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宋代]辛棄疾

shǔdàodēngtiān,,
bēisòng、xiùháng。。
huántàn、zhōngniánduōbìng,
kānbié。
dōngběikànjīngzhūbiǎo,
西nángēngcǎoxiāng。
gōngmíng、、shōushíjūnhóu,
chuán。。
érlèi,
jūnxiū。
jīngchǔ,,
néngshuō。
yàoxīnshīzhǔnbèi,
shānshān。。
chìtóuqiānlàng,,
tóngshìshàngsāngēngyuè。。
zhèngméihuā、、wànxuěshēnshí,
xiāng。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注釋

①李正之:李大正,字正之。提刑:提點刑獄使的簡稱,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獄和監(jiān)察事務?! ?br />②蜀道登天:李白《蜀道難》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繡衣:西漢武帝時設繡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審理重大案件。他們身著繡衣,以示尊貴。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③“還自嘆”三句:已值中年,最不堪離別之苦。據(jù)《世說新語·言語篇》,謝安曾對王羲之說:“中年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shù)日惡。”
④“東北”兩句:以蜀中歷史人物相勉,希友人在文治武功上作出貢獻?!皷|北”句: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曾上《出師表》以明志,正切稼軒伐金心意。東北看驚:指曹魏有驚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聞風心驚?!拔髂稀本洌簱?jù)《史記·司馬相如傳》,西漢武帝時,唐蒙不恤民意,蜀中騷亂。武帝命司馬相如作《喻巴蜀檄》,斥唐蒙而安撫蜀民。西南:川蜀地處西南。檄(xí席):檄文,即告示,指《喻巴蜀檄》。
⑤“把功名”兩句:贊友人文才出眾,足能立功建業(yè)。君侯:漢代對列侯的尊稱,后泛指達官貴人,此指李正之。如椽(chuán傳)筆: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筆,指大手筆,典出《晉書·王珣傳》:“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矶郾溃灾u議,皆珣所草?!?br />⑥荊楚:今湖南、湖北一帶,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經(jīng)之地。稼軒曾官湖南、湖北,故謂“吾能說”。
⑦“要新詩”四句:請友人用詩寫下一路美好景色:廬山的豐姿,赤壁的激浪,襄陽的明月。赤壁磯: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縣西南,蘇軾以為是當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和《赤壁賦》憑吊之。詞的起句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毙猎~的“千古浪”即由蘇詞而來。銅鞮(tí提):銅鞮在今湖北襄陽。唐人雍陶《送客歸襄陽舊居》詩:“惟有白銅鞮上月,水樓閑處待君歸?!?br />⑧“正梅花”兩句:暗用陸凱寄梅事?!肚G州記》載:陸凱與范曄相善,陸自江南寄梅一枝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p>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1184年(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冬,時稼軒罷居上饒。李正之是辛棄疾的好友,曾兩度任江淮、荊楚、福建、廣南路的提點坑冶鑄錢公事(采銅鑄錢),信州為當時主要產(chǎn)銅區(qū),故李正之常駐信州。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點刑獄使。稼軒作此詞送行。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鑒賞

  公元1184年,稼軒以“憑陵上司,締結(jié)同類”的罪名,罷居上饒已經(jīng)將近三年了。所以詞中處處把李之入任,與己之罷閑,雙雙對照寫來,一喜一憂,纏綿悱惻,寄意遙深,感人心肺。

  起兩句,“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點出李之入蜀與己之送行,雙雙入題,顯得情親意摯,依依難舍。“登天”雖借用李白詩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其實卻暗含此行之艱難;雖是王命,何嘗又不是小人的挾嫌排擠,有如遠謫?所以他這闋詞寫的極其沉郁,這開頭無異已定下了全詞的基調(diào)?!耙槐?,何其簡慢;看似淡語,然而卻是至情的無間;流露出君子之交,一杯薄酒足矣。沒有華筵歌妓,也沒有清客的捧場;只有兩個知心的朋友一杯相對,則這“一杯”二字,不僅寫出了友情之深,亦且寫盡了世態(tài)之薄。筆墨之力量如此,則這“一杯”也就不少了。

  “繡衣”,是對“提刑”的美稱。漢武帝時,派使者衣繡衣巡視天下,操有生殺之大權(quán),稱為繡衣直指。李正之提點刑獄公事,也負有司法和監(jiān)察的任務,所以稼軒也借以稱他為“繡衣使者”。
 
  三、四句:“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點出“中年”,是時稼軒45歲,正是“不惑之年”,大有作為的時候。然而“多病”,這一“病”字,包含就多了,更何況“多病”。稼軒正當中年,而一放就是三年。又正是祖國被侵占的時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驅(qū)除外侮,卻非要閑置如此,內(nèi)憂外患,不能不“病”。所以他才用“還自嘆”三字領(lǐng)起下面兩種難堪:已是自己閑置生愁,怎當堪用的同志又遭遠調(diào),離開了中央,這一來抗戰(zhàn)派淘汰將盡矣。所以這種離別,不止友情,更關(guān)系國家的命運,才是最大的痛楚。

  五、六兩句,按詞律要求,是要用律句的對仗格式。他巧妙地安上了諸葛亮的《出師表》和司馬相如的《喻巴蜀檄》,都是關(guān)于蜀的故事。切題已難,而寓意得妙更難。他卻舉重若輕,正是有一肚子的學問?!皷|北看驚”者,是東北方的大好河山,淪入異族之手,正應當像諸葛亮請求出師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著一“驚”字,有三層意思:驚山河之破碎;驚投降派的阻撓;以至慚愧得都怕(驚)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了。然而卻反其“道”而行之,讓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據(jù)《史記·司馬相如傳》載:“唐蒙使路通夜郎西僰中,發(fā)巴蜀吏卒……萬余人,用興法誅其渠帥,巴蜀民大驚恐。上聞之,乃使相如責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边@里著一“更”字,透露出了不出師東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強迫到西南去鎮(zhèn)壓人民。恨上加恨,這個“更”字把一個南宋小朝廷的那種對敵和,對己狠的心態(tài)暴露無遺。下字非常生動而有力。

  七、八兩句,“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正是雙方的小結(jié)。自己廢置無聊,而李又任非其所。而“把功名收拾付君侯”的,是因為他畢竟還是有土有責的,和稼軒自己只能耕種以自適的“稼軒居士”不同,終究還是可以期望以“功名”的。然而稼軒之所以期望于李的功名,不是鐵馬金戈,不是臨刑的鬼頭刀,而是如椽之筆!因為李正之是提刑,他那紅筆一勾,是要人命的,雖不能法外開恩,也要慎之又慎。所謂“況鐘之筆,三起三落”。在這六年前,稼軒也曾有過“按察之權(quán)”,而他當時卻向皇帝上過《論盜賊札子》,他就曾非常精辟地說過剿“賊”之害。他說:“民者國之根本,而貪濁之吏迫使為盜,今年剿除,明年掃蕩,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損則折,臣不勝憂國之心,實有私憂過計者。欲望陛下深思致盜之由,講求弭盜之術(shù),無恃其有平盜之兵也?!庇霉P,即亦“無恃其有平盜之兵”。能如此,那于國于民也就算是功名了。言來令人欲淚。

  過拍起首四句:“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兒女淚”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詩末二句:“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之意。“能”,這里讀去聲,寧可的意思。這里是說:與其有作兒女哭泣的時間,倒不如聽我說一說你要去的荊楚這一路的風光吧?以此換頭,過度到下闋,一蕩上闋愁悶的情緒。用“要新詩準備”貫串“廬山色”、“赤壁浪”、“銅堤月”。不過這看似閑情逸趣,何等瀟灑。其實這正是上闋的“表”與“檄”的內(nèi)含。下闋憐南,也正是上闋的思北。“荊楚路”這一帶是沒有被敵人占領(lǐng)的,如此美景,宜愛宜惜。愛,就要珍重它;惜,就要保護它。特別作為北方的游子,當提到這些南方的美景時,不能不有一些思鄉(xiāng)的酸楚夾雜于胸中。總之,只因是一個分為兩片的祖國橫亙在胸中,所謂“新詩”,當也是長歌之慟。以此相勉,是輕松的調(diào)侃,其實正是痛心的變異。以此寄人,不僅見趣,亦且見志。多么委宛而深厚有致。

  最后點明時間。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所以他說“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是彼此雙方的互勉,仍以雙雙作結(jié)。

  這一段看似白描,似乎沒有多少深意。其實如果聯(lián)系歷史背景,是仍然可以感到話外之音的?!罢坊ㄈf里雪深”,“梅花”是他們,又是傳遞消息的暗示。所謂“折梅逢驛使,送與隴頭人”?!叭f里雪深”是寫彼此的間隔,也是彼此的處境。所以是地理的,也是心理的。但不論地理的或心理的,造成可以間隔而寂寞的,終歸是政治的原因。是投降派對于他們的打擊。那么,在這樣個廢棄與遠戍的道路上,他形象地即情即景,用“萬里雪深”,彼此的一切,俱足以包之了。而要相互勉勵莫相忘并不斷傳遞消息的,那當然是人,所以“須相憶”是彼此的。既是人,又是事。而這人事,正是他們“志”的結(jié)集,所“須相憶”者,仍是祖國恢復之大業(yè)。因此,這是一場特殊的斗爭,即抗戰(zhàn)派在被迫流離失所時,仍在呼喊著團結(jié)。甚至可以說,通篇都是在告誡著不要忘了抗戰(zhàn)的事業(yè)。這樣分析是有心理依據(jù)的。在共同斗爭中因失利而不得不分手的戰(zhàn)友,臨岐執(zhí)手勉勵莫相忘時,他們思想里起作用的第一要素應是斗爭失利的恥辱與磨礪以須的豪情。

  戰(zhàn)友在一起當然比分散開好。他知道,投降派又何嘗不知道。以是他們之間的“離別”就成為“不堪”的了?!安豢啊倍?,傷心之至:已不成軍,不堪遣散。通篇都是對于抗戰(zhàn)事業(yè)的悼念與惋惜。甚至連那一滴兒女淚,也要他收起,這樣的心腸,要以江山為念,真正是情深意厚。這闋詞,他是把對于祖國的愛和對于戰(zhàn)斗的友誼的愛,凝結(jié)在一起而又委宛地表達了出來的,所以讀來感人至深。

作者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宋代]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

辛棄疾的詩(共1635首詩)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一水奔流疊嶂開,溪頭千步響如雷。
    扁舟費盡篙師力,咫尺平瀾上不來。
    山上風吹笙鶴聲,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萊枉覓瑤池路,不道人間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煙鬟霧髻動清波。
    游人去后楓林夜,月滿空山可奈何。
    見說仙人此避秦,愛隨流水一溪云。
    花開花落無尋處,仿佛吹簫月夜聞。
    千丈攙天翠壁高,定誰狡獪插遺樵。
    神仙萬里乘風去,更度槎丫個樣橋。
    山頭有路接無塵,欲覓王孫試問津。
    瞥向蒼崖高處見,三三兩兩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嚙多,懸知千古也消磨。
    人間正覓擎天柱,無奈風吹雨打何。
    自有山來幾許年,千奇萬怪只依然。
    試從精舍先生問,定在包犧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師,日日吟詩坐釣磯。
    費盡煙霞供不足,幾時西伯載將歸?
    行盡桑麻九曲天,更尋佳處可留連。
    如今歸棹如掤箭,不似來時上水船。
    查看譯文
  •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查看譯文
  • 《送劍與傅巖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仔細看。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查看譯文
  • 《滿江紅》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后,吹簫聲斷,倚樓人獨,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把一紙寄來書,從頭讀。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只礙離人目,最苦是,立盡月黃昏,欄干曲。
    查看譯文
  • 《卜算子修竹翠羅寒》
    修竹翠羅寒,遲日江山暮。
    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知無數(shù)。
    只共梅花語,懶逐游絲去。
    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查看譯文
  • 黃銖〔宋代〕
    先圣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 閘柱·三丈圍寬兩木靈
    袁說友袁說友〔宋代〕
    三丈圍寬兩木靈,千年閘骨狀如城。
    揚帆欲過心先動,擊柱才聞念已驚。
    東越梅梁猶逞異,南城老樹也為精。
    昔聞求福木居士,今向枯株免禍成。
  • 抱膝吟·治亂古來有
    于石于石〔宋代〕
    治亂古來有,英雄今豈無。
    人情云聚散,世態(tài)草榮枯。
    事定見天理,時艱識丈夫。
    山川渺何許,煙雨暗平蕪。
  • 題贈枯崖·玉麈無心試出拈
    蒲壽宬蒲壽宬〔宋代〕
    玉麈無心試出拈,山房春靜燕窺檐。
    相思獨上青霞頂,閒倚欄干望塔尖。
  • 送張狀元監(jiān)丞通理陜郊先覲親蜀道
    宋祁宋祁〔宋代〕
    苑樹櫻殘罷宴甌,驪駒籍籍望西州。
    左思麗賦都中貴,張載新銘劍外留。
    幾日戲裳貪潔膳,即時歸雨勸耕疇。
    如何蔽芾甘棠國,再見臨淄第一流。

古詩大全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shici_view_9b1fd643ac9b1fd6/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