康(南京),一處宅所以示獎勵。同年遷居南京應(yīng)天府(即南京應(yīng)天府上元縣尚書巷尚書里)。 南宋高宗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兩次護(hù)駕有功,賜晉柱國太傅。后因與時政不和,金屢侵犯,康王主和議,高宗聽信議和派的主張,放棄北伐,決定與金議和并定都臨安。皋祖后來見南宋朝廷腐敗,收復(fù)中原無望,無力回天,慨然長嘆曰:“西湖一洼水,何足濟(jì)天下事,吾亦從此逝矣”。遂棄官隱居蘇州陽城西之荻扁。高宗念其有功,多次詔令他還朝做官,他均以體弱多病推辭。正如太尉公碑記載:“六百年來,邱隴巍然,譜載長洲縣下十七都三圖床,字圩東,原子孫敘族守護(hù)誠閥閱所,僅見略敘,所由以見,篤生之不偶云。紹興二十六年九月十七日病逝,世稱為太原三槐三沙王氏南渡蘇州始遷祖?!?“政和初,敘錄世蔭,補(bǔ)修武郎,為修武校尉,遷武略將軍。靖康末,造斥……拒叛賊張邦昌,屢遭困辱。后扈隆裕太后駕,從南行,累立大功,加輔國將軍,拜殿帥,進(jìn)太尉,予世職。忤權(quán)貴,遂致仕。隱居姑蘇之荻扁,為無錫縣三沙王氏之始。詔贈柱國太傅”?!芭溱w氏,繼配邢氏,封汝南郡君。生三子,易、鐸、胤?!?五、對考究王鞏到底有幾個兒子質(zhì)疑的見解 對三槐王氏家族的重視,可以說從宋代就開始了。宋朝是一個崇奉文教的社會,重文輕武,三槐王氏家族的光耀,正是這種國家政策和社會風(fēng)氣鑄造出來的。王氏代有文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注意,有不少士大夫?yàn)橹畬懕净蚰怪荆娜斯P記中,也有不少篇幅,記敘三槐王氏家族的遺聞軼事。 關(guān)于《中華王氏家譜研究通訊》總第42期,王元根先生發(fā)表的《三槐堂王鞏有二十多個兒子嗎?》一文,元根先生已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大量地調(diào)查和探研。在收集時發(fā)現(xiàn)當(dāng)誤的問題,本人在文中對有些已作了考證與分析,并加注了編者按,這種精神是值得借鑒和學(xué)習(xí)的。我就元根先生的文章也進(jìn)行深讀、探討和考證《史記》,綜上所述。有關(guān)“三槐堂王鞏到底有多少個兒子”的疑問?史冊完全無載,主要見諸于各種《譜牒》。而民間口頭相傳多有舛誤,或重名、重字名;或生卒相同,是否同人同名、或同人不同名;或父名相同,子名不同;或張冠李戴時有出現(xiàn);承望不足征信。因而如何從史料的來源、可信程度上加以分析辨別,去訛存真,就成為王鞏家族研究中需加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家族史的研究,是一個特殊的領(lǐng)域,一班把它歸屬于社會史的范疇。作為一種范式,在具體的研究上,還是離不開傳統(tǒng)史學(xué)的基本方法,如考證、推理、演繹、歸納等。 在研究歷史問題上,有些歷史只能是個迷,無法解開。所以說,歷史是復(fù)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今天的人來探討和考證歷史,力求真實(shí),也無法真實(shí)起來。當(dāng)然,不是提倡有意去作假,也不應(yīng)該作假;更不能抱有莫衷一是的態(tài)度。只有下功夫,去閱史書、尋譜牒、查資料。以《史記》來證明,力求真實(shí),符合歷史。在這個問題上,只有靠大家互相理解,在時間上、理念上,相互認(rèn)同,相信而成;統(tǒng)一起來,作一個權(quán)威性的結(jié)論,就可以了,就是真實(shí)性了。本文擬就此進(jìn)行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粗淺之見解,以就教于識者。文中不妥之處,懇請專家學(xué)者、宗親長者、同仁志士、誠望不吝指正。 注: 徽宗政和二年,始有“修武郎”之名,即原來的“內(nèi)殿崇班”,卻無“修武校尉”之名,只有昭武校尉或御武校尉。也無“武略將軍”的名號,只有“武略大夫”。至于“輔國將軍”,實(shí)際上是“輔國大將軍”正二品,為武散官第二。“太尉”一職為政和新置,武階之首。見《宋史》卷一六九《職官》九。

詩詞作品

過池陽 不見當(dāng)年兩翰林,江天為我結(jié)層陰。
  九華門外柳三丈,蕭相樓前松十尋。 寄桂州張諫議和永叔 桂林太守幾時行,泛汴桃花浪已騰。
  目極云陰低遠(yuǎn)樹,夜寒風(fēng)急亂春燈。
  巢鳴翡翠愁無限,水宿鴛鴦冷不勝。
  陽朔山前好峰嶺,為公憐愛萬千層。 寄山谷 北海未常樽有酒,馮驩何止食無魚。
  黔州椀脫無蒸餅,自合官稱削校書。 句 春漬苔紋沿石塔,月含松韻雜琴聲。 齊山僧舍 竹密通幽境,橫橋逐澗斜。
  陰崖聳珪壁,古蔓引龍蛇。
  寺僻虛僧磬,亭荒足兔罝。
  紫微今不見,著意采黃花。 全州卷煙閣 長江縈村若練帶,晴岫插天如畫屏。
  山青水秀兩奇絕,道人對此開禪扃。
  紅塵一點(diǎn)飛不到,舉手高可摩天星。 挽蘇黃門子由 憶昔持風(fēng)憲,防微意獨(dú)深。
  一時經(jīng)國慮,千載愛君心。
  坤道存終始,乾綱正古今。
  當(dāng)時人物盡,惆悵獨(dú)知音。 挽蘇黃門子由 已矣?xùn)|門路,空悲未盡情。
  交親逾四紀(jì),憂患共平生。
  此去音容隔,徒多涕淚橫。
  蜀山千萬疊,何處是佳城。 挽蘇黃門子由 靜者宜膺壽,胡為忽夢楹。
  傷嗟見行路,優(yōu)典識皇情。
  徒泣巴山路,終悲蜀道程。
  弟兄仁達(dá)意,千古各垂名。 湘山 半嶺風(fēng)吹草木香,落階花雨送春忙。
  從師遠(yuǎn)借云庵臥,還我平生午枕涼。
  蓮社緇黃常得伴,鹿門妻子亦相將。
  化身欲似河?xùn)|柳,更向山頭望故鄉(xiāng)。 蕭相樓 盧杞奸邪四海憂,相君邦國自同休。
  分符朝去云中闕,開府現(xiàn)來江上洲。
  百尺樓高瞻故國,九華山色倚晴眸。
  定知直道傳千古,杜牧文章在上頭。 欣欣亭 清湘北郭崇崗路,松竹年來定幾圍。
  我亦臨淮筑新宅,與君萬里對柴扉。

王鞏的詩(共5首詩)
  • 《題管圣浩蒲川歸隱》
    卜筑蒲川上,翛然遠(yuǎn)市廛。潮聲書屋外,月影釣舟前。地僻紅塵凈,沙平白鳥眠。此中幽適趣,不必問斜川。
  • 《挽蘇黃門子由》
    憶昔持風(fēng)憲,防微意獨(dú)深。一時經(jīng)國慮,千載愛君心。坤道存終始,乾綱正古今。當(dāng)時人物盡,惆悵獨(dú)知音。
  • 《齊山僧舍·竹密通幽境》
    竹密通幽境,橫橋逐澗斜。陰崖聳圭壁,古蔓引龍蛇。寺僻虛僧磬,亭荒足兔罝。紫微今不見,著意采黃花。
  • 《挽蘇黃門·已矣?xùn)|門路》
    已矣?xùn)|門路,空悲未盡情。交親踰四紀(jì),憂患共平生。此去音容隔,徒多涕淚橫。蜀山千萬疊,何處是佳城。
  • 《挽蘇黃門·靜者宜膺壽》
    靜者宜膺壽,胡為忽夢楹。傷嗟見行路,優(yōu)典識皇情。徒泣巴山路,終悲蜀道程。弟兄仁達(dá)意,千古各垂名。

古詩大全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王鞏簡介,王鞏是哪個朝代的詩人,王鞏古詩大全,王鞏的詩,王鞏作品目錄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shiren_view_9bbe6a43ac9bbe6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