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證金交易中,全倉保證金和逐倉保證金都提供了從給定交易平臺借入一定數(shù)量的加密貨幣的機會,目的是從價格變化中受益。很多人可能會對逐倉保證金與全倉保證金混淆,或者者對二者一知半解。那么究竟逐倉保證金與全倉保證金一樣嗎?們是不一樣的,保證金交易如同一枚硬幣,逐倉保證金與全倉保證金是正反兩面,二者存在著明顯差異。接下來就讓小編為大家詳細解答一下。
逐倉保證金與全倉保證金一樣嗎?
逐倉保證金與全倉保證金不一樣,在保證金交易中,全倉保證王金和逐倉保證金都提供了從給定交易平臺借入一定數(shù)量的加密貨幣的機會,目的是從價格變化中受益。但使用逐倉保證會金,只需在單個保證金頭寸上放置抵押品即可獲得臨時的加密流貨幣動性。而使用全倉保證金,整個保證金投資且合被視為保證金頭寸。
逐倉保證金模式指的是倉位的保證金與交易者的賬戶余額是獨立分開的。在這種保證金模式下,交易者可以自由決定所用杠桿倍數(shù)。如果倉位被強制平倉,交易者所需承擔的的最大損失即倉位保證金。
舉例:一個交易者使用1倍杠桿在10,000美元的價格開設了1500BTCUSD的倉位。開倉的起始保證金為0.15BTC。后來他將杠桿上調至3倍,所需的起始保證金(抵押金)也從0.15BTC重新調整為僅0.05BTC。在遭到強平的情況下,他將只損失0.05BTC的起始保證金(不含費用)。這使交易者可以有效控制風險。
全倉保證金是BIB的默認保證金模式。全倉保證金模式指的是使用相對應幣種里所有的可用余額作為倉位保證金來維持倉位,避免強平。在這種保證金模式下,當資產(chǎn)凈值不足以滿足維持保證金需求時,強制平倉將被觸發(fā)。如果倉位被強制平倉,交易者將損失所對應幣種里所有的資產(chǎn)。
舉例:一個交易者開設了一個BTC/USDT的倉位。當該BTC/UISDT倉位遭到強平后,他將損失所有USDT余額,但BTC余額不會受到影響。
逐倉保證金和全倉保證金哪個好?
逐倉保證金和全倉保證金適合不同的交易模式,因此逐倉保證金和全合合保證金沒法直接比較去判定誰好,都各有不同的優(yōu)勢點,以下是更詳細的分析介紹。
全倉模式適合做對沖的交易者,也更適合機構或有豐富經(jīng)驗的用戶做為套期保值的工具,而逐倉模式適合短線交易的投資者,也更適合新手用戶能將損失限定在一個范圍內(nèi)更更好地執(zhí)行風控策略。
在全倉模式下,合約賬戶中所有的可用余額都會被用來成為自己的倉立保證金。全倉保證金,是指利用所有的可用余額來避免強制平倉。任何其他倉位已實現(xiàn)盈利都可以幫助在虧損倉位上增加保證金。
這個模式的好處是?只要杠桿適中,爆倉可能性很低,所以經(jīng)常被用于套期保值。這種方法對于套保已有倉位的投資者很有用,并且也適用于套利者,他們不想由于強平而將一側倉立暴露于風險中。在全倉模式下,交易者倉位被強制平倉的風險會更低。
在逐倉模式下,初始下單時鎖定的保證金即為此倉位的最大損損失。在此模式下,最大損失僅限于所使用的起始保證金。在某倉位被強制平倉時,任何可用余額都不會用于增加此倉位的保證金。
逐倉保證金對于投機倉位很有用。通過隔離某倉位使用的保證金,可以限制在此倉位的損失至起始保證金額,從而在短期投機交易策略失效時有所幫助。
所以,在波動率較高,杠桿較大的情況下,逐倉模式很容易被強制平倉,但最終的損失僅僅是倉位擔保資產(chǎn),而不影響賬戶余額。在動蕩的市場中,一個高杠桿的倉位可能很快失去保證金。然而,請注意,雖然目標是盡量減少強平事件的發(fā)生,在動蕩的市場中高度杠桿化更有可能被強雖平。例如,一個50倍杠桿的倉位將在市場反向移動2%時被強平。如果希望有效控制每一次開倉的虧損,可以采用逐倉模式。
小編提醒大家了解合約交易相關的必要知識,包括它的風險才是進行合約交易的第一步,另外持有倉位相同時,杠桿倍數(shù)越高,所需保證金越少,風險越高。加密貨幣合約交易的主要面向是它可以防范加密貨幣的不利價格變動和極端波動,無論是比特幣或以太坊,數(shù)位貨幣的高度波動可讓交易者在其低價時購買資產(chǎn),并且在高高價時出售,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