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令時 xià lìng shí
又稱“經(jīng)濟(jì)時”或“日光節(jié)約時”。法定時的一種。在夏季,由于晝長夜短,為充分利用日光,把時鐘適當(dāng)撥快;到秋季,再撥回。1908年由英國人威利特提出。1916年后,德國、奧地利、荷蘭及丹麥等國相繼采用。中國也曾采用過。 -
夏天 xià tiān
(1)同“夏2” -
夏日可畏 xià rì kě wèi
比喻嚴(yán)峻的人難以親近。 -
夏雨雨人 xià yǔ yǔ rén
雨(舊讀yù)人:雨下到身上。指夏天的雨下到人身上,使人感到?jīng)鏊孢m。比喻幫助或教育人很及時。 -
夏蘗 xià niè
樹木夏天新生的枝條。 -
夏翟 xià dí
1.亦作"夏狄"。2.羽毛五色的野雞。 -
夏爐冬扇 xià lú dōng shàn
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合時宜,白費(fèi)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
夏熟 xià shú
(1)夏季作物成熟 -
夏侯妓衣 xià hóu jì yī
簾的異稱。 -
夏后啟 xià hòu qǐ
見“夏啟”。 -
夏雩 xià yú
古代夏季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 -
夏至 xià zhì
(1)對北半球的居民來說,指太陽到達(dá)夏至點(diǎn)的時刻;對南半球的居民來說,指太陽到達(dá)冬至點(diǎn)的時刻 (2)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6月21或22日,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長,夜間最短 -
夏耘 xià yún
(1)夏鋤 -
夏月 xià yuè
夏天。 -
夏季 xià jì
(1)見“夏天” (2)埃及古歷一年三季之一,每季四個月,其他兩季為冬季和洪水季 -
夏日 xià rì
(1)夏天 (2)夏季的太陽 -
夏中 xià zhōng
1.猶夏季。2.佛教語。謂夏安居間之九十日,即從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 -
夏簟 xià diàn
夏天用的竹席。 -
夏收 xià shōu
1.?夏日收獲作物。 2.?夏季的收成。 -
夏康 xià kāng
夏代君王太康的省稱。太康為啟之子,以游樂放縱而失國?!冻o.離騷》:"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王逸注:"夏康,啟子太康也。"一說"康娛"連文??祳首钥v,以致喪亂。見戴震《屈原賦注》。 -
夏候鳥 xià hòu niǎo
指夏季在某地區(qū)繁殖,秋季到較暖的地區(qū)去過冬,第二年春天再飛回原地區(qū)的鳥。如家燕﹑杜鵑等。 -
夏潦 xià liáo
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
夏畦 xià qí
1.指夏天在田地里勞動的人。2.指卑躬屈膝,對人諂媚。 -
夏鼎商彝 xià dǐng shāng yí
泛指夏商的青銅禮器。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 -
夏陽 xià yáng
夏季的陽光。