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動作

動作的拼音:dòng zuò

動作的注音:ㄉㄨㄥˋ ㄗㄨㄛˋ

動作的詞性:動詞

動作的結構:(左右結構)(左右結構)

動作的意思

  • 動作詞語解釋:

    動作dòngzuò

    (1) 身體的活動或行動

    步趨動作,使其四體狃於寒暑之變?!?/span>·【好工具hao86.com】蘇軾《教戰(zhàn)守》
    action;motion;movement

    (2) 競技運動要做到的。如:規(guī)定動作

    action
  • 什么是動作引證解釋:

    ⒈ 行為舉動。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法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
    《呂氏春秋·去尤》:“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不竊鈇也?!?br />宋張載《張子語錄》下:“可以行,可以止,此出處之時也。至於言語動作,皆有時也。”

    ⒉ 勞作,勞動。

    《韓非子·五蠹》:“是境內(nèi)之民,其言談者必軌於法,動作者歸之於功,為勇者盡之於軍。”
    清程趾祥《此中人語·成衣匠》:“遂假以門面,令其開店。 朱喜甚,殷勤動作?!?br />趙樹理《三里灣》十七:“玉梅 !不要歇著了!該動作了?!?/span>

    ⒊ 動彈;活動。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伯乃急持,鬼動作不得?!?br />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八:“近緣久病,艱於動作,詘身俯仰,皆不自由?!?br />老舍《駱駝祥子》十八:“風忽然大起來,那半天沒有動作的柳條象猛的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飄灑的搖擺。”
    孫犁《秀露集·<善闇室紀年>序》:“一生行止,都是……順潮流而動作?!?/span>

    ⒋ 變動,發(fā)生變化。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漆》:“每經(jīng)雨,以布纏指,揩令熱徹,膠不動作,光凈耐久?!?/span>

  • 動作國語詞典:

    行為舉止。

    如:「每當選舉前夕,候選人都會有各種動作出現(xiàn)?!?/p>

  • 動作的網(wǎng)絡解釋:

    動作 (詞語解釋)

  • 具有一定動機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體的運動系統(tǒng)。簡單的解釋是:動作是角色五官位置的變化(即表情變化)、角色肢體位置的變化(即動作變化)和角色與所處環(huán)境相對位置的變化(即運動距離的變化)的過程。人的動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在人的整體活動之中。是活動的組成部分,它是以自覺的目的為特征,并且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fā),因而具有社會的性質。

動作的近反義詞

  • 大熊貓那笨拙的動作又滑稽又可愛。
  • 為了叫大家看清動作要領,體育老師又從頭做了一遍。
  • 我先掏了一鍋的米,接著學著媽媽的動作來洗米。
  • 魔術師手疾眼快,我們根本看不清他的動作。
  • 籃球場上阻擋對方球員前進是犯規(guī)動作。
  • 他向同學們做了一個滑稽的動作
  • 他運球、轉身、投籃的動作既連貫又敏捷。
  • 他用一個高難的動作結束了自由體操表演。
  • 舞蹈老師一邊講解要領,一邊做著示范動作。
  • 魔術師的表演動作純熟,一點兒破綻也看不出來。

動作的字義分解

  • 讀音:dòng

    (1)(動)改變原來位置或狀態(tài):搬~。

    (2)(名)動作:一舉一~。

    (3)(動)使用:~腦筋。

    (4)(動)感情起反應:~人。

    (5)(動)開始做:~工。

    (6)(副)動不動;常常:觀眾~以萬計。

  • 讀音:zuò,zuō
    [ zuò ]

    1.勞動;勞作:精耕細~?!⒅贫?。

    2.起:振~。槍聲大~。

    3.寫作;作品:著~。佳~。

    4.假裝:~態(tài)。裝?!珮?。

    5.當作;作為:過期~廢。

    6.進行某種活動:同不良傾向~斗爭。自~自受。

    7.同“做”。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ciyu_view_9e079943ac9e0799/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