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先秦]左丘明

呂、郤畏逼,將焚公宮而弒晉侯。
寺人披請見。
公使讓之,且辭焉,曰:
“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
其后余從狄君以田渭濱,女為惠公來求殺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雖有君命何其速也?
夫袪猶在,女其行乎!
”對曰:
“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若猶未也,又將及難。
君命無二,古之制也。
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人、狄人、余何有焉?
即位,其無蒲、狄乎!
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
君若易之,何辱命焉?
行者甚眾,豈唯刑臣?
”公見之,以難告。
晉侯潛會秦伯于王城。
己丑晦,公宮火。
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

寺人披見文公譯文

呂、郤畏逼,將焚公宮而弒晉侯。寺人披請見。公使讓之,且辭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從狄君以田渭濱,女為惠公來求殺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猶在,女其行乎!”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無蒲、狄乎!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眾,豈唯刑臣?”公見之,以難告。晉侯潛會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宮火。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呂甥、郤芮害怕受到威逼,要焚燒晉文公的宮室而殺死文公。寺人披請求進見,文公令人訓斥他,并且拒絕接見,說:“蒲城的戰(zhàn)役,君王命你第二天趕到,你馬上就來了。后來我逃到狄國同狄國國君到渭河邊打獵,你替惠公前來謀殺我,惠公命你三天后趕到,你過了第二天就到了。雖然有君王的命令,怎么那樣快呢?在蒲城被你斬斷的那只袖口還在。你就走吧!”披回答說:“小臣以為君王這次返國,大概已懂得了為君之道。如果還沒有懂,恐怕您又要遇到災難。對國君的命令沒有二心,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國君所憎惡的人,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盡多大的力量。您當時是蒲人或狄人,對于我又有什么關系呢?現(xiàn)在您即位為君,難道就不會再發(fā)生蒲、狄那樣的事件嗎?從前齊桓公拋棄射鉤之仇,而讓管仲輔佐自己,您如果改變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您下驅逐的命令?這樣,要逃走的人就會很多了,豈只受刑的小臣我一人?”于是文公接見了披,他把即將發(fā)生的叛亂報告了文公。晉文公暗地里和秦穆公在秦國的王城會晤商量應付的辦法。三月的最后一天,晉文公的宮室果然被燒。瑕甥、郤芮沒有捉到文公,于是逃跑到黃河邊上,秦穆公誘他們過河把他們殺了。

寺人披見文公注解

1
弒:古時子殺父,臣殺君為弒。
2
見:謁見。
3
使:派人來到某個地方。
4
讓:斥責。
5
一宿:隔一夜。
6
女:同“汝”,你。
7
田:打獵。
8
中宿:隔兩夜。
9
袪:衣袖。
10
入:回到國內。
11
其:在這里表示推測語氣。
12
之:指為君之道。
13
及難:遭遇災難。
14
唯力是視:即“唯視力”,只看自己力量多大,就盡多大力量。
15
余何有焉:和我有什么關系呢?齊桓公置射鉤:魯莊公年,管仲奉公子糾與齊桓公戰(zhàn)于乾時,管仲曾射中齊桓公革帶上的鉤,后來他投奔齊桓公,齊桓公能聽鮑叔牙勸說,置射鉤之仇而不問,任用其為相。
16
潛:秘密地。
17
誘:誘騙。

寺人披見文公賞析

晉獻公有九子,因聽信寵妾驪姬之讒,改立其子奚齊,而逼死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即晉文公)出奔蒲,獻公命寺人披攻打蒲,重耳越墻而逃,被披追上砍掉一只袖子。晉獻公死,重耳的弟弟夷吾繼位而為惠公,惠公又派披到狄追殺重耳,重耳再逃,流亡國外十九年后回國為晉文公。又遭惠公舊臣呂、郤謀殺。

這篇文字寫了寺人披——勃鞮(di)向晉文公提供情報、助其避難平亂的過程。勃鞮應是晉文公的仇敵,但是重耳逃亡十九年,歷經事件不枚勝數(shù),在不同的過程中,其寬闊的胸襟所展現(xiàn)出的人格力量,和應對事件的謀略所預示的必能振興國家的前景,使各類的人物,在他入主晉國之初,都會重新考慮自己的抉擇。勃鞮就是第一個。他得知叛亂的確切情報,也認定了即使是不以此覲見,晉文公也能夠不計前嫌,最起碼是不會殺了他。事情的進程完全證實了他的預想,也使他決心投靠重耳。這一起個人恩怨的理智處置,為晉文公贏得了時間,使他能夠在緊急的關頭避離,最后借助秦穆公鎮(zhèn)壓了叛軍;也為他隨后一系列穩(wěn)定政局的策略,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先例。文中幾位主人公,即晉文公、勃鞮、秦穆公、呂甥、郤芮,我講《陰飴甥對秦伯》一文時,曾有簡略的介紹,這里,對他們整體的狀況,以及在該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再作一個梗概的說明。

晉文公,名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晉獻公繼位時他已經成人,很有賢名,身邊逐漸聚集起一些賢士輔助。后來晉獻公寵愛驪姬姐妹,準備廢掉太子申生,這也牽涉到申生的弟弟公子重耳、夷吾,重耳為避開驪姬的讒害,他帶兵離京守備蒲城。申生自殺后,晉獻公派兵討伐蒲城,宦官履鞮——即本文的另一主人公勃鞮——率軍攻入蒲城,并逼迫重耳自殺。危機中重耳逾墻逃命,履鞮去追捕,卻只割斷了重耳的衣袖。重耳逃到母親的娘家狄國,此時他已經四十三歲了。

五年后晉獻公死,里克殺了驪姬姐妹的兒子奚齊、悼子,要迎接重耳為君,重耳斟酌后謝絕了。于是他們迎接另一位公子夷吾繼位,這就是晉惠公。晉惠公畏懼重耳的名望,又派履鞮帶領壯士潛入狄國刺殺重耳。重耳與謀士趙衰商議,狄國太小很不安全,最重要的是無力輔助他們,決定去投奔齊桓公。重耳與趙衰曾在狄國娶妻,她們是姐妹二人:季隗(kui)和叔隗。辭行時重耳讓其妻耐心等候二十五年,如還不回來任憑其嫁人。季隗說:“這二十五年,我墳上的柏樹也成材了,放心,我等你回來!”

在齊國,齊桓公厚待重耳一行,并選王室的女子婚配給他,這就是后來的文姜。齊桓公死后,雖然國內戰(zhàn)亂不斷,但后來的國君也很敬重重耳,給予他優(yōu)厚的款待,重耳又很愛齊女,就不顧齊已無力幫助他的現(xiàn)實,再也不愿離開齊國。齊女大義凜然,規(guī)勸重耳:“你是一國的公子,被迫害才來到這里,那么多的賢士為了你奔命。你不想回去,為安逸不能回報他們的苦心,我都為你害羞!現(xiàn)在還不行動,什么時候才能成就大業(yè)?”她和趙衰等商議,借機將重耳灌得大醉,放置車上一行人疾駛,待重耳醒來已經出了齊國。重耳大怒仗劍要殺咎犯(另一賢士,重耳的舅舅),咎犯說:“你成了大事,殺了我我也心甘情愿?!敝囟潇o了下來,仍然狠狠地說:“大事若不成,我吃舅舅的肉!”咎犯回答:“要是成不了大事,我的肉是又腥又臊,怎么能吃?”

一路上,他們途徑衛(wèi)、曹、宋、鄭等國,有禮遇也有冷落,最后到達楚國。楚成王以諸侯的禮節(jié)厚待重耳。過了幾個月,晉太子圉逃出了秦國,秦穆公大怒,下決心迎接重耳以幫助他入主晉國。楚成王為重耳分析了形勢,力促他依靠秦穆公,厚送他赴秦。見到重耳,秦穆公說:“我知道你是急于回國的?!敝囟挖w衰再拜:“我們仰望君王,如同禾苗盼著春雨!”秦穆公送懷贏等五女給重耳,開始重耳不想接受(因為涉及懷公姬圉),謀臣們說:“他的國家都將屬于我們,何況他的妻子!不能只拘小節(jié)。”

晉惠公死晉懷公繼位。秦穆公發(fā)兵送重耳歸晉,晉國的大臣多歡迎重耳,只有晉惠公的寵臣呂甥、郤芮不附。秦軍渡過黃河,圍困令狐,晉軍屯于廬柳對恃。后來由咎犯出面,與秦晉大夫會盟,重耳入晉師、入曲沃、入武宮,逃亡在外十九年,即位為晉文公已六十二歲了。懷公圉逃亡到高粱,被晉文公派人刺殺。

呂甥、郤芮不愿附和晉文公,謀劃在晉文公還沒有穩(wěn)住局勢時,率軍焚燒王宮殺重耳。其陰謀被勃鞮得知,于是有了下文:

呂甥(即陰飴甥,晉惠公、晉懷公的舊臣)和郤芮擔心被害,就準備孤注一擲,焚燒王宮殺死晉侯。這時宮人勃鞮(寺人:即后世所說的宦官,披:即勃鞮,亦稱履鞮)求見晉文公。但是文公派人斥責(讓)他,并推托拒絕相見。來人傳達晉文公的話:“在蒲城那一仗,君王命令所允許的時限是可以過一夜,你(女:古通汝)是當天就趕到了。我跟狄國國君在渭河邊打獵(田,古通畋:tian打獵),你奉惠公命令趕來設計謀殺我,他所允許的時限是可以過三夜,你卻第二天晚上就趕到了。雖然是有君王的命令,可你怎么那樣行動迅速呢?那只衣袖(祛qu)現(xiàn)在我還存著呢,你趕快跑吧(別等到我后悔,那就會殺了你)!”勃鞮回答說:“我以為您進入國內掌權,就已經懂得了作國君的道理了。如果(若)仍然還沒有明了,就還要遭遇災難啊!對君王的命令必須要專注,這是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為國君除掉他所憎惡的人,執(zhí)行者只能是全力以赴。至于這人是蒲人還是狄人,和我有什么相干!您現(xiàn)在即國君之位,難道就沒有蒲城、狄國的仇人了嗎?齊桓公能放下被射中帶鉤的恩怨,拜管仲為相,您如果和他不同(不是胸懷寬闊),那何勞您命令(我走開)呢?要走的人還很多,豈止僅僅是我這受過宮刑的臣子吶!”

于是晉文公接見了他,勃鞮把將發(fā)生的災難告訴了文公。晉文公秘密地離開晉國,到王城會見了秦穆公。三月底晉國王宮起火,呂甥(瑕:一說是呂甥的封地邑名,但是他原封地應該是陰邑;另說陰飴甥復姓瑕呂)、郤芮沒有抓到晉文公,就追到黃河邊,秦穆公設計騙其進入王城,撲殺了他們。

寺人披說服了晉文公,使得國家又避免了一場動亂。晉文公寬闊的胸懷和氣魄,和齊桓公應屬比肩,這是他們事業(yè)成功的必要條件。齊桓公也曾流亡國外,回國即位途中,被管仲箭射帶鉤,及至管仲被押解回來,桓公卻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拜其為相國,奠定了他稱霸諸侯的人才基礎。重耳即位時所面臨的狀況和齊桓公類似,百廢待興、政局動亂,而且他已經是六十三歲,能用的時間無多。但是磨難賦予了他智慧和經驗,也為他拓展出了博大的容量。在國家和個人生死攸關的緊急時刻,正是這一切,給了他理智、機遇、靈感、對策和最后的勝利。晉文公開始聽說勃鞮來,動怒但沒有報復,只是勸其逃走——晉文公也是常人,有著人所共有的情感:“別呆在這里了,也許我一會兒越想越恨就殺了你”——胸襟的容量已見端倪,也正是這一表現(xiàn),才使勃鞮放心了:重耳確是大賢!才講出了一番大道理,才有了后面的故事,晉文公才能涉險無虞。勃鞮的歸附,使得晉文公更加明確了,要振興晉國,必須團結臣民安撫人心穩(wěn)定政局。秦國的軍隊,可以幫他打下江山,可國家的治理和發(fā)展,則只能靠自己了。于是他借助秦穆公殺掉呂甥、郤芮后,立即頒發(fā)赦令:在獻公、惠公、懷公時期直至此次叛亂中,晉國官員和其他人等,無論他是否呂郤二人的同黨,對其任何作為一律不咎既往,都仍在原位供職。但是晉國上下還是人心惶惶??上攵囟鼙M迫害,在國外流亡十九年,國內的官員大多是反對派。

這時小吏頭須求見。這個頭須,原是跟隨重耳逃亡的人,管理一應的財物。在重耳離開齊國的時候,他動搖了。現(xiàn)實明擺著,就憑著這一班人?復國必將是遙遙無期,住在齊國還能安逸溫飽,偏偏要跑出來,真是上賓不當去做流浪漢。于是頭須卷走了財產悄悄回到晉國。使得重耳兩手空空,在曹、宋、鄭國備受折難。頭須在赦令頒發(fā)后——他倒是謹慎,不像勃鞮那樣冒險,有赦令在,最少是確保了自己項上的人頭——看出了赦令的成效不佳,就仿效勃鞮來見晉文公,說:“你若繼續(xù)信任、使用我,人們就會認定:‘對戰(zhàn)時謀殺他的勃鞮、危難中拋棄他的頭須,國君都能任用,我們還擔心什么呢?’局面就會穩(wěn)定下來?!睍x文公大喜,就仍然讓頭須為他駕車,也即親兵,出入都和重耳同行止。這在晉國產生了轟動效應。都知道晉文公不計前嫌,胸懷寬闊。使惡意的流言自滅。

晉文公打開了局面,秦穆公很高興,將文贏送來團聚。重耳在蒲城的兒子姬歡,獻公征剿時躲入民間,其母死難而姬歡幸免。不久也來都城相聚,文贏認他為己子,被晉文公立為太子——就是后來的晉襄公。狄國國君送來季隗,齊國也送來了文姜。晉文公把她們的事情說給文贏,尤其是文姜大義責難和設計,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文贏十分贊許她們的品德,并堅持讓正位給文姜。開始重耳未答應,文贏請求秦穆公幫助,才最后定了下來。

“讀史使人明智。”從歷來的歷史故事中,我們應該已經讀出應該怎樣對待前年的仇敵。個性化的語言使我們看出了晉文公的寬容大度,捐棄前仇,化敵為友的胸懷。而寺人披又是隨機應變,機智善辯,足智多謀。對于晉文公,以前自己的攻打對象能夠毫無保留的訴說自己所知的情報,體現(xiàn)了待人的真誠,是何等的為人境界!文章雖然不長,但是精簡的筆墨描繪將來龍去脈得淋漓盡致,令人嘆服。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左丘明
左丘明[先秦]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更多

左丘明的詩(共37首詩)
  •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
    公將戰(zhàn)。
    曹劌請見。
    其鄉(xiāng)人曰: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入見。
    問:
    “何以戰(zhàn)?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公曰: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
    “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zhàn)。
    戰(zhàn)則請從。
    ”   公與之乘。
    戰(zhàn)于長勺。
    公將鼓之。
    劌曰:
    “未可。
    ”齊人三鼓。
    劌曰:
    “可矣。
    ”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
    劌曰:
    “未可。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對曰:
    “夫戰(zhàn),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小惠未徧一作“未遍”,通假字)
    查看譯文
  •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
    辭曰: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
      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
    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與,不知;
    以亂易整,不武。
    吾其還也。
    ”亦去之。
    查看譯文
  • 《鄭伯克段于鄢/多行不義必自斃》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愛共叔段,欲立之。
    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公曰: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通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通避]害?
    ”對曰:
    “姜氏何厭[通饜]之有!
    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公曰: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公子呂曰:
    “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
    欲與大叔,臣請事之;
    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通毋]生民心。
    ”公曰:
    “無庸,將自及。
    ”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
    子封曰:
    “可矣,厚將得眾。
    ”公曰:
    “不義不暱(昵),厚將崩。
    ”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夫人將啟之。
    公聞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
    “鄭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通悌],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
    稱鄭伯,譏失教也;
    謂之鄭志。
    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
    公問之,對曰: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公曰:
    “爾有母遺,繄我獨無!
    ”潁考叔曰:
    “敢問何謂也?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
    “君何患焉?
    若闕[通掘]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公從之。
    公入而賦:
    “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出而賦:
    “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
    “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
    ‘孝子不匱,永錫[通賜]爾類。
    ’其是之謂乎!
    查看譯文
  • 《周鄭交質》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
    王貳于虢,鄭伯怨王。
    王曰:
    “無之。
    ”故周鄭交質。
    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鄭交惡。
      君子曰: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
    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
    《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查看譯文
  • 《石碏諫寵州吁》
    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
    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
    又娶于陳,曰厲媯。
    生孝伯,蚤死。
    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
      石碏諫曰: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
    驕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將立州吁,乃定之矣;
    若猶未也,階之為禍。
    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
    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
    君人者,將禍是[通“事”]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弗聽。
      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查看譯文
  • 長發(fā)
    佚名〔先秦〕
    浚哲維商,長發(fā)其祥。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
    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
    率履不越,遂視既發(fā)。
    相士烈烈。
    海外有截。
    帝命不違,至于湯齊。
    湯降不遲,圣敬日躋。
    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
    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何天之休。
    不競不絿,不剛不柔。
    敷政優(yōu)優(yōu)。
    百祿是遒。
    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
    何天之龍,敷奏其勇。
    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
    武王載旆,有虔秉鉞。
    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
    苞有三蘗,莫遂莫達。
    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葉,有震且業(yè)。
    允也天子,降予卿士。
    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 祈父
    詩經詩經〔先秦〕
    祈父,予王之爪牙。
    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
    胡轉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聰。
    胡轉予于恤?
    有母之尸饔。
  • 防有鵲巢
    佚名佚名〔先秦〕
    防有鵲巢,邛有旨苕。
    誰侜予美?
    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
    誰侜予美?
    心焉惕惕。
  • 尉繚子引諺
    佚名〔先秦〕
    千金不死。
    百金不刑。
  • 卷阿
    佚名〔先秦〕
    有卷者阿,飄風自南。
    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
    伴奐爾游矣,優(yōu)游爾休矣。
    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爾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
    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百神爾主矣。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
    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
    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于天子。
    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于庶人。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菶々萋萋,雍雍喈喈。
    君子之車,既庶且多。
    君子之馬,既閑且馳。
    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古詩大全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shici_view_9a46c743ac9a46c7/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