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
行尸走肉的意思
行尸走肉
(1) 行尸:會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肉體。活死人。比喻庸碌無能,無所作為的人
⒈ 見“行尸走肉”。
⒉ 比喻徒具形骸,庸碌無為,毫無生氣的人。
引晉王嘉《拾遺記·后漢》:“﹝任末﹞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br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漢成帝六》:“張禹之初,與王根異也,猶有生人之氣也;慮及子孫而行尸走肉,遂禍人之宗社,冒萬世之羞?!?br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七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難道你我就沒有責任嗎?都象你這樣,那中國四萬萬人,就等于四萬萬行尸走肉啦?!?/span>
⒊ 比喻精神貧乏,徒有形體的反動分子。
引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而已?!?br />郭澄清《大刀記》第五章:“那個出賣靈魂者,只能做為一個行尸走肉繼續(xù)存在于世而已!”
亦作“行尸走骨”、“行尸走肉”。 《云笈七籤》卷六十:“雖位極人臣,皆行尸走骨矣?!?br />清昭槤《嘯亭續(xù)錄·劉文恪》:“此等行尸走肉,亦復想啗我金耶?”
會走動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一個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氣,庸碌無為。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埂队讓W瓊林.卷二.身體類》:「谫劣無能,謂之行尸走肉?!挂沧鳌感惺吖恰?、「行尸視肉」、「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解釋】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行尸:會走動的尸體。
【出處】晉 王嘉《拾遺記 后漢》:“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示例】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虛表的行尸走肉而已。(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
【近義詞】酒囊飯袋、行尸走骨
【反義詞】雖死猶生
【語法】行尸走肉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字義分解
1.行為舉止:品~|操~|德~。
2.走、走路:直~|前~|寸步難~。
3.前往:南~|與子偕~。
4.流動、流通:發(fā)~|運~|風~一時。
5.做、從事、實施:~醫(yī)|~善|實~。
6.可以:只要盡力去做就~了。
7.能干、能力強:你真~。
8.行書的簡稱:~草|~楷|真~。
9.不久、將要:~將就木。
10.一種樂府和古詩的體裁:〈短歌行〉|〈琵琶行〉。
11.量詞,計算酌酒奉客的單位:賓主百拜,而酒三行。(漢.揚雄《法言.修身》)。
(1)(名)尸首;死人的身體。
(2)(名)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3)(名)不做事情;空占職位。
(1)(動)跑
(2)(動)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
(3)(動)移動:挪動:挪動
(4)(動)離開;去:車剛~|把土抬~。
(5)(動)(親友之間)來往:~娘家|~親戚。
(6)(動)通過;由:~這個門出去。
(7)(動)漏出;泄露:~風|~漏|~氣。
(8)(動)改變或失去原樣:~味|~樣|~色|~眼。
(1)(名)人或動物體內(nèi)接近皮的柔韌的物質(zhì)。某些動物的肉可以吃。
(2)(名)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棗~|冬瓜~厚。
(3)(形)〈方〉不脆;不酥:~瓤兒西瓜。
(4)(形)〈方〉性子緩慢;動作遲鈍:~脾氣。
最近文章
http://boarscreekinteractive.com/ciyu_view_9a074743ac9a0747/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