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fēng)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fēng)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雜詩其二譯文
雜詩其二注解
雜詩其二背景
陶淵明共有《雜詩》十二首,系組詩,約作于義熙十年(414),大都感慨時光流逝,壯志難酬的情懷。此詩為其中第二首,寫長夜難眠,抒發(fā)了時光流逝,有志難酬的悲哀和世無知音的寂寞。陶淵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他的生平經(jīng)歷使他深深了解魏晉門閥士族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壓制、迫害。
雜詩其二賞析
陶淵明的詩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是對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對于人類生活來說,其意義乃是長青的。《雜詩》第二首與第五首,所寫光陰流逝、自己對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業(yè)無成、生命之價值尚未能實現(xiàn)之憂患意識,就具有此種意義。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边@四句展現(xiàn)開一幅無限擴(kuò)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晝?nèi)ヒ箒?,正是光陰流逝。西阿東嶺,萬里空中,極寫四方上下。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此一幅境界,即為一宇宙。而蕩蕩輝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實為淵明襟懷之體現(xiàn)。由此四句詩,亦可見淵明筆力之巨。 “風(fēng)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鄙纤木洌耸菑臅?nèi)ヒ箒碇惶囟〞r分,來暗示“日月擲人去”之意,此四句,則是從夏去秋來之一特定時節(jié),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涼風(fēng)吹進(jìn)窗戶,枕席已是寒意可感。因氣候之變易,遂領(lǐng)悟到季節(jié)之改移。以不能夠成眠,才體認(rèn)到黑夜之漫長。種種敏銳感覺,皆暗示著詩人之一種深深悲懷。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焙湍钊ヂ?,此指交談。揮杯,搖動酒杯。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欲將悲懷傾訴出來,可是無人與我交談。只有揮杯勸影,自勸進(jìn)酒而已。借酒澆愁,孤獨寂寞,皆意在言外。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此二句,直抒悲懷,為全詩之核心。光陰流逝不舍晝夜,并不為人停息片刻,生命漸漸感到有限,有志卻得不到施展??梢姕Y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濟(jì)天下,其根源乃是傳統(tǒng)文化。日月擲人去愈迅速,則有志不獲騁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終曉,謂從夜間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獲騁,不禁滿懷蒼涼悲慨,心情徹夜不能平靜。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終曉不能靜,志士悲懷,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結(jié)蒼涼無盡。 總的來說,全詩將素月輝景蕩蕩萬里之奇境,與日月擲人有志未騁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萬里之境界,實為淵明襟懷之呈露。有志未騁之悲慨,亦是心靈中之一境界。所以詩的全幅境界,自然融為一境。詩中光風(fēng)霽月般的志士襟懷,光陰流逝志業(yè)未成、生命價值未能實現(xiàn)之憂患意識,其陶冶人類心靈,感召、激勵人類心靈之意義,乃是長青的,不會過時的。淵明此詩深受古往今來眾多讀者之喜愛,根源即在于此。
作者簡介
詩詞大全
作者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shici_view_9cec7a43ac9cec7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