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

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
松浮欲盡不盡云, 江動將崩未崩石。
那知根無鬼神會,已覺氣與嵩華敵。
中原格斗且未歸,應(yīng)結(jié)茅齋看青壁。

閬山歌譯文

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閬州城東的靈山呈現(xiàn)一片白色,而閬州城北的玉臺山則一片碧綠。

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松樹上浮著欲盡不盡的云彩,江浪搖動著將崩未崩的石頭。

那知根無鬼神會?已覺氣與嵩華敵。雖然這里人也祭拜祖先,可當(dāng)?shù)氐淖訉O后代卻從來沒有與祖先靈魂或相會。雖然世界上沒有鬼神與人能真正相會,但這里的祭拜盛況可與嵩山、華山的清明活動相匹敵。

中原格斗且未歸,應(yīng)結(jié)茅齋著青壁。中原地區(qū)的戰(zhàn)爭尚未結(jié)束,應(yīng)建個茅屋來把青紗幔掛于屋址的墻壁上。

閬山歌注解

1
靈山:一作“雪山”。
2
玉臺:一作“玉壺”。
3
松?。?/span>指松枝在搖動。江動,指江水在涌動。
4
未:一作“已”。
5
根:石根,亦即山根。氣,氣象。嵩華,中岳嵩山與西岳華山。敵,匹敵,即“草敵虛嵐翠”之“敵”。
6
中原:地區(qū)名。此指整個黃河流域。
7
格斗:指安史之亂。
8
茅齋:即曾由閬中后人建存于古城內(nèi)的“杜甫草堂”。
9
著:一作“看”。
10
青壁:即石崖。青表其色,壁狀其峭。

閬山歌賞析

“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閬州”是說明“地名”,當(dāng)時閬中人已在被唐玄宗賜為“仙穴山”的靈山祭祖祭神,用大量的白花、白幡掛放于滿山、滿坡、滿樹枝,映襯得此山一片片白色而象征“靈山白”。“城東”“城北”,是在介紹相關(guān)的地理位置;“靈山、玉臺”,是專指具體的地方;“白、碧”,是在以景喻事。這兩句敘述了閬中當(dāng)?shù)氐那迕骷漓牖顒又隆?/p>

“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兩句是針對第一聯(lián)從現(xiàn)實性出發(fā)所記載的閬中當(dāng)?shù)厍迕鞴?jié)祭祖活動之盛況。“松浮欲盡”,是指松枝在搖動中“想”把本不屬于松樹的什么東西搖開。可能把一些由唐代閬中人在清明節(jié)有人先掛在松樹上的白花(詩中喻為白云)、掛在松樹上的青紗(詩中喻為烏云)搖散、搖落,但又有后來人在清明時節(jié)陸續(xù)再在樹枝上掛上白花或青紗,讓閬中的靈山與玉臺山的松樹上在這段時間內(nèi),能較長期存在著可擬為白云或烏云的白花和青紗,故而能“不盡云”。接著以唱嘆的語氣寫出江面的盛況。唐代閬州盛大持久的祭祖、祭天、祭神、祭亡靈的活動,因不少儀式是官民共同參與,來自陸路與水路的敬拜者絡(luò)繹不絕:在山祭山神,在水祭水神,在廟祭祖宗,在宇祭上天;這一因船只在江面涌動、陸上又有吹打彈唱而震得巖體欲崩的群體性民俗活動,能震撼目擊者的心靈。

第三聯(lián)上句“那知根無鬼神會”中“根”與“鬼神”均與清明節(jié)的活動有直接關(guān)系,與《杜臆》所釋“閬中山多仙圣游跡”相符合。下句“已覺氣與嵩華敵”的詩意不是在講閬山的山勢能與嵩山和華山的高度相似而可“敵”,而仍然是描寫閬山清明祭祖活動的空前盛況與磅礴氣勢。上句中“那知根”正好與下句“已覺氣”成為一問一答的對應(yīng);而“無鬼神會”和“與嵩華敵”的描寫,也是對應(yīng)式的自問自答。這就是杜甫以《閬山歌》來記敘閬中清明祭祖盛況之詩歌中所表現(xiàn)來的睿智。

最后,“中原格斗且未歸”是表達(dá)詩人在參加閬中清明節(jié)的祭祖活動中,仍不忘記國家的大事。杜甫一直關(guān)注著國家大事,即使他在參加閬中的清明祭祖活動以及寫其《閬山歌》之際,仍在牽掛著不穩(wěn)定的中原局勢。此時身在閬州,耳聞目睹閬中人民愛祖愛國的民俗與熱情,詩人表明自己也要與閬中人民同憂同思同作同為——“應(yīng)結(jié)茅齋著青壁”。這個結(jié)句有幾層大意:第一,在敘述與感嘆中認(rèn)為自己不能只是一個清明活動的記錄者,也同時應(yīng)當(dāng)以行動來表示愛祖愛國;能在自己所居茅屋的墻壁著上表示哀愁的青紗,也是一番衷腸的訴說。第二,詩人從閬中清明祭祀活動中所領(lǐng)會“愛祖愛國民俗”的畫境,和他要求一首詩所應(yīng)達(dá)到“篇終接混?!钡脑娋呈墙频?、相通的。第三,篇首的“靈山白”與篇末的“著青壁”,一“白”一“青”,又呈現(xiàn)出“白花與青紗”的對仗。這般前呼后應(yīng)的詩歌結(jié)構(gòu),強(qiáng)烈地顯現(xiàn)出《閬山歌》寫作于清明時節(jié)的祭祀文化的風(fēng)格。

杜甫在閬中的時間雖然不長,創(chuàng)作的詩篇卻不少。就創(chuàng)作的速度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高產(chǎn)期。這首《閬山歌》專詠閬山之勝,它與《閬水歌》一起成為杜甫在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更多

杜甫的詩(共2275首詩)
  •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查看譯文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查看譯文
  •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查看譯文
  • 《恨別》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qū)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查看譯文
  • 《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fēng)。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jīng)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查看譯文
  • 誡言
    權(quán)德輿權(quán)德輿〔唐代〕
    言之或未行,前哲所不取。
    方寸雖浩然,因之三緘口。
  • 和毗陵尉曹昭用見寄
    李中〔唐代〕
    決獄多馀暇,冥搜萬象空。
    卷簾疏雨后,鎖印夕陽中。
    還往多名士,編題尚古風(fēng)。
    宦途知此味,能有幾人同。
  • 自遣·強(qiáng)健宦途何足謂
    鄭谷鄭谷〔唐代〕
    強(qiáng)健宦途何足謂,入微章句更難論。
    誰知野性真天性,不扣權(quán)門扣道門。
    窺硯晚鶯臨砌樹,迸階春筍隔籬根。
    朝回何處消長日,紫閣峰南有舊村。
  • 江城夜泊寄所思
    權(quán)德輿權(quán)德輿〔唐代〕
    客程殊未極,艤棹泊回塘。
    水宿知寒早,愁眠覺夜長。
    遠(yuǎn)鐘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此夕相思意,搖搖不暫忘。
  • 落花
    嚴(yán)惲〔唐代〕
    春光冉冉歸何處,更向花前把一杯。
    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

古詩大全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shici_view_9a71b743ac9a71b7/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