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羅語

吐火羅語的拼音:tǔ huǒ luó yǔ

吐火羅語的注音:ㄊㄨˇ ㄏㄨㄛˇ ㄌㄨㄛˊ ㄩˇ

吐火羅語的意思

  • 吐火羅語詞語解釋:

    二十世紀初在我國新疆發(fā)現(xiàn)的用中亞婆羅米斜體字母書寫的印歐語系的語言。屬印歐語系西部語群。有兩種方言。初發(fā)現(xiàn)時定名為吐火羅語,后來逐漸有人提出異議,遂將吐魯番﹑焉耆一帶殘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為焉耆語,而將庫車一帶殘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為龜茲語。但也有學(xué)者主張仍保留吐火羅語這個名稱,將前[hao86.com好工具]者稱為吐火羅語A或東吐火羅語,將后者稱為吐火羅語B或西吐火羅語。1975年又發(fā)現(xiàn)了長達88頁的焉耆語殘卷《彌勒會見記》劇本,雖仍不全,但是迄今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最長的一部該語言的文獻。
  • 什么是吐火羅語引證解釋:

    ⒈ 二十世紀初在我國新疆發(fā)現(xiàn)的用中亞婆羅米斜體字母書寫的印歐語系的語言。屬印歐語系西部語群。有兩種方言。初發(fā)現(xiàn)時定名為吐火羅語,后來逐漸有人提出異議,遂將吐魯番、焉耆一帶殘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為焉耆語,而將庫車一帶殘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為龜茲語。但也有學(xué)者主張仍保留吐火羅語這個名稱,將前者稱為吐火羅語A或東吐火羅語,將后者稱為吐火羅語B或西吐火羅語。1975年又發(fā)現(xiàn)了長達88頁的焉耆語殘卷《彌勒會見記》劇本,雖仍不全,但是迄今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最長的一部該語言的文獻。

  • 吐火羅語國語詞典:

    一種古時流行在我國新疆吐魯番、焉耆和庫車一帶的語言。分焉耆與庫車兩種方言。

  • 吐火羅語的網(wǎng)絡(luò)解釋:

    吐火羅語

  • 語是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 。20世紀初在中國新疆發(fā)現(xiàn)了這種語言的殘卷。后經(jīng)考釋,此語言有東西兩種方言,習(xí)稱吐火羅A(焉耆語)、吐火羅B(龜茲語)。拼寫字母是源于印度的婆羅米系列字母(斜體),時間可能在6~8世紀之間。
  • 研究表明吐火羅語屬于印歐語系,而西藏象雄王朝時代使用的象雄語屬于漢藏語系,故網(wǎng)絡(luò)上流傳的關(guān)于吐火羅語即為古象雄語的說法皆為謠傳。

吐火羅語的字義分解

  • 讀音:tǔ,tù
    [ tǔ ]

    1. 使東西從口里出來:吐痰。吞吐。吐剛?cè)闳幔ㄍ鲁鲇驳?,吃下軟的;喻欺軟怕硬)?/p>

    2.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納新。

    3. 說出:吐話。一吐為快。

  • 讀音:huǒ

    (1)(~兒)物體燃燒時所發(fā)的光和焰。

    (2)指槍炮彈藥:~器|~力|軍~|走~。

    (3)火氣:上~|敗~。

    (4)形容紅色:~紅|~雞。

    (5)比喻緊急:~速|~急。

    (6)(~兒)比喻暴躁或憤怒:~性|冒~|心頭~起。

    (7)同“伙”。

    (8)(Huǒ)姓。

  • 讀音:luó
    [ luó ]

    1. 捕鳥的網(wǎng):羅網(wǎng)。

    2. 張網(wǎng)捕捉:羅掘(用網(wǎng)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

    3. 搜集,招致,包括:羅捕。羅致(招請人才)。網(wǎng)羅。包羅。羅織罪名(虛構(gòu)罪名,陷害無辜)。

    4. 散布:羅列。

    5. 過濾流質(zhì)或篩細粉末用的器具:絹羅。

    6. 用羅篩東西:羅面。

    7. 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羅綺。羅扇。

    8. 量詞,用于商業(yè),一羅合十二打。

    9. 同“腡”。

    10. 姓。

  • 讀音:yǔ,yù
    [ yǔ ]

    1. 話:語言。漢語。英語。語錄。語匯。語重心長。

    2. 指“諺語”或“古語”:語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3. 代替語言的動作:手語。旗語。

    4. 說:細語。低語。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ciyu_view_9fb54543ac9fb54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