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問杜鵑,抵死催歸,汝胡不歸?
似遼東白鶴,尚尋華表;
海中玄鳥,猶記烏衣。
吳蜀非遙,羽毛自好,合趁東風(fēng)飛向西。
何為者,卻身羈荒樹,血灑芳枝。
興亡常事休悲,算人世榮華都幾時。
看錦江好在,臥龍已矣;
玉山無恙,躍馬何之。
不解自寬,徒然相勸,我輩行藏君豈知?
閩山路,待封侯事了,歸去非遲。
為問杜鵑,抵死催歸,汝胡不歸?
似遼東白鶴,尚尋華表;
海中玄鳥,猶記烏衣。
吳蜀非遙,羽毛自好,合趁東風(fēng)飛向西。
何為者,卻身羈荒樹,血灑芳枝。
興亡常事休悲,算人世榮華都幾時。
看錦江好在,臥龍已矣;
玉山無恙,躍馬何之。
不解自寬,徒然相勸,我輩行藏君豈知?
閩山路,待封侯事了,歸去非遲。
沁園春·問杜鵑譯文
為問杜鵑,抵死催歸,汝胡不歸?似遼東白鶴,尚胡華表;海中玄鳥,猶記烏衣。吳蜀非遙,羽毛自好,合趁東風(fēng)飛向西。何為者,卻身羈荒樹,血灑芳枝?問杜鵑,你為何竭力催人歸去,你卻不回呢?當(dāng)年丁令威在靈虛山學(xué)道,化成仙鶴,飛返家鄉(xiāng),止息在城門前的華表上,漂泊在海上的燕子,都惦念自己的故鄉(xiāng)。從吳國到楚國的道路并不遙遠,況且你羽翼豐滿,大可以乘東風(fēng)西飛故里,為什么你卻要棲息在這荒涼的林中,在樹枝上啼血呢?
興亡常事休悲。算人世榮華都幾時??村\江好在,臥龍已矣;玉山無恙,躍馬何之。不解自寬,徒然相勸,我輩行藏君豈知?閩山路,待封侯事了,歸去非遲。人間興亡是常事,不必悲傷。人生的榮華富貴能享受幾時?你看錦江依然流淌,而臥龍諸葛亮卻早已不在;玉山依然聳立,躍馬稱帝的公孫述卻不知到哪兒去了。不知道怎么寬慰自己,一切都是徒勞,我輩志向你豈能理解?待封侯之事完成,再踏上回鄉(xiāng)之路也不遲。
沁園春·問杜鵑注解
沁園春·問杜鵑賞析
“為問杜鵑,抵死催歸,汝胡不歸?!睆亩霹N叫聲的諧音“不如歸去”展開聯(lián)想,把杜鵑人格化,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單刀直入地責(zé)問杜鵑不以身作則——拼死叫別人回去而自己言“歸”卻不歸。圍繞歸與不歸的問題,下文幾句分三層從正面加以評述,勸杜鵑帶頭先歸。 第一層“似遼東白鶴,尚尋華表;海中玄鳥,猶記烏衣”四句以鶴燕尚知重返故地的事例與杜鵑作比較,表明:同屬卵生羽化的禽鳥,鶴燕不言“歸”而歸,杜鵑口言“歸”卻不歸,指出“歸”的必要。 第二層“吳蜀非遙,羽毛自好,合趁東風(fēng)飛向西”三句指出吳蜀相去不遠,杜鵑自身完全有力量能飛回去。另外,杜鵑還有外力條件作幫助,正是回去的大好時機。 第三層歇拍三句“何為者,卻身羈荒樹,血灑芳枝”又從杜鵑眼前凄涼悲苦的處境來分析,更有必要趁早回去,不必要“血灑芳枝”自己去折磨自己,更充實了第一層的理由。這里,詞人對杜鵑應(yīng)當(dāng)歸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形象的描述,使杜鵑無言以對,杜鵑似亦吐盡詈辭。指責(zé)杜鵑對別人“抵死催歸”,而自己該歸、能歸卻不歸的無理,從而反襯詞人自己催其歸而暫不歸的合理性,為下文點題埋下伏筆。此片抓住杜鵑的言行矛盾,一路嚴責(zé),本有難以為繼之勢,但至“血灑芳枝”句,卻于“汝胡不歸”的質(zhì)問中,隱隱牽入“杜鵑之‘不歸’蓋傷心人別有懷抱”的新內(nèi)容,從而引出下片訓(xùn)誡之詞來。 “興亡常事休悲。算人世榮華都幾時?!背薪由衔亩霹N“血灑芳枝”的斷腸思故園而對杜鵑加以勸誡:不要因國家的興亡而悲傷。借此引出詞人對人生的看法:國家興亡是常事,富貴不久長也是常事,因此絕對不能為國家的衰敗,人人失去富貴榮華而憂傷。 為使自己的見解有根有據(jù),“看錦江好在,臥龍已矣;玉山無恙,躍馬何之”四句中,詞人還把一度稱雄于蜀地并作出了貢獻的諸葛亮、公孫述與蜀地的錦江、玉山相比較,闡明江山永存,人生卻是短暫的。即客觀事物的發(fā)展有著它自己的內(nèi)在規(guī)律,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凡事都應(yīng)該從積極方面去考慮,具體來說應(yīng)著眼于為國家多作貢獻。這就是詞人借告誡杜鵑而對人生所持的積極態(tài)度,表現(xiàn)詞人樂觀、進取的精神。如此廣闊胸襟,處于凄苦心境的杜鵑自然是無法理解的。 因此,“不解自寬,徒然相勸,我輩行藏君豈知”三句中,詞人以自豪的口吻嘲弄杜鵑太不自愛,不理解詞人的“行藏”卻要一個勁地“催歸”,可笑而白費心血,同時暗示詞人堅決不歸是要有一番作為的。 最后詞人遂乘勢就個人進退行藏這一嚴肅的政治問題,引出結(jié)拍三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不是不肯退隱,只是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要等為國建功立業(yè)后才回鄉(xiāng)。從而呼應(yīng)開頭,點明題旨,詞人在人生道路上的積極進取精神在對杜鵑“抵死催歸”的批判中展示無遺,含蓄而令人尋味。 此詞上片一開頭就對杜鵑提出責(zé)問,問它何不歸去。接下去以白鶴和玄鳥知返的故事為據(jù),說明杜鵑應(yīng)該歸去的道理,問它因何“身羈荒樹,血灑芳枝”。下片又轉(zhuǎn)出新的內(nèi)容:原來杜鵑之“不歸”,是因為它故鄉(xiāng)中像諸葛亮、公孫述那樣的風(fēng)云人物如今早已去世,即使回去也無益。于是,詞人從中得到啟示,決心等打敗敵人,立功封侯之后才回福建老家。 全詞構(gòu)思新穎,詞句流暢,用典貼切,言情自然,意境深遠,圍繞杜鵑的叫聲及有關(guān)傳說典故展開聯(lián)想、進行議論,最后歸結(jié)到抒寫個人的懷抱,從而生發(fā)出一個富有積極意義的主題,從側(cè)面表達了詞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力求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可謂構(gòu)思新穎而別出心裁。
作者簡介
詩詞大全
作者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shici_view_9867ae43ac9867ae/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