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詩經(jīng)

zhānhàn,
zhēn濟(jì)濟(jì),
jūn,,
gān祿。
zàn,
huángliúzàizhōng,,
jūn,,
祿yōujiàng。。
yuānfēitiān,
yuèzàiyuān,
jūn,
xiázuòrén。。
qīngjiǔzǎi,
xīngbèi,
xiǎng,,
jièjǐng。
zuò,
mínsuǒliáo,,
jūn,,
shénsuǒláo。
lěi,
shītiáoméi,
jūn,,
qiúhuí。。

旱麓翻譯

注釋
⑴旱麓:旱山山腳。旱,山名,據(jù)考證在今陜西省南鄭縣附近。
⑵榛(zhēn)楛(hù):兩種灌木名。濟(jì)(jǐ)濟(jì):眾多的樣子。
⑶豈(kǎi)弟(tì):即“愷悌”,和樂平易。君子:指周文王。
⑷干(gān):求。
⑸瑟:光色鮮明的樣子。玉瓚(zàn):圭瓚,天子祭祀時(shí)用的酒器。玉圭做柄,柄的一端是勺,用以舀秬鬯。
⑹黃流:黃,用黃金制成或鑲金的酒勺;流。用黑黍和郁金草釀造配制的酒,用于祭祀,即秬(jù)鬯(chàng)。
⑺攸:所。
⑻鳶(yuān):鷙(zhì)鳥名。即老鷹。戾(lì):到,至。
⑼遐:通“胡”,何。作:作成,作養(yǎng)。
⑽骍(xīn)牡:紅色的公牛。
⑾介:求。景:大。
⑿瑟:眾多的樣子,與第二章的“瑟”字不同義。柞(zuò)棫(yù):櫟(lì)樹與白桵(ruí)樹。鄭玄箋:“柞,櫟也;棫,白桵也?!?br/>⒀燎(liǎo):焚燒,此指燔柴祭天。
⒁勞:慰勞。或釋為保佑。
⒂莫莫:同“漠漠”,眾多而沒有邊際的樣子。葛藟(léi):葛藤。
⒃施(yì):伸展綿延。條枚:樹枝和樹干。
⒄回:奸回,邪僻。
白話譯文
瞻望那邊旱山山底,榛樹楛樹多么茂密。和樂平易好個(gè)君子,求福就憑和樂平易。
圭瓚酒器鮮明細(xì)膩,金勺之中鬯酒滿溢。和樂平易好個(gè)君子,天降福祿令人歡喜。
老鷹展翅飛上藍(lán)天,魚兒搖尾躍在深淵。和樂平易好個(gè)君子,怎會(huì)不去培養(yǎng)青年。
清醇甜酒已經(jīng)滿斟,紅色公牛備作犧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柞樹棫樹那么茂盛,百姓砍來焚燒祭神。和樂平易好個(gè)君子,神靈要來把你慰問。
葛藤一片到處長(zhǎng)滿,蔓延纏繞樹枝樹干。和樂平易好個(gè)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旱麓譯文及注釋

譯文
瞻望那邊旱山山底,榛樹楛樹多么茂密。和樂平易好個(gè)君子,求福就憑和樂平易。
圭瓚酒器鮮明細(xì)膩,金勺之中鬯酒滿溢。和樂平易好個(gè)君子,天降福祿令人歡喜。
老鷹展翅飛上藍(lán)天,魚兒搖尾躍在深淵。和樂平易好個(gè)君子,怎會(huì)不去培養(yǎng)青年。
清醇甜酒已經(jīng)滿斟,紅色公牛備作犧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柞樹棫樹那么茂盛,百姓砍來焚燒祭神。和樂平易好個(gè)君子,神靈要來把你慰問。
葛藤一片到處長(zhǎng)滿,蔓延纏繞樹枝樹干。和樂平易好個(gè)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注釋
⑴旱麓:旱山山腳。旱,山名,據(jù)考證在今陜西省南鄭縣附近。
⑵榛楛(hù):兩種灌木名。濟(jì)濟(jì):眾多的樣子。
⑶豈弟(kǎi tì):即“愷悌”,和樂平易。君子:指周文王。
⑷干:求。
⑸瑟:光色鮮明的樣子。玉瓚:圭瓚,天子祭祀時(shí)用的酒器。玉圭做柄,柄的一端是勺,用以舀秬鬯。
⑹黃流:黃,用黃金制成或鑲金的酒勺;流。用黑黍和郁金草釀造配制的酒,用于祭祀,即秬鬯。
⑺攸:所。
⑻鳶(yuān):鷙鳥名。即老鷹。戾(lì):到,至。
⑼遐:通“胡”,何。作:作成,作養(yǎng)。
⑽骍(xīn)牡:紅色的公牛。
⑾介:求。景:大。
⑿瑟:眾多的樣子,與第二章的“瑟”字不同義。
⒀燎:焚燒,此指燔柴祭天。
⒁勞:慰勞。或釋為保佑。
⒂莫莫:同“漠漠”,眾多而沒有邊際的樣子。葛藟(léi):葛藤。
⒃施(yì):伸展綿延。條枚:樹枝和樹干。
⒄回:奸回,邪僻。

旱麓鑒賞

  《大雅》全都是西周的作品,它們主要是應(yīng)用于諸侯朝聘、貴族宴饗等典禮的樂歌,除了周厲王、幽王時(shí)期的幾篇刺詩外,基本內(nèi)容是歌功頌德?!逗德础芬辉娛恰洞笱拧返牡谖迤?,與下一篇《思齊》、上一篇《棫樸》,都是贊頌周文王的樂歌。

  關(guān)于詩的主旨,《毛詩序》云:“《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劉之業(yè),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祿焉?!比以娏x同。什么叫受祖,唐孔穎達(dá)疏云:“言文王受其祖之功業(yè)?!边@樣的解釋似乎不能令人滿意。清魏源《詩古微》說是“祭祖受?!?,差為得之。而宋朱熹《詩集傳》以為此詩內(nèi)容是“詠歌文王之德”,其《詩序辨說》又謂“《序》大誤,其曰‘百福干祿’者,尤不成文理”。清方玉潤(rùn)《詩經(jīng)原始》則既斥《毛序》所說為“夢(mèng)囈”,又不滿《詩集傳》“語殊泛泛”,認(rèn)為“此蓋祭祀受福而言也”,“上篇(指《棫樸》)言作人(《棫樸》第四章有“周王壽考,遐不作人”之句),于祭祀見一端;此篇言祭祀,而作人亦見其極盛”。其實(shí)方氏之說可謂《毛序》“受祖說”的別解,只是他對(duì)“受祖”的理解與孔穎達(dá)相同,所以對(duì)《毛序》有所誤解而大加非難。《毛序》不誤,但若以詮解的圓通程度論,不妨從今人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之說,將其視為一首“歌頌周文王祭祖得福,知道培養(yǎng)人才的詩”。

  此詩全篇共六章,每章四句,以“豈弟君子”一句作為貫穿全篇的氣脈。首章前兩句以旱山山腳茂密的榛樹楛樹起興,也帶有比意。毛傳解曰:“言陰陽和,山藪殖,故君子得以干祿樂易。”鄭玄箋云:“林木茂盛者,得山云雨之潤(rùn)澤也。喻周邦之民獨(dú)豐樂者,被其君德教?!彼麄儚木c民兩方面申說,講得都很透辟。后兩句“豈弟君子,干祿豈弟”,如鄭玄箋所說,意為君主“以有樂易之德施于民,故其求祿亦得樂易”,也就是說,因和樂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和樂平易。前事之因適為后事之果,語有深意。

  第二章起開始觸及“祭祖受?!钡闹黝}。“瑟彼玉瓚,黃流在中”兩句,玉之白與酒之黃,互相映襯,色彩明麗,由文字而產(chǎn)生的視覺效果極佳,姚際恒評(píng)之為“華語”(同上),當(dāng)然是確切不移的。第三章從祭祀現(xiàn)場(chǎng)宕出一筆,忽然寫起了飛鳶與躍魚,章法結(jié)構(gòu)顯得搖曳多姿。“鳶飛戾天,魚躍在淵”,表層語義極其明晰,但深層語義則不易索解。鄭玄箋云:“(鳶)飛而至天,喻惡人遠(yuǎn)去,不為民害也;魚跳躍于淵中,喻民喜得所?!钡谧ⅰ抖Y記·中庸》所引這兩句詩時(shí),他竟又說:“言圣人之德,至于天則鳶飛戾天,至于地則魚躍于淵,是其明著于天地也。”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譏之為“隨文解釋”,極是。但王氏書中認(rèn)可的代表《魯詩》說的漢王符《潛夫論·德化》所作的解釋“君子修其樂易之德,上及飛鳥,下及淵魚,罔不歡忻悅豫,又況士庶而不仁者乎”(釋下面的“遐不作人”之“人”為“仁”),似乎也沒有說到點(diǎn)子上。因?yàn)榧热煌跏险J(rèn)為《棫樸》“遐不作人”一句中的“作人”是“作養(yǎng)人材”的意思,那么此詩中的“遐不作人”句自然說的也是培養(yǎng)人才之事,不當(dāng)另釋“人”為“仁”。“鳶飛戾天,魚躍在淵”,實(shí)際上說的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意思,象征優(yōu)秀的人才能夠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才智。因此下面兩句接下去寫“豈弟君子,遐不作人”,也就是說和樂平易的君主不會(huì)不培養(yǎng)新人讓他們發(fā)揚(yáng)光大祖輩的德業(yè)。

  第四章在第三章宕出一筆后收回,繼續(xù)寫祭祀的現(xiàn)場(chǎng),“清酒既載”與第二章的“黃流在中”斷而復(fù)接,決不是尋常閑筆。這兒寫的是祭祀時(shí)的“縮酒”儀式,即斟酒于圭瓚,鋪白茅于神位前,澆酒于茅上,酒滲入茅中,如神飲之。接下去的“騂牡既備”一句,寫祭祀時(shí)宰殺作犧牲的牡牛獻(xiàn)饗神靈。有牛的祭祀稱“太牢”,只有豬、羊的祭祀稱“少牢”,以太牢作祭,禮儀很隆重。第五章接寫燔柴祭天之禮,人們將柞樹棫樹枝條砍下堆在祭臺(tái)上作柴火,將玉帛、犧牲放在柴堆上焚燒,縷縷煙氣升騰天空,象征與天上神靈的溝通,將世人對(duì)神靈虔誠(chéng)的崇敬之意、祈求之愿上達(dá)。對(duì)于這樣的君民,昊天上帝與祖宗先王在天之靈自然會(huì)有“所勞矣”,自然會(huì)賜以“景?!?。

  于是最后一章,在第一章、第三章之后三用比興,以生長(zhǎng)茂密的葛藤在樹枝樹干上蔓延不絕比喻上天將永久地賜福給周邦之君民。葛藟之“莫莫”與榛楛之“濟(jì)濟(jì)”,一尾一首兩用疊字詞,也有呼應(yīng)之妙。至于最后一句“求福不回”,解作求福“不違背先祖之道”(鄭玄箋),或解作“求福不以邪道”(高誘注《呂氏春秋·知分》所引此詩),此已無關(guān)宏旨,不妨兩存其說。

作者簡(jiǎn)介

詩經(jīng)
詩經(jīng)[先秦]

《詩經(jīng)》是中國(guó)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jì)至前6世紀(jì))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biāo)題,沒有內(nèi)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huì)面貌。 更多

詩經(jīng)的詩(共311首詩)
  •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cè)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淪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查看譯文
  • 《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guó)。
    樂國(guó)樂國(guó),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
    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
    樂郊樂郊,誰之永號(hào)?
    查看譯文
  • 《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
    何斯違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側(cè)。
    何斯違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違斯,莫或遑處?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查看譯文
  •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我姑酌彼金櫑,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查看譯文
  • 《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查看譯文
  • 九歌·少司命
    屈原屈原〔先秦〕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dú)與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fēng)兮載云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云之際。
    與女沐兮咸池,晞女發(fā)兮陽之阿。
    望美人兮未來,臨風(fēng)怳兮浩歌。
    孔蓋兮翠旍,登九天兮撫彗星。
    竦長(zhǎng)劍兮擁幼艾,蓀獨(dú)宜兮為民正。
  • 申包胥歌
    先秦?zé)o名〔先秦〕
    吳為無道。
    封豕長(zhǎng)蛇。
    以食上國(guó)。
    欲有天下。
    政從楚起。
    寡君出自草澤。
    使來告急。
  • 有狐
    佚名〔先秦〕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
    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
    心之憂矣,之子無帶。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cè)。
    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 子魚論戰(zhàn)
    左丘明左丘明〔先秦〕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
    夏,宋公、衛(wèi)侯、許男、滕子伐鄭。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zhàn)于升陘。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師敗績(jī)。
      楚人伐宋以救鄭。
    宋公將戰(zhàn)。
    大司馬固諫曰:
    “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
    ”弗聽。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jì)。
    司馬曰: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jì)也,請(qǐng)擊之。
    ”公曰:
    “不可。
    ”既濟(jì)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未可。
    ”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jī)。
    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guó)人皆咎公。
    公曰:
    “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雖亡國(guó)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魚曰:
    “君未知戰(zhàn)。
    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猶有懼焉!
    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
    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恥教戰(zhàn),求殺敵也。
    傷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愛重傷,則如勿傷;
    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聲盛致志,鼓儳可也。
  • 列子引周諺
    佚名〔先秦〕
    田父可坐殺。

古詩大全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shici_view_9b9e3443ac9b9e34/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