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蘇轍

chángsōngshíshēngchángjiàn,,
qièyóuchénjiēkōngxiàn。
háncuìguān關(guān)xīnshījiùjiāo,,
rónghuáguòyǎnjīngliúdiàn。
zēngmǎihuà,,
cānchāsuíduànxiàn。
liúzhīdǎoguàfēng風(fēng),
zhígānshēngkànmiànmiàn。
shānjiùyuǎn遠(yuǎn)zhì,
àisuíréngòngliúzhuǎn轉(zhuǎn)。。
shēngzhēnwěijìngyǒu,,
shìshíníng復(fù)biàn。
shǎoniánsuǒhǎolǎochéng,,
bàngrénzhǐxiàojiējīnxuàn。。
jīngchéngzháishěsōngshí,
mǎifèi費(fèi)bǎijīnyóukǒngjiàn。。

作者簡介

蘇轍
蘇轍[宋代]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jìn)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兆诹ⅲ阌乐?、岳州復(fù)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更多

蘇轍的詩(共2613首詩)
  • 《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
    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dú)游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查看譯文
  • 《水調(diào)歌頭》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
    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
    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
    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
    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查看譯文
  • 《漁家傲》
    七十馀年真一夢。
    朝來壽斝兒孫奉。
    憂患已空無復(fù)痛。
    心不動。
    此間自有千鈞重。
    早歲文章供世用。
    中年禪味疑天縱。
    石塔成時無一縫。
    誰與共。
    人間天上隨他送。
    查看譯文
  • 《竹枝歌》
    舟行千里不至楚,忽聞竹枝皆楚語。
    楚言啁哳安可分,江中明月多風(fēng)露。
    扁舟日落駐平沙,茅屋竹籬三四家。
    連春并汲各無語,齊唱竹枝如有嗟。
    可憐楚人足悲訴,歲樂年豐爾何苦。
    釣魚長江江水深,耕田種麥畏狼虎。
    俚人風(fēng)俗非中原,處子不嫁如等閑。
    雙鬢垂頂發(fā)已白,負(fù)水采薪長苦艱。
    上山采薪多荊棘,負(fù)水入溪波浪黑。
    天寒斫木手如龜,水重還家足無力。
    山深瘴暖霜露乾,夜長無衣猶苦寒。
    平生有似麋與鹿,一旦白發(fā)已百年。
    江上乘舟何處客,列肆喧嘩占平磧。
    遠(yuǎn)來忽去不記州,罷市歸船不相識。
    去家千里未能歸,忽聽長歌皆慘棲。
    空船獨(dú)宿無與語,月滿長江歸路迷。
    路迷鄉(xiāng)思渺何極,長怨歌聲苦凄急。
    不知歌者樂與悲,遠(yuǎn)客乍聞皆掩泣。
    查看譯文
  • 《次韻子瞻聞不赴商幕三首》
    怪我辭官免入商,才疏深畏忝周行。
    學(xué)從社稷非源本,近讀詩書識短長。
    東舍久居如舊宅,春蔬新種似吾鄉(xiāng)。
    閉門已學(xué)龜頭縮,避謗仍兼雉尾藏。
    查看譯文
  • 大雪與俞少卿二首
    袁燮袁燮〔宋代〕
    由來臘雪兆年豐,新歲還應(yīng)與臘同。
    可喜三陽才應(yīng)律,便看六出驟溫空。
    緘藏?fù)传F安林下,約束遺蝗入地中。
    積至尺余猶未已,始知嘉政與天通。
  • 壽周益公
    李商叟〔宋代〕
    袖中勛業(yè)拂云煙,筆底文章響澗泉。
    已是貴為天下宰,不妨長作地行仙。
    蟻浮玉友秋初熟,鵲報銀河月正圓。
    滿引壽觴今夜看,相星重入太微垣。
  • 韜光庵
    釋智朋〔宋代〕
    唐木猶存腹半空,蒼崖苔是舊時封。
    云隨十乘歸伊洛,月照年年湖上峰。
  • 鵝翎山
    甘同叔〔宋代〕
    俗謂鵝翎未必然,娥英恐是古時傳。
    溪聲流盡蒼梧淚,斑竹林中聞杜鵑。
  • 過三十六洞·草深樹密不見溪
    鄭獬〔宋代〕
    草深樹密不見溪,但聞地底溪聲回。
    忽從山口渡流水,始知此溪山北來。

古詩大全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shici_view_981cfd43ac981cfd/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